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战争减员,郭威则在败军中抽调精干补充——因为绝对数不大,而战事紧迫,新补充的士卒,如同被裹挟进去势极快的洪流,除却随大流征战,根本没有作其他反应的机会。而等这些新卒缓过劲来,那时他们已然经过了数次战斗,而真正被同化,与房州军融为一体了!
  在郭威的原本打算中,夜袭归州州城城后,他即打算顺流直低峡州州城夷陵,而后破夷陵城,再顺流而下,直逼江陵支援李从璟!是以,在高季兴的放弃抵抗命令下达到归州时,归州守将还在云里雾里,而等归州守军天亮后打开城门,这才发现,郭威已带着房州军精锐,早就在城外等着他开门投降了!
  听完郭威的叙述,李从璟喟然而叹,除却赞其一句“天才”外,真是找不到其它词汇来形容这样的疯狂举动。
  不过这也给了李从璟一些灵感,他当即拿出蜀地地图,与郭威细细研究,并让郭威详细解说,若是让他从东南面进攻蜀地,他如何运用类似战法,获取出人意料的军事成果。
  两人这一谈,便是一日一夜,也亏得是这幅舆图还不甚详细,否则两人的战争推演细化下来,探讨个三日三夜还真一点问题没有。
  荆州是防备和进军湖南、吴国的桥头堡,李从璟已打算建议李嗣源,让马怀远担任节度使,总理其事,而夔、忠、万等州的军事统领,则担负着往后进军蜀地的重任,经过与郭威一昼夜详谈,李从璟现在觉得这个问题似乎也迎刃而解。
  与郭威商谈完诸事,李从璟准备回居处歇息,不过他刚出门,就看到林英垂首跪在门前,抬头间,可见双眼密布血丝。
  这回荆南之役,西面郭威进展迅速,旬日间克夔州而战归州,东面马怀远血战石首,面对数倍吴军坚持不退,为李从璟拿下江陵争取到了宝贵时间,唯独林英奇袭长林不成,反被阻在城外数日,耽误了许多时间,最后甚至需要在襄州巡视春耕的王朴,赶来只身入城劝降长林守将,这才让他得以继续南下。
  诸方皆胜,唯林英败,他负荆请罪的原因正在于此。
  自襄州军抵达江陵,李从璟先是会见马怀远,紧接着会见郭威,但期间并非一步也未曾出门,不过每回都对林英视而不见罢了,这下在林英面前停下脚步,嘴上不咸不淡道:“林将军,你这是作甚?”
  林英以头抢地,痛哭流涕,“末将作战不力,以至大军失期,险些误了殿下大计,罪该万死,请殿下责罚!”
  李从璟冷冷道:“将领征战不利,自有军法处置,林将军只需在营中等着就是,何必到孤面前来。”
  “末将自知罪在不赦,今厚颜待罪殿下驾前,别无它意,唯求殿下能恩准末将留在君子都,即便是为一马夫,末将也感激不尽!”林英咬牙道。
  李从璟冷哼一声,自林英身侧走过,没有答应对方的意思。
  郭威见李从璟意态坚决,也不好相劝,再者他深知军法,无论如何林英作战不利是事实,经过林英身旁时,只能叹息一声,拍拍对方肩膀权作安慰。
  “殿下……”林英在身后痛不欲生的大喊。
  跟上李从璟,郭威终究还是没忍住,问道:“殿下,林英……”
  李从璟摆了摆手,示意郭威不必多言,“自夜袭长和,君子都立旗以来,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将士难免多有骄纵之气,事实上,非只君子都,百战军亦是如此。昔年在幽州时,此风尚不明显,如今形势不同,此风渐长。林英之所以有长林之挫,败就败在居功自矜而大意轻敌。玉不琢不成器,是时候敲打雕琢了。”
  郭威凛然,不敢再多言。
  荆南之事逐渐接近尾声,李从璟自石首回江陵后不久,也即三月中旬,朝廷派下的善后官吏陆续赶到,秦王府将诸项事务各做交接,李从璟就准备返回洛阳,届时高季兴父子、徐知诰等人,并及装载百车的财货,将随之一同出发。
  李嗣源下诏,改荆南节度使为荆州节度使,治荆州一州之地,以马怀远为节度使,归、峡两州定为朝廷直属州,由吏部自中枢直接委派刺史,另以夔、万、忠三州置万州防御使,郭威任首任——也有可能是唯一一任防御使。
  朝廷对荆州等地的处理,符合帝国当下新政国策。若非为日后出兵蜀地计,便是连万州防御使也不会有。
  另,林英因作战不利,革职查办,以林雄接替君子都都指挥使之职。
  临归之时,第五姑娘的伤势大体康复,已能策马奔行。而与她不同的是,同在那夜力战重伤的青衣衙门司首林安心,则还是一副病怏怏的姿态。
  借着最后在江陵停留的日子,李从璟带了众人出城游玩,此时已是遍地浓郁春色,百花盛开,江风拂面也是爽而不凉,趁着游览江堤的时候,李从璟跟第五姑娘说起了一件要事。
  第五在听闻李从璟的话后,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李从璟的好意,这让李从璟颇为不解,他劝说道:“此番回洛阳后,桃大当家也会卸下军情处职务,趁此时机,你也从军情处脱身出来,往后不必再犯险、厮杀,安安生生过日子,岂非一件好事?”
