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4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换了任何人这样做,只要被人知道,他们只能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落草为寇,但陈九经不一样,西班牙国王绝不会把他交给法兰西,
  “将军,毕尔巴鄂的长官为祝贺我们取胜,派人送来五十柄毕尔巴鄂利剑,都是好剑,在西班牙这是仅次于托雷多钢剑的好兵器。”
  回到营地不久,陈九经刚让留守营地的北洋军医帮他看看持续蜂鸣的左耳,烧了热水钻进盆里舒舒服服泡着澡,筹备晚宴的卡洛斯换了身衣服端着柄钢剑入帐交给门口侍立的女真武士。
  卸下板甲穿着黑色衬衣的卡洛斯对他报道:“给商人们的消息已经让人传出去了,我们的货物都是最好的,应该很快就能出手。”
  “那些从波尔多带回来的佩尔什马太多,营地里没地方养,暂时让人在营外看着,也已经让来送剑的人回去向长官请示开辟牧场,但报告到巴克斯比斯开去,要些时间。”
  卡洛斯道:“我们可以在城外找个靠得住的牧场主人,先养在他们那,不会花太多钱。”
  巴克斯这个地区由于古代属于纳尔瓦王国,后来分裂以一种自愿的形式加入西班牙,因此享有相当大程度的自治权力,陈九经部营地要想扩大土地,花钱买地是自然,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取得自治首府的同意才行。
  泡在温汤中浑身舒适的陈九经对此毫无异议,朝走进来的亲卫武士看了一眼,对方抽出长剑弹了弹,沉沉点头,表示长剑确如卡洛斯所言,是上好的兵器,他枕着木桶边闭着眼道:“那些马确实不少,我们营地留一百匹,再挑出一百匹母马,我要派船送去塞维利亚,剩下的就照你说的先找几个牧场寄养。”
  “至于这剑,大明帝国讲究投桃报李。别人送我礼物,我也没什么好回礼的,就送他们几个法兰西人吧。”
  “把波尔多没钱赎的那些贵族都送给毕尔巴鄂,只要别放火刑架子上烧死,那太野蛮了。除此之外,如何处置西班牙说了算,这场仗也是西班牙的胜利。”


第309章 大明港
  塞维利亚很可能是西班牙最为繁华的都市,菲利普曾给李旦机会让他自己画下明租借的范围,只是不愿喧宾夺主的李旦放弃了这一送上门的机会。
  舍弃最繁华的地带,在城外东南二百里外划下一片方圆六十里的海湾港口。
  这个地方过去叫做阿尔赫西拉斯,如今叫明租界。
  黄喜载着战马的船绕过混乱的葡萄牙,驶过三面环海广布造船厂的加的斯,驶入直布罗陀海峡后才终于才西班牙领航员的带领下进入明租界的海湾——大明港。
  “有点配不上这个名字,对吧?”码头上着绯色绸袍的总督张开双臂的场景与未经过开发的碧绿丛林背景显得差异极大,李旦的目光越过黄喜望向其身后的东洋军府战舰,道:“这些马儿可真神骏!”
  背插赤底墨迹‘大明东洋军府’六字靠旗顶盔掼甲的武士上前牵起骏马,人却还没陈九经送来的战马肩高,即使算上高高挑起的靠旗也才堪堪与到战马脖颈一半儿,与人比起来,这些产自法国的骏马确实是庞然大物。
  “回李总督,这是陈将军的战利品,派卑职押至塞城,请总督差船送往墨西哥城陆路交与陈帅。”
  黄喜说着心有余悸地回头看向从船上牵引至码头的战马,边忍不住让军兵慢点牵,对李旦解释道:“最轻的千五百斤都打不住,卑职担忧栈桥撑不住。”
  “这么沉?”
  李旦诧异地转过头,不过等武士们牵着高头大马走过他身边时,他心下也是了然,他也就跟这马背齐平,雄健的马儿昂首阔步地朝前走着,蹄子踏在木质桥体上发出‘哚哚’的响声,引得他神往目光盯着马屁股都走远了才终于收回来。
  “一路舟车劳顿,黄游击甚是辛苦,边走边说,请。”李旦扬臂引路,随后才对黄喜问道:“看样子白山营在北方收获颇丰,数月前我在王宫里听说小九打算从西国就地募一批壮勇作战,后来如何?”
