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谋天下-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孔志约想请教殿下,可知我大唐‘开元通宝’钱为何意?有多少种?每一种又有何区别?每一种‘开元通宝’一钱又是多重?”孔志约站在主殿中央,为人师表的风范。
  李弘抬头看了一眼孔志约,淡淡说道:“武德四年,废五铢钱,启用新钱开元通宝,新钱比五铢钱的铜料增加了约莫两成,一钱重为二铢四丝,一千文钱也就是一贯钱乃是重六斤四两,启用了厘、分、钱、两的十进制计量。因为铜料的增多跟大唐刚立国,所以当初废除五铢钱时,并没有遇到如今这么大的阻力。算上皇宫用来赏赐的金、银钱,开元通宝共计十四种,区别乃是大字、小字等等,但无论是哪一种钱,每一钱的重量都严格控制在二铢四丝这一标准上。当然,如果加上一些人的私铸通宝,就不止十四种钱了。开元通宝乃开国奠基、流通宝货之意。”
  说完后李弘看着下面鸦雀无声的人群,孔志约的神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堂堂的大唐太子殿下,如果连大唐的开元通宝意义都不知晓,那么才是叫怪事了。
  “既然太子殿下知晓开元通宝乃是我大唐立国时所制,为何还要废除高祖铸开元通宝之义?开国奠基、流通宝货,乃是高祖皇帝对大唐国运昌隆之期望,先帝在世时,英明神武、文韬武略俱佳,都不曾想过制新钱、废通宝,太子殿下为何一意孤行,却要废除这流通宝货之钱?”孔志约言语锋利,但态度恭谨,显然他不想让李弘从其他地方抓住他的把柄。
  “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成不变,开元通宝乃是我大唐立国以来的旧制,就像你今日所带玉佩与昨日的水晶佩不同一样,我们需要在创新中发展,不能够一味固守旧制遵循传统。新钱这几年是否对我大唐产生深远意义跟影响,是不是比开元通宝能够更加便利的交易,在座的任何一个人想来都有发言权,你们俱是亲眼所见,如果以旧钱为基础,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弊端该如何进行大额交易?贞观年间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一贯钱不足一千文的问题,不过是没有好的办法来实施解决罢了,难道你认为我们一直沿用旧制,就能把一贯钱沿用到满一千文?”
  孔志约满脸通红,他今日上朝,还特意换了玉佩佩戴,就是想被太子殿下拿住话把儿,但没想到还是被太子殿下从中看出了问题。
  而对于事物发展、时代进步这样的话题,国子监还是弘文馆,从来没有人讨论这些,只有太子的崇文馆,天天有学子围绕着这些争吵的面红耳赤。
  “至于一贯钱不满一千文,这是谁也无能为力的事情,甚至没有人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随着一些天灾人祸的降临,长安米贵时期,百姓自然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愿意从贯钱上做手脚。”御史王义方在孔志约沉思时,站了出来行礼说道。
  李弘扬了扬手里的纸张,扬武便拿过去递给了王义方,看着王义方在翻阅,李弘望着众人说道:“皇家银行的统计显示,这两年在旧钱兑换新钱上,黎民百姓兑换的贯钱远远比豪门功勋等等所有人的数量要足。王义方,你也是晋阳王氏举荐为官者,据说晋阳有一半的旧钱是被你们用新钱换取了,一兑一兑换,但每一贯则有十钱的手续费,可是这样?”