  第五闻言丝毫不为所动,挺起胸脯道:“桃姐姐那是老了,我还年轻着呢!”
  李从璟一头黑线,“这话要是让她听见,非得扒了你的皮不可!”
  第五咯咯笑出声来,马背上的小身板,在江涛前风华正茂,“反正窝在闺房里绣花弹琴的日子不适合我,我才不要那样!”
  李从璟犹不死心,难得啰嗦道:“你在军情处已有五年,立下的功劳足够往后锦衣玉食,而今,你已非是当初那个在长和手足无措的小娘子,没人再敢对你有不虞之念,告诉孤,为何执意要战斗下去?”
  想起当初那段往事,第五小小的脸上有着难以言状的光晕,她忽而认真的看向李从璟,晶莹剔透的眸子惹人爱怜,“自打殿下在长和的血火救下我,自打我的手握起了刀,我这辈子就注定为殿下而战。殿下,做你的战士,和你一起战斗,一起去经历成功、失败,直到战死或者老去,这就是我!”
  说完这些鼓起好大勇气才说出的话,第五姑娘娇羞低头,轻叱一声,打马飞奔逃开。
  李从璟怔在原地,望着第五远去的背影,良久忘了有所动作,直到江风吹乱他的长发。
  然而李从璟的长发再乱,也是拍马赶不上桃夭夭,后者踩马悠悠走过来,望了狼狈而逃的第五一眼,又拿狐疑的目光审视李从璟,幽幽道:“这小妮子自打醒来之后,便颇为异常,却是怎么回事?”
  “此番好不容易在青衣衙门手中逮住徐知诰,算是一雪前耻,加之听闻你要卸职,心绪变化有些大也属正常。”李从璟信口胡诌。
  桃夭夭信了这鬼话才怪。
  “离开军情处后,我给你想好了去处。”李从璟转移话题,故作神秘,“可能猜得出?”
  桃夭夭嗅之以鼻,乜斜着李从璟道:“你手中有几颗棋子我还不知?根本不用猜,我也知晓,你打算让我去演武院做先生,是也不是?”
  演武院将开设军情科,往后军情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浮出水面,总掖着藏着不是个事,李从璟揉了揉眉心,“跟聪明的女人打交道真是累。”
  桃夭夭撇撇嘴,“比起这些,我倒是很好奇,林安心这个女人,你打算如何处置?难道要放她和徐知诰、宋齐丘一起回杨吴?”
  “杨吴要赎回徐知诰、宋齐丘,诚意少了不可行,林安心也是如此,只要徐知诰肯出血,价钱合适,卖回给他又有何不可?”


