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费高章叹了口气,“气者,万物之神,人皆有气,识其气可识其人,我观李从璟,已有一身浩然之气了啊!”
  年轻人露出惊讶之色,不等他说话,费高章挣开眼,目光炯炯的问他:“别的暂且不论,你先告诉老夫,什么样的人,能有一身浩然之气?”
  年轻人仍旧是不发一言,目光闪烁,本身阴柔的气质更加阴沉了几分。
  费高章放缓了语气,对年轻人道:“一楼,老夫今日跟你说这些,非是要跟你研讨虚妄之物,而是要借机告诉你,李从璟不容小觑。他在平州所为的那些事,你应该有所耳闻,我且问你,若他要让幽州变成第二个平州,或是让幽云都变成平州,你当如何?”
  一楼是年轻人的字,他本姓张,名行远。听了费高章的话,张一楼再也无法保持淡然,变色道:“李从璟何以敢如此?”
  费高章靠上扶背,重新闭上眼睛,半晌才道:“一楼,‘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你与李从璟非是一类人,日后你要与其相处而不流露出恶意,就得抛开这些成见。要知,碗中无水,才能盛水,若是碗中水已满,则什么都装不下了。”
  张一楼闭嘴不言。
  “认可他,进而亲近他,如此,才有望得其重用,这是第一步。”
  宴席结束后,李从璟并未离开官衙,在一众文官、武将皆散去之后,李存审将李从璟叫到了书房,两人单独座谈。
  “伪梁灭亡之后,老夫数次上书陛下,请其更换幽州节度使,并举荐你来接替老夫。你初北上时,老夫尚有些担忧,唯恐你威望不足,不能顺利顶替老夫的位置。这一年来,你虽屡有奇功,平叛将,克怀孟,败王彦章,攻大梁城,然却毕竟年轻,边地民风彪悍,幽云多慷慨激昂之士,老夫也担忧你手腕不够硬朗。如今,你给了老夫惊喜,有克复平州的功劳,这番接替老夫的位置,威望足够了。”李存审对李从璟说这些话的时候,眼中都是欣慰的笑意。
  李从璟道:“老师为大唐戎马一身,功勋无数,已无法度量,如今归朝,正是理所应当。无奈,朝中有小人阻道,老师要归去,还不知要等到何日。”
  李存审摆摆手,“老夫自知已时日无多,能归于朝中自然最好,如果不能,那也是命中定数,强求不得。人各有志,‘小人阻道’之类的话,切不可多言。你如今虽掌幽云兵事,但大唐毕竟是陛下的大唐,那些人久在陛下跟前,日日都能说得上话,便是为幽云大计,也不可开罪了他们,让他们为难幽云!”
  “小人”云云,指代的自然是大唐如今的枢密使,李存审的门生,郭崇韬。
  对郭崇韬的小人行径,李从璟是颇为气愤的。
  当初两人在魏州相识,起源于两人有共同的敌人,李从璟要对吴靖忠发难,郭崇韬也需要打压吴家,以击败张居翰升任枢密使,是以两人一拍即合。之后,河上大战,李从璟与郭崇韬共筑兵城,同拒王彦章,配合也算不差。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李从璟与郭崇韬都无直接利益冲突,甚至有些情分。李从璟能出镇幽云,就有郭崇韬从中出力。
  只不过,郭崇韬对李存审的所为,太过让人不耻。
  在如今的大唐,军功最盛者,有三将:李存审、李嗣源、郭崇韬。李存审戎马一生,为李氏流血无数,是大唐半壁江山;李嗣源也是常胜将军,多有大捷,军功卓著,在现存的唐将中,功劳仅次于李存审;郭崇韬的军功说起来并不多,重头戏在灭梁之战。
