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白了,就是考试到了最后,比如你说一加一等于二,然后给考官解释为何等于,解释通了你就成了,解释不通,那么就算是你蒙的或是不会。
  所以,这也是科举制度开创了这么多年后,文人士子往明经跟进士科目削尖了脑袋扎推的原因,一是对自身来讲容易一些,二是对考官来讲,也要熟悉一些。
  没有说是哪一个考官会去问学子连自己都不知晓的学问的,他们也不傻不是。所以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也就造成了文人士子扎推两科的原因,也就造就了大唐文风渐盛、武人没落的原因。
  “太原府人?晋阳王氏就在跟前,为什么不让他们举荐你?”李弘呵呵笑着,这朵奇葩还真是个在大唐不多见的异类。
  “回殿下,小民与晋阳王氏不睦,何况小民一身本领,并不认为要靠他们举荐才能踏入仕途。”林士翎昂首说道,自信心一览无遗。
  李弘还是笑,继续问道:“太原府内,林姓只能算是当地一个小世家,王氏压根不会放在眼里的,他们会自降身份,跟你们有过节?你这一身本领,如果不是遇见我,岂不是还在长安街头买醉?”
  浓浓的讽刺意味儿很明显,但好像对这个林士翎不管用,脸上没有任何的尴尬,说道:“小民林氏虽小,但在当地也是有名的大户,王氏根深叶茂、门下士子何止千人?小民就算是自荐于门,恐怕也是与现在的下场无异,如此卑躬屈膝,倒不如自己上长安试上一试。”
  “剑走偏锋,倒是想看看朝廷对冷门会不会有兴趣?还是你只会这一门?其他的都不会?”李弘斜眼问道。
  林士翎此刻脸上才出现了一丝的尴尬跟不自然,但面对当今的太子殿下,他可是不敢打诳语,只好老实说道:“小民……小民实是瞧不起那些舞文弄墨、吟诗作赋的文人士子,手无缚鸡之力却天天口头上喊着为国为民,但除了会吟诗作赋、风花雪月外,连自己的起居生活都料理不好……”
  “停,打住,这些我不感兴趣。”
  “小民知罪。”林士翎急忙行礼请罪。
  “既然你以明算为才,正好我这里有一个我琢磨了很久的困惑,你可要试试能否为我解惑?”李弘有意考校林士翎,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殿下,如果跟算学有关,小民字可一试,但……”
  “自然是跟算学有关: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士子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李弘似笑非笑,眼睛一直盯着林士翎的眼睛问道。
  这乃是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的一首算学诗,通过一首诗来让明算者算出多少个僧人,也算是一道较为可靠的难考题了。
  林士翎在听到李弘念的时候就开始聚精会神,随着一字一句送进他的耳朵,林士翎的神情则是越来越凝重,这样的算题他还是第一次接触,想要在第一时间把答案脱口而出是不可能了。
  何况,此刻他面对的考官还是当今的大唐太子殿下,心情说他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林士翎强迫自己专注余算题中,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嘴唇则是慢慢的蠕动着,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念着那首算学诗。
  不光是他紧张的在心算,就是一旁好奇的白纯跟小雪等人,加上两个半路出家,好大岁数才没事儿往崇文馆凑的扬武跟连铁,都在小声的默念着,但一时之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的出答案。
  “三百六十四只碗,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林士翎额头上的汗都开始下来了,心里也不由自主的更加紧张起来,依然有些纠缠不清正确的答案开始在心里动摇。
  虽然太子殿下说是困惑了他很久的一道题,但林士翎却不敢骗太子殿下,不敢随意的说出一个答案来。
  先不说太子殿下说他不知道答案的话是真是假,就是林士翎他自己,如果碰到这种很难求的算题,他也不会轻易放弃,更不会以错误的答案来骗别人跟自己。
  这也是他自认为明算者的尊严,一直让他骄傲的,便是他对数字的敏感跟快捷,同样也是他自信的来源。
  就在林士翎皱着眉头解答案时,李弘拿起纸笔,在书桌上又写了十四个字,不过这十四个字,却是围成了一个圆圈,中间空出来的部分,则就是答题者填写答案的地方。
  这是被人们称之为回环诗的一种,此中的算学趣味少了一些,但是又夹杂了一些对于诗赋的要求,所以,这种看似需要跳字来读的回环诗,更能够平衡人在算学与诗赋的兴趣。
  李弘也不着急,看着还在那里心算的林士翎,也不打扰他,伸手想要把纸笔递给旁边的人,但递了半天却没有人接手里的纸笔,不由得抬头一看,只见白纯绝美的脸颊上露出沉重的思索之情,看样子显然也是在算那寺庙里到底有多少和尚。


第314章 上朝
  李弘的手在白纯的胸前晃了好几下,上好的宣纸随着挥舞发出风声,但依然引不起白纯的注意。
  迫不得已的某人,只好用另外一只手在白纯的翘臀上拍了一记,这才惊醒了沉思中的白纯,吓了一跳的白纯嗔怪的看了一眼李弘,见爷的手里拿着纸张,顿时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赶忙接过了李弘手里的纸笔。
