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典 2-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囚色动,则又之曰:汝且死,书券抑汝女为婢,指钱为雇直,又不婿汝子,将奈何?囚悟泣涕,覆面曰:囚几误死,以实封,立取子良正诸法。
  代大使死
  【太平广记】
  天宝中,章仇兼琼入朝,至汉州驿,坠马身死,心上微暖,彭州刺史李先令氵蒙阳尉马某送药酒至汉州,到兼琼处所,忽然颠倒而,卒,后兼琼乃苏云:地下以马尉见代,马氏死,便至其家,因流涕,记代章仇大使死。
  不许代死
  【汉制丛录】
  安帝世,河间人尹次、颖川人史玉皆坐杀人当死。次兄初及玉母军并诣官曹求代其命。缢而物故,尚书陈忠以罪疑从轻,议活次玉,应劭复追驳之曰: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耀杀戮也。温慈和惠,以放天之生殖长育也。是故春一草枯,则为炎,秋一木华,则为异。今杀无罪之初军,面活当死之次玉,其为枯华,不亦然乎?陈忠不详制刑之本,而信一时之仁,遂广引八议求生之端。夫亲故,贤能,功贵、勤实,岂有次玉当罪之科哉?若乃小大以情,原必定罪,已为求生,非谓代死,可以生也。败法乱政,悔其可追,而范晔亦论之曰:忠开父子兄弟得相代死,是则不善人多幸,而善人当代其祸,进退无所措也。
  智则代死
  【夷坚志】
  青唐羌口角氏之孙陇投,崇宁中,归京师,赐姓名曰赵怀德,拜节度使,封安化郡王。其孙袭爵,后入蜀,常为成都路兵马钤辖,天资杰横,占大慈寺四讲院屋宇并居之。历年既多,殊为一邦患苦,寺内保福禅院西堂僧智则,尝住持合州钓鱼山,道行清高,独与之厚善,无日不往来,人莫知其所以契合也。有游士妙于命术,谈人死生祸福若神,谓赵君九月生日后必死,时方仲春,赵恐甚,邀智则语其故,祷之曰:师方外尊宿,视寂灭如梦觉,能代我一死乎?则笑曰:何足为难?但吾却有所请,能相听,则可耳,赵问欲何言,曰:郡王久据四院殿堂,像设日就颓,讲席由兹殆废,吾实弗忍。倘能卜徙外第,而还以畀群僧,吾虽死不惜。赵许诺,即日于城外小东郭建宅,舍其故居,后七日,四院僧辈集,阖府缁流,严备香火,迎则公斋于水陆院。食讫,升座,举扬般若,具道所以代死之意,奄然而化。赵为主丧事,素服奉龛,焚于大智寺塔下。是岁赵无恙。明年曹庭坚待制师蜀,赵贵倨自若,肩舆驺呵,径造听事。曹怒曰:铃辖于制置使有阶级,安得犯军礼。立命武卒擒赴直司,旋荷击于狱,揭榜求其宿愆。不数日,士民交讼纷纷,得其白直共前后死亡者四百辈,悉不落名籍,而冒请粮帛,遂并捕其二子,鞠实计赃赀,父子皆毙于狱户,距智则之死才一年。饶州安国长老子祥者,盖嘉州人也,谈此异。予谓死而可代,则臣之于君,子之于父,行之久矣,赵君与智则之事,岂其然乎?
