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4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你们好好的说,是接受我的条件你好我好大家好,还是你们要赶时髦、学着南方的一些个闹腾来和我高方平对抗?”高方平嘿嘿笑道,“我和你们讲,那些家伙纵使在和平地区、非战时状体下也被我收拾的跳脚。他们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顶级权贵家族、尚且这样,那么你们这些失宠被贬来战地的丘八,是不是真的要在战争状态下和我猪肉平作对?”

“明府误会啦,咱们没有及时回应,乃是在思考怎么执行您的政策,这都哪根哪,咱们根本不是要和您作对的。”这些家伙急忙和稀泥。

“你们这么说我就放心啦。”高方平摸着下巴道。

其实这些家伙和其他地区那些闹腾真不同。这种地方又危险又穷,算是穷山恶水,来这里做事的、多数都是得罪了人、不合群的,于是就被贬斥过来了。在蔡京党政时期尤其如此。

这边钱少,又是久战之地,所以一切都和内地不同。于是这些地方的文官是相对有想法,相对清廉的,也相对彪悍。譬如此番国战,诸如岳文那种誓与县城共存亡的顽固份子,那真不是一个两个那么少。这些现象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若在其他时期,也会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贪官被贬过来,可惜蔡京时期最显著的一个政治现象是:贪污不会被贬只会升官。

所以西北的这群彪悍官员,说穿了都是和蔡京不对付的人,才会混的这么糟糕。也就是说他们相对是大宋较清廉的一群、固执的一群。

就是这个原因大宋能出堪用的西军,并且始终把西夏顶在国门外。

他们的胆子也都贼大,国士岳文就不说了,张威意这老贼的胆子都很惊人,当初他竟然有过架空高方平的想法。

现在看似他们被大魔王吓妥协了,其实不是,他们才是大宋最不怕高方平的一群,之所答应了,是因为高方平开出的条件对他们很有吸引力。他们是有志的官员,他们想获得政策、技术、资金,最大程度的进行战后重建。

“此番不叫统一战线,而叫利益平衡大会,这代表我们战地不装逼,务实。”高方平环视一圈道:“那么到此,不论军还是民,或者是官,大家的利益平衡了吗?还需要本府再出手平衡一次吗?”

没人说话,就代表他们默认了。

高方平双手指着他们道:“那就相互配合执行,轰轰烈烈的做些事。我是看好你们。”

不和谐的声音又来了,种师道出列抱拳道:“明府……”

高方平瞪着眼道,“你又想说什么了?你信不信我以年纪太大为由,让你告老以养天年?”

汗,全部人一阵尴尬。

因为理论上以种师道的年纪,这也不算整人,那还真是高方平分分钟就可以做到的事。理由多好听啊,老将军一生戎马,是该拿着工资退休养老了。

老种真被吓得脸红一阵白一阵的。他什么也不怕就怕不统军,那会让他怀疑人生。反过来只要继续领军,老家伙他会把家产都用来打仗。

于是老种真不敢说了,退了回去。

他弟弟种师中走了出来,尴尬的看着高方平,他和老种同的在于,他想说话但却会用神态祈求高方平允许开口。

高方平只得泄气的道:“好吧你小种帅想说什么了,本堂听着,说吧。”

“明府……我秦凤军系基本都沾亲带故,是古以来跟随种家作战的人。现在只得区区十万人,真的不能再多点吗?”种师中道。

高方平道:“对你小种帅,本堂不想说过重的话。我当然知道你的意思,但不能再多了,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再少些。西北的政策需要变,此番之后宋夏间会有很长时间的和平,这个时候建设为主。绝不能在占用过多的民力。也绝不能再用摊薄士兵军费的方式维持苦战,长此以往,军队非但不专业,还会最终影响到军人的归属感,以及民众对军队的向往感。你我都心理有数,在枢密院和兵部层面,你秦凤军的编制就十万而已。”