  “谢李总督体贴,为朝廷做事、卑职不觉辛苦。后来确实应募者众,将军编了六个西勇营,各营军兵良莠不齐,有的人少兵精、有的人多势众,员额三千余,算是有一战之力。”
  提起西勇营,黄喜也不知该怎么说:“此次北袭法夷波尔多,确有一触即溃者,也有死战不退者,法夷马队便是骑着这等高头大马冲我军阵,战事甚为惨烈,死伤几半,若非陈将军运炮入神,怕是那场仗我们就输了。”
  “即使最后取胜,陈将军左耳亦为炮所伤,蜂鸣之音即使卑职过来时也不见好,怕是今后要落下伤病。”
  “小九耳朵坏了,那得打到多惨,他这将军都亲自上阵?”
  李旦与老八、老九在日本合作多年,关系最为亲近,对义兄弟们的作战风格也很是了解的,陈八智有幼年从军落下的毛病,有时战局劣势还可能会披挂上马率精骑亲突敌阵。
  可陈九经是正经的讲武堂出身,一向信奉运筹帷幄解决不了的战事、亲上战阵也起不到决胜作用——在李旦的印象里,陈九经跟生父陈璘一点儿都不像,反倒打起仗来像义父陈沐,基本上眼睛能看见前线战事就够了,绝不会亲自提刀上阵。
  要是陈九经都上阵,那肯定是敌人杀到他脚底下了。
  “没有,战事确实惨烈,但白山营直至最后才参战奠定胜局,陈将军是在城头观战被火炮震伤耳朵,未及塞耳,六十余门火炮齐轰。”黄喜摇摇头道:“卑职麾下四个精悍炮手都被震得口鼻出血。”
  李旦听到这才稍稍放心,同时在心里算了笔帐,走出几步这才问道:“白山营几无损失,西勇六营伤亡惨重,他们想来是怨声载道,小九还敢把你派到这边来?”
  “没有怨言。”
  黄喜笑道:“倒是起初白山营对西勇营很有怨言,佣兵的军饷比咱高出十倍,他们是拿命换钱,上阵也知九死一生,将军抚恤给的高、活下来的老兵又升饷银,白山营则得了战利奖赏的实惠,皆大欢喜。”
  “他们要的是钱,将军要的是为东洋军府增添影响,各得其所。”
  说话间,二人在护卫簇拥下走到明租界最‘大’的建筑群下,守着港口立起一座南洋军府岛样式的炮庙。
  大门外一座五层宝塔正在涂色,内里看上去像是碎石与黄喜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混合腻平的,来自东洋军府旗军装扮的将官正在指挥扶桑营足轻用烧制的青砖铺上外层、刷红石柱。
  正殿的神像也未做好,作为李旦的居所的后殿倒是已经完工,还有带个西班牙巴洛克式的大花园。两侧前后看规划是偏殿十余,有武库仓库、也有军官营房,不过如今都还尚未建成。
  海岸上除了这些东西就是茂密的林子,连通往塞维利亚的陆地道路都只是被踩出一条小土路,除此之外甚至连用来交易的地方都没有。
  跟着李旦进入后殿的黄喜终于忍不住问道:“李总督,大明的租界,怎么如此寒酸?卑职从百里外的加的斯过来,那里繁荣的很,西国王厚此薄彼,将如此简陋之所给予大明?”
  李旦笑眯眯的摆摆手,探手让黄喜坐在堂中,正赶上两名常胜侍女奉上茶盘,他从茶盘上拿起一支烟卷对黄喜道:“这块地是李某自己选的,国王倒是说起想让我在塞维利亚划去一半,好给他的王室增加收入,我没要。”
  “太繁华的地方不好,有教堂有修士,宗教气氛太浓啦。”
  说着,李旦抬手指了指堂中挂着的画,那是一副火炮天妃娘娘庙与港口的侧视图,港口市场、仓库与营房住所林立庙宇高塔之间,气势恢宏防备完善:“在塞维利亚修一座这样的港口,可能么?”
