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乐大典 3-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致书,斐不答。梁人曰:“羊来已久经贵朝迁革,李庐亦诣宅相见,卿何致难?”斐曰:“柳下惠则可,吾不可。”梁武帝又亲谓斐曰:“侃极愿相见,今二国和好,安得复论彼此?”斐终辞焉。《尉古真传》:古真孙聿,字成兴性耿介。明帝时,为武卫将军。时领军无文执权百僚,莫不加敬,聿独长揖不拜。寻出,为凉州刺史。凉州绯色天下之最,人送白绫二千匹,令染,聿拒不受。又讽御史劾之,驿征至京覆先状,还任卒。
  【南史】
  《庾华传》:华子乔,仕为荆州别驾。州人范兴话以寒贱仕、叨九流,选为州主簿。及属元日府州朝贺,乔不肯就列。曰:“庾乔忝为端右,不能与小人范兴话为雁行。”元帝闻乃进乔而停兴话,兴话羞渐,还家愤卒。世以乔为不坠家风。
  【唐书】
  萧禹,太宗尝谓禹不可以利怵死惧,真社稷臣也。赐诗曰:“疾风知劲草,板荡识纯臣。”又曰:“萧禹守道耿介,古无以过。”
  【辛文房唐才子传】
  司空曙,广平人。磊落有奇。韦皋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员外郎中。与李约员外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石。晏如也。
  【宋沈与求龟溪集】
  贺毛给事启:某官学为儒宗,才配人杰。持心耿介,压嵩岱而不移;蕴量恢闳,包沧溟而无际。
  【太平广记】
  陈王叔,鸿之子也。鸿与白传传长恨词,文格极高。盖良史也。咸通中、佐廉使郭常侍铨之幕于徐,性尤耿介,非其合不与之交。同院有小计姓武,亦元衡相国之后,盖汾阳之坦床也。乃心不平之,遂挈家居于茅山,与妻子隔山而居,短褐束绦,焚香习禅而已。或一年半载与妻子略相面焉。在职之时,唯流沟寺长老与之款接,亦具短褐相见。自述檀经三卷,今在藏中。临行留一章与其僧,云:“行若独输车,常畏大道覆。止若圆底器,常恐他物触。行止既如此,安得不离俗。”乾符中,弟琏复佐薛能于徐,自丹阳棹小舟,至于彭门与弟相见。薛公重其为人,延请入城,遂坚拒之曰:“某已有誓,不践公门矣。”薛乃移舟赴之,话道永日,不宿而去。其志尚之,介僻也如此。出王堂闲话
  狷 介
  【史记】
  晋向秀入洛,文帝曰:“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巢许狷介,未达尧心,岂足多慕!”帝悦。
  【北史】
  《信都芳传》:都芳隐乐平,东山太守慕容保乐弟绍宗荐于齐神武,为馆客,受中外府田曹参军。芳性清俭,不与物和。绍宗给其羸马,不肯乘骑。夜遣婢侍,以试之,芳忿呼殴击,不听近己。狷介自守,无求于物。
  刚 介
  【元史】
  《韩镛传》:镛为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时宦忌其刚介,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后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朱子语略:】
  问:孙明复如何恁地恶胡安定?先生曰:“安定较和易,明复却刚劲。”或曰:“孙太山也,是大故刚介。”先生曰:“明复未得为介石,守道却可谓刚介。”
  【文中子】
  《王道篇》:子曰:仁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智者,斯可矣。智者,吾不得而见也。得见义者,斯可矣。如不得见,得见刚介乎。刚者,好断。介者,殊俗。
  【诸子琼林】
  《抱朴子》:葛推川不以片言半字烦人。
  端 介
  【记纂渊海】
  性行部·经:舍车而徒义,弗乘也。《易贲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卦》。无有淫朋,无有比德。《书·洪范》正色率下。《书·毕命》君子不以色亲人。《记·表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记·乐记》非时不见,非义不合。《记·儒谷》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不溽。《记·乐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语·里仁》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语·雍也》子:伯夷非其居不事,非其友不友。不在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孟·公孙丑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万章上》。不以三公易其介。《孟·尽心上》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孔丛子》。史:齐即墨大夫不事左右,以求誉,毁言日至。《史记·齐世家》未尝卑节下意,以求仕也。《西汉·蒯通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前汉·朱逢传》。申屠嘉曰:使君所言公事,君且奏之;则私,吾不受私语。《西汉·袁盎传》。