  当时王彦章领军克德胜城,大举北犯,人皆胆寒,纷纷进言李存勖与伪梁划黄河而治,是郭崇韬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了“守魏州、保杨刘,汇合李嗣源直捣梁都”的战略谋划,并被采纳,且身体力行。所以虽然大梁城是被李从璟所攻克,但那时,李从璟不过是马前卒,郭崇韬才是运筹帷幄的人,功劳最大。他本又是李存勖近臣,因是得以在伪梁灭亡后,稳坐大唐最高军事机构一把手。
  郭崇韬功劳虽大,但比起累积军功数十年的李存审,尚有不如。郭崇韬深知其理,为保证其枢密使的职位,手中的权力不被李存审归朝后夺取、分食,所以力阻李存审归朝——即便李存审已病重。
  “有人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亦有人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前者比比皆是,后者亦不乏其人,究其原因,不过是被权力掠夺了灵魂。此辈中人,一旦手握权力,便深为权力折服,再不能容忍失去,亦不能分出哪怕一点给旁人。郭崇韬不外如是,其或许自私自利,却也非大奸大恶。”李存审叹息一声,“罢了,便不回朝了吧。只是可惜,今生怕是再也见不着陛下了。”
  李存审老而弥坚,李从璟不甘其以垂垂暮年之身,受身体折磨、心灵煎熬双重之苦,心中已然下定决心:无论李存审归朝,是否对治愈其重病有用,他都要让其回洛阳。
  这是学生对于先生的责任,也是后继者对先行者的尊敬。
  一个月后,就在年关将至之时,一对衣衫褴褛的少男少女,走近了神都洛阳。
  这日有大风雪,寒风呼啸,犹如野兽怒吼,洛阳城如一只冬眠的虎豹,卷缩在风雪中,埋头不语。
  在少男少女距离城门仅有百步之遥的时候,日暮笼罩大地,城中响起十二声传遍全城的钟鼓声,旋即,城门缓缓关闭。
  百步,隔开两个世界,分出生与死的距离。
  “河丫,城门关了,我们进不去了。”
  “哥哥,我好冷,我们会冻死在这里吗?”
  “……”


第263章 北境边城战事烈,庙堂云谲天下变(二十七)
  寒夜如猛兽,欲择人而噬。在眼下这个慌乱的世道,路有冻死骨,更是平常事。成年人尚且难渡严寒,何况两个半大的孩子?
  石青锋抱着河丫,不许她坐在雪地里,因连日奔波,风餐露宿,他稚嫩的脸上已经布满风霜,皮肤都裂开了口子,有些地方已经化脓,这让他看起来分外狼狈。
  然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能够带着她的妹妹从北方幽云之地,来到洛阳跟前,在太平之世尚且是一件了不得的事,遑论在眼下了,由此可见其能。
  此时,少年望向洛阳的眼眸中,满是倔强、不服之意,他对自己的妹妹道:“河丫,你放心,我们不会冻死在这里,我们一定能够进城!只要进了城,见到石大哥,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饥寒交迫了。你要听话,要相信哥哥!”
  河丫嗯了一声,使劲点头,只是她已分外虚弱,没有力气再多说哪怕一个字。石青锋伸手摸了一下河丫的额头,差些被烫的缩手。少年郎精亮的眸子顿时布满浓浓的忧愁,他的手紧紧握成拳头,关节泛白。
  “哥哥,我们如何进城?”不知过去多久,在少年郎盯着眼前城池出神的时候,河丫的声音若有若无响起。
  石青锋也不知道。
  风雪仿佛更大了。
  他固然知道,城门关闭,若无特别之人,特别之事,断然是不会轻易开启的。
  石青锋很绝望。因绝望,他那双还未看过人间精彩事的眸子里,布满哀伤,但同时,他更加不甘。从幽云到洛阳,千里之地,数经艰险,如今终至此地,却因百步之遥,而只能功亏一篑,他如何能接受?
  “河丫,我的妹妹,哥哥不会让你死在这里的!”