第538章 一别数载仗剑来,彼之英雄我仇寇(一)
  李从璟回到洛阳时,已是四月初了,上东门外行人如织,洛水清波摇曳,仰望高大城墙,城楼仿若耸入云端,白云掠影,李从璟忽然感到这座城池给予他的一丝亲切。
  别时春尚早,乍暖还寒,城外官道上游人寥寥,路边杨柳料峭,归来春色迟,古道已有暖热之气,出城游玩者多有鲜衣怒马,三五成群者,容光焕发。
  眼下并非太平盛世,即便是洛阳,在去岁也颇识兵戈,帝国如今朝气蓬勃,连带着这座城池也生机勃发。
  城外良田一望无际,阡陌纵横,耕牛埋头,农夫弯腰,李从璟驻足远眺,一位青衣碎群的小娘子,挎着小竹篮,正走向自己的丈夫,送去的饭食想必有清香溢出。
  李从璟颇有感慨:山河亘古而今,子民祖祖辈辈,静者不移,动者传代,江山遂能始终保有容貌。
  城门外,任圜、冯道两位宰相,带着一众服紫戴绯的官吏,并及隆重的帝国仪仗翘首相迎,望见身着盘龙异文袍的秦王,两位宰相相视一眼,冯道清了清嗓子,“秦王归朝,礼乐相迎!”
  李从璟此行定荆南、败吴军,功勋卓著,朝廷早有布告公之于众,如今归来,亦要受到隆重礼仪迎接。
  城外的百姓,早已注意到等候在城门外的礼乐仪仗与官吏,此时看见数千将士旌旗飘扬,自官道浩浩荡荡行来,如何不知正主到了。李从璟还未行至冯道、安重诲面前,官道两旁已围拢了许多围观者,百姓们议论纷纷、交口称赞,看向这位年轻秦王的眼神,无不敬仰万分。
  “秦王殿下定荆南,固我大唐疆土,败吴军,扬我大唐国威,功勋卓著,举国瞻仰,陛下已在宫城相候,请秦王殿下入城!”冯道声音洪亮,这话与其说是说给李从璟,不如说是说给洛阳百姓。
  李从璟下马与两位宰相见礼,道一声“辛苦”,两位宰相赶紧还礼。
  令林雄带君子都回军营,李从璟在八百府卫拱卫下,带着载有财绢入的百辆马车城。此时的洛阳,虽说不上万人空巷,街面上却也几乎给百姓挤满。前有帝国仪仗开道,后有精锐甲士相随,高头大马直行其中,面对百姓塞道、颂声如潮之象,李从璟面上不动声色,心潮颇为澎湃。
  大丈夫当如是。
  宫门的仪仗较之城门更甚,闻讯聚集而来的百姓也更多,他们瞻仰秦王的风采,也称颂皇帝的圣明。
  新生不久的天成当朝,需要一份让世人侧目的功绩,来稳固政局、收拾人心、树立威信,以让帝国子民对当朝充满期望,让天下人知晓大唐帝国的雄威,这关系到帝国的新政国策,也关系到帝国的长治久安。而李从璟此番荆南之行的结果,无疑满足了帝国当下的这个需求。
  李嗣源将迎接李从璟归朝的动静安排的这样大,就是要彰显这份功绩于世人面前,警告大唐那些桀骜不驯的藩镇,不遵号令意图自立者,荆南就是前车之鉴!也警告天下那些诸侯,敢对大唐疆土有垂涎之意,帝国必将给予重重还击!
