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海-第5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你义父说,战阵以夷人言语大喊扰乱敌军军心之举的主意是你出的,把头抬起来,我问你。”
  应明说着椅子上的身子向前稍稍倾出些许,问道:“你叫魏进忠,为何向我报名魏四啊?”
  魏进忠抬起头,长相也让人看了便心生好感,浓眉大眼皮肤白皙,这模样要是走文科中进士,一辈子不犯大错至少能官居三品。
  自古官员也是看脸的,长得好看只影响到别人的好感,但长得难看可能连官都做不成。
  他脸上带着谨慎克制的笑,眯起伶俐的眼,道:“魏四好记,进忠想让将军记住。”
  “宋把总很看重你,你都会什么,可左右开弓驰射?”
  “不敢说左右开弓,那是古代大将军们才会的,不过小人自小在街上奔走,熟悉弓马,前番城外野战追击,右手执弓左手搭箭射中五人、反过来射中三人,只是尚无军籍,所以没去割头颅。”
  提起骑射技艺,魏进忠非常自信,随后面带斟酌地向应明问道:“除了这些小人还会别的,不过不是兵事,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尽管说,宋把总说你还会蹴鞠。”
  “蹴鞠会些,吹唢呐打军鼓、弹琴唱曲儿,小人生父生母本都是乐户,这些从小不用教就会,总能胜人一筹;在老家还跟人学过棋牌,不过说出来让将军见笑,全供解个闷儿,小人学艺不精,常输。”
  “你会的还真不少,宋把总,我挺喜欢这孩子,要不让他留在我这儿做个家丁,你看如何?”
  应明这话一出,魏进忠当即看向宋扬,宋扬本身就这目的,这是他跟应明并未言明的默契,不过还是拿腔作势地对魏进忠问道:“进忠,将军愿收你为家兵是你的福气,你今后可愿侍奉将军?”
  “孩儿愿意,必不负义父恩义,谢将军成全!”
  “那行,你以后就跟着我,一会去我那挑匹喜欢的马送你做见面礼,不过好叫你知道,跟着我可是要打仗的,倘若怕死,就趁早回牧野。”
  魏进忠仰起头来:“将军放心,魏四不怕!”
  “还有,你在野战给把总献计算是立功,但你要记住,以小智侥胜一场,可以;但军队之战争,国家之竞争,从无以阴谋取胜者。”
  “也许你认为出其不意能让战斗轻松,让更多军士活下来,但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个,军府不缺兵力,牧野三营缺的是信念,这信念并非我们能打赢这场仗,而是让牧野来的营兵知道,大明帝国战无不胜,下一场仗,纵敌众我寡,我等会用堂堂之阵击破敌军。”
  应明的神情非常虔诚,比普利县的新教教士在教堂还虔诚,他说:“阴谋诡计,仰仗运气,那是我们觉得堂堂之阵不能击败敌人了,只能用阴谋来多点机会,不。”
  “我们取胜不需要得到对方军队的信任,无须学习对方言语,今日假传军令、明日伪计投降、后日伪投降就会成真投降。我等到这来就是要让天下知道,大明天军战无不胜,纵一人一马、一兵一炮,也能冲破他们军阵、轰开他们的城墙,就算今年冲不破,明年驶来的兵船也会冲破。”
  “每个人都要相信这些,因为大明的天下,有我等一份。”
  应明扬着下巴说完,扫了一眼宋把总与魏四,暗自点了点头。
  看来他这两天没白给牧野三营那些不成熟的宣讲官上课,很有力量。


第127章 蹴鞠
  应明没有天书宝典,他的一切来源于诸多北洋旗军应募入伍起便有的习惯——复制陈沐。
  严格来说这个年轻的艾兰王国泰隆指挥使生于嘉靖末年,算是成长与隆万一代。
  这代人不像成长在万历时期的新少年,有国家建设小学系统地把世上滞后两三年的格局告诉他们,天不怕地不怕。
  应明这代人,尤其是生在北直隶、陕西、山西、辽东的年轻人,挑出来十个站一块,九个家里往上数三代,都有长辈因北虏之患而死。
