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外交-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1940年7月,希特勒便下令研拟攻打苏联的初步参谋计划。
他对手下将领表示,一旦苏联被打败,日本便可倾全力攻打美国,把
华盛顿的注意力转移到太平洋。孤立的英国在美国不可能支援的情况
下,只有放弃抵抗:“英国的希望在俄美。”希特勒说得很对,“若寄
予俄国的希望破灭,那美国也会自顾不暇,因为消灭俄国后,日本在
远东的力量将大增。”不过当时希特勒尚不准备下令攻打苏联。他想
先试探是否能诱使苏联一同进攻英帝国,好在东进之前先解决英国。
斯大林太清楚自身处境的困难。法国沦陷之快,打破他与西方军
事专家的预期,大家原以为这场战争会像一次大战一样是长期的消耗
战。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德国与西方民主国家会耗尽彼此的人力物
力,但这个希望已落空。若英国也被打败,德军便可放手向东进攻,
而且根据《我的奋斗》当中所宣扬的概念,充分运用欧洲所有的资
源。
斯大林的反应不出其一贯的作风。他一生中从未对危险表现出畏
惧,即使有时他心中一定也会害怕。他认为示弱必会导致对手拉高姿
态,因此向来都是以强硬不妥协来掩饰自己的劣势。若希特勒想利用
在西欧的胜利向苏联施压,斯大林就会尽量使要他让步变得很困难很
不值得。不过以他这般处心积虑精于算计,却未能考虑到希特勒神经
质的个性,便以为希特勒是不可能因苏联的挑衅而两面作战的,不论
这么做有多么大胆。
斯大林选择双管齐下的策略。他加速攫取其余在密约中划归他的
战利品。1940年6月,希特勒仍忙于征服法国之际,斯大林向罗马尼
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它让出比萨拉比亚并割让北边的布科维纳
( Bukovina)。布科维纳不在密约的约定之中,有了这片土地,苏联军
队便可进驻于整个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沿岸。同一月他又强迫波罗的
海国家举行假投票,虽然投票率不及二成,他却借机并吞了这些国
家。完成这一步后,斯大林已收回苏俄在一次大战结束时丧失的所有
领土;而同盟国也付出将苏德排除于1919年巴黎和会之外的最后一
笔代价。
一方面加强本身战略地位的同时,斯大林仍继续努力安抚不怀好
意的邻国,供应希特勒征战所需的原料。早在1940年2月,德国尚
未席卷法国之前,便在斯大林见证之下签订苏德贸易协定,苏联承诺
运送大批原料给德国。德国则提供苏联煤与工业成品。苏联不仅切实
遵守协定的条款,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几乎是到希特勒最后
进攻苏联的那一刻,苏联火车仍载着物资越过边界关卡走向德国。
但这一切作为均无法改变德国已成为中欧霸主的这个地缘政治现
实。希特勒已表明得很明白,他不会容许苏联的扩张行动逾越密约的
范围。1940年8月,德、意强迫罗马尼亚将特兰西凡尼亚的2/3归还
匈牙利,当时斯大林已将罗马尼亚视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匈牙利则
已几近于加入轴心国。希特勒便决定保护罗马尼亚的石油供应,而在
9月间摆出更明显的态势,除保证罗马尼亚安全,还派出一个机械化
师及空军到罗马尼亚为其保证做后盾。
同一月,在欧洲另一端的紧张情势升高。在密约中原属苏联势力
范围的芬兰,违约同意让德军通过其境内前往北挪威。此外德国还运
交不少武器,其唯一可想象的目标可能是要强化芬兰以对抗苏联的压
