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宗皇帝病逝后的第二年,松赞干布也便跟着魂归极乐。
  这不知道是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两个在各自国家,都有着非凡功绩的英明君主,像是相约好了一样,各自留下了一个前程似锦的国家,前后相隔不到一年,便一同进入了极乐世界。
  “当初我父皇册命你为吐蕃赞普,可没有想过你会违抗我大唐的旨意,不顾大唐反对而侵入吐谷浑。此事儿,身为赞普的你,是不是应该给大唐一个说法儿?”李弘看着芒松芒赞,胜利者的姿态一览无余。
  芒松芒赞跟他的父亲一样,都很高大、威猛。
  芒松芒赞咬了咬嘴唇,艰涩的开口道:“当初是吐谷浑犯我吐蕃在先,并不是臣有意挑起事端。”
  李弘低头笑了笑,叹口气说道:“当初我皇爷爷拒绝了你们求亲我文成姑姑,于是你们便认为是吐谷浑从中作梗,从此怀恨在心,并开始对吐谷浑用兵。”
  李弘踱步在红宫广场,嘴里轻轻的继续说道:“贞观十四年,弘化姑姑下嫁吐谷浑,贞观十五年,文成姑姑下嫁你吐蕃。到如今已有三十年的时间,文成姑姑的下嫁,我大唐为其置办了丰富的嫁妆:释迎佛像、金玉书橱、各类经卷、食物烹计、绸缎垫被,各种工匠跟技术,包括我们大唐的医术,还有我大唐适合你吐蕃栽种的蔬菜等等。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不是文成姑姑,为你吐蕃带来了这些大唐的先进文明,恐怕你们吐蕃百姓,一逢天灾人祸,你都得领着你的子民吃土了吧?”
  李弘杀人诛心般,每一字每一句,都不光戳在了芒松芒赞的心上,让其脸上阵阵青红,极为尴尬。
  更是让嘎尔赞卓跟文成公主,同样是一脸的难堪,神色阴晴不定。
  “我大唐有句俗话叫:‘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在人为难的时候,我给人很小的帮助,助其解燃眉之急,人家会感激我。但如果我一直继续这样帮助下去,当我有一次因为其他原因而无法帮助他时,他就会记恨我,并且记恨一辈子。再直白一点儿,就是我养了一头白眼狼!与其这样,不如扼杀!免得到时候记恨我,背后捅我刀子!”李弘云淡风轻地说道,但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杀意。
  “嗷呜……”白起跑到李弘跟前,轻咬了下李弘抚摸它头颅的手,以示抗议。
  刚一跑上来就听见有人拿自己做比喻,而且还是反面典型,这必须得反驳。
  立在广场上的众吐蕃大臣、还是嘎尔赞卓、或者是芒松芒赞,此时被人指着鼻子骂其乃不懂感恩的小人,但却无法反驳,不由得都尴尬的低下了头颅。
  文成公主默不作声,静静的看着从容不迫、一身霸气的李弘侃侃而谈。
  大唐有此太子,真是大唐的福气啊。此子之雄才大略,要比他那父皇强上不知道多少,直指先帝当年的齐天霸业。
  “所以说,人要懂得知足,更要懂得感恩。当年皇爷爷能够力排众议,同意下嫁文成姑姑,给你们吐蕃带来经久不息的繁荣昌盛。那么……我李弘也照样可以违天背地,凭借我大唐的铁骑,让你们继续回到吃草的时代!”
  “李弘,你真当老身不存在如何?这里是吐蕃,并不是你大唐的长安城,岂能任由你在此大放厥词!”文成公主寒着脸,冷冷地说道。
  虽然李弘说的都是事实,但事情的缘由,真如李弘所说的那么简单吗?
  自己进入吐蕃已经三十余年,如今早已经是与吐蕃共存亡。
  当年为何自己被下嫁吐蕃?说白了,自己不过就是吐蕃与大唐之间,两者错综复杂的背景下的牺牲品!
