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玉娇龙-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帅出镇西疆,偌大一座府第仅留下玉娇龙的哥哥玉玑和嫂嫂张鸾英居住。整座府第虽然幽深壮丽,却显得冷冷清清。真是庭院空阶寂寂,花园草木荒芜,虽处京华闹市,却如置身幽谷。玉夫人已离家十年,今日来归,触景生清,不免有些感慨。玉娇龙离家时年纪尚小,记忆已觉依稀,今见府内这般宽广清静,正中心意,暗暗高兴。高师娘喜它气象威严,有如躲进崖洞。香姑惊其陈设豪丽,好似来到天上。总之,各人志趣不同,感受也就不一。
  再说王娇龙的哥哥玉玑,字怀壁,年已三十,比玉娇龙年长一十三岁。就在玉帅出京那年,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后经朝考,得点翰林,任翰林院编修,以后又任过吏部主事,一年前已出任沧州州官去了。少夫人张氏亦随任去到沧州,因得知玉母已从西疆起程回京,于半月前特从沧州赶回料理迎候。张鸾英是世家出身,知书识礼,性情温厚。
  她在玉母面前,亦能顺意承欢,克尽孝道。因此,很受王母宠爱。这次婆媳重聚,自有一番悲欢。鸾英在府第门前拜迎玉母时,见姿婆颔上皱纹增了许多,两鬓已变霜白,心里一阵酸楚,不觉凄然泪下。玉母将她扶起,见媳妇虽仍不减当年丰艳,毕竟已属中年,至今尚无生育,也怜悯起她来,心里也是难过。玉母与鸾英正叙话间,玉娇龙已来到鸾英身旁亲亲热热地叫了声“嫂嫂”,同时给她深深一礼。鸾英顿感眼前一亮,恍如一只彩凤飞来。她先是一怔,接着又是一惊,呆立一瞬,当她回过神来,认出这就是娇龙妹妹时,也忘了还礼,便忙把她拉住,仔细打量一番,不禁啧啧称赞道:“妹妹,十年不见,你竟长得这般标致,京中姐妹简直没有人肯和你并坐的了。”
  玉娇龙羞红着脸嫣然一笑说:“嫂嫂休夸。小妹久处边陲,不谙京城礼俗,还望嫂嫂多加指教。”鸾英客套两句后,又把玉娇龙看了一番,心想:都说西疆荒漠,不知是何灵气,竟使娇龙长出这等人才!雍容而无脂粉气,娇艳而无柔媚态。言谈动止,但觉其神情慧秀,眉目含英,鸾英想尽各种名花,都觉无可与她伦比。她突然想起《崔莺莺传》中对“天生尤物”的慨叹那段话来。她想:“娇龙妹也许就是书中所称的‘夭生尤物’吧!”但她马上又自悔比喻失当,暗暗自愧自责起来。
  玉母居住的正房,鸾英早已打扫布置得停停当当,除卧室、客堂以及接见仆婢们的督勤房外,还专门给玉母布置了一间清静的佛堂,以便玉母一早一晚进香诵经。
  玉娇龙的卧房本安顿在玉母卧室左侧的楼上,玉娇龙推说自己好静,嫌这里仆婢太多,愿只带着香姑到花园后面另一小楼居住。玉母奈何她不得,也就应允了。只是说单去香姑一人她不放心,一定要高师娘也住过去。王娇龙心里虽然不愿,也不便强辞,终于还是答应了。
  这座小楼在花园后面,与玉母居住的正房相隔百步,原是玉娇龙的哥哥玉玑读书之处,楼下分正厅侧厅,正厅乃玉玑每日向老师聆教受业之地,侧厅一作者师休息之用,一为玉玑朗读之所。楼上亦分三间,中为藏书所在,两旁乃老师和玉玑卧室。小楼布置得极为雅致,正厅侧厅,壁上挂满名人字画。楼上配有走廊,可以观赏花园景色。玉娇龙让高师娘住在楼下侧厅内,她和香姑住在楼上。她对高师娘说:“有什么事要烦你的,我自会下来找你。”高师娘当然明白她的意思,连连点头应是。她又对香姑说:“每早每晚我到花园信步,你休跟来,也不得让人前来窥探。”
  香姑心性乖巧,知小姐是暗指高师娘,也不说破,只应了声:“小姐放心,我就守在厅前等你回来。”