  眼下的大唐,渐渐有了这份底气,也渐渐有了这样的实力。
  当夜,李嗣源一改简朴之风,在宫中设下大宴,为李从璟等庆功。
  回到秦王府,已过了子时,李嗣源本想留李从璟多说话,被体贴儿子辛劳的曹氏二话不说给否定,她让李从璟先回府与任婉如、李重政相聚,待到了明日再来宫中问安。
  虽未跟李嗣源多谈政事,李从璟在宴席上却也知晓了,新政推行大体顺利,春耕也得到了保障,虽说中间不可避免有些波折,但如今的大唐几位宰相,可是没一个滥竽充数之辈,许多问题一出现便被解决掉。
  在这中间有一件轶事,某州刺史因为不满朝廷下派官员,在施行新政过程中的颐指气使,愤而杀人,事后走投无路,只得聚兵造反,此讯传到洛阳后,安重诲请命平息乱事,所用的方法不是带兵讨伐,而是和王朴劝降长林守将颇为相像,凭口舌、胆气兵不血刃让乱事平息。
  此事之后,“忍辱负重”重归朝堂的安重诲,算是“一雪前耻”,李嗣源在大加赞赏之余,再拜其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事实上让安重诲回归宰相之位。
  当然,这件事也提醒了当朝,对下派推行新政的官吏,要严加筛选并在下派之前给予培训。
  虽说过了子时,秦王府仍旧灯火通明,仆役丫鬟几乎无人睡下,都在等着他们的秦王归来。李从璟在门前停下马时,看到任婉如正拉着一个孩童等在门口,大红灯笼下,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孩童见到李从璟,松开任婉如就跌跌撞撞跑过来,奔出没两步便差些摔倒,李从璟惊的几步跨上,在孩童摔倒之前把他抱了起来,孩童受了惊吓却丝毫不以为意,仍旧是满脸没心没肺的笑容,张嘴就是一声“父王”。
  这让李从璟怔了怔。
  任婉如更是愣在原地,吃惊的掩住了嘴。
  这是不到一岁的李重政第一回开口叫人——“重”字,乃是辈分,就如李从璟名中的“从”字一样。原本唐室李家似乎并不在乎在名字中突出辈分,晋地这一脉李姓,却是有这习惯。
  抱着李重政和任婉如走进王府,李从璟听说府上前两日来了一位远客,如今就住在府中,问及对方姓名、身份,任婉如却是摇头表示不知,这让李从璟感到奇怪,堂堂王府中怎能住进这样的人?
  “丁黑说那人乃殿下旧交。”任婉如解释道,如今丁黑统领王府护卫之事,与孟松柏所领府卫不同,丁黑和他带领的护卫,却是从不离开王府的。
  李从璟很快就见到了这位不速之客。
  夜深人静,此人不在屋中安睡,却跑到屋顶上站着吹风,头顶弯月,一袭青衫,衣袂飘飞,加之青丝如海,的确很有高人风范,但在李从璟眼中却也显得有几分神经。
  虽不见对方面貌,仅看这份风范,李从璟也知晓了对方身份,在他的旧交中,也唯有一人,能有这种不食人间烟火之态。
  察觉到李从璟行踪,对方不再凝望远夜,转过身来,露出一张让天下女子都嫉妒万分的倾城之颜,他从屋顶上跃下,向李从璟抱拳:“秦王殿下,别来无恙。”
  “一别数年,剑子风采更甚,远观之,几乎以为你不欲再立于人间,要羽化登仙而去。”李从璟调笑两句,不乏挖苦之意。跑到自家来摆高人风范,李从璟当然有意见。
  不知是否是在深山野林呆得太久,这人非是气质不食人间烟火,便是言行举止也不太通晓世情,见面之后寒暄一句,即刻开门见山道:“在下此行前来叨扰,别无所求,唯望与秦王一战。”说罢,也不问李从璟是否答应,手掌一番,一柄古朴长剑就不知从何处滑落掌心。
  这时丁黑赶来,看对方神态,李从璟就知道这厮与剑子之前应已有过一战,只不过结果似乎与在卢龙时并无不同,丁黑见李从璟神色不满,尴尬的干笑两声,转过身脸一黑对剑子道:“剑子此举,是否有些不通世故?”
  剑子微怔,不解的看向丁黑:“可是因为在下礼数不周?”说罢收起剑,向李从璟躬身为礼,“殿下莫怪,在下今来,并无他意,自打与殿下卢龙一战,胜负未分,此数年来,在下一直不解,入世剑与出世剑,究竟谁优谁劣,故此不远千里而来。”
  说罢,收了礼数,又挺剑道:“至于旅途疲惫,想必对殿下而言不算什么,请殿下赐教!”
  李从璟不理他,看向丁黑,“剑子可是孤身前来?”
  丁黑讪讪道:“随行还有数人,乃是剑子同门。”
  话音未落,桃夭夭突然出现,沉着一张冷艳绝美的脸对李从璟道:“刚得到线报,剑子同行者,非为其同门,而是归义军节度使的幕僚。”
  “沙州归义军?”这倒让李从璟吃惊不小。
  安史之乱后,河陇至伊西诸州(即河西走廊及西域东部),陷于吐蕃,大中咸通年间,沙州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