  “这……”王义方没有想到,晋阳之事都已经被太子殿下掌握,当下支支吾吾,想了下说道:“臣对此事并不了解,如果属实,想来是旧钱过于沉重,需要付一些运费罢了。”
  “你身为御史风言奏是是你的职责所在,你为何会不知晓?还是隐瞒不报?房先忠你前些时日刚陪你母亲前往晋阳,可知道此事?”李弘眉头一挑问道。
  他发现,今日率先向他发难的,无论是孔志约还是王义方还是房先忠,这些人都是与晋阳王氏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孔志约向来与五姓七家走的比较近,因为科举制度的缘故,五姓七家如今把手伸向科举中舞弊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王义方自是不用多说,本身就是出自晋阳王氏的举荐,房先忠或许一直较为低调,但他的母亲可是晋阳王氏,而他有女一人,就是李贤以后的皇妃。
  从中便可以知晓,太原王氏,利用自己族系内的庶出女子结交官员、笼络朝堂,而嫡系则是与其他家族维持着婚姻秩序,豪门与豪门联姻,庶出笼络朝堂,这便是世族豪门屹立不到,一直能够影响朝堂之走向的原因。
  “臣先忠并不知情。”阎立本辞官后的工部尚书房先忠镇定自若地说道。
  李弘随意的摆了摆手,示意他退回去吧,王氏早晚会被衰落的,而今虽然是其他四姓与之站在一起,但也已经有人开始偷偷给自己递折子了。
  “殿下,新钱、旧钱的利弊我们也都很清楚,但如今拥有旧钱者大有人在,我大唐如今又缺铜料制作新钱,您现在停废旧钱,新钱却无法满足日常用度,如此下来,岂不是让我大唐的商贸陷入困境?臣倒是觉得,不如殿下允许户部与皇家银行开放兑换,一贯旧钱兑一贯如何?”皇室宗亲之内,走出一人侃侃而谈说道,赫然是曹王李明。
  “曹王叔,大唐乃是李家江山,一贯旧钱不足七百文,试问您为何会忍心看着皇室如此吃亏?还是您囤积了太多的旧钱?”李弘反问道。
  李明摇了摇头,依然笑容满面,说道:“我手里确实有不少旧钱,甚至连当年先帝赏赐的金制通宝、银制通宝还都有大把,但这钱却无法交易,不过是只能作为纪念或者把玩儿而已。何况,皇室里面,不单是我一个人如此吧?义阳公主、高安公主前些日子据说可是在其他地方兑了不少旧钱,不知道您打算如何处置?还是说皇室单独对待?”
  李贤这个小王八蛋,都亲近了一些什么人,怎么竟是跟他要好的人出来捣乱?
  李弘静静的望着曹王李明,想要看透到底是谁给他的胆子,让他敢面对自己如此说话?
  “不光是义阳公主、高安公主,就是皇亲中的武承嗣、武三思二人,也同样在去年囤积了大量的旧钱,少说也得几十万贯了。”越王李贞也站了出来说道。
  孔志约跟颜昭甫互望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一丝看热闹的意思,嘴角微微扯出一个弧度,然后立刻便严肃的开始闭目养神。
  李弘冷笑着看着两个王叔一唱一和,自己本以为这些人上来就会以义阳跟高安为由,然后来堵自己的嘴,没想到他们则是在晋阳王氏率先发难后,才开始跑出来拿义阳跟高安说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自己的弱点儿,到现在为止,他也不知道义阳跟高安两人,到底有没有把全部的旧钱处理了。
  至于武三思跟武承嗣,自己从来没有从母后那里过多了解过,五元庆跟武元爽被贬岭南,两人之子:武三思跟武承嗣则是在韩国夫人杨氏逝世后,被母后留在了长安,如今成了长安城继贺兰敏之后,又两个游手好闲之辈。


第316章 詹事丞
  朝堂之上决计不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场所,这在李弘冷冷的看着宣政殿吵闹的局面时,闪现在脑海里的话语。
  五姓七家的明挡暗阻还是高官显贵的鼎力支持,如今在朝堂上乱成了一窝蜂,皇室宗亲参杂在里面和稀泥,鸿学大儒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痛心疾首。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则是李弘冷冷的一句话:“即日起废除所有旧钱,任何交易都不得使用。”
  顿时像是给宣政殿主殿扔了一颗炸弹,不单是让手里握有大量金钱的五姓七家跟皇室宗亲开始着急起来,就连稳定朝堂的三省六部官员,也开始着急,这样一来的话,这些损失无论是谁都承担不起,户部也相当于少了半年的岁入啊。
  而在李弘再次冷冷的抛出一个数据后,手中持有大量旧钱的人开始鸦雀无声,那便是如果不按照等额兑换,以三百文差价兑换,大唐同样会损失半年的岁入。而这也便是如今的焦点之争!