力。莫洛托夫要求柏林提供更具体的说明,对方的答复却是闪烁其
词。苏德军队开始在整个欧洲的战场上相互寻衅。
不过对斯大林而言最不祥的新征兆发生于1940年9月27日,德
日意签订三国条约(Triapartite Pact),规定它们必须对任何新加入英
国这一边的国家作战。说得明确些,条约中特别将这三国与苏联个别
的关系排除在外。其意义为不论谁先发动攻势,日本均无义务加入苏


德之战。但美国若加入攻打德国,日本就有义务反击美国。虽然三国
条约明显的是针对美国而来,斯大林却没有理由感到安心。因为不论
条约中如何规定,这三国仍有可能在某个时刻转而攻击他。在条约谈
判期间他根本毫不知情,由此可知他已被摒除在外。
到1940年秋,紧张情势急遽恶化,斯大林、希特勒两人进行了
最后一次想要压倒对方的外交交手。希特勒的目标是诱使斯大林联合
攻击英帝国,以便在德国的后方稳固后更容易将苏联摧毁。斯大林则
想要争取时间,希望有一天希特勒会露出力不从心的疲态,但另一方
面也想确定在此过程中能否渔翁得利。在三国条约签订后两人都无意
于安排面对面的沟通,彼此都尽量推诿,以国事为重而不能分身为由
避免见面。而合理的会面地点,靠近边界的布列斯特一里托夫斯克
( Brest Litovsk),又有太重的历史包袱。
1940年10月13日,里宾特洛甫写了一封长信给斯大林,对自他
前一年访问莫斯科以来情势的演变,做了一番自己的诠释。外交部长
不写信给外国同层次的官员,却写给一个连正式官衔都没有的领袖,
颇有违外交礼仪(斯大林唯一的职位仍是共产党总书记)。
里宾特洛甫的信以华丽的辞藻弥补其在外交上有欠妥当。他将苏
德对芬兰及罗马尼亚的歧见归咎于英国的阴谋破坏,却未解释英国如
何能从中作梗。他坚称三国条约不是针对苏联而来——事实上还欢迎
苏联加入德意日在战后的分赃行动。最后他邀请莫洛托夫礼尚往来访
问柏林。里宾特洛甫肯定地表示,有可能借此机会讨论苏联加入三国
条约之事。
斯大林谨慎异常,不会在领土尚未征服前就觊觎分赃,更不会走
人在他人设计下的冲突的第一线。但他也要保留余地,以便若英国也
不堪一击,他仍有向希特勒分一杯羹的机会——正如他后来在1945
年战争进入尾声时对日宣战,并获得极高的报偿。10月22日斯大林
回了一封明快但含讽刺意味的信。他感谢里宾特洛甫“对最近情势发
展的精辟分析”,却不愿提出他本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或许为表现
双方都能不顾外交惯例,斯大林接受对莫洛托夫访问柏林的邀请,并
单方面决定了一个很快的日期11月10日,距当时不到三周。
希特勒立即接受这个提议,却引起又一次误会。斯大林以为希特
勒如此快速的同意,代表苏联的关系对德国仍与前一年一样重要。由
此可证他的强硬战术有效。不过希特勒之所以如此热心,是因为他若
真想在1941年春进攻苏联,就得尽快着手策划。
这两个可能携手的国家之间有多么不信任,在尚未会面前便表现
得很明显。莫洛托夫拒绝搭乘德国派至边界迎接他到柏林的火车。苏
联代表团显然是担心德国车厢豪华的程度,可能跟担心其窃听装置的
无所不在不相上下。(最后是德国车厢接在苏联火车之后,这节苏联
火车的车盘还经特别设计,可加以调整以适应轨距较窄的欧洲铁轨。)
谈判终于在1 1月12日展开。比希特勒个性稳定得多的人莫洛托
夫都有本事得罪他们,在纳粹领袖面前他更彻底地发挥了蛮不讲理的
作风。莫洛托夫粗暴的天性因对斯大林的畏惧而变本加厉,他怕斯大
林远胜过怕希特勒。他一心一意顾虑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这是整个苏
联时期一般外交官的通病,只是斯大林掌权时代尤甚罢了。苏联谈判
人员好像永远更在乎国内的种种限制,却不甚重视国际社会的约束。