  寒风呼啸,河丫全身发抖,嘴唇都已冻得发紫,眼睛也睁不开了。
  石青锋眼神陡然一狠,伸手入怀,再抽出来时,手中已然多了一柄漆黑丑陋的匕首。说是匕首或许不太合适,因为它根本没有匕首的样子,说是铁块更加贴合一些。石青锋看了河丫一眼,目光再落在匕首上的时候,眼中闪过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的狠辣。
  恰在这时,一队鲜衣怒马的骑士从他身旁驰过,马蹄踏雪,却平稳异常,溅起的雪粒鲜花一般盛开。
  石青锋的眼中没有这队骑士,他压根儿就没有看对方一眼,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仅仅是一瞬间,石青锋手中的匕首动了。并不锋利的锋刃,在他自己的手掌中划出一道极深的伤痕,当锋刃离开肌肤时,伤口两边的肌肉向两侧分开,露出来的不是红色的血肉,还是白色的肌肉,像是棉花一样。少顷,白色棉花中渗出点点红血,继而,鲜血渐渐奔涌出来。
  石青锋面无表情将手掌放到河丫嘴边。
  本已极其虚弱的河丫,在干枯、乌青的嘴唇触碰到热腾腾的血液时,小小的眉头皱了皱眉,本能的吸吮起来。
  石青锋的眼眸里被河丫安详而又略带痛苦的小脸塞满,他伸出另一只手,为她扶抚去乱糟糟头发上的雪花,温醇笑了笑。这一刻,他的眼神如此温柔,仿佛能融化数不尽的积雪。
  他呢喃道:“河丫,有哥哥在,你不会死的。如果——苍天无眼,我们兄妹果真要如蝼蚁一般死去,我也会死在你前面!”
  说完这句话,石青锋眼前一黑,身子慢慢软到下去,栽倒在雪地里。
  河丫顺着石青锋倒下去,身子枕在他胸膛前,被他抱在怀里。她眉头渐渐舒展,好似这一刻再没有痛苦。
  风雪遮天蔽日,吞噬了这一方天地,万事万物此刻皆白。倒在雪地里的这一对兄妹,渺小的如同沧海一粟。然而,在他们的世界里,彼此就是一切,拥抱彼此就是拥抱所有,哪怕要面对死亡,也无所畏惧。
  风雪更紧了。
  之前从他们身旁经过的那队骑士,此时折返回来,在他们身旁停下,马上的骑士跳下马来,几步跨到他们身前。
  为首一位骑士,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络腮胡上尽是风霜,满脸都是威严之气。他看了一眼石青锋还在流血的左手,眼中闪过一抹难以言状的神色。他挥了挥手,立即有几名骑士上前,将石青锋和河丫扶起,背上马。
  这队骑士再次出现在城门前时,这座神都打开了门。骑士们驰进洛阳,留下身后一地风雪。百步之外的雪地里,还有一抹鲜血异常显眼。然而不久之后,它就将被深埋在雪中,再无影踪。
  这一日,上将李嗣源,自城外军营归于洛阳城中。
  幽州。
  满城张灯结彩。
  李从璟站在自家府中的阁楼上,凭栏望雪,也望满城灯火。
  这是他在这个时代,所经历的第十二个春节了。
  任婉如走上阁楼,轻轻为李从璟披上一件大氅,从身后抱住他,静静将脸靠在他肩上。
  李从璟握住任婉如的手,轻声道:“楼上冷,你怎么上来了?”
  任婉如没动,她似乎是很享受这一刻,脸在李从璟肩膀上蹭了蹭,腻声道:“不冷。”
  李从璟笑了笑,不再说话。
  两人难得享受此刻温馨,然而不过片刻之后,丁黑就来禀报李从璟,说是有客登门拜访。
  李从璟向任婉如歉然一笑。任婉如倒是懂事,没有再腻着李从璟,伸手拢了拢鬓角的丝发,“妾身在房中等候夫君归来。”说完,羞涩的下楼。
  李从璟哑然,有些惊讶于任婉如的大胆直接,摸了摸鼻子,施施然走下阁楼。
  “来者何人?”