  片刻的宁静过后,众人再次陷入了争吵不休、热烈理论之中,这不单单是李弘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变成了一些真正清廉的官员,与持有旧钱官员之间的一次争论。
  显然,李弘最初的目的达到了,他知道朝堂决计不是解决事端的地方,但绝对是一个煽风点火的绝佳场所,只有把问题尖锐化、扩大化,这么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才能够尽快的结束,也同时能够为大唐少损失一些钱财。
  众人纷扰时,就连李弘都没有注意到,身后平时李治上朝时的屏风后面,已经坐下了当今的皇帝跟皇后。
  李治脸色此刻是要多难看便有多难看,时不时还哼哼唧唧的看武媚一眼,像是再说,看看,这就是你放任的结果,这种事情哪有摆在明面上解决的?
  武媚学着李弘经常的样子,对着李治无奈的耸了耸肩膀,脸上依然是神情轻松,仿佛朝堂之上如市井一般的吵闹,对她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好。
  “汪楼,看看那小兔崽子在干嘛?朝堂吵成了这样,他难道还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武媚也不好现在就去问李弘到底意欲为何,但显然这个新钱旧钱只是个引子。
  汪楼往侧面挪动两步,透过纱帘,只看见李弘坐在那里仿佛很享受朝堂混乱的样子,时不时还喝一口茶,然后继续看看争吵的群臣、皇亲、大儒、世家,要不就是偶尔翻阅下案几上那一张考卷?
  “回陛下、皇后,殿下在翻阅案几上一张像是考卷的东西,依稀看见,好像是去年弘文馆的科举考卷。”汪楼恭敬地说道。
  武媚一副了然的神情,轻松的笑了笑,看着李治说道:“看见了吧,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这国子监、弘文馆才是他的真正意图。”
  “那你说这新钱、旧钱一事儿他会放弃?”李治不关心国子监、弘文馆怎么样,闹翻天也乱不了朝纲不是。
  但如果因为金钱而把朝堂搞乱,搞得人心浮躁、分离崩析,各个阶层敌对起来,对江山的稳固可并不全都是有益无害。
  “陛下、皇后,白纯在宣政殿门口唤走了太子殿下。”汪楼跟只望远镜似的,看了两眼外面的情形,急忙禀奏道。
  “真的?看戏看戏,好戏快来了。”武媚的兴奋神情,没把李治气的晕厥过去,这还是那个帮自己处理朝政的皇后吗?
  扬武在李弘耳边低语几声,李弘看了看宣政殿门口,白纯偷偷向他招了招手,李弘便起身欲往外走。
  裴炎与门下省侍中岑长倩见李弘起身,急忙走上前询问。
  李弘笑了笑:“继续,我很快回来,都快中午了,也该结束了。”
  裴炎与岑长倩互望一眼,虽然眼前的太子殿下在微笑,但他们却感觉到,太子殿下好像一团燃烧的怒火,只是一直压抑着没有发出来罢了。
  李弘站在宣政殿门口,并没有隐去自己的身型,同样也能够让宣政殿里的所有人看到自己并未离去。
  白纯把手里的一张收条递给了李弘,说道:“这是义阳公主与高安公主送来的,四十余万贯旧钱,全部送给皇家银行,并不是东宫,已经签字画押。”
  李弘接过来看了看,便再次还给了白纯,示意自己知道了,扭头的瞬间,便看见了站在一碰听候,等着自己召唤的林士翎,心思一转,李弘向他招了招手。
  待林士翎走近跟前,李弘上下打量了一番穿着士子青衫的林士翎,问道:“朝堂之事你已经听的够清楚了,如果是你,你会如何看待?”