  “义父要我任明租界总督,一在收税、二在占地,合同写的清白,一百年。百年光景,便是一片荒地,何样繁华求不得?既要收税,何不连出入地中海船舰税务一应卡下。”
  “今天我还收不得地中海的船税,明年六座宝塔与三座造船厂、驻军三千的营房一一修缮、一支六甲舰队再次停靠,船税收不收得?”
  “倘百年后,租约到期西国不愿续约,子孙亦不愿交地,西人索地,害怕拦他不住?”
  “大明港!”
  说着,李旦打亮火机,笑道:“好的很。”


第310章 迁徙
  杨应龙升官了。
  事情的起因是大明朝近年来向新土地的人口迁徙,万历五年山东遭灾,朝廷一次向亚洲输送军民近十万,紧随其后的就是改土归流。
  从播州开始。
  杨兆龙在新明大岛开天辟地,随后朝廷启动新明建制,派遣李化龙上岛这才真正将新明当作朝廷国土。
  新任总督并非省油的灯,转眼向朝廷送去手本,议迁徙播州杨氏等四姓土司上新明,给与其守卫边疆、永镇斯土之大权。
  有人欢喜有人愁,杨应龙对此就很不乐意……播州宣慰司既有良材美木又有高田沃土,数百年经营早是固若金汤,突然要迁往海外,这事就算姐姐再怎么劝说海外福地,也难解开心头抵触。
  不过杨应龙也没冲动,因为他自己也挺难以取舍的,因为他看过朝廷划出的土地舆图——处新明西北,比播州宣慰司大十二倍。
  单纯的土地很难令杨应龙动心,因为他知道那片土地腹地贫瘠的很,真正的好地方是他弟弟杨兆龙名下的新明东南,西北比大明的西北还要贫瘠,大明西北好歹开发了上千年,那边只有杨兆龙经营的十几个村子。
  尽管土地大了十余倍,可实际能农垦种植的土地加一起恐怕还不如播州,加之地域分散,很难像如今的宣慰司一般形成有效管理与集中权力。
  但那盛产铁矿。
  没有人知道盛产到什么程度,只知道那边的铁矿脉比姐夫的人在琼州找到的铁矿还要大,派去探矿、挖矿的人已经好几拨,可还是说铁矿产量仍有巨大富余。
  两难之间,杨应龙将选择的权力交给皇帝……在与朝廷互相扯皮的一年时间里,他命人伐了七十二根良材美木,一路送入京城。
  他想的很清楚,如果皇帝觉得杨氏在播州还有益处,大树没了还会再长;如果朝廷执意要将他迁往新明,留着这些大树也没用。
  结果显而易见,皇帝还没到欣赏高大宫室的年纪,良材美木对他来说没什么用,万历爷更喜欢楸木、白桦木和带疙瘩的老榆木——这些都是做鸟铳带托铳床最合适的木材。
  至于大杉木?
  万历倒是收下了播州宣慰使的一片美意,命宫里人把这些块儿大、条儿靓的杉木全存到神木厂,留着以后上了岁数的大臣仙逝,定做紫衫棺材。
  改土归流的事儿上,万历爷跟杨应龙可不是一条心,杨应龙觉得贡上些良材美木能让播州宣慰司免于被迁往海外;万历爷觉得杨宣慰使对朝廷忠心耿耿……那不更得封出去?
  怪不着皇帝,要怪就怪陈沐。
  皇帝觉得,天底下最了解海外的大臣、北洋重臣陈沐整日里窜动着要把那些皇亲国戚弄出去,内阁与他一拍即合,不停在耳朵边儿上吹法螺:海外好啊海外妙,海外发大财、海外治百病,就连咱大明朝有啥伤筋动骨的大问题海外都能给解决了。
  一年三个军府最多时候一年搂回来贵金属价值白银一千三百万两。
  哪怕后来金银少了,其他各类货物、原材料、大米这些东西的价值却越来越多。
  要是单单钱财,还称不上海外治百病。
  前两年张居正夺情,五君子不是闹得挺欢?把皇帝气的光想把他们打死,发配海外了。
  后来又有点后悔,一打听五个人到亚洲去确实遭了一番大凶险,又是天花又是黑脚人入侵啥的,最后否极泰来五个县倒都还不错。
  这个印象已经在万历皇帝脑子里根深蒂固了——越是忠心、越是有才能、越是该赏赐的,才越该出海!