  孔璋替死
  【东郡志】
  《孔璋请替李邕死表》:玄宗山东布衣臣某言:臣闻明主御宇,舍过取能,举材弃行,烈士抗节,勇不避死,见危致一作授命,晋用林父,岂念过乎?汉用陈平,岂念行乎?禽息殒身,岂惜一作爱生乎?北郭碎首,岂爱死乎?向若林父死,陈平弃,百里不用,晏婴见逐,是晋无赤狄之利。汉无皇极之尊,秦不兼西戎,齐不霸东海矣,臣伏见陈州刺李邕,学成师范,文堪经国,刚毅忠烈,难不苟免,往者张易之弄权,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韦氏将势,言出祸应,而邕挫其锋。虽身受谪屈,终奸谋中损。然则邕有大造于我邦家也。前宋每厚遇者,岂以才重?抑嘉忠忠于国矣。今闻坐赃,丑败厥行,且斯人所然者拯孤恤穷,救乏贝周患,积而能散,家无私聚。陛下下吏讯之,闻诸道路执法者将极加之以刑。噫,天之将丧斯文,死在朝夕,求辞圣代,臣闻生无益于国,不如杀身以明贤。臣顾朽材,轮辕无取,徒兽视禽息,虽生何为?况贤为国家之宝,社稷之卫。若丧国家之宝,失社稷之卫,哲人云:亡国将若之何?是臣痛惜深矣。臣愿以六尺之躯,甘受膏斧,以代邕死,臣之死所谓落一毛,邕之生,有足照千里,然臣与邕生平不颖,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是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贤而举,仁也,代人任患,义也;臣获二善而死,死亦不朽,则又何求?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邕,雁门缝腋,有足效矣。伏惟陛下宽邕之生,速臣之死,令邕率德改行,全林父之功。使臣得明目黄泉,附北郭之迹,臣之大愿毕矣。陛下若以阳和之始,虽于用斧铖,俟天成命,敢忘伏剑,岂烦大刑。然后归死,皇天后土,实鉴臣之心,昔吴楚七国叛,周亚夫得剧孟。以为寇不足忧矣。夫以一贤之能,敌七国之众。伏惟陛下敷含垢之道,存弃瑕之义,远思剧孟。近取李邕,岂惟成恺悌之泽,实亦归天下之望,臣先君孔子曰:乡人皆恶之未可也。况大礼之后,天地更新,拾之复论,人谁无罪,惟明主深思之。臣闻士为知已者死,且臣不为死者所知,而甘于死者,岂独为惜邕之贤,亦成陛下矜能之德,惟明主图之,臣璋死罪死罪。
  出马牛赎死
  【东汉书】
  《乌桓传》:乌桓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若相贼杀者,令部落自相报不止,诣大人告之,听出马牛羊以赎死。入马赎死《资治通鉴》:唐肃宗宝应元年,初王思礼为河东节度使,资储丰衍,赡军之外,积米百万斛,奏请输五十万斛于京师。思礼薨,管崇嗣代之,为政宽弛,信任左右,数月间耗散殆尽,惟陈腐米万余斛在。上闻之,以邓景山代之,景山至,则钧校所出入,将士辈多有隐没,皆惧。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入一马以赎死,乃许,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
  出金赎死
  【元史】
  《布鲁海牙传》:是时奴有罪者,王得专杀,海牙知其非法而不能杀,尝出金赎死者数十人,征讨之际,录军籍者惮于行役,往往募人代之。争友而死《通鉴外纪》:宣王四十六年初,王将杀其臣杜伯而非其罪。伯之友左儒争之于王,九复之,而王不许。王曰:汝别君而异友也。儒曰:君道友逆,则顺君以诛友。友道君逆,则帅友以违君。王怒曰:易而言则生,不易则死。儒曰:士不枉义以从死,不易言以求生,臣能明君之过,以正杜伯之罪。王杀杜伯,左儒死之。
  范式托死
  【马明叟实宾录】
  后汉范式,字巨卿。受业太学时,诸生长,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没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言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式睹书见瘗,怆然感之,哭为死友,于是护平妻子,身送丧于临氵候。