  灾祸与烽火业已平息,但人心里那股气会留存更久的时间,对他们来说这个世界是跃跃欲试的,他们迫切地想要证明些什么。
  这种证明在应明心底,就是要证明天军战无不胜,不仅仅是为自己在北洋练兵场两年挥洒汗水,更因为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
  世界就在他们手上,随心意而动。
  普利县城中设立三座营地,属于三老营的大营坐落于明商牧野会馆外,营内演武场上军士正在以训练土工的名义挖掘屋舍地基,营外忙了一上午的牧野老营兵则在草场上踢蹴球。
  英格兰人也踢足球,在这边游戏始于十二世纪丹麦人入侵,有士兵出于愤恨踢丹麦人的头骨,不够后来他们发现踢头骨太硌脚了,就换成了吹气的牛膀胱,同时出现了比赛。
  比赛一年两次,通常由领主与领主之间,人们一拥而上,有时球会飞进平民屋舍,造成混乱与灾难,因而要求足球只能在空地在踢,明商会馆到城区间的空地过去就是普利茅斯举行比赛与宗教集会的地方,现在它们被军队霸占了。
  明朝的蹴球也差不多,自春秋起,蹴球作为练兵与发泄士兵多余精力的手段之一,踢的是填毛发的实心球,于汉代达到高潮,毕竟汉高祖刘邦爱好广泛,专门举行比赛皇帝下场踢球,当时比较专业的规定是每队十二人。
  在唐代变成了八片尖皮缝制皮球,内心同样用的是动物膀胱吹气,唐宋时期由于练兵专用名为击鞠的马球,蹴球就有了更多偏向娱乐化的发展,还出现了女子球队。
  宋代比赛更加正规,蹴球用十二片硝制熟皮制成,每颗球正重十四两,两根球门柱高三丈二尺,球门网宽九尺五寸、高二尺八寸,网上有一眼,名为‘风流眼’。
  蹴球的本质是两个球门为中军大营、两队球员为战士,球其实并不重要,它只是动态地表现出战阵斗争中的关注点,以此互相攻守,率先攻破敌军大营者胜。
  这一发展到明朝早期中断了,由于明代早期沿袭元代门阀贵族喜好蹴鞠的习惯,很多人因之荒废政务,且青楼女子知男子喜好蹴球,便以蹴球招揽客人,使这一运动趋于下流低俗,太祖皇帝朱元璋特意颁布法令,不准官员武士踢球:鞠圆者卸脚。
  但说实话没啥用,朱四爷以后一个个皇帝闷在宫里头,最喜欢的就是踢球,民间也太喜欢这种运动,因此这禁令也就持续了一段,而且是仅仅在官员勋贵间持续了一段。
  这个风俗跟着移民漂洋过海去到牧野,又被商兵带到普利县,很快他们就在大营外头的空地专门清出一片场地做球场,立起门柱,没球网直接上帆布,两相对抗踢了起来。
  应明并不禁止,他只是不让军官下场踢球,至于牧野老营和商兵……别闹了,他们的身份本就模棱两可,说是官军不错,说是民团也没问题,法令再严苛跟他们也没关系。
  反正新编万国通法没不让人家踢球。
  何况这么个地方,刚经历一场瘟疫与战乱,别管商兵还是牧野兵都闲着没事干,斥候已经报告,东边雷头乡的军队在主力兵败后便撤去兵势向北散去。
  眼下斥候在外头盯着,百姓也开始开垦城外荒地准备耕种,部队等待李禹西的后续船队运送辎重,趁营地与会馆里斗鸡、打牌、赌博的风气尚未兴起,让他们踢踢球发泄多余精力且保持体力没有坏处。
  这甚至还有助于他们和普利百姓的交流,至少牧野兵之间举行的球赛吸引了城里不少百姓前来观看,只是没人敢往球场东边凑罢了——北洋的骑兵老爷都在这边坐着呢。
  精锐骑兵老爷武装并不像他们的艾兰武弁一样披挂重甲,大多解了铁臂缚、脱了甲裙,跟兵器一道放在营外拴马桩副马旁边,一个个搬着副马携带的小马扎坐在球场边看着。
  这帮彪形大汉统一将头盔胸甲放在脚下、腰带解开,踩着北洋军官内衬铁片的皮官靴,在树下敞着北洋薄棉甲的怀边看蹴球比赛边嘬凉茶乘凉。
  天气越来越热了,这其实也是城里军士这么悠闲的原因,农忙会让敌人的兵力变少,日渐炎热的天气也会让敌军考虑不来普利县讨打——他们长途跋涉而来,炎热会极大地限制士兵战斗力,也限制战士野外列阵的时间,谁敢在夏天穿军大衣出去晃荡?
