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帝王故事100篇-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仇法国结成同盟。敏感的弗里德里希也如法炮制,于 1756年1月与英国签订 

了互助盟约。中欧形成了新的两盟对垒的局面。 

     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得知英国已与普鲁士结盟,顿时大怒,决定派8万 

大军支持“女友”玛丽亚·特蕾西亚。俄国的强硬态度使战争气氛更加浓烈。 


… Page 270…

     弗里德里希不为对方所吓倒,抢先一步下手。他仍以萨克森为首先目标。 

     1756年8月底,闪电战爆发,萨克森陷落,不久便向普鲁士投降。 

     第二年,形势有了变化。奥地利从防御转入进攻战,法、俄军队也开始 

调赴战场。弗里德里希决定先集中全力打击奥军。普军10万人在5月6日进 

攻布拉格,大获全胜。同年11月和12月又分别打败法国和奥地利的军队,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欧洲名噪一时,普国人争相传颂他的卓著战功和军事天 

才。而英国人则把他誉为“天下第一英雄”。 

     到了1758年夏天,随着俄国大军的到来,形势开始对弗里德里希不利。 

1759年8月,俄军在库纳尔斯道夫一战给普鲁士主力部队以毁灭性打击。弗 

里德里希本人也被一颗流弹击中胸部,所幸子弹力度不大,被身上的鼻烟盒 

挡住,才使他死里逃生。这次失败使这位国王产生了悲观情绪。他暗中在衬 

衣里面藏了18粒烈性鸦片丸,准备万一全军覆没,自己就吞下毒药,为国捐 

躯。 

    数月后,俄奥联军35000人攻入普鲁士首都柏林城,整个国家处于炭发 

可危的境地。 

     就在这危急存亡关头,1761年12月25日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病亡,彼 

得三世即位,事态顿时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彼得三世与德意志有着血统关 

系,他的母亲安娜是彼得大帝的长女。彼得大帝为了将势力渗透到德意志沿 

海,把安娜嫁给了德意志北部的一位叫卡尔·弗里德里希的亲王,他们在1782 

年生一子,即卡尔·彼得。彼得出生后,安娜就病故了。安娜的胞妹叶丽萨 

维塔于1741年当上了俄国女皇。由于没有儿子,女皇便把外甥卡尔·彼得从 

普鲁士接到俄国并定为皇位继承人。彼得缺少天资,又不爱学习,来彼得堡 

18年,还讲不好俄语。而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及父亲的原籍普鲁士却一往情 

深,对弗里德里希二肚崇拜得五体投地。继位之后,他立即下令俄军停火, 

释放所有普鲁十战俘,放弃俄国在战争中所占领的所有地区。1762年6月8 

日,与普鲁士缔结了和约,并且发兵两万协同普军对奥作战。普鲁士绝处逢 

生,弗里德里希免除了北方后顾之忧,又准备集结大军南下西里西亚。 

     岂料事情变中生变,彼得三世在同年6月28日被皇后叶卡特琳娜废黜, 

7月17日他又在离宫被刺死。33岁的皇后踩着她丈夫的尸体,登上了俄皇宝 

座而成为叶卡特琳娜二世。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 

站在庆功台上的弗里德里希大王打到了万丈悬崖的边缘。他以为女皇会改变 

她丈夫的外交政策,叶卡特琳娜二世原本也对弗里德里希不满,认为他对女 

性持有极大的偏见。但她在整理彼得三世的遗物中,发现很多弗里德里希写 

给她丈夫的信。她——阅读后,才知道弗里德里希二世并非如外间所传那样 

坏,而是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对女性也没有什么偏见,在信中几度劝谏彼 

得三世要恩待皇后,和睦夫妻感情。发现这几封信后,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观 

念完全改变,加上连年征战,国家急需休养生息,因此她决定批准丈夫与普 

鲁士签订的和约,并主动向弗里德里希二世表示亲善友好。至此,普鲁士才 

真正脱离险境。这一神奇的化险为夷的大转折,历史上称之为“勃兰登堡王 

室的奇迹”。 

     1763年2月15日,奥普签订胡贝尔茨堡和约,奥地利放弃了收复西里 