  玉娇龙把一切安顿好后,便已是新年。玉府在京亲故闻知玉夫人回京,都纷纷趁新年之机前来探望,自有一番闹热。那些亲故的女眷们,只要得见玉娇龙的,对于她的天生丽质和她那独特的丰姿,无不惊叹倾羡,交口称赞不已。那般富贵人家的女眷们,整天闲着无事做,最爱研装究饰、评头品足、说美道丑的了。王娇龙貌美的声名,有如丹桂飘香,很快就吹遍京城内的朱阁绣楼,以致那些与玉府非亲非故的大家大眷,都以得与玉娇龙一见为荣。当然,也有一些平时顾影自怜,自许西施而又心怀狭妒的女子,一听别人称赞玉娇龙,心里总觉不是滋味,有心要和她一比姣艳。当她们打听到玉娇龙将去哪家作客时,便千方百计找个借口赶了前去。可叹的是,她们不比还好,也还不失是一只被人称羡的金鸡,一比之下,就犹如金鸡飞到了凤凰身边,不觉黯然失色,结果是一个个羞红了脸,回去后还怅然若失多天。
  玉娇龙貌美也传到铁贝勒王爷的王妃耳朵里去了。王妃半信半疑,也想看个究竟,便以洗尘为名,派人送去请帖一张,邀请玉夫人偕玉娇龙去王府赴宴。
  铁贝勤王爷与玉帅原也有过一些交往,玉夫人亦因拜祝之类的礼尚往来,也曾多次去过王府。因此,对于王妃的邀请,并不感到意外,使回复来人,欣然应允了。
  王妃原本是蒙古一亲王的女儿,十三年前,蒙古发生内乱,亲王为叛部所杀。当时王妃年仅十六岁。后朝廷命铁贝勒王爷监军前去蒙古进行镇抚,内乱很快得以平息。在一次赛马会上,王妃骑着亲王留下的二匹骏马出场参加比赛,全靠马的神骏和她骑术的精湛,把众骑远远抛在后面,夺得花红牛羊。王爷爱她英姿健爽,怜她失恃无依,便娶她回京,将她立为王妃。这王妃生得也还俊秀,只是住情刚直,平时不甚讲究修饰,亦不甚注重小节。
  但对王爷却十分体贴敬重,每遇王爷因外事有不如意时,她都能劝言排解,因此颇得王爷欢心。她对家人亦很宽厚,奴仆中每有过失,她在王爷面前总是尽力袒隐,因此,王府中上下人等对她亦很敬戴。
  王妃自随王爷进京后,一切也都称心适意,唯一使她不乐的,就是对故土的思念。
  每当她想起塞外,那无边的草原,那圆圆的毡房,那游动的马群,一齐浮上她的心头,令她潸然泪下。
  王妃下帖邀请玉夫人母女过府饮宴,除了她出于好奇想看看玉娇龙究竟有多美外,还出于另外一点只有她自己才明白的原因,那就是她听说玉娇龙刚从西疆回京,西疆虽和蒙古相距甚远、毕竟同是塞外,她想听王娇龙谈谈塞外风光,从她身上感到一些草原的气息,以聊慰自己的乡思。
  到了赴宴那天,玉娇龙推说头闷,不想前去。玉母正在为难,鸾英进房来了。闲谈间,她谈及王记的来历和身世,特别是当她谈到王妃的骑术京中无人不夸时,玉娇龙的心动了,她不禁好奇地问:“京城哪有地方能容得一个女人驰马?”
  鸾英说:“王爷府中就有一条马道,绕着花园,足足有三四里长。”
  玉娇龙又问:“王爷专为王妃修的?”
  鸾英道:“王爷自己也爱骑马,他有一匹赤龙驹,就是王爷府中有名的二宝之一。”
  玉娇龙:“二宝?!还有一宝又是什么呢?”
  鸾英:“是柄剑。听说是百炼精钢所铸,能削铁如泥。”
  玉娇龙一下就想起罗小虎那把短刀来。他就是凭了那把宝刀横行沙漠,自己和他交手时就尝过那把宝刀的厉害。她又想:“要是自己也能有王爷那样一柄剑,凭着自己从《秘传拳剑全书》上学到的剑法,定可横行天下了。”玉娇龙正想着,玉母在旁答话说:“听说十一二年前王爷曾将那柄剑赠给一个名叫李慕白的,后来那姓李的又还给王爷了。”
  玉娇龙一听玉母提到李慕白这个名字,心里顿吃一惊,觉得耳熟。她想了片刻,忽然想起来了:就在八、九个月以前,当高老师带着高师娘去到乌苏的那天晚上,她隐在窗外就曾听高师娘谈起过这人的名字。她还记起了高师娘当时说的“为了那个死哑巴,李慕白也在追踪我……”那几句话来。玉娇龙越感惊奇了。她又问玉母道:“李慕白是个什么人?那么好的剑王爷既然赠给他了,他又为何要送还给王爷呢?”