  武装衣和棉甲就那厚度、就那重量,再加上外面的铠甲,列阵一刻都得中暑。
  就连应明他们这种不算重装的骑兵,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也无法持续作战太久,他今天带着骑兵出去例行跑马训练半个时辰,回来都半个时辰了都还不敢把棉甲完全脱掉,害怕卸甲风。
  根据东洋军府在炎热条件下战斗的经验,军医院认为卸甲风是因为身体想方设法散去热气,突然脱下铠甲会让凉风顺毛孔激入身体,因此规定炎热条件下重甲军士有一套关于脱下铠甲的硬性规定。
  停止运动前不准脱铠甲,下马、休息后先脱臂缚、胸甲、甲裙这些外层铠甲,可饮凉白开降温,待汗落了再将棉甲敞怀,再等一刻才能脱下棉甲穿单衣,且要待半个时辰才能洗澡。
  因此这帮北洋骑兵大爷没事干,大多数都让艾兰武弁搬着小马扎看球赛,也有人回到营内看书。
  就在这会儿,应明看见有人骑着他的马,自球场外一路轻驰而来,马上的是收家丁武士魏四。
  “将军,小人打听到了!”


第128章 相好
  应明觉得魏四这孩子不错,虽说正经才能除了那一手骑射外就没啥了,还不识字,偏偏把事交到他手上,就能办成。
  这不,英格兰利凡特、墨西哥商人团的事交到他手上才两天,带着个艾兰家丁,俩人牵着马一脑袋扎进谁都不认识的普利城里,再回来事情就有眉目了。
  他给应明带回来一份关于两个公司商路的汉西英三语调查报告。
  堪称神奇。
  应明觉得这事里里外外都神奇,他的小家丁魏四是这个时代的半文盲。
  听说读写,他会说北直隶官话,早年学骑射的缘故,还会说几句走音的蒙语,除此之外如今下洋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日、西、葡及亚洲土民言语都不会,英语更是完全听不懂。
  书写上更完蛋,小时候读书学了不到二百个汉字眼下都快忘光,除了叶子牌上有的字,基本上就认识个‘当铺’、‘酒馆’、‘某某楼’、‘皇明’等街坊常见牌坊与旗帜,海外诸国文字全不认识,拉丁文更不会了。
  三种言语的报告由多人撰写,偏偏没有魏进忠一点儿墨水。
  最关键的是这小子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在英格兰无丝毫根基,就用了两天就把这事办成了。
  “将军,小人知道他们这个商人团是怎么回事,英夷国小力不足,只是靠贸易赚钱,偏偏在欧罗巴口碑不好,如西夷、法夷皆不愿搭理他们,只有尼德兰,嗯……小人还弄了副图,那人跟我说是哪儿来着?”
