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面有忧色的李嗣源,在听了这话之后,眼神中多了几分怪异之色,反问敬新磨:“朕的表现有这样明显?”
  敬新磨躬身笑道:“秦王殿下在外征战,陛下牵挂也是人之常情。”
  李嗣源装模作样冷哼一声,“从璟虽未到而立之年,却已征战无数,便是连耶律阿保机也不能奈何他,这回出征两川自然手到擒来,朕有何需要担忧的?”
  敬新磨立即连连应是,“陛下说的是,秦王殿下出征从来没有不凯旋的,自然无需旁人为他担心。”
  “嗯?”李嗣源脸一黑。
  “当然,儿行千里父担忧,陛下牵挂一些也是无妨的。”敬新磨立即改口。
  李嗣源被敬新磨这番作态逗得失笑,连带眉间的忧色似乎也消失的无形无踪,笑骂道:“你这老狐狸,就你会看人眼色!”说罢,长舒一口气,再度看向门外,正色道:“你提醒的没错,从璟在外征战,且不说如今战事顺利,即便有所挫折,朕也不应在人前表露忧色,否则难免人心惶然。身为天子,朕自当对此战抱有必胜之念!”
  敬新磨嘿嘿笑道:“陛下英明,明察秋毫,哪里需要奴提醒什么。”
  李嗣源回身上下打量敬新磨几眼,不禁又笑骂了一句老狐狸,随即道:“朕记得今日有出行安排?”
  “原本陛下是打算今日去演武院看看的。”敬新磨立即答道,看了门外一眼,“不过这天色……”
  李嗣源摆摆手打断他,“前方将士浴血沙场尚且不避风雨,朕身在这安稳的洛阳城中,岂有因天色而避政事的道理?听说这回两川之役,颇有些演武院出来的后生表现不错,朕该去演武院看看,好生勉励他们一番。”
  李嗣源意志坚决,敬新磨当然没有坚持阻拦的道理,立马去安排御驾。
  演武院树木葱郁,算得上是洛阳城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建筑群了,虽说作为培养军中将领的机构,建筑特色不免简单硬朗,但却也不乏小桥流水这样清净的去处,这就使得演武院整个氛围格外暖心。
  李嗣源冒雨前来,明显很出乎演武院意料,无论是教习还是学员,都为之感到振奋——还有什么比君王风雨无阻来传递关怀,更能让臣民感念的?
  或许有,但也不多。
  李嗣源到演武院来不是头一遭了,这个寄托着大唐强军希望的地方,不只是李从璟分外重视,李嗣源向来也是十分看好的,要知道演武院的院长可是李嗣源本人。
  在演武院呆了近半日,李嗣源正要离开时,忽然想到了一个人,这让他暂缓了行程。
  不久之后,李嗣源来到了一处清幽的小院外,当他由敬新磨陪着,负手走进小院的时候,院里的丫鬟们都很惊讶,院中的动静不免惊动了这里的主人,当小院主人出门看到李嗣源的时候,眼神中除却惊奇之外,还有一丝旁人无法理解的意味。
  李嗣源免了众人礼数,将敬新磨留在院中候着,自己抬脚进了屋内,小院主人随即跟了进来。
  屋中的布置清雅而简单,没有奢华装饰昂贵器物,最多的一样东西便是书籍。只不过屋中的书籍摆放得杂乱无章,桌上、椅上到处都是,秋风和雨吹进窗台,吹动书桌上的宣纸哗啦作响。
  小院主人本是个随性慵懒的性子,平日里对什么事都似乎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她并不是一个在乎别人目光的人,但眼下神色却意外显得有些局促,面色也有些尴尬。
  这位小院主人,不是别人,正是桃夭夭。
  “你很喜欢读书?”李嗣源看着满屋的书籍,淡然而不失威严的问了一句。
  跟在李嗣源身后的桃夭夭讪讪道:“闲暇时候会看一些。”
  “很好。”李嗣源点点头,他随手拿起一本书翻了翻,却是一部《庄子》,“从璟也很喜欢读书,打小就喜欢,听说这些年他一直都是手不释卷?”最后那句话既像是肯定,又像是询问。至于他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可能很少有人会理解。
  桃夭夭却理解,她轻声道:“殿下曾说,天下间不喜欢读书的人没几个,但有机会博览群书的却少之又少,正因为他有这个机会,所以他才能成为现今的他,故而殿下分外庆幸给予他这个机会的人。”
  李嗣源随意翻动书籍的动作顿了顿,他没有回头,过了一会儿,才低声问道:“从璟还说过什么?”