  而如今吐蕃兴盛,自己被吐蕃人膜拜、封神。
  确实是当年自己从大唐带来的一切,改变了吐蕃贫穷的局面,奠定了自己在吐蕃人心里的尊贵地位。
  但经过李弘的嘴里说出来,不知不觉的却变了味道,仿佛这些人都是一些猪狗不如的反复小人。
  “大放厥词?难道我说错了吗?如果不是您的下嫁,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明,他们懂得如何烧炭?他们懂得如何冶铁?他们懂得如何毛织?而他们非但不知道感恩,却拿着我大唐的文明,用来伤害我大唐的百姓!侵占我大唐的国土!我又有何不可站在这里质问你们!”李弘豁然扭身,看着颤抖的文成公主,大声地吼道。
  “你到底想干什么?如今你也为你的百姓复仇了,吐谷浑也还给你们了!而我吐蕃死在了你手里多少人?四十万的生命,被你在吐蕃一年多的时间,由西向东,由东向西的杀了一个来回,死伤近三十万人,还不够赔偿这几年吐蕃犯的错误?”文成公主看起来楚楚可怜,神情之间有些哀伤。
  不知道是因为吐蕃百姓的死亡而哀伤,还是因为她的大好年华,付诸给了极西、极高之地的吐蕃。
  如今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在吐蕃与大唐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自己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进蕃、住蕃、守蕃。
  这一辈子,有太多的哀怨。而今,因为城破,又要面对自己皇室亲人。
  她望着李弘的眼神,隐约猜测到了这个大唐太子殿下的野心。
  这是一个可怕的少年,可怕到能够让她害怕,让她发自内心的感到惊惧。
  李弘静静的看着她,一字一顿:“请文成姑姑回大唐。”
  “不可能。”
  “不行!”
  “绝对不可!”
  文成公主、芒松芒赞、嘎尔赞卓三人同时反对道,干涩的嗓音,越发暴露了他们三人心里的惊恐。
  圣救度佛母,在松赞干布死后,她就是吐蕃百姓的精神支柱,如果她回大唐,抛弃了吐蕃,那么吐蕃将迎来何种混乱的局面,没有人能够想象。
  这一点儿上,无论是芒松芒赞还是嘎尔赞卓,还是文成公主本人,他们都明白的一清二楚。
  大唐太子殿下之意,就是想让吐蕃陷入内乱之中,而后彻底的破坏吐蕃如今平和的局面。
  让吐蕃陷入四分五裂,如此他才有机会,慢慢的把吐蕃分而化之,最终把整个吐蕃纳入大唐的版图。
  “那好,那就另立赞普,需我大唐认可的赞普!而不是你们所认可的赞普!由我大唐为你们选拔赞普!”李弘深邃的目光扫视过赤都松杰等几人,缓缓地说道。
  “不可能。”
  “一派胡言!”
  “绝无可能!”
  三人又是强调一致的反对道,不过这一次,三人神情都充满了愤怒。


第218章 棘手
  李弘像是早就料到了他们不会同意般,看着几人愤怒的神情,一点儿也不惊讶。
  摇摇头,叹口气:“那我又如何能相信你们的诚意呢?相信你们会与我大唐世代友好,不再伤害我们的百姓,侵占我们的领土?”
  “我们保证,以伟大的……”芒松芒赞说道。
  李弘打断他的话,急急说道:“你闭嘴,就你们的品性,保证?保证能值几个钱?你们有那个信用吗?哎哎哎,姑姑您干嘛去,还没谈完呢不是?”