种师中叹息一声,只得退了回去。

刘延庆也想这么说,但他奸猾,既然种师中说了被挡回去,那看来没有商量了。

高方平是认真的,其实两个军系走职业化路线,总数二十万仍旧太多。以朝廷那点拨付的军费份额,怎么可能把二十万军队全部完成新装备的换装,更别提军马了,也别提有军马之后的维护费用。

这就是一个黑洞,以往的大宋说白了,完全依靠艰苦战下的人命来填补这样的黑洞。

要不是再减少、就面临从国策层面“裁军”,高方平的想法是把秦凤军和永兴军压到每部五万,一个大军编制。

是的关于这些就是国策的问题,那不能乱动。高方平此番敢私自裁军,那是因为以往的宋夏之战所造成的西军奇葩制度下,他们十万编制却会越打人越多,那些人不算军籍没有名分,却在事实上服役作战。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相爷们、特别陶节夫更是心理有数,所以自来默认不说。

于是这才给了高方平机会把人裁军退役,以利益开路,把编制压缩到枢密院的在册人数。

若要在减少,那需要变法、更新国策,或者就代表高方平纵容这些人开始“吃空饷”。

“就这样吧,暂时来说每部十万编制,不能在扩充,还得依据实际情况,逐年的慢慢减少。”

见许多军人都有顾虑,高方平又道:“不要有情绪,不要不服气,旧的东西迟早要去。本府亲帅步军于石龙关大捷,两万人马在信息不通之情况下发动了河中府会战,所以我比任何人都有资格说,你们那套是错的,我的精锐论,是必须走的道路。”

这是有威望的好处,很多东西说了后他们就会在意识层面认可,不会反弹。而威望需要能力、业绩来获得。

以往高方平不算有军事上的业绩,但现在有了,大宋对蛮族作战最为辉煌的大捷就出自于高方平的主持,不论他们用什么抹黑,这也是抹不掉的事实。

在大多数百姓和大头兵的心目中,高方平扭转了蛮族欺负宋人的形势……

高方平以持续战争的名誉进行轰轰烈烈的军改。

与此同时,战后的重建有太多的机会。于是一群大鲨鱼全部去了西北,打算跟着高方平在今年轰轰烈烈的发财。

是的现在西北的鲨鱼群体很混杂,有关七这种波斯带路党,有西门庆这种大宋奸商。更有郓城来的王勤飞曾世成这类红顶商人,全部都等着投资,显然他们的胃口太大,济州已经饱和满足不了他们。

王勤飞和曾世成虽然是奸贼,但他们怎么说也算高方平的老部下,他们是真信任高方平的,也想依靠高方平发财,于是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大量的农牧技术,以及资金。万事俱备只差东风。

所谓的东风就是在高方平的庇护下,让西北的父母官们对这些个奸商政策扶持,包括了土地审批,推送工人,税收减免。

说起来以高方平那极端猥琐的风格,是真想把王勤飞这些鲨鱼给和谐了的。高方平的价值观,注定喜欢国企超过喜欢资本。

但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西北实在没钱,自己掏钱投资国企是力所不及的事。

虽然高方平答应了以钱庄贷款方式支持西北重建,但西北这么大的份额和范围,钱庄目下的规模真的很难满足。

再加上战区所带来的“投资风险”,也很难说服汴京那些权贵股东对西北过度放贷的。于是这些国企吃不下来的份额,只有便宜王勤飞曾世成这些红顶鲨鱼来投资。

这是权益之下的共赢,他们带来资金,带来管理方式,带来那些属于高方平的技术,然后解决西北大量失业人群、去发展养鸡和养猪业。初步搞活西北的农业经济和菜篮子问题。

地709章荣德撸虎须了

西北的父母官如当初的宗泽一样大方,瞌睡遇到枕头,父母官们爱死曾世成西门庆这些家伙了。父母官们说了,西北现在只有地和穷人,就差你们这些有钱的商人,要人给人,要地给地,要多少给多少。只要你们带钱和技术来就行。