  属友以死
  【涑水记闻】
  尹师鲁谪官监复州酒税,时范希文知邓州,师鲁得疾,即擅去官,诣邓州,以后事属希文,日往视其疾,师鲁曰:疾势复增几分,可更得几日。一旦遣人招希文甚遽,既至。师曾曰:诛今日必死矣,人言将死者必见鬼神,此不可信,洙并无所见,但觉气息渐就尽耳。几坐与希文语,久之谓希文曰:公可出,洙将逝矣。希文出至厅事,已闻其家号哭。希文竭力送其丧,及妻孥归洛阳。
  【孙威敏公遗事】
  范文正公以疾请使郡,自请从颖道徐记公以死,未几病革。公入视,且告之曰:希文忠义孝友,生固无憾矣,死又奚憾哉。死生犹梦觉,其去来在我尔。语讫而暝。其送终恤孤,罔不尽礼。
 
 
 
 
永乐大典
 
 
卷之一万四百五十八
卷之一万四百五十八
  四济礼
  文三
  【欧阳守道异斋集】
  《礼论》:论曰道无所倚,有所践。有所倚,则天下莫之稽。无所践,则天下莫之居。莫之稽,道之渎也。莫之居,道之弃也。圣人以道而寄于经,以悟于后,乃至于渎与弃。渎则道不神,弃则道不行。道不神且不行,同经也者,无乃虚其所以寄,而杜其所以悟哉!夫惟经首于《易》而后道不渎,继《易》以礼而后道不弃,圣人之虑微矣。盖天人之理,性命之源,仁义道德,吉凶悔吝,纷然齿于卦而形于象。卦之中又有卦,而象之外有象焉。此所以为无所倚也。无所倚则无所穷,无所穷者,听天下之人各入其入,随至其至也。是以天下仰其神而稽焉。虽然,道则神矣,不渎矣,天下于焉而稽之矣。然天下之人,圣不数也,贤亦不数也。而愚不肖则不疏也。圣人之经,为圣贤而作也,不为愚不肖而作也,则有易已多矣?否也。则以不束之愚不肖,而举责之以不数之圣贤,是却天下之进于圣贤,而坚天下之心,使安于愚不肖也。是故,圣人本之以不倚,而进之以可践,礼也者所以示天下之可践也。圆不以规,方不以矩,运斤而成风,惟匠石可也。欲举天下之工,而皆匠石也,皆不规不矩也。则天下之工,有弃其斤斧而去耳,何则?无所可践也,《易》者,圣人成风之斤也,礼者,圣人规矩之嚣也。匠石不以匠石而废规矩,故无匠石而有匠石,圣人不以圣人而废礼法,故无圣人而有圣人。盖道所可践而后天下有所可居。易之言曰:神无方也,易无体也。彼且无方,则不可以方求;彼且无体,则不可以体见。不可以方求,则契其方者出乎方者也;不可以体见,则得其体者遗乎体者也。欲天下之人,皆出乎方,契其方,遗乎体得其体。呜呼!难哉!是故有礼焉。如是而君臣父子,如是而冠昏丧祭,如是而交际辞受,如是而出处进退,严乎洒扫之末,以达乎精义入神动容周旋之顷,而礼皆至焉。其义粲然然无所不可知,而其地画然有所必可践。愚不肖者孰不可以勉而践,践而居哉!有可践,则天下得以不置其足于道之外;有可居,则天下得以置其身于道之内。使天下之人置其身于道之内,而不置其足于道之外,相敬相爱,相安相养,以至于今,礼之教也。而老子曰:失道德仁义而后礼。又曰:礼者,忠信之薄。嗟乎!去礼以求忠信,是去袭而求燠者之智也。且礼亡,则道德仁义其犹有存欤?尝观老子之徒有问乎聃者,雁行避影而后进,而聃未轻告也。已则一日不可无师弟子之礼,而天下独可一日无君臣父子之礼邪。人有一朝三饭于家,而教其邻以辟谷之方者,此可信也哉!聃是已,谨论。
  【崔宫教集】
  《礼论》:人生不能无群,群不能无争。人之初,倥侗颛蒙而无知,越为物役而机生,情动而本远。雪、霜、风、雨、雷、雹暴其外。于是知架巢空穴,挽草木,取皮革,饥渴牝牡之欲殴其内。于是知噬禽兽,咀果实,是故有得失之殊涂,有好恶之异尚,有有余不足之异致。其有不得所欲,则击夺随之,交焉而争,睽焉而斗,齿利者啮,瓜刚者决,然后有一人焉。出而治之,谓天下之民争,求以止之,必有痛之斯畏焉。于是加之鞭,朴以笞,捶其肌肤,施之刀锯以残割其形体,而名之曰刑。然其争又有大焉者,力大者搏,势强者轧,徒众者夺,啸呼踊跃,草野涂血,则向之痛之者不足恃也,必有胁之斯服焉。