  闲着也是闲着,反正里面还在吵,那就继续让他们再吵一会儿,吵累了就会自动停下来了。
  “回殿下,依小民愚见,此新旧两钱兑换,如今的症结便是出在数额巨大之上,朝廷赔不起这么多钱,持有旧钱的功勋豪门也承担不起这样的风险,他们如果选择一兑一,只会便宜了他们当初收购的对象,那就是天下百姓。”林士翎双眼兴奋,神情却冷静的斟酌沉思着说道。
  “如何解开此结?”李弘再次笑问道,同时也把白纯手里的一份纸张粗略的看了一遍。
  这张纸并不是什么重要机密,而是崇文馆学子集思广益后,提出的如何解决新钱、旧钱兑换的方案。
  林士翎神色阴晴不定,显然是已经有了答案,只不过他在考量,自己如果给出这样的答案,会不会惹得太子殿下生气,或者觉得自己的方案过于龌龊、卑鄙,从而断了自己入仕途的唯一希望。
  “放心大胆的说吧,无论是何种方案,我都不会计较的。”李弘看着林士翎欲言又止的样子,知道他已经有了方案。
  “是,殿下。小民以为:衣食住行乃是人之根本,无论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他们无论如何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这些生活必备品。我大唐当年的官员、勋贵俸禄之中粟米、布帛等可都乃是等价之物,如今不如再用一次又有何妨?”说道此处后,林士翎便停止不说,先看了看李弘的神色之后,见依然是笑意盈盈。
  于是只好继续道:“长安如今因为禁用旧钱后,物价已经开始有下跌之势,到时候不单是朝廷的租庸调主要税收来源受损,就是连百姓、商贾也会跟着受损,如此一来,只要持有旧钱者继续低价买入,不出两月,我大唐一年的岁入都得搭进去,甚至还不够,到了那时候,恐怕持有旧钱的势力者就会完全占据上风。如今之计,停发所有勋贵俸禄,并以高价之物兑换俸禄,迫使他们手里的旧钱继续贬值,严控盐、糖等食用之物,如此一来,布帛虽保暖,但无法果腹,那时候他们便会迫不及待出手旧钱,以图买入市场低价之物,但只要朝廷以管理商贾为由,出台登记细则,百姓与清廉官员或者是持有新钱之人,依然能够享受惠利,而持有旧钱者,人多势众,他们的采办决计不会是小数,则需报备朝廷,如此一来,针对他们抬高物价,弥补低价卖给百姓的差价,一来二去,不出月余,所有旧钱恐怕能够回收七成左右,受益者第一自然是朝廷,接下来便是百姓与清廉之人。”
  李弘笑了笑,此法虽有效,但过于卑鄙,但却不失为最为简单直接的法子,随着管控进行,交易便会日渐频繁,虽然大宗的交易不会出现,但每一笔交易的税收则都是实实在在不会变,抬高物价给大宗交易者,税收足够,低价物品除去差价,受益者自然是百姓与商贾。
  崇文馆的方案与之类似,但比起来要光明正大一些,不过到最后朝廷则是损失最大的一方,而持有旧钱势力者,则会在整个过程中,直到最后,变成一兑一的完成旧钱、新钱的替换,百姓则是成了自然而然的受益者。
  “你今年多大?”李弘突然问道。
  “回殿下,小民今年二十七岁。”
  “可曾婚娶?”
  “家有妻儿老母,都尚在太原府。”
  “你现在是东宫太子詹事丞,正六品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李弘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林士翎愣在了当场,甚至是忘了答谢太子殿下,嘴巴张的老大,到现在他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下子自己就变成了正六品上的东宫官员?!
  太子詹事一职则是相当于尚书省尚书令一职,这个机构的职能就是效仿尚书省,而太子詹事基本上在太子继承大统后,便是尚书省左右仆射的不二人选之一。
  至于太子詹事丞一职,则是与左右仆射之下的左丞、右丞一样,如果不出意外,太子只要继承皇位,那么自己只要不犯下弥天大错,他林士翎就有可能出将入相,成为大唐帝国的权利之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