  而在这时,站在李弘前面的林士翎也睁开了眼睛,躬身行礼说道:“回殿下,小民已经有了确切的答案。”
  “哦,约莫一盏茶的时间,还不错,说说。”李弘淡淡地说道,他也很期待这个林士翎的答案。
  “回殿下,正确答案是寺庙里有六百二十四名僧人。”林士翎说完后,看李弘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林士翎心里一下子便明了,太子殿下看来是知道正确答案的,要不然的话,不会是如此神情,看来自己没有用错误的答案骗太子殿下是对的。
  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算出了正确的答案,无论如何,自己也对得起自己自认为的算学明家的自称了。
  “说说如何算出来的。”李弘淡淡地说道,他知道,这道题其实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是最为容易的了,但他绝不相信林士翎是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的这道题。
  “是,殿下。”林士翎的态度更加恭敬了,丝毫不敢以自己是算术名家自称了,能够出得出这样题的人,算学绝对要比他高出好几筹才是。
  他绞尽脑汁,也从来没有在哪本书或者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题。
  于是继续躬身说道:“回殿下:三个僧人一碗饭、四个僧人一碗羹,便能知道三个饭碗与四个汤碗共计七个碗需要十二个僧人使用,如此一来,三百六十四个碗,则是能够给五十二组僧人使用。五十二组僧人一组十二个人,便是六百二十四名僧人。”
  “难能可贵,再看看这个。”李弘示意白纯把自己刚递给她的白纸拿给林士翎。
  林士翎不晓得白纯的身份,但看样子在太子府里肯定不低,于是恭敬的接过后,琢磨了几番后,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意思,这种诗小民看起来就有趣多了,小民不会作诗,但是还会念诗的: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全诗十四个字,回环诗便是跳过几字后回环成诗,对于如今的唐人来说,是没有丝毫难度的,李弘也没有寄望这个能够难住他,如此出题,只是想证明,他的才学是不是配的上明算及第的标准。
  “还记得你的考官是谁吗?”李弘问道。
  “回殿下,记得,先生名叫苏敬。”林士翎眼中的兴奋光芒再也遮掩不住,甚至还透着一股野心,内心也比刚才算学答题的时候还要紧张。
  他知道,自己能否踏入仕途,恐怕就在这一刻了,自己买醉长安街头,被城武卫已经不知道扔了几次了,甚至每次还都会有城武卫,给自己烂醉如泥的身体上盖上稻草或者破烂木棉等等。
  长此之外的颓废,虽然让他的肉体受到了一定的摧残,但他始终坚信,有一天自己能够踏入仕途并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
  他曾幻想过,自己某一天遇到长安城的哪一个高官或者功勋豪门的正眼相看,赏识自己的才学然后举荐自己,自己从此开始,靠自己的才学开始仕途之路。
  但他想的最远大,最高官的知遇之人,也从一开始的六部尚书标准,变成了侍郎能够赏识自己就行,随着时间的累积,梦想中的勋贵豪门阶层标准也是降了又降。
  甚至是有时候在寒风凛冽的深夜,被刺骨的寒冷冻醒,瑟瑟发抖的靠墙取暖时,他也会抛弃远大的理想,会思索着:此刻哪怕是一个坊正赏识自己都行,以自己的才华,不过就是缺一个敲门砖罢了。
  但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在落榜后的一年中,他的人生还是迎来了转折,就算是他做最美的梦,也没敢想过,有一天自己会遇见大唐的当今太子殿下。
  他心里也很清楚,只要自己抓住太子殿下给的机会,再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完全能够配得上太子门下近臣的身份。
  李弘眼中的寒光一闪而过,除了李义府、许敬宗外,这几年还没有遇见过一个眼神如此像那两个人的。
  但只要你的才华足够,李弘绝不会计较你的品行,何况,现在他手里缺的就是这么一个人呢。
  想到此处,李弘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历史上这个时期大唐有名的四大酷吏:索元礼、周兴、万国俊、来俊臣。
  想来这个时期出现酷吏,不单单是由武媚个人决定的,恐怕跟历史上当时的政治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吧。
  不然的话,自己为何会在同样的时期,在面对五姓七家、功勋豪门、高官显贵、鸿学大儒的博弈时,也希望自己手里能够有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出现呢?
  李弘想着心思随意的摇着头,这像是给自己要用这么一个人在找借口,安慰自己应该理所当然的用这么一个人,而不是只靠阳谋来博弈门阀世家。
  轻轻的叹了口气,李弘把自己的思绪拽回到眼前,明日还有一番恶斗等着自己呢,自己东宫的官员也会有大部分人参加,今日自己得好好做足功课才是。
  “明日随我一同上朝,扬武明日带着他在宣政殿外听候。”李弘说完后,便起身离开了,现在他要一个人思索下明日的境况,自己一个人能不能舌战群雄!