外长很少是政治局委员(葛罗米柯任外长已16年后,始于1973
年进入政治局),因此他们在国内的地位很不稳,而且永远有在谈判
出差错时成为替罪羔羊的风险。又因为苏联认为他们掌握着历史真
理,所以在谈判时,造成的僵局总是多于促成广泛的解决之道。每一
次与苏联外交官谈判都是一次耐力的考验;在苏联谈判代表能说服自
己,尤其是说服在莫斯科看电报的那些人,对方所有的弹性均已被榨
干后,他才有可能让步。他们遵循这种外交游击战的做法,可争取到
一切靠耐力与压力所能获得的成果,但通常都会错过真正能有所突破
的机会。苏联的谈判者,尤以葛罗米柯为其中翘楚,对于抱持种种构
想又急于达成协议的对手,极长于消磨对方的斗志。但另一方面,他
们失之于见树不见林。因而在1971年,苏联错失与尼克松举行高峰


会谈的机会,如果能举行此次会议,将可延后尼克松向北京敞开大
门,但苏联却对基本上无多大意义的先决条件,讨价还价达数月之
久,待华盛顿多出中国这一选择,苏联便立刻放弃所有这些坚持。
实在很难想象还有比希特勒和莫洛托夫更难沟通的两个人。希特
勒完全不适合谈判,他喜欢以滔滔不绝的独白压倒对手,就算有可能
暂停一下,对对方的回答也是置若罔闻。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他通
常只会热忱地高唱一些一般性的原则。在少数他真正参与谈判的场
合,如与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Kurt von Schuschnigg)或张伯伦,希
特勒则采取蛮横的态度,提出强制性的要求而且极少修正。莫洛托夫
则对原则没有兴趣,只重实际应用,而且也没有妥协的余地。
1940年11月,莫洛托夫发现自己的处境确实很困难。斯大林一
定难以取悦,因为他既不愿帮助德国获胜,又担心万一德国不靠苏联
便击败英国,他可能错失分享希特勒征战果实的机会。不过不论是哪
一种情况,斯大林打定主意决不重拾凡尔赛的牙慧,并步步为营以保
护自己的地位,苏德密约及随后发生的种种,已使德国人对他心目中
认为的理想安排知之甚详,或许是太清楚了。因此,莫洛托夫的柏林
之行被视为是讨论进一步的细节。至于民主国家,斯大林利用1940
年7月英国新任大使克里普斯爵士(Sir Stafford Cripps)来访的机会,
拒斥任何回复凡尔赛秩序的可能性。克里普斯提出,法国沦陷使苏联
有必要重视恢复均势之事,斯大林冷淡地答道:
“所谓欧洲均势迄今不仅压制了德国,也束缚着苏联。
因此苏联将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欧洲旧的均势死灰复燃。”
在外交词汇中,“一切措施”通常也包括不惜一战。
莫洛托夫所面对的风险再高不过。以希特勒过去的记录,他不可
能让1941年白白地过去而不发动大规模的用兵,很可能,斯大林若
不与他联手攻打英国,他便要攻击苏联。因此莫洛托夫表面上面对的
是德国的怂恿,实际上却是德国的最后通牒,只是斯大林低估了这最
后通牒的时限有多么短暂。
里宾特洛甫在开场白中先说明最后胜利必属德国。他敦促莫洛托
夫加入三国条约,全不在意此约的前身原是反共产国际条约( Anti
intern Pact)。继而里宾特洛甫表示,有可能“大致划定俄、德、
意、日之间的势力范围”。他认为此举应该不会引起冲突,因为这四
个可能结盟的国家最感兴趣的是向南扩张。日本会进入东南亚,意大
利进入北非,德国恢复过去在非洲的殖民地。在多次委婉地强调自己
有多精明后,里宾特洛甫终于说出苏联能得到什么好处:“是否俄罗
斯最终也会向南,找寻对俄罗斯如此重要的通往大海的天然出口。”
凡是稍微知道希特勒公开谈话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派胡言。非洲