  这是一句很矛盾的话,一个人说过的话岂非有如恒河沙数?桃夭夭笑了笑,道:“殿下还说,他很庆幸有陛下这样一位父亲。”
  李嗣源没说话,肩膀却似微微震了震,他握书的手更紧了些,使得书本都有些变形。少顷,他放下手中的书,看了桃夭夭一眼,道:“朕听说过你的事。”他笑了笑,“神仙山大当家。”
  桃夭夭没接话,神色却很坦然。
  李嗣源走到门口,又望向门外,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看何物,又或者他不是在看什么?
  李嗣源不说话,桃夭夭自然也不会没话找话,但李嗣源接下来的话,却让桃夭夭哭笑不得,他说道:“从璟是个好孩子,你也是。既然你们都是好孩子,为何你不愿进秦王府?”
  他的意思很明白,桃夭夭却已怔在那里,不知该作何言。
  李嗣源没等到桃夭夭的答复,还以为桃夭夭没理解他的意思,于是进一步道:“朕可以下令,给你不次于秦王正妃的身份,这点你不用担心。”
  桃夭夭难得脸红了,而且还低下了头。
  李嗣源没想到桃夭夭还是不吭声,这让他很纳闷,他随即想到什么,好奇地问道:“难不成你对从璟真的无意?”
  难不成你对从璟真的无意?直到李嗣源离开,桃夭夭一想到这句话,还是有提刀去砍了某人的冲动。
  桃夭夭的贴身丫鬟嘟着嘴道:“大当家,陛下今日到这来,说这番话,到底是什么用意啊?难不成陛下真以为……”
  “行了,闭上你的嘴。”桃夭夭没好气道。很明显,李嗣源知道一些事,但却不知道真正的内幕,所以他才会有方才这番话。想到这里,桃夭夭不禁幽幽一叹,无奈笑道:“天下竟然会有这样的帝王家,真是闻所未闻。”
  “什么样的帝王家?”贴身丫鬟压低了声音,凑近桃夭夭问。
  “陛下今日为何会到这里来?是为了说方才那番话吗?”桃夭夭拿起一本书,淡淡瞥了丫鬟一眼。
  “难道不是吗?”丫鬟满脸不解。
  “当然不是。”桃夭夭翻开书页,“陛下到这里来,不过是因为思念秦王罢了,所以才会跟我说几句话。至于陛下说话的内容……”
  “陛下说话的内容如何?”丫鬟紧追着问。
  桃夭夭的眼神从书中挪开,看向窗外,悠悠道:“不过是想为秦王做点事罢了。”
  “啊?”丫鬟更加不解。
  桃夭夭索性放下书,看着丫鬟道:“秦王常年为国奔波劳碌,不到而立之年已头生白发,而今又远在千里之外征战,苦也不苦?”
  “自然苦。”
  “陛下便是体谅秦王这份苦,所以想为秦王做点事。”
  “我懂了!”丫鬟重重点头,“陛下知道秦王对大当家有意,但一直没见秦王纳大当家入府,便以为大当家有所顾虑,所以想为秦王解决这件事。哎呀,真是父子情深!”
  桃夭夭拿书敲了丫鬟脑袋一下,佯怒道:“真是没羞没臊!”
  丫鬟抱着脑袋跳开了,笑嘻嘻奔出了房门,看来是跟其他姐妹去分享这件事了。
  凉风似乎更大了些,吹飞了书桌上的一封书信,桃夭夭起身去捡,才发现那是前不久王不器写给她的,握着这封信,桃夭夭神色少有的惆怅起来。
  信中的内容,是询问、催促桃夭夭成亲之事的。
  良久,桃夭夭长长叹息,将信件好生收起。
  父母爱子之情深,恐怕是这世上最宝贵最经久不变的东西了。要不然怎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呢?