  “我去死!既然大唐的太子殿下不愿意给老身活路,免得污了你高贵的大唐太子殿下的眼,老身活着还不如死了。”文成实在受不了李弘如此羞辱吐蕃王室了,但她此刻又没有办法。
  李弘看了一眼芒松芒赞,急急撂下一句话:“你大爷的,都怪你,还好意思提你们的信用!哎,姑姑等一下。”
  某人扔下芒松芒赞等人,急忙向文成公主奔去。
  这倒不是他有多孝顺,一个宗室的公主,还不至于让他一个太子如此忍让。
  他怕的是文成公主一怒之下,万一站在红宫之巅振臂一呼,以她自己的威望激起了吐蕃百姓的反唐之心,到时候很有可能大唐就会如上一世的美军,陷入泥潭不可自拔。
  而且,无论是上一世被美军视为战场的中东,还是这一世如今被他攻占的吐蕃,他们都是带着信仰的民众,武力入侵不是下策,但以武力想要强制纳入大唐版图,就是下下策了。
  老成持重的裴行俭在李弘跟着文成公主消失后,便立刻命令大唐军队封锁、包围了整个布达拉宫。
  至于芒松芒赞、嘎尔赞卓还有赤都松杰,包括其他吐蕃臣子,都被他有礼的请进了宫内,严加看管了起来。
  吐蕃大相的权利在吐蕃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今城内依然还有十万余众吐蕃兵,这让裴行俭不得不小心警惕的对待。
  权毅负责在布达拉宫脚下镇守,而无法无天被李弘则放在了看守吐蕃降兵上。
  至于裴行俭,则是在山上的布达拉宫,看守吐蕃众官员,以防他们与其他降将联系。
  部落之间的事情有多复杂,李弘一开始并不知晓,但当他进入吐蕃,了解以后,他的第一反应是,要不要扔下这个烂摊子,赶紧跑。
  吐蕃各个部落之间,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般,和睦相处的如铁板一块、让人无机可乘。
  而是在吐蕃大的平和环境下,依然进行着对肥美草场的你争我夺。
  只要是两方部落闹的不可开交,或者是两方部落的伤亡过大,再或者是随着其他部落加入争斗中,吐蕃王室才会出面调停。
  而如果那些杀红了眼,抢草场失去理智的各部落首领,不理会吐蕃王室的调停时。
  吐蕃王室则就会派将领出兵镇压,直到他们愿意通过决斗的方式,来定夺这块草场归谁。
  在这里,严苛的律法只用于犯罪以及造反等等,对于这种抢夺水美草长的自然资源,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甚至是连制度都没有。
  任何一件部落纠纷,在这里依然都是用最原始的方法,以武力来解决争端,谁赢这片肥美的草场就归谁。
  每一个部落的首领都会亲自出战,而且只能带领相同的人数,然后选择一块空地进行战斗。
  李弘看着芒松芒赞跟嘎尔赞卓处理吐蕃政务,那些繁杂的政务让他感到眼前发晕。
  而在遥远的长安城大明宫内,他的龙爹也正头疼的发晕!
  桌上放着文成公主的亲笔质问信,弘化公主的请求信,还有红翎急使送来的凯旋奏折。
  “他倒是快活了,这些烂摊子谁来收拾?还不是让朕来帮他解决?胡闹!简直就是胡闹!”李治拿起文成公主的信,刚一拿起又无力的放了下来。
  这封信他已经看了不下百遍了,还有那个弘化的信,也是看了不下百遍了。
  文成希望他下旨,让李弘赶紧撤离吐蕃王城,并愿意以后称臣纳贡,永世为臣。
  而弘化则是耳朵比贼还灵,大非川等地刚被收回,弘化就开始请求他,希望让诺曷钵复辟,请他立刻恢复奴曷钵王的身份,并允许他们回到自己的故地。
  而今朝堂之上,众臣在听到太子殿下李弘已经攻破吐蕃王城逻些时,一个个欢欣鼓舞,大唱赞歌。
  甚至有人认为,此功绩可是连先帝当年都未曾创下的,陛下应该重赏太子殿下。
  但当他问到,这吐蕃如今虽然被李弘占据,当该如何处置时,一下子群臣又变得鸦雀无声了。
  李治逼急了,有人跳出来说,不如把吐蕃化为吐蕃都护府,就任命太子殿下兼任。
  安西、吐蕃两都护府加身,恐怕也只有太子殿下最为合适不过了。
  自然有人愿意为大唐开疆扩土,就有人愿意看大唐以德教化番邦,认为应该命太子殿下撤出吐蕃,然后以世代友好待之。
  鉴于前几年吐蕃曾经前来大唐求亲,如今陛下应当效仿先帝当年,挑选一宗室公主下嫁吐蕃,以此来彰显大唐之礼仪。
  不过最后,这几个臣子,却希望陛下能够匿名,不要在大唐太子殿下跟前提及,是谁主张同意吐蕃求亲的。
  李治听的直摇头,讨论了半天,也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一些默不作声的大臣,平时在政务上敢言敢做,如今面对吐蕃这件事儿,一个个哑巴了一样。
  不用猜都知道,这些人肯定是秉持着与太子相去甚远的建议,这是怕那位睚眦必报的太子殿下,凯旋回到长安后,找他们算账。
  果然是不出所料,没几日,自己的桌案上,就多了那几个臣子的奏折,统统都是主张以和为贵,以下嫁宗室公主与吐蕃重修于好。
  看着李治焦头烂额、满心忧虑,但神情中又带着些得意跟自豪的样子,武媚哪能不知道?