  玉母白了她一眼,说:“你一个女儿家问这些何用?”
  玉娇龙带娇地说:“我头闷,听听奇闻也许可以解一解。母亲,你告诉了我,我就陪你去王府。”
  玉母高兴了,说:“听你父亲说,李慕白是位义士。他将宝剑送还王爷,是表示他宁凭艺高制敌,不恃器利胜人。”
  王娇龙听后,心里不由感到一阵肃然和内愧。
  在玉母的催促下,玉娇龙换了一身淡淡肉红色边绣玉绿海棠的衣裙,略匀脂粉,带着香姑,随玉母乘车到王府去了。
  王府门前,一旁停放马车,一旁安顿便轿,辆靠辆,乘挨乘,停放了长长两排,已经显出今日宴会气派。玉母和玉娇龙的马车刚一停下,一班早已迎候在府门前面的丫环仆妇赶忙上前,挂车帘的拴车帘,搀扶的搀扶,把玉夫人母女簇拥进去。进入后堂,里面早已坐定了许多女眷,玉夫人举目一看,大多是年轻的太太小姐,且多是早就认识了的。众人见玉夫人带着玉娇龙来到,都争着上前请安见礼。有些不认识的,则一个劲地瞅着玉娇龙,将她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反反复复打量几番。堂内众女眷虽都三三两两各坐一起在寒暄叙话,但玉娇龙却感到有无数道目光在她身上绕来绕去。她心想:“我身上又没有多长个什么,有啥招她们看的?!没想到京城闺秀却这般眼薄!”她也不去理睬她们,只端坐一旁,凝然不动。
  一会儿,王妃出堂来了。众女眷赶忙起身迎接,一齐躬身施礼后,一个个肃立一旁。
  王妃径直走到玉夫人面前,略略寒喧慰劳几句后,便指着玉娇龙问玉夫人道:“这位可是娇龙?”玉夫人一边称是一边命玉娇龙过来给王妃重新见礼。王妃一把拉住玉娇龙双手,把她看了一会,回头对玉夫人说:“娇龙容貌真可称得上是一朵名花!王府花园内所种名花不下百种,仍都不能与娇龙相比,我幼年时曾听父王说过,天山雪莲,秀里含英,婀娜中有刚健意,我今天才看到了父王所说的天山雪莲。”
  一时间,后堂内到处是一阵阵赞叹声和窃窃私语声。
  王妃叫玉娇龙坐在她身旁,不时向她问话,玉娇龙微俯着头,有问必答,不慢不浮,不卑不亢,容态温顺,深得王妃欢心。
  当王妃问明玉娇龙年龄刚满十七岁时,她若有所触地拉着玉娇龙的手,又将她细细审视一会,略带感伤他说道:“我也有个妹妹,长得也有些像你,她如尚在,也正好十七岁了。”
  王娇龙好奇地望着王妃不便深问,眼里充满了困惑。
  王妃凄然一笑,又说道:“我那妹妹,乃是我叔父的女儿,因她尚在襁褓中时,即喜听驼铃,大家都称她‘驼铃公主’,内乱时,我父王和叔父均死于叛部之手,妹妹亦在叛乱中失散了。当时,她年仅四岁。”
  玉娇龙充满关注地问道:“王妃可曾派人探寻过她的下落?”
  王妃说:“也曾派人寻过,只是下落不明,有说她被叔父的家人带到外家去了,又说有人曾在青海见到过她,不过都是些传闻,并无确息。”
  正闲叙间,忽一仆妇来报“德五爷家的德五太太来了。”王妃点头传话“请进”。
  不一会,便有一位三十五六岁的中年妇人,由一丫环领着进入后堂来了。她上前参见过王妃后,转身给王夫人请了个安,又对着满堂女眷躬了躬身,然后对王妃说:“我家德秀蜂过天要去蒙古公干,特叫我来禀告王妃一声,可有什么事要交他办的?”