西亚的要求。“七年战争”结束了。普鲁士以一国之力抗拒欧洲三大强国之 

举,使其威震全欧,为日后称霸德意志打下了基础。 

     战后,弗里德里希二世以十多年时间致力于普鲁士的经济复兴。他建立 


… Page 271…

起严格的管理体制,其特点是集中统一,讲求实效。国王大权在握,不容忍 

下属机构的轻率和怠慢,从而使“管理与军队构成了普鲁土的基石”。他重 

视农业生产和都市的复兴,并对普鲁土法律进行了改革。经过几年时间的努 

力,普鲁士就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整个社会欣欣向荣,全国人口也从 

200万激增到600万。 

     弗里德里希二世在位46年,对普鲁士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他实行的开明君主制,有利于国家的进步。他有句名言:“国王是国家 

的第一仆人”,他毕生以过人的精力躬身朝政,驰骋疆场,确实以行动实践 

着他的这一诺言。但他如此崇尚武功,连年征战,对外扩张,不仅给邻国人 

民带来战祸,也使国内广大农民承受繁重捐税,饱受战争的痛苦。 

     1785年7月,普鲁士与汉诺威、萨克森结成三国同盟。其后,又有普法 

尔茨一茨威布吕肯、美茵茨等 15个诸侯国相继加入,组成了德意志诸侯联 

盟。这标志着神圣罗马帝国即将消亡,德国统一己成了必然趋势。这也是弗 

里德里希二世去世前一年为德意志民族作出的又一贡献。 

     1785年夏未,西里西亚按惯例举行一年一度的阅兵式。年逾七旬的弗里 

德里希瘦骨鳞峋,心力交瘁,但还是强打精神去阅兵。骑不上马,便步行进 

行了检阅。 

     一年后,即1786年8月17日,74岁的弗里德里希二世病逝于。“无忧 

宫”。这位在欧洲显赫一时的君主,终于结束了他对普鲁士王国将近半个世 

纪的统治。 

                                                                  (陈济众) 


… Page 272…

                                 威廉二世 



     1887年,年仅29岁的威廉二世登上了德国霍亨索王朝的帝位,摆在他 

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和首相惮斯麦的紧张关系。俾斯麦有铁血首相之称,他 

用铁和血结束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为德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 

两位意志坚强、独裁成性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也就愈演愈烈了。 

     1890年3月的一天清晨,威廉二世早早地起了床,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 

动,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上午,俾斯麦就要送来辞呈报告了。这块最让人伤 

脑筋的瘤子总算要被割去了。 

     外交大臣悄悄走进屋,询问是否允许俾斯麦进来。 

      “不!”威廉二世摆摆手,嘴边掠过一丝微笑,随手翻了翻那份递上来 

的辞呈报告,又重重地把它合上。 

     威廉曾是伸斯麦的热烈信仰者,他特别佩服首相的气魄,还把他那句“德 

意志的未来在于强权和实力”贴在桌前,以示激励。可是上了台后,他总觉 

得俾斯麦在同他对着干。上回,他命令卫队改换制服,首相不同意,而且大 

吵了一架。在皇宫舞台,俾斯麦一直用冷眼盯着得意忘形的皇上,让人不舒 

服。 

     威廉二世正准备提笔批准,忽然转念一想:我才上台几年,就赶走功臣, 

别人会……他陷入了沉思。 

     两天后,辞呈被批准。报纸并未刊登原文,只有威廉恩宠的信,说是从 

首相身体状况考虑才同意他辞职的。 

     俾斯麦离开前,对威廉二世父亲的遗孀作礼节性的拜访时,遇到了威廉 

二世。 

     威廉二世望着沉默不语的俾斯麦,不禁询问他今后有何打算。俾斯麦冷 

漠地摇摇头。威廉又问他的身体怎样,俾斯麦一言不发。 

     双方都陷入了沉默,好半天,威廉才说:“首相立了很多的功劳,我要 

加封你为芬恩堡公爵。” 

     俾斯麦冷冷他说:“多余了。” 

     威廉二世又问:“陆军元帅呢?” 