第583章 琵琶伴美酒,各享五百岁
  在李嗣源走后,桃夭夭在屋中翻看了半晌书,忽然将贴身丫鬟叫了进来。屋外秋雨未停,雨打青槐,声音清脆,桃夭夭已经站起身,吩咐丫鬟道:“备车,我要出远门。”
  丫鬟晶亮的眸子里满是诧异,“如此雨天,大当家要到哪里去?”
  桃夭夭看向屋外,“吴国。”
  两年前,吴王杨溥称帝,如今的吴国已经不能称之为吴国,而应该称之为吴朝或者是大吴了。
  桃夭夭抵达淮泗的时候,秋雨已停,一向雷厉风行的她却并没有将马车舍弃转而骑马,反而让马车放缓了速度,不紧不慢进入吴国境内。
  入江北,渡长江,轻车简从的桃夭夭很快到了金陵。
  金陵,乃是吴国心脏所在,也是如今吴朝的京都。
  金陵风貌,与中原不同,或者说,南国风情从来都是跟北国不一样的。南国小桥流水,北国车马纵横,南国风花雪月,北国金戈铁马,南国繁花似锦,北国朔风烈烈。若说南国是文弱书生,北国便是彪形大汉。
  当然,这种区别,并非简单拿金陵与洛阳对比就能看得出来的,到了金陵城的桃夭夭,虽也感觉到了南北差异,却还不至于如此明显。
  金陵城中有两处地方,最是容易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者是皇城中的青衣衙门,二者是康福坊中的一品楼。
  前者知道的人不多,故而能将其中轶事拿出来炫耀的,多是王公贵族、达官显贵,后者却是金陵城中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所在,每日里聚集了不知凡几的富商才子。
  桃夭夭也到了康福坊,但却没有去一品楼,而是在一品楼附近寻了处客栈住下。一品楼来者不拒,笑迎天下宾客,却唯独拒绝一类人:女人。
  原因无他,因为一品楼乃是一座青楼。
  青楼虽不是妓院——窑子才是妓院,青楼女子虽不是妓女——而是清倌人,但其间的“主人”毕竟都是艺伎,自然不会欢迎别的女人进来争风吃醋。
  桃夭夭没有进一品楼,但若是李从璟微服到了此处,必是定要进去看看的。青楼作为传统文化的另一类精华所在之地,艺伎们才色双绝,才子们风流多情,留下过数不清的佳话与佳作,对此李从璟实在是心向往之已久——这是后世的寻常人无法理解的。
  他们当然无法理解,因为那种文风早已不复存在。
  推开窗,桃夭夭看向不远处的一品楼,时近黄昏,一品楼前已经车马喧嚣,游人如织,听身后的此地军情处负责人向她介绍与一品楼有关的风物人情,她慵懒眉眼微微挑了挑。
  “金陵城只知道青衣衙门神秘莫测、一品楼的清倌人才色冠绝天下,却鲜有人知晓,一品楼实际是青衣衙门的产业。”那名军情处的一方大员说到有趣处,露出一丝玩味笑意。
  “论及刺探天下消息,暗地里搅弄朝堂风云,的确没有比青楼更适合的地方了。”桃夭夭闲散的说了一句,忽然想到一个人,揶揄地问道:“难不成林安心自身也是一品楼的清倌人?”
  “大当家说得对,林安心的确是一品楼最当红的清倌人。”军情处负责人笑道,“不过要见到她可不容易。能得到她接见的,无论是才子还是显贵,多半都是徐知诰想要拉拢的对象。”
  桃夭夭嗤笑一声,眉眼间露出一丝不屑,“若是我想见她,也见不着?”
  “至少今日见不着。”军情处负责人道。
  “为何?”桃夭夭问。
  “因为今日徐知诰‘请了’林安心去府上。”
  “哦?”