申屠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通鉴·汉文纪》尹翁归之,语不及私。《西汉本传》请谒无所行,货贿无所用。《通鉴·汉武纪》。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西汉·邹阳汤传》。不可阿尊事贵。《西汉·刘向传》。守经据古,不阿当世。《西汉·贡禹传》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同上。孤立群贵之间。《东汉·马援传》交趾守张恢,坐赃伏法,以资物薄入大司农。诏赐群臣,钟离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曰:“此赃秽之宝,诚不敢拜。”《东汉本传》曼丽容不悦于目,郑卫之声不过于耳。《东汉·杜笃传》井丹高洁,未尝修刺谒人。《东汉》梁鸿尚节介,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杨震举茂才王密,密遣震金。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徐犀非其力不食。并同上。陈泰为并州,京邑贵人寄宝货因泰市奴婢,泰皆挂之于壁,不发其封。《三国魏志》羊佑不附中朝,时人为之语曰:“二王王戎、王衍当国,羊公无德。”《通鉴·晋武记》方正亮直,介然不群。《晋书·王基传》崔游自少及长,口未尝语及财利。晋书崔洪口不言货财,手不执珠玉。同上。颜延之子竣贵重,凡所资供,延之一无所受。布衣茅室,萧然如故。常乘羸牛笨车,逢竣卤薄,即住道侧。常语竣曰:“吾平生不喜见要人,今不幸见汝。”《通鉴·宋世祖》刘行本为左庶子,太子得良马,欲令行本乘,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于庶子者,欲令辅导以正道,非为作弄臣也。”《隋书》恶木垂阴,忘士不息。盗泉飞溢,庑夫不饮。《新唐书·武皇后传》互入疾恶。席豫,太平公主欲表为谏官,豫耻之,逃去。《通鉴·唐中宗》严挺之拒宰相,不肯见李林甫。崔隐甫违诏,不屈牛仙客。信刚者乎!《唐书本传》李义进吏部侍郎,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同上。正人一心事君,无待于助。《唐书·李德裕传》互入正直松柏之为木,孤生劲特,无所因依。同上。耿介之士,羞于自援。《唐书·归登传》传记: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仲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战国策》钟离意曰:“志士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间。恶其名也。”《东汉纪》互入疾恶盗水名盗泉,仲尼不漱。《伦语撰考识》郝子庑一介不取诸人,曾过姊饮,留钱席下而去。每行饮水,常投一钱井中。《风俗通》集:食不偷而为饱兮,衣不苟而为温。《楚辞》互入廉洁耻干媚而求亲。《艺文》曹植《九悲赋》义分明于霜,信行直如弦。袁阳源《白马篇》渴饮坚冰浆,饥待零露餐。《苦寒行》箕山许由有高节,湘水屈原有清源。陈子昂黄河一直,青松万仞。同前。松柏青青,不受令于霜雪。张说集秀木势恒孤同上。独立天地间。李太白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同上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杜诗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同上。马蹄无入朱门迹。韩文道不行于主人,与之处者非其类,虽有享之以季氏之富,不一日留也。同上。
  江 介
  【楚辞】
  悲江介之遗风。侧畔也。
  鼎 介
  【经子法语】
  《太玄经》:鼎介。
  贵 介
  【古今黄主】
  贵介公子则介为大。忧悔吝者,存乎介,则介为小。
  焕 介
  【淮南鸿烈解】
  暖生客。耳爰一读耳爰当风干燥之貌也。耳爰暖湿生暖毛风,毛风生于湿玄,湿玄生羽风,羽风生焕介,焕介生鳞薄,鳞簿生暖介。五类杂种兴乎外宵形而蕃。宵,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
  引石介
  【宋通鉴长编】
  庆历中,余清、欧阳修、王素、蔡襄为谏官,力引石介,时范仲淹曰:“石介刚正,天下所闻,然性亦好异,使为谏官,必以难行之事责人君以必行。少拂其意,则据椐折槛叩头流血,无所不为。主上虽当有春秋,然无失德。朝廷政事亦自修举安用如此谏官也?”保介《诗·周颂·臣工》篇:“嗟嗟保介!”注:保介,见《月令》、《吕贤》,其说不同,然皆为籍田而言,盖农官之副也。
  文
  【宋陈默堂集】