  何况皇帝老爷心里,这杨氏应该是非常懂行儿的呀,守着陈沐大亲戚,是不是?
  你杨宣慰使送良材美木又不说话,这意思是不是嫌朕给你安排的慢了?
  万历爷还觉得挺过意不去。
  立、马、安、排!
  杨应龙万万想不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皇帝派来使者叮咣一顿赏赐,什么锦绣六表里、青珠七十颗把杨应龙砸蒙了,随后改封新明西宣慰司宣慰使,再加封正二品新明西都指挥使、授龙虎将军,受新明总督李化龙节制,即日起迁原播州宣慰司治下军民两万户渡海驻新明。
  跟说着玩呢一样。
  两万户啊,不是两万口。
  圣旨一下,四川、贵州、湖广三省凑了过来,一个个儿都像吃人不吐骨头的狼一样帮忙迁徙百姓,情谊盛得让他害怕。
  都盯上三省交界这块富裕的土地了。
  还别说,皇帝的旨意送到,杨应龙心里的抵触也没了。
  因为他找上南洋军府打听了,新明的大矿确实就在他治下,虽然环境不好亦难于管理,但可供开采的储量巨大,那边海岸上只要悉心经营也足够供养两万户百姓。
  何况航线在数年之间已趋于成熟,即使天有不测风云,单靠物产丰富的爪哇航线运送粮食,亦足矣帮他渡过难关。
  至此,在万历七年三月,播州军在杨兆龙的开辟后,全面加入朝廷开辟新明的计划当中,数以百计的大船自南洋卫港起航,驶向遥远的新明岛。
  李化龙得知这一消息兴奋异常,他名为总督,可实际掌握的权力、人力尚不如凤凰港林道乾那个海盗总督,人家好歹名义上为天子统御爪哇二百余万百姓。
  尽管这么些年过去,凤凰港还是凤凰港,众多海盗蜗居在爪哇岛西岸,可终究是朝着东边慢慢扩大自己的影响,兼得守着贸易路线,几乎垄断西洋、南洋二军府之间的运输航道,就算两边军府大帅都不是什么善茬,好歹还要给人家一口汤喝的。
  他这新明呢?看着大,岛上除了野人就是野狗、大袋兔和鳄鱼,明知道有铁矿,却没有足够的人手开采,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
  总督李化龙怎能舒心?
  杨应龙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不过在这个节骨眼上,新明岛东南的探险家杨兆龙却没影儿了,李化龙派人怎么找都找不着。
  连人带侍女还有那刘副千户及麾下兵将,都没了。
  一起失踪的还有十二条大福船与二十六条护岛神犬。
  最后翻遍了小总督的府邸,才在柱子上找到匕首歪歪扭扭刻的一行字。
  “杨某去亚洲找姐夫开辟新航线了,不必挂念。”


第311章 万寿
  远在亚洲的陈沐并不知道小舅子杨兆龙离家出走,常胜藏书楼避水阁里,他正翻阅着黑云龙与呼兰从魁北克一带送回的战报。
  金城的呼兰与常胜的黑云龙合力攻破了圣劳伦斯河上法夷位于蒙特利尔的贸易站,并击溃休伦人主力,将其吸收至长屋联盟中。
  战事的过程非常顺利,二部都未遭受太大损失,不过在这之后对于接下来的战利品分配上,两名将军想法相悖,使接下来的一切陷入僵局。
  就这么个事,陈沐手边收到的三份战报、十四份书信。
  有黑云龙的自说自话,将他从佛罗里达一路向北的部落情势粗浅地分析一通,并拿出他对东北民情的‘黑云龙式’解决办法——效法长屋联盟,组成兄弟之盟。
  也有呼兰奉上的公文,横跨金城至东海岸间大小数十个部落、多个联盟,也拿出了‘呼兰式’的解决办法——东洋军府抽调各部落贵族后裔组建怯薛军,在草原上成立大呼兰卫节制诸部。
  另外一份战报是麻贵送来的,他是呼兰的顶头上司,基本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