一向不是纳粹的重点。不但希特勒从不曾表示过任何兴趣,莫洛托夫
也应当很熟悉《我的奋斗》,知道希特勒真正的目标是将苏俄纳入其
生存空间。在里宾特洛甫发言时默默不语的莫洛托夫,现在略带傲慢
地提出实际的问题,问起苏联应寻求通往哪个海洋的出口。里宾特洛
甫又是一阵顾左右而言他,然后才说出波斯湾,仿佛它已是德国的囊
中物可以私相授受:
“现在的问题是它们未来是否无法继续合作良好。最后
对俄罗斯最有利的出海口是否无法在波斯湾或阿拉伯海寻
得,及俄罗斯同时对亚洲此一部分所持之若干期待——德国
对之完全没有兴趣——是否亦无法实现。”
莫洛托夫对如此夸张不实的提议不感兴趣。德国等于是慷他人之
慨,苏联也不需要德国替它征服这些领土。莫洛托夫表达原则上愿加
入三国条约的意愿,但立即提出主张“为长久之计划定势力范围必须
精确”。因此只访问柏林一次自然无法完成,还需要长期磋商,包括
再到莫斯科回访。


同日下午,莫洛托夫在刚落成的总理府会见了希特勒。德方刻意
安排要让这位来自莫斯科的无产阶级外长见识德国的厉害。接待人员
引他走过宽广的走廊,两边每隔几码就有一名身着黑色制服的高大卫
士;以纳粹的举手礼向他立正敬礼。希特勒办公室的大门与高耸的天
花板齐高,由两名特别高大的希特勒卫士推开,他们举起双手形成拱
门,莫洛托夫由此进入室内,只见在那庞大的房间里,希特勒坐在远
处墙边的书桌前,静静地端详这群访客一会儿,然后突然站起来,一
言不发地与苏联代表团的成员一一握手。希特勒请他们在接待区坐下
后,布幔掀起,里宾特洛甫与几名顾问走过来加入谈话。
在让访客领略了纳粹的排场后,希特勒提出他认为此次会面的目
的何在。他主张双方达成一项共同的长期战略,因为苏德两国的“掌
权者有充分的权威可承诺其国家朝确定的方向发展”。希特勒的想法
是与苏联一同将整个欧洲非洲纳入某种门罗主义之下,并瓜分非洲的
殖民地。
莫洛托夫为表现他丝毫未被德方的接待所吓倒,似是模仿维也纳
轻歌剧对这种场面的反应,只提出了一连串具体的问题:三国条约最
终的目的何在?希特勒对他自称的新秩序如何定义?对广义的亚洲如
何划分势力范围?德国对巴尔干有何打算?将芬兰划归苏联范围的默
契是否仍有效?
过去从没有人与希特勒交谈时,能以这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或
是敢于对希特勒有所质疑。不管怎样,只要是德军到得了的地方,希
特勒是不愿让德国的行动自由受到任何约束的,尤其是欧洲。
次日与希特勒会面前,先是一顿斯巴达式的午餐,随后的会谈仍
一无进展。希特勒不改一贯作风,先发表长篇大论,说明他建议如何
与斯大林瓜分世界:
“在征服英国后,英帝国将被视为一个已破产的庞大的
全球产业,任人瓜分。在这片产业上,俄罗斯将有通路直通
不会结冻且真正开放的海洋。迄今,英国人以4500万的少
数统治着整个英帝国6亿的人口。德国即将瓦解此种少数。
在这些情形下,整体的世界观产生于焉。并有必要安排
俄罗斯参与解决这些问题。所有可能对此破产产业有兴趣的
国家,必须停止一切争议,集中全力于分派英帝国。”
莫洛托夫冷冷地表示,对他所能理解的部分他可以同意,其余的
则保证向莫斯科回报。对希特勒指苏德间并无利益冲突,莫洛托夫表
示原则上赞同,但他立即出了一个实际的题目来考验希特勒的提议,
他问:若苏联向保加利亚提出类似德国给予罗马尼亚的保证(此举实
际上会阻碍德国在巴尔干进一步扩张其影响力),德国会有什么反应?
如果苏联并吞芬兰又会如何?民族自决显然并非苏联的外交政策原
则,如果不会受到希特勒的干预,斯大林会毫不迟疑地并吞非俄罗斯
的民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