  陛下烦得是朝堂臣子对吐蕃的意见不统一,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政令。
  得意的:自然就是他那儿子,单枪匹马,仅靠四五万人,就在吐蕃杀了个一进一出,非但毫发无伤,反而歼灭吐蕃近三十余万人。
  并且直捣黄龙,一举攻破占领了吐蕃的王城——逻些城。
  武媚把茶水给李治放在桌边,淡淡说道:“或许您可以询问下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的意见,他们与李弘相处时间长,或许能够揣摩出一些李弘的意思?”
  “哼!这是让朕做主呢,还是让他李弘做主?朕难道还得揣摩他李弘的心思不成?难道这件事儿朕就不能做主了?是他李弘的功劳又如何?”李治重重的拍了下桌子,冷哼道。
  朝堂上官员如此,回到后宫,皇后也如此!难道朕就不能决断此事了!
  武媚好笑的看了一眼李治,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生气的原因,既是朝堂上无法给他一个决议。
  也是因为他自己,不知不觉的在揣摩,李弘到底下一步想在吐蕃干什么?
  谁都清楚,如今李弘身在万里之外,要是下的旨意,让那个小兔崽子不满意,谁知道他能折腾出什么事情来?
  这不比其他事情,如果李弘的行动,与大唐皇帝陛下所下的旨意相悖,这不单让大唐皇室颜面尽失,更会弱了大唐皇帝九五至尊的威严。
  看着李治哼哼唧唧,龙颜乌云密布的样子,武媚起身走到身后,温柔的揉捏着双肩,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就让李弘自己做主就是了。至于文成那里,就以朝堂不能以一面之辞,来决断李弘破吐蕃之事为由相拒,如何?”
  “那弘化那里又该如何是好?难道真让李弘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疆土,在奉送给奴曷钵?要是那样,李弘还不得疯了?”李治的怒气稍稍消了些,但依旧是没好气地说道。
  “此事就以我大唐刚破大非川不久,万事皆在完备当中,而吐蕃陈兵边境数十万人,深恐他们反扑,此事不宜现在商讨,待大局定后再行商议。”武媚淡淡地说道。
  这几年,李治的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如今李弘又不在身边,朝堂之事,大部分时间,都是李治拿到后宫与自己商议。
  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李治拿来让武媚帮他决断。
  虚弱的身体让李治无法超负荷的处理政务,甚至有时候,坐在桌案后面,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竟然不知不觉的睡着了。
  李治的头缓缓后仰,轻轻的靠在武媚胸前的高耸上,闭着眼睛让武媚帮他减缓额头的疼痛。
  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弘化之事可依你的提议,明日下旨便是。至于吐蕃一事儿,还需再等等,文成的信都到了,难道他李弘的信还没有到?等等看这几日会不会有李弘的折子呈上来吧。”
  “他要是想上折子,早就上折子了,还会等到这个时候?昨日白纯进宫与妾身商议太乙城商事,还说因为许敬宗病重,昨日还收到了李弘的太子书令呢。”武媚抱着李治的脑袋,双目无神的望着门口那株树,懒散地说道。


第219章 谈心
  午后阳光明媚,照在人身上,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滋生出一丝慵懒。
  丝丝和风缓缓掠过,又让人惬意的神经多了一丝舒畅,伸手划过空中的懒意,一份悠然便缓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