  魏四说着一阵风般地跑出营帐,从弓囊旁边抽出皮卷,拿回来展开指着图上位置挠挠头,道:“好像是这儿吧,反正是在东边没错,尼德兰。”
  “你指的那是法兰西,这图够糙的,尼德兰在这。”
  应明纠正了魏四的地理概念,琢磨着要不要把自己这家丁装箱塞船送去北洋回炉再造一下,倒是挺机灵,就是这学识像他手里这幅地图一样,太糙。
  “对对对,还是将军懂得多,小人也记得是这儿来着,就这个地跟他们贸易,但他们产出少,只有呢绒,很快他们造的呢绒多,在尼德兰卖不动,他们这有意思,国库来源大头是关税。”
  “关税少了就撑不住,后来尼德兰又打仗了,就得找下家,很多商人找下家都死在路上。”
  “他们的商人不像咱,豪商巨贾一下十几条船出海,他们能有一条小船就可不容易了,出海跟送死一样,死的人多了就琢磨出一个人不行,便合了伙计。”
  魏四这句‘合了伙计’指的就是股份制,在大明商人财货共俱的称作伙计,有的是商人们一起做事,有的是有钱者出资共善经营者管理,依照事先签订契约分账,投资人不拘身份,上至富有的内监宦官、下到胆大包天资助海盗的乡绅,都兴这个。
  “他们也是官办船票,合了伙计的商贾要女王准许去往他处贸易,最早的伙计去的是莫斯科,所以人们就管女王准的这道航线上的伙计叫莫斯科商人团。”
  说着,魏四乐了,手指着地图右边道:“这个小人记着,在这儿呢,就这个地图外边没有的这块就是莫斯科,英格兰是边鄙小岛,莫斯科更是穷山恶水,那儿不光出刁民,还出貂儿。”
  “皮毛在欧罗巴能卖上高价,律法上只有贵族才能穿毛皮大氅,不过也有富户偷着买偷着穿,价值极高,他们把能找到的皮毛动物都快杀绝了,莫斯科有这个,价钱还贱,两边一拍即合,连着让莫斯科也把林子里跑的小畜生杀绝了。”
  “莫斯科要找更多毛皮,就跟别人打仗,打起仗英夷就卖长铳短铳、卖火药过去,他们自个儿都不用,全高价跟莫斯科人换皮毛了,对了将军。”
  说到这,魏四皱着眉头,神秘兮兮地对应明道:“我听说,莫斯科那边都是鞑靼人,是不是离咱那不远了?”
  “鞑靼人,瓦剌?”
  应明接收到这个信息也皱起眉头,在他的脑海中,世界地图上莫斯科到瓦剌中间的广袤土地突然就被缩小拼凑到一起,旋即摆手道:“你接着说。”
  “是!”
  “这条航线让英夷赚了不少,到现在合伙计的商人越来越多,每年进回来的毛皮加工后卖给诸夷王公贵族,品相好的能值百金,是英夷王室最大的收入来源;那个利凡特商人团就不行了。”
  “别看女王还给投了四万镑,如今成立三年,年年赔钱,那个奥斯曼好像在咱西洋军府管辖下,他们往那贸易得过塞维利亚的大明港,两国交战,西人军舰看见英船就给他撞沉了。”
  “而且小人还听说,他们有商船在过西国海岸时挂日月旗装成咱的船,海上没人拦大明的船,到大明港再把船旗下了,交税过卡。”
  魏四说这事时候表情跟亲眼见了一样,道:“我听人说城外别的地以为咱打过来是事情败露,还埋怨我说咱大明气性大,不就借用个船旗。”
  听魏进忠这么一说,连带看着三国语言的报告,应明算是对英格兰的对外贸易有了个大致了解,还真没想到,利凡特这条航线没等他搅合,自己就先黄了。
  倒是莫斯科航线与向欧洲倾销毛皮这事,确实有利可图——牧野有大量的海狸皮、熊皮、狐狸皮、貂皮,那里的大明移民也有极高的制皮、制裘技艺,低成本的东西只要运过来就能换取大量物资,这中间只有一个问题。
  他得先掐断英格兰这条线。
  想到这,应指挥使抽了抽鼻子,抬头对魏进忠问道:“弄来这些东西辛苦了,怎么弄的,还有你身上怎么这么大……脂粉味?”
  “嘿,说出来怕污了将军耳朵,小人在城里交了些朋友,上头土夷言语是城里人写的、西夷言语是家兵写的、还有咱的字是让商兵写的,没什么机密,弄这些不难。”
  魏四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不告诉将军他在妓院睡了两天一夜,道:“小人在城里还有个相好的,都帮了忙。”
  妓院里的相好,也是相好的,对吧。


第129章 欢迎再来
  普利县衙门的阁楼炸了。
  爆炸发生时用过饭的应明正躺在二楼床上睡午觉,突然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从头上炸响,睡梦中的应指挥使吓得以北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