     俾斯麦反问道:“怪事,皇上把最优秀的将军任命为新首相,却把最优 

秀的首相任命为陆军元帅,不知何故?” 

     威廉一听,火了,大声质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俾斯麦说:“没什么,只希望皇上能治理好国家。”说完,转身就走了。 

     威廉气得双手撂成了拳头,他的母亲忙用眼神制止他。威廉大叫一声: 

 “告诉你,你无事可做了。” 

     俾斯麦告老还乡时,威廉没作丝毫理睬。 

     皇宫里的明争暗斗似乎结束了。威廉陶醉在没有对手的快乐中。 

     1891年春。威廉吃完午饭,顺手拿起了当日的《汉堡新闻》,头版是一 

条俾斯麦的采访录。威廉很有兴趣地读下去,他越看越不是滋味,文章竟不 

时透露出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威廉命令手下凡署名是侯爵俾斯麦的文章都 

找来。好家伙,不仅国内报纸上有连载,而且英国《每日电讯》上也刊登了。 

这些文章针对国家政策和要员,指责新首相的内外政策,攻击新内阁大臣, 

对德英关系妄加预测。威廉看罢,十分恼火,他左手重重地往桌上一拍,咬 

牙切齿他说:“总有一天,侯爵的结局是进入施潘道监狱。” 


… Page 273…

     站在一旁的陆军将领们面面相觑。 

     威廉似乎看到得意洋洋的俾斯麦立在眼前,真想给他一刀!可是,理智 

又劝阻了他。他指着报纸说:“真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啊!” 

     果然,俾斯麦不甘寂寞,又参加了帝国议员的竞选,在第二轮选举中, 

竟获胜了。 

     连着数日,威廉先天萎缩的右臂隐隐作疼,他怀疑这是由于俾斯麦所导 

致的心病引起的。晚上,他趴在床上连夜给议会写了封信。 

     俾斯麦竟没参加议员的最后选举。这时,他快过70岁生日了,回到家中, 

等待皇宫为他送来的生日礼物:威廉二世巨幅画像。一切让人哭笑不得。 

     又是一年过去了。俾斯麦住所四周到处都是密探。 

     威廉二世得知俾斯麦将去维也纳参加儿子婚礼,就亲自写信给奥匈帝国 

皇帝,要求对方不要接见“不顺从的臣民”,还指示维也纳使馆人员不准参 

加婚礼。 

     俾斯麦大为不满,在沿途各地发表抨击政府的演讲。 

     正当威廉二世头痛时,俾斯麦得了大病。他决定采取以守为攻的方案。 

俾斯麦收到了皇上慰问电和提供休养的皇宫,他拒绝了,为此他的儿子被迫 

离开了外交部。 

     威廉决定在自己生日之际请俾斯麦来参加。 

     这次生日活动的热闹是历年来少见的。俾斯麦一下火车,就感到更压抑 

了,他阴沉着脸跟在来迎接的亲王后面。 

     皇宫门前挤满了欢迎的人群,骑马的仪仗队和军乐手。威廉二世身着盛 

装,面带微笑地恭候在门口。他见到俾斯麦后,伸开双臂,大踏步迎上去, 

和极不情愿的老首相拥抱在一起。 

     国歌骤然响起。俾斯麦突然想到了老皇帝的和善和自己的忠诚,可如 

今……他的双目中涌出了两颗泪水。 

     威廉二世也大为感动,他猜想俾斯麦一定是在忏悔,不禁拉住了他的手。 

俾斯麦一把甩开了。 

     威廉二世一愣,立即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一股敌意油然而生。 

     双方在前后大臣的相拥下,进入了宫殿。 

     宴会开始了。皇宫外的群众高唱着爱国歌曲,到处都是一片欢乐。威廉 

二世端起酒杯走到低头沉思的俾斯麦面前说:“我代表德国向首相敬第一 

杯!” 