  王妃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托人在蒙古延喇嘛给死去的父王念念经,这事就烦劳德秀峰给我办一办好了。”
  德五太大连忙一口应承下来。又闲话了几句后,王妃忽然关切地问道:“俞秀莲姑娘近来心境如何?”
  “俞秀莲”三字刚从王妃口里道出,后堂内突然静了下来,满堂女眷一个个都凝神等候着德五大大的答话,对于这一异常的动静,玉娇龙已经注意到了,她感到十分惊诧,心想:“这俞秀莲是个什么样人物,为何惹得满堂人众这般关心?!”在满堂一片寂静中,德五太太答话了:“俞姑娘心如古井,平静得令人心疼。每天早晚除教教铭儿和燕姑武艺外,便整日坐在房内绣花,几年来很难出大门一步。”
  堂内众女眷中,顿时发出一片叹息声。
  王妃也有些惋叹他说:“这姑娘也真叫人可敬可怜!前些日子王爷还问起过她,说她和李慕白是多么相称的一对,埋怨李慕白太拘泥固执,以致毁了两人青春。”
  玉娇龙听了这番话后,如坠五里雾中,她真未想到这位俞秀莲竟又和李慕白关联到一起了。她急于想知道个究竟,但又不便开口动问,只好隐忍在心。
  一会儿开宴入席了。席间,她从众女眷的相互叙谈中,才知道一些有关俞、李的往事。这对天涯情侣的悲怆往事,使玉娇龙为之回肠九转,惆怅不胜。
    第十二回 天涯洒泪咸钦侠女 公堂喋血共壮奇男
    俞秀莲,原是河北巨鹿人,是俞老镖头的女儿。十二年前,李慕白到京谋事路过巨鹿,他的一个幼年同窗书友诓他说俞秀莲在比武招亲。李慕白一来出于少年气盛,二来由于好奇,便前往比武。较量的结果,他以独特高超的剑法挑落俞秀莲的耳环,因而取胜。俞老镖头十分赏识他的剑法,待他以子侄之礼。在谈话中,当他打听到俞秀莲早已许人时,才知自己是被人作弄了,只好带着羞惭怏怏而去。在上京途中,不料又和俞老镖头父女相遇。不过这时俞老镖头因遭仇家所算,身受重伤,已经奄奄一息了。李慕白激于义愤,挺身而出,帮助处境危难的俞秀莲料理一切,俞老镖头临死时,以俞秀莲托付李慕自,求他以妹相待,送她去保定夫家完婚。李慕白埋葬了俞老镶头,护送俞秀莲到了保定,才知道俞秀莲的未婚夫因性情孤傲不容于父,已被逐出,下落不明。李慕白无奈,只好带着俞秀莲到了北京,把她寄托在德秀峰家。为她到处打听未婚夫的下落。
  李慕白到了京城后,因路见不平,打了几个地头蛇,激起各帮各派霸首、镖师的怨恨,纷纷向他挑战寻仇。俞秀莲见李慕白处境危急,亦挺身而出,和他并肩力斗群雄,结果战败所有称霸京城的霸首、镖师,使他们龟缩敛迹,不敢再逞淫威。李慕白、俞秀莲亦因此名震京城。铁贝勒王爷因慕李慕白的声名,请他进入王府,与他论剑。王爷一时兴起,约李比剑。李应付了十来个回合,当他使出九华秘传剑路时,王爷不识,眼看快中剑败北时,王爷马快俞二在旁叫了一声“防他回剑”,李慕白暗吃一惊,忙收住剑,要求罢手。王爷自知远非李慕白敌手,比剑不过是为了一时兴致,也不计较。李慕白去找俞二,怜他流落潦倒,对他极备友爱。后因李慕白在京结仇大深,京城群霸勾结江湖设下陷阶,必欲置李于死地。俞二探知内情,为报李慕白对他情义,孤身陷敌,重伤身亡。
  临死时他才道出真情,原来他就是俞秀莲的未婚夫。他遗言只有一句:“李大哥应娶秀莲。”尽管李慕白对俞秀莲早已倾慕,且又一往情深,但感于俞二的高义,慨于他的壮烈,他对俞二之死,深深负有“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的内疚。发于情,止于义,归于礼,他和俞秀莲之间,都不能再跨越一步了。于是,他只好将俞秀莲托寄在德秀峰家,自己飘然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