  这样的大朝会不同于真正意义上,每年岁首在含元殿举行的大朝会,岁首时举行的大朝会则是百官林立,外使来朝献贡,贺表、贡物等等都不可缺少。
  而李弘举行的这个大朝会,严格意义上来讲,更像是与群臣商讨一件关乎国家安危时,由皇帝举召的一次朝会一样,把所有人聚集起来集思广益般。
  五姓七家的家主首当其冲,在李弘禁止旧钱一开始,他们就嗅到了浓浓的阴谋味道,为了不再连战连退,他们这一次也做足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早就已经暗中来到了长安。
  皇亲贵胄,相比较于五姓七家,他们自然是要快的多,都是在京兆府周边,赶过来参加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次朝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每一个人都在心里铆足了力气,打死也不会松口,绝不与太子讨价还价。
  达官显贵显然就不如他们那般硬气,心里有鬼的暗自思索琢磨,要不就是与他人小声的交头接耳,商议着一会儿该如何面对的策略。
  鸿学大儒看起来最起码是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样子,一个个神情淡然,与身边的一些人谈笑风生,对于今日朝堂之上会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看起来显得好像是一点儿也不在乎。
  云淡风轻的感觉给人一种,他们心中无鬼、光明正大的印象。
  很久没有露面的猎豹、惊蛰在李弘穿着太子朝服、戴上太子冠冕时,把手里的一份厚厚的纸张交给了李弘。
  在夏至跟小雪以及扬武跟连铁的陪同下,李弘第一次用太子仪仗进入大明宫。
  扬武把手里捏着的一份报表揣进了怀里,连铁接过李弘递给他的猎豹刚呈上来的报表,也是谨慎小心的揣进了怀里。
  白纯气喘吁吁的从远处跑过来,太子仪仗对她没有任何阻拦的作用,快速扭动着纤腰跑到李弘跟前,同样是厚厚一沓上好的宣纸交给了李弘。
  林士翎被扬武安排在仪仗之中,昨日就已经被扬武告知了一些进宫的规矩,如今跟着太子仪仗,心里头可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他感觉自己能不能踏上仕途,就在这一天了。
  李义府、上官仪、杨思俭、郭瑜等几人,加上太子詹事、太子家令等等一众东宫官员,众人声势浩荡的开始从嘉福门走出,上百人的队伍虽然人数较少,但这乃是太子殿下第一次用如此隆重仪仗上朝,也还是显得庄严、肃穆,给人一种皇家该拥有的威仪风范。
  紫宸殿内,李治在这一天出奇的没有晚起,跟平时要上早朝一样,很早便已经起床,武媚脚步匆匆的从蓬莱殿赶了过来。
  两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都知道今天不会是寻常的一天,今天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儿,或许都将影响以后的朝堂走向,甚至太子李弘这几年在百官中的威名,都将因为今天有一个提升,或者是因为博弈而贬损。
  武媚帮着李治整理了下龙袍,而她自己也是一身彰显皇后凤仪的朝服,不经意间扫向旁边的奏章,虽然不知道是何内容,但武媚却觉得,这份奏章恐怕很重。
  晨钟暮鼓,鼓楼上的钟声悠扬的响起,早朝即可便会开始。
  太子仪仗在这个时候缓缓进入宣政殿,礼官尖亮的早朝叫声,从丹凤门处响起,一道尖过一道的早朝声音,起始丹凤门、经过林立在两旁的金吾卫,此起彼伏的再到含元殿台阶上矗立不动的礼官那里。
  嘹亮的声音最终在宣政殿门口停止,而李弘也在皇帝之位下首的太子之位上坐定。


第315章 朝堂之上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京兆府的官员,长安城内的其他官员,豪门勋贵、宏学大儒、皇亲国戚,在宣政殿属于自己的地方站定。
  随着礼官嘹亮的声音再次响起,早朝便在这一刻开始。
  史官偏居一侧,手里的毛笔也早就已经准备妥当,今日之事,有幸由自己记载,乃是无上荣耀。
  中书省中书令裴炎率领百官朝拜,由此便拉开今日朝堂的帷幕。
  裴炎刚要张口继续在朝前表今日朝堂之上的各个阶层,却被李弘冷冷的打断:“不用那么费劲了,今日直截了当,在坐的有身份的各位,这几日想来都已经与陛下见过面、诉过苦了。想来你们也愿意直截了当的进入今日正题:新钱、旧钱兑换一事儿,自从朝廷下令禁止旧钱交易,只能兑换后,想必各位打算在年关在即时,大捞一笔的打算都落空了吧?今日成就我大唐之基业的功勋豪门、官宦之后、鸿学大儒等等都在,是你们推举人出来表述,还是由我一个个提问?一盏茶的时间,商量好了开始。”
  随着李弘的话音落地,整个宣政殿主殿一下子像是飞进了无数的苍蝇,嗡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对于李弘如此直截了当进入正题,还是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所有人还都认为,李弘应该会顾及宣政殿人多势众,会采取柔和一些的策略,但没想到看样子,大有一人对抗所有人之势。
  议论之声在宣政殿取得了一致的决定后渐渐安息下来,令李弘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却是弘文馆的大学士孔志约。
  “臣孔志约想请教殿下,可知我大唐‘开元通宝’钱为何意?有多少种?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