也就是这个时刻,西北的大头百姓、以及那些固执又胆大的父母官们,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高方平的威望,以及这份威望带来的好处。

显而易见的是,西北若没有高方平,那么没谁是傻子,在大宋害怕蛮子的背景下,是没有资本来西北投资的。因为分分钟就会被西夏人打进来抢走。

所以目下越来越多的资本来投资西北,那真是全然看在高方平面子上。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恨高方平,但他们也不会和钱过不去。其实他们恨的同时也信任高方平。

这就是声望,就连高方平自己都不曾发现,这一转眼威望和名头,已经这么强悍。

最早在京兆府,高方平从宗泽的手里拿下了一大片土地,投资出了一个规模不如汴京、却五脏俱全的小猪场。里面同样整合了不少作坊,拥有各种功能。

规模当然比汴京小太多,但现在也成为西北地区的领头人、先进生产力。

为了不让王勤飞西门庆这些家伙把西北工价压的太低,高方平也扩大了对自己“西北猪场”的投资,扩大了聘用工人,略微提高了些工价。那样一来当然就作为表率,集体带动了王勤飞等人聘用工人的价格略为上升。否则他们招不到人。

除了这些各路奸商目下集中在西北大展拳脚外,江州时静杰和李纲的团队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二月初时候,江州通判李纲亲自带着江州国企大考察团来西北考察了。是的西北的市场就算那些各路奸商也吃不完,而西北官府自身没多少钱,所以李纲麾下的各种国企,打算成立集团,以江州的名誉在这边开设分厂等等事宜。

这也是看在大魔王的面子上,有高方平在的地方,李纲和时静杰就信任,认为西北会有生产环境,于是就值得投资。毕竟江州现在已经基本饱和,不是说没钱,现在他们江州手里的财政非常疯狂。

他们江州是没人了,直接用光了每一个会劳动的人。还从附近州府挖了不少人,为此被人家群体性投诉,都险些被张叔夜教做人了。

于是现在他们空有钱,就只能去其他地方投资,利用其他地方的劳动力。那么考察了下来,大多数地区他们不信任,没有做事环境,去了肯定被官僚被地方保护主义坑死。唯有大魔王在的地方哪怕是战区,也是最安全的、最能生产的地方。

于是小李纲这次带来了六百万贯,且李纲已经答应,他们江州的国企做出表率,主要接手那些从西军退下来的军人。企业安置不完的,则由西北地方官府安置,尽量把人聘用为公务员。

另外也有一些没残废却退下来。这部分人,让他们去做公务员或者国企工勤人员他们还不愿意。因为这类打过战的狠人有各种经验,于是关七啊西门庆啊,最喜欢花高价把这种人聘用为“保镖”。

这种人他们因为作风问题和贪污的问题不能待在军队,但在关七这些人的麾下则完全没问题,关七们不关心他们作风,也有无数办法把他们管成孙子不敢贪污。他们管人可比军官管人狠多了。

于是乎政和元年这才开年不久,西北战区不但大捷,就算建设和经济形势也一派大好。

用如此低的代价,不出乱子的就完成了军改,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战后重建工作,这一切,只因为西北来了个猪肉平,这就是西北的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民谣……

目下高方平在战区带着狠人,把各种闹腾、盗贼、土匪追缴了个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然后听说,西北的土匪和黑帮们,也眼泪汪汪的逃亡去了梁山。大头百姓们觉得这样也好,梁山就是个垃圾桶,最好把所有的土匪都集中了去。

在以往这样庞大的山寨势力会让百姓和朝廷害怕,但现在没人害怕,大家知道有猪肉平在一天,水泊就是有百万贼兵也翻不了天……

赵佶心情非常不错,他都不踢球了,有兴致的牵着荣德萝莉的小手,在花园里散起步,享受早春的气氛。

以往赵佶对荣德帝姬的关注度有限,虽然他喜欢小屁孩。

不过前番危机之际,整个后宫都哀声一片,让赵佶不得安宁,喜欢跑皇后娘处躲清静。现在事情过去了,赵佶可没有忘记这些。虽然这不能让他对显恭皇后提起性1欲来,却看皇后一家子顺眼多了。