  《介堂记》:江西之士多以通才达观自处,视修洁谨细为不足道。间有言动不违于礼,取予必以其义,负绳墨而蹈规矩者,众必指以为迂怪,曰是子然自异,欲以奚为缙绅先生导其说于前,而放旷不羁之徒,又噪而助之,以故名节不间于时,偷薄成风而廉耻之道尽矣。余靖建炎间,尝假令庐陵之永新,地广物众,比他邑为难治。思所以救前日之弊者,唯反其所习而劝之,为不可缓,于是博访端悫自守,不为流俗所移之士,尊其道而友其人,庶几下观而化,盖久而后得,龙君时升焉。时升抱才处晦厄穷不改其度,交非其类,如将浼已推之辞受之际,虽毫发不苟也。其平居接人无贵贱戚疏,必尽其诚。一语失中,必反复折难,归于直而后已,人亦以是畏惮之。盖古之介者也,与向所谓自处以通达而流入于偷薄者异矣。故余乐与之游,又因其作堂秀溪之上,将以远城市避喧嚣,离人而立于独也,则请以介名之,且示余区区相与之意所以劝也。或者曰:“介者不同于众,与物多忤。其失为矫激,为僻滞,为执而不通,为隘而不容。子何善夫尔也?”君子之行,所至不同,而介则不可去也。若乃命介以小节,而以和光同尘,为处世之法,脂幸泊没,终亦无所名矣。”昔者孟论伯夷、柳下惠,或以为圣之清,或以为圣之和,夫清同疑于介,而和何有焉?然而孟子又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是虽和也,介其可少乎?盖不羞汗君,不卑小官,援而止之而止者,下惠之和也。使其枉道而事人,恋恋于父母之邦而不能去,或处之以三公,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苟贱无耻之人耳,亦何贵于和哉?故曰:“君子不可以去介者,为是故也。”虽然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不受,人皆信之,而孟子则以谓以其小者信其大者为不可。盖箪食豆羹之与万铿,其为物一也,而人常轻于舍箪食而重于辞万铿者,道义之不明则物之多寡有以乱之耳,是故易于为其小而难于为其大也。夫道义者应物之权衡也,伊尹不以一介与人,不以一介取诸人,至于禄之以天下弗顾,系马千驷弗视,一以是处之,又岂有难易乎?由是言之。仲子之于齐国,下惠之于三公,俱非其所尝试也。而孟子于此有信有不信焉者,亦自其道义以观之耳。故知仲子之不足信,然后知下惠之所以异知,下惠之可信,然后知伊尹之所以同,非深达孟子之旨,不足与语此。今余既取时升之介,且以名其堂,于时升无间然者,又欲进之以古人之道义,则所期于时升者,其有既乎?时升其勉为!柳下惠之介,余之望也。绍兴七年五月十三日延平陈渊记。
  【文天祥文山集】
  跋吕元吉先人介轩记后:巽斋先生曰:徂徕石先生名介。质肃唐公名介。郑公侠字介夫。半山老人字介甫。凡有取乎介者,其人必可观也。予尝评之,徂徕之介为孤峭;质肃之介为直方;郑公之介为敢决;荆公之介为执拗。三公之介纯于天资;荆公之介杂于客气。介则一,而其所以介则不同也。予独悲夫强辩坚志,虚名实行,介甫以误于其君,以属于其时。至今天地易位,人极不立,皆此介之流也。徂徕不得为谏官;唐公争新法,不胜发愤死,郑以一跌碌碌州县,不复能自振还,介美德也。三公得其纯资于当世;彼其角血气之私,窃名誉之盛,而遗毒迨今日而未已。呜呼!伪行之误人而直道之难行久矣!吕元吉之先人,号介轩子。不及识其人。诸君品题,类以为言和而行果,色温而气刚,然则是介也,视前三君子有光焉,然君止于布衣,怀其耿耿不见于用,则君之所遇又为不幸者,虽然介在我、幸不幸在天、吾求无怍乎本心可矣。何外物之较风气浅簿其能刻厉矫操,以窃毅然丈夫之名者,已不多见。若夫以直自怼而毁方为圆,以就外物者多矣。外物卒不可得,而本心空自丧失,是则介轩之罪人也。元吉重念之哉!
  【高耻堂存稿】
  《题李振介轩》:世之论介者,大率以为坚强孤峭,人所难能之行,不知义理,至于确然而不可易者,即介也。何难能之有,人为私欲所屈,外物所移,往往失其常守而以申徒狄屈大夫之伦,为不可冀及,亦自待之凉矣。予同年生李君振仕闽中,遇事不可回夺,庸斋赵公以介名其轩,求予发其义,予谓之曰:“子学《易》乎?《豫》介于石,独于六二言之。夫六二中正之爻也,然则介非坚强孤峭,而为义理之当然,讵不信乎?子循理而行,毋违中正,介在其中矣。”李君曰:“善为我书之,吾将从事焉。”《赵彦佥介庵铭》:书名之学,有会其意,维介于文,分而为二。在人进修,是曰利器。以别正邪以判义利。由辩之明,守则不贰。既固既安,于石不啻。彼百世师,谓和之至。而能凛然,不可易志。由择之精,知待非义。于乎我友,斯语之事。毋夺尔真,毋昧尔智。惠何人哉!唏之则是。
  介 国
  【春秋本末】
  杜曰东夷,国今青州府诸城县僖公:经:二十有九年周襄王二十一年。春,介葛卢来。介,东夷国也。在城阳点县。葛卢,介君名也。不称朝,不见公,且不能行朝礼。虽不见公,国宾礼之,故书。冬,介葛卢来。《传》: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鲁县东南有昌平城公在会,馈之刍、采,礼也。总公行不当致馈,故曰礼也。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礼之,加燕好。燕,燕礼也。好,好货也。一岁再来故加之。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传言人德或通为兽之情经:三十年周襄王二十二年秋,介人侵萧。无《传》。
  介 氏
  【罗泌路史】
  高阳氏纪斟姓灌,寻则夏灭之,戈介则商灭之,后有介氏。
  【姓氏遥华】
  介子相荆,孔子使视之。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可矣,何况荆。”
  【氏族言行】
  《左传》晋有介之推,琴操作介子绥。《神仙传》有介琰介象。
  介子推
  【史记晋世家】
  文公失国,逃之翟,及反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推曰:“献公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