     俾斯麦瞟了一眼,用嘴抿了抿酒杯。 

     威廉又说第二杯是敬首相为新政府所做的贡献。 

     俾斯麦放下了杯子。 

     威廉扭过身,大步迈向自己的座位,边走边说:“这样的盛日不该讲些 

不愉快的事,但是事与愿违!告诉诸位,国王的意志就是最高法律,我从未 

读过报纸,对上面的东西不感兴趣,并不因为你抨击了政府,就了不起了。 

真正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决不是几篇文章!” 

     大臣们听了,连大气都不敢出。 

     俾斯麦脸上的肌肉有些抽动,他猛地站起来,怒视了一眼,又重重地坐 

回位子。 

     威廉不动声色他说:“不是讲您,首相!您为德国真是呕心沥血。来人 

哪,把礼物献上来。” 


… Page 274…

     一盒精美的礼品摆在了俾斯麦面前。他却推开了。 

     威廉又为伸斯麦安排了一首献给他的曲子。 

     俾斯麦一言不发,似乎沉浸在乐曲中。这时,威廉问:“首相,怎样?” 

     俾斯麦难堪地咧了咧嘴。 

     紧接着,威廉向他聊起了自己童年的趣事,气氛显得越来越融洽,其实, 

这一切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宴会在这样的盛况中结束了。俾斯麦在车站受到了柏林群众的热情送 

别,他回去后,依旧在报上透露政府秘闻。 

     俾斯麦过80岁大寿前夕,威廉为了证实自己的仁义,决定亲自去祝寿, 

并且带去了一列骑兵中队。他准备实施最后方案。 

     俾斯麦的庄园从未来过这么多人,到处都沸腾起来,百姓大街小巷里传 

颂两人的友谊。 

     祝寿开始了,威廉招招手,骑兵中队排着整齐的队列,挥舞着佩刀在庄 

园广场前走来走去,真是壮观极了。俾斯麦全家站在台阶上感到非常荣耀。 

     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喊:“有刺客!” 

     人群大乱。过了一会儿,侍从押来一个五花大绑的人。这个壮实的年轻 

人愤怒地盯着威廉。侍卫把他按着跪在地上。 

     威廉捡起刺客的枪,指点着刺客的头,训斥道:“谁让你来的!” 

     刺客瞟瞟俾斯麦,然后把头一昂。威廉朝俾斯麦诡秘地笑笑,突然眼一 

瞪,大叫道:“下了首相的枪!” 

     侍从搜遍首相全身,却一无所获。威廉倒背双手走到俾斯麦跟前,说: 

 “我知道你不满。这是你干的!” 

     俾斯麦冷静他说:“皇上真会演戏!” 

     人群中一片安静。 

     威廉围着他转了几圈,猛地用枪顶住了俾斯麦的太阳穴,微笑着说:“我 

现在不杀你,只警告你这样下去不好!”然后,他拍拍俾斯麦的肩膀:“寿 

星可要保重身体!” 

     人群里一片骚动,大伙纷纷责备俾斯麦的不对。 

     祝寿结束后,俾斯麦并没因此停下笔,继续对德国进行抨击。 

     1898年底,俾斯麦去世,威廉立即建议在柏林举行国葬,但死者遗书注 

明了不愿离开故乡。于是,威廉二世亲临庄园,留下一行字:德国最伟大的 

政治家——俾斯麦。 

     令人发笑的却是俾斯麦碑文上没有出现威廉二世授与他的头衔和称号, 

只有“冯·俾斯麦侯爵——威廉一世皇帝忠实的德国仆人”这样几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