  “卫先生父子,章先生和王先生。”丁黑道。
  卫氏父子,则只能是卫行明、卫道、卫子仁父子三人了,章、王两位先生,不用说,乃是章子云和王不器。几人都是李从璟麾下亲近之人,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文士。
  李从璟没有和他们在正堂相见,而是于偏厅中和他们煮茶论道。
  卫道、章子云等人联袂而来,非是巧合,而是李从璟事先就有的安排。今日特意召集他们来,除却庆贺佳节,更重要的事,是部署幽云来年的民事。民事自然是由文官来做,几人作为李从璟麾下最得力的文士,来年要如何开展幽云民事,先和他们商议是题中应有之义。
  众人分主客落座之后,自有丫鬟仆役端上点心,因李从璟喜好饮茶,是以任婉如在北上时,将茶博士也带来了两位。这两位茶博士一男一女,衣着宽松,举止优雅,在氤氲热气中,恍若仙人。茶未煮好,而众人已在饮茶的意境当中。
  卫行明悠然感慨,“魏晋之后,文武分流,武者愈发粗鄙,文者愈发娇气,不负两汉、春秋战国时的士子风气,武能定国,文能安邦的豪杰,亦是再难寻觅。天下大乱以来,草莽之人大展拳脚,居于高位,更让显贵者多粗鲁之士,军人尤是。军帅长于军伍,却得一身儒雅之气,真可谓儒将也,这品茶的功夫,军帅怕是还在我等乡野之人之上。”
  李从璟不谦虚不张扬,闻言笑道:“武人重刚烈之气,刚烈之气,男儿血性之本,亦是奋然勃发之需;文人重儒雅之姿,儒雅之姿,所以修身养性,中正不阿。孟子言,天地间有浩然正气,浩然正气之所在,百邪不侵,是为君子。我虽不才,亦愿见贤思齐也!”
  章子云打趣道:“公子身边有君子都三千人,何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
  众人皆笑。
  不时,茶煮好,众人分而品之。因在坐都是文士,于茶道上多少有所涉猎,这一顿茶倒是吃得极为热闹。
  茶饮三分之后,众人开始谈及正事。
  李从璟屏退左右,让丁黑在门外守候,以保证众人的言论不被外人听见。在座诸人都是李从璟亲信、心腹之人,众人要谋划的又是机密要事,自然是不能轻易外传的。
  “幽云十六州,除却营州等,地有千里,民有数十万,林木无数,矿利丰饶,我欲繁荣此地,以振奋军民,以求能凭此与契丹角力,该当如何为之,诸位何以教我?”李从璟抛出议题,让众人作答。
  这个问题卫道、章子云等人不是初次听闻,亦非才开始思索,早在这之前,李从璟就已经将此事告之诸人,令大伙儿思之,今日面谈,乃是为了得到确切方案。
  卫行明年龄最长,他率先开口,道:“自古以来,但凡要繁荣一地,提升一地、一国之力,其所重者,无非三点。”
  “愿闻之。”
  “其一,农事;其二,工事;其三,商事。”卫行明年长气稳,此时不急不缓地说道,“先言农事。要兴农事,无非开源节流四个字。开源者,垦荒地,开阡陌,广其耕地,修其水利,教民以耕田之法,辅之以农田器具;节流者,抑兼并,轻赋税,整吏治。若得如此,不出三五年,则农事大兴,粮草必丰!”
  李从璟皱了皱眉,问道:“三五年太久,若我欲一年而得其利,该当如何?”不是李从璟心急,而是幽云目前形势,根本就不会给李从璟三五年的时间作准备,谁知道何时会与契丹大战?
  卫行明并不因李从璟的急切而有不满,相反,他老神在在道:“若军帅欲一年而得利,却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如此为之,难度较大。”
  “如何为之?”
  卫行明说了两个字,“屯田。”
  “屯田?”
  “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自汉武以来,各朝皆不乏迁民戍边之举,以边地之地养边地之军,非如此不可。要行屯田之举,有两点必须做到,一者,粮种,边地天时地利皆与中原不同,故所种之粮种也不同;二者,需得有能实行屯变的力量、组织。在当世,非手握一方军政大权者不能为之。”
  李从璟边听边点头。实际上,他在平州所行的开荒、分田之举,杜千书发展平州农事之策,也就在兴水利、修器具,帮助百姓耕种这些事上。
  接下来,李从璟与卫行明详细讨论了农事、屯田的各个方面和细节。
  待这件事大体说通,已是一个时辰过去,李从璟满意的点点头,遂又道:“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