于是为之师旅什五之法,为之旌旗钟鼓之用,为之干戈介胄孤矢矛戟之械,为之熊罴貔貅之威,而名之曰兵。息争之小以刑,息争之大以兵,然人之争心无时可已也。人之争心无时而可已。圣人惟曰:吾有兵与刑。营营乎日为杀人之事,可乎?不可也。故有微术焉。就其起居动作之间,创为之法,委曲而节文,名之曰礼。人有贵贼,不知贵贼之等。圣人则设为朝聘位序之严,车服采色之别,使之有等而不敢相越。人有长幼,不知长幼之序,圣人则立为射乡饮食之节,摈相绍介这仪,使之有序而不敢以相乱。人有男女,不知男女之别。圣人则严之以煤妁之词,重之以币帛之贽,使之有别而不敢以相狎。礼之制行于天下,天下之人乃始日循循然束缚于名分之内。常有所碍而不得肆其欲。故其于息争也,有甚于兵刑之临之焉。周之衰二百余年,诸侯迭霸,非不盛且大。然睥睨周鼎,缩手不敢取,方且歃血会盟以尊周室,周非有兵与刑以制之也,礼存焉也。呜呼!圣人息争之道,至于礼而极矣。或曰:“礼本于太乙,谓出于兵刑之后,何也?”曰:太乙,礼之本也,从而表饰之,使著于世,圣人也。《易》之有需,需饮食之道,争所由起也,故以讼。讼而不能止,故以师。师之与讼,能比而蓄之不能有所辨,故辨上下定民志,终归于履而后已。此圣人意也。刑兵与礼之序也。
  【曾丰撙斋集】
  《礼论》:曰道譬则人也。人之生也,有形斯有气,有气斯有嘘吸,有气斯有色,有色斯有惨舒,有形而无气者,偶人也。彼诚偶人,则嘘吸已不能矣,而况夫惨舒?今也有人似偶而非偶,兀然坐于深山,不饮不食,无惨无舒。其即之也,与不即之也,皆自若也。则是浮屠氏之定也。嗟夫!舒惨之不可绝固也。借曰:可祗亦自私之计,非大通之道也。天地之气,若浮屠氏,然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万物何资焉?天地之气嘘万物资始,吸万物资终,终始则有所资矣。而其嘘吸之盎而见诸外者,东南则为青为赤,西北则为白为黑。离乎黑入乎青,则为舒;离乎赤入乎白,则为惨。此何为者也?曰:天地之气非能为色也,而不能不为色也。天地不能绝舒惨色,浮屠氏独能天地之所不能也欤。圣人之道,天地之气也,《易》也,《书》也,《诗》也,《春秋》也,则气之嘘吸也。嘘吸之气运诸冥冥,冥冥之中,则固有无色之色存焉,而人莫之见也。夫人之情,信于其所见,疑于其所不见。天下或曰:“圣人荧惑我也。”或曰:谁谓圣人。然二者争而不已,则并率其不争者求观于吾道,而质其疑以决其争。而吾道果无可观者以证,则四经之作,几何不与兀然坐于深山者类耶?则天下皆曰:圣人荧惑我也。吾之作经将以信天下,而天下皆以为荧惑我,圣人之心则不安于是有礼焉。圣人之作礼也。曰:非我也。礼起于夫妇,夫妇起于天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其为礼之本欤,天地之嘘吸为阴阳,上降下腾,阴阳之感也。吾道之嘘吸为仁义,《易》、《书》、《诗》、《春秋》、《礼》仁义之感也。子曰:无体之礼,上下和同,则是仁义之感之谓也。相感之中,既有无体之礼存焉,则亦足矣。而又必也,特经则无乃赘乎?曰:天地能以其相感者生万物,而不能以其相感者丽万物。于是以其运诸冥冥者,盎而为青,为赤,为白,为黑者,以信万物之目。圣人之作经,则亦辅天地之自然而已矣。安得惟事其感者,而不事其丽者。然则礼也者,其道之丽也欤?天地之所以丽万物者有惨舒。吾道之所以丽万物者,有损益。损益之变,惨舒之为也。惨舒之变,嘘吸之盎也。君子曰:礼损益而已矣。益之为三皇,益之又益为五帝,则是天地之嘘者,盎之为舒者也。损之为三王,损之又损为五霸,则是天地之吸者,盎而为惨者也。舒之初为未纯,惨之末为已甚,尧揖舜而前曰:“吾予尔天下。”舜拜而辞曰:“朕德弗嗣。”禹之于舜也亦然。而商之于夏,周之于商也,不然。嗟夫!尧、舜、禹率天下后世以揖与拜,而商之于夏也尚然。今也商既自去其所以率之者而率之,以其非所以率之者,则周之于商也,无怪也。孔子不曰:“夏因于虞礼所损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