尤其荣德小萝莉最奸猾,赵佶在皇后处躲清静时期,对小家伙印象深刻,小家伙嘴巴甜甜的,尽说好听的给皇爸爸听,于是赵佶开始喜欢荣德了。

现在有事没事的,赵佶都会让梁师成去把荣德带来,陪着赵佶开心少顷。

然而赵佶虽然高兴,荣德帝姬却是郁闷坏了,在赵佶身边又不能调皮,又不能放肆。这又不是她的风格。

“帝姬何故闷闷不乐,你不喜欢待朕身边吗?”赵佶发现死丫头心不在焉的,便蹲下来问道。

赵金奴道:“若我把父皇的胡须拿下一根来,您会不会把我吊起来打死?”

身边的梁师成险些吐出一口老血,都不知道猪肉平是怎么教育的?

赵佶笑的有些不来气,说道:“朕胡子惹你了啊,小家伙你好有想法,也罢,朕就让你取一根胡子去那便又会如何。现在朕心情好。”

眼看着荣德小萝莉揪着皇帝的一根胡须,梁师成在心理道:你真敢。

最终未能得逞,小萝莉感觉后脑勺剧痛,原来,被皇后娘赶来看到后,狠狠给她脑壳一巴掌。

赵金奴哇的一声,捂着脑壳就哭了起来。

“皇后为何如此严厉,戾气如此重?”赵佶便不高兴了。

“这死丫头没大没小的,竟敢撸官家虎须,不打死她才是没道理。”皇后娘破口大骂,但却不敢把原因说出来。

乃是皇后娘知道,这死丫头私下和别人打赌,她若能获得一根龙须就可以赢了人家的玩意。知道这个小道消息时,皇后娘险些气死,于是赶着来打人。

越想越气,皇后娘又揪着耳朵、又开始暴打小萝莉。

赵佶不明觉厉,觉得这个女人太暴力了,哪有这么对小女孩拳打脚踢的母亲哦!

殴打赵金奴后也没人被责罚,派人把小家伙送去皇家学堂。赵佶就开始和皇后娘分享喜悦心情。

到现在,赵佶仍旧沉在西北大捷的好心情里,赵佶不知道高方平的河中府会战是什么样,石龙关战役又是什么样的,赵佶甚至就没工夫去关心枢密院的军报死了多少人,残废了多少人。

皇帝和皇后只知道,此番大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近乎歼灭了西夏的四十万入侵者。

这种消息对于大宋军人、乃至百姓、全国的鼓舞和提振,是极其有意义的。

非但如此,听说小高在战区轰轰烈烈的事业也开始了。

赵佶并不知道那小子持天子剑大肆解散军伍的事,赵佶只听说,高方平几乎不花朝廷户部一文钱的情况下,就完全了战区各种安置和抚恤,整合了军民的力量一起,开始发展生产。

赵佶不懂具体怎么生产,又怎么把物资变多。但赵佶知道小高神奇,他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慢慢的改善财税形势。

越说越是高兴,梁师成也抓住机会拍马屁道:“陛下英明啊,启用了如此贤臣良帅,是陛下之火眼金睛,最不可思议的在于战争结束两月后,小高相公却已经把西北的局面给理顺,这是前所未有的。这个过程近乎神奇,他和以往的帅臣们不同,竟是没问陛下没问户部要一文钱,老仆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会变?”

梁师成等于把刚刚皇帝的说辞当做废话重复了一遍。

然而赵佶就喜欢这一口,喜欢反复的听人说好消息,反复的说现在是盛世。

赵佶捻着短胡须道:“小高卿家他不会变,但听张叔夜他们说,此番钱庄立下大功,发挥了大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