  “据说今日徐知诰在府中宴请徐知询。”
  “这倒是有趣。”
  不能不有趣。
  杨溥称帝后,以徐知诰为左仆射,参政事,吴国人谓之“政事仆射”,地位尊崇至极。
  ——徐温、徐知诰毕竟是由臣及权臣、国君,有一个擅权、夺权的过程。或许是出于避人耳目的需要,在擅权、夺权过程中,由徐温开始,采取了一个策略:自身出镇重镇润州,掌握军权,遥控国政,由子嗣坐镇朝廷,代行政权。
  此时徐温安排在朝中的人,便是徐知诰。
  史书说这一时期,“(徐知诰)勤俭宽简……上下悦服……(徐)温虽遥执国政,而人情颇已归属于帝(徐知诰)”,徐温由是对徐知诰分外忌惮,有人劝徐温道:“居中辅政,岂宜假之它姓,请更用嫡子知询”,徐知诰在“刺知”这件事后,立即上表,自请出镇江西,但结果却是“表未上而温疾亟,遂止。”而后不久,徐温病卒。
  此时,吴国朝野能与徐知诰争权的,只有一人,便是那位“嫡子知询”徐知询。
  徐知询这一时期为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平日里跟在徐温身边。徐温死后,“知询……数与帝(徐知诰)争权。”
  正因为知道徐知诰与徐知询正争斗的不可开交,所以桃夭夭在听闻徐知诰宴请徐知询后,才觉得分外有趣,她道:“徐知询不好生呆在润州,跑到金陵来作甚?他此行岂非羊入虎口?”
  军情处负责人道:“徐知询与徐知诰相争,一个握有军权而少政权,一个握有政权而少军权,双方都对对方手中的权力垂涎三尺。徐知询既然要从徐知诰手里夺取政权,又如何能不来金陵?况且,徐知诰挟天子令诸侯,诏令既下,徐知询若不愿举兵攻伐,焉能不来?”
  “徐知询到金陵来已有多久?”桃夭夭问。
  “已有月余。”
  “月余……时日倒是不短了,徐知诰如何对付徐知询的?”桃夭夭又问。
  “假杨溥之手,留徐知询在金陵充任左统军。”
  “留为左统军?”桃夭夭冷笑,“这算是釜底抽薪,夺了徐知询的兵权?”
  “八九不离十。”
  “想必不久之后,徐知诰便会兼领金陵节度使了。”
  “应该如此。”
  “这般说来,今日徐知询去徐知诰那里赴的宴,本就是一场鸿门宴?”
  “虽明知是鸿门宴,徐知询却不能不去。”
  “不错。身在金陵,徐知询已跟鱼肉无异,没有选择权。”
  “徐知询大抵没想到他会败得这般快。”
  “若是如此,徐知询会否临死反扑?”
  “这……”
  不仅桃夭夭在思考徐知询会否临死反扑,徐知诰也在担心这件事。所以虽然堂中莺莺燕燕歌舞不休,面前食案上美酒佳肴,他口中却没什么滋味,不过他面上还是和善依旧,对徐知询劝酒不休。
  徐知询虽说也是强颜欢笑,但心头却比徐知诰更加不是滋味。任谁被夺了一国军权,被强留在京都做一个不痛不痒的左统军,心头都不会很有滋味。若说有滋味,那也是苦涩、愤怒的滋味。
  满金陵城的达官显贵都知道,徐知诰、徐知询两人是势同水火,不将对方抽筋扒皮不会好受,不将对方打落深渊都不会睡一个安稳觉,但两个当事人却好似对此一无所知。任谁见了他们这番和睦相处、对饮欢笑的模样,都会这样怀疑。
  林安心却没有这样怀疑,在座相陪的宋齐丘、严可求、骆知详、周宗等人,也没有这样的怀疑。
  徐知诰举起酒杯,笑着对徐知询道:“虽说询弟先前在金陵长大,但这些年却少来金陵,不知对金陵城中近年来兴起的风物人情,知道多少?”
  “不知兄长指代何事?”徐知询也是面带微笑,随即像是意识到什么,故作恍然道:“愚弟可是听说,近年来金陵出了个一品楼,乃是士子权贵们趋之若鹜之所,据说此间的清倌人,无论才艺还是样貌,都堪称举世无双,尤其是其中的翘首安心娘子,更是人间绝色,莫非兄长说的是这件事?”
  “询弟果然甚解风情!”徐知诰畅怀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