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平策马在阵前缓缓而进。
  百战军的脚步声很重很有节奏,如同踩在人心脏上,让人的心跳都不禁与之合拍。这时候的百战军将士,会感到山河的脉动,都与他们的呼吸节奏是一致的。
  大军军阵四面八方,游骑往来如飞,卷动烟尘四处翻腾,为大军探知周围情况。居于阵前的孟平,成为游骑们散开的始点与归来的终点,一条条军情相继传入孟平耳中。
  大军轰隆隆的脚步声沉重有力,而眼前的涂山却静的出奇。
  终于,百战军军阵在田野上停下来。
  天地顿时安静异常,落针可闻,只剩下游骑战马哒哒的马蹄声,与一声声喝令。
  然而安静只是暂时,很快,大军开始变阵。望楼被架设起来,战鼓、令旗、号角率先各就各位,排阵使高居望楼,下达布阵的命令,而后在令旗指挥下,马军、大盾手、弓箭手依次进入各自位置。整个军阵如同一盘流沙,由整体分为许多部分,又由部分迅速归为整体。
  当军阵变化完成之后,原本看起来浑厚沉稳的军阵,顿时锋芒毕露,杀气凛然。
  孟平仍旧在阵前,在这个时候,去涂山正面山麓、两翼与后侧侦查的游骑,相继驰回,向孟平传达各地的侦查情况。
  在万余人大阵变化的巨大动静中,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涂山周围,以至于军阵左右更远的地方,已经有一些个游骑倒在地上,身躯一动不动,唯有流逝的鲜血带走了生机。
  这就使得,一些个战马奔回军阵时,马背上并无骑兵。
  这些战马奔回军阵,就会有马军将士策马上前,默然将战马牵回来。至于马上骑兵的石首,现在却不是收殓的时候。
  那些游骑之所以死亡,不是因为中了埋伏,而是他们深入的某些地方,是敌军不希望他们深入的,所以他们会被截杀,若是奔走不及,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大战未起先死斥候,大战将起先死游骑。
  斥候、游骑的死亡,当然有其价值。
  孟平很快了解到,涂山南面的哪些山麓里,隐藏有吴军伏兵,而观其地势与相应情况,彼处的伏兵又该有多少人。至于涂山东西北面,游骑深入了多少步受到截杀,也就意味着多少步后面可能有伏兵,若是彼处有伏兵,依照其距离,他们又会花却多少时间冲到本阵,而要监视这些地方,又该把后续游骑放在甚么位置。
  如此种种,都迅速在孟平脑海中推算出来。
  涂山吴军军营,刘信看罢百战军的布阵,与百战军游骑的分派,脸色凝重起来。
  窥一斑而知全豹,他已然了解到,眼前的百战军,的确不是浪得虚名之辈。
  郭廷谓虽然少经战事,但作为濠州观察使,自然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他很快变色道:“军阵严整,调度周密,探知战场充分,不骄不躁,章法有度,不动如山,动若雷霆,此辈不好相与也!”
  刘信听见郭廷谓长他人志气,难免心中不痛快,冷哼一声,“徒有其表者众,能征善战者寡;假把式好装,真功夫难练。水深几许,涉足乃知,金重几两,称过方晓。如今两军还未交战,便就断言敌军精锐,未免为时过早!”
  郭廷谓触了霉头,有些尴尬,连日相处,他已颇为敬重刘信,当下自然无意忤逆对方,“无论唐军如何,我大吴将士骁勇善战,却是毋庸置疑,眼下有将军统兵调度,此战便是李从璟亲至,也讨不到半分好处!”
  刘信心里这才痛快了些,“那是自然!”
  孟平已经登上望楼。
  临阵野战,望楼只是临时由组件搭建,并不太高,与涂山军营更是不能相比,但此时孟平站立望楼之上,却也足以俯瞰战场。
  他身旁站着排阵使,对方道:“吴军分明兵多,又占据有利地形,眼见我军来攻,却不摆起大阵与我军正面接战,只敢据山上之营而守,而埋伏以重兵待击,刘信此人,气量可鄙!”
  这是实话。
  但却不全对。
  孟平淡淡道:“战场之事,要气量何用,能胜即可。”
  他看向涂山敌营,如同与刘信面对面,平静道:“以为躲在山上就能保全自身吗?那你未免太过天真。”
  “传令安重荣,攻营!”
  令旗动,鼓声起,军阵遂出。
  攻山上之营,自然用步军,安重荣领步军袭向涂山。
  步军军阵出动之后,两翼马军,同时分出一股,去护卫安重荣左右。
  这时候,天空无日,只有阴云。
  涂山军营上的吴军,连营门都不出,全都龟缩在营中。等黑压压的唐军攻上山来,刘信下令,以弓箭迎之。
  百战军号称大唐第一精锐,当先便是装备精良。前阵甲士,悉数举起大盾,将弓箭挡在外面。间或有箭矢透过大盾,射在甲士身上,相当距离下,也断难穿透冷锻甲。


第770章 孟平涂山击刘信,潞王三战李德诚(三)
  涂山军营,见百战军果然开始攻上山来,郭廷谓喜上眉梢,“唐军入瓮矣!”
  他先前还有些担心,若是唐军不来攻营,只在山下列阵,怕是还有些麻烦。
  刘信则是脸色微寒,“唐军何其托大!我营在山上,他又没能探明我军伏兵,竟然就敢贸然攻营,是不将我刘信放在眼里么?”
  郭廷谓不怕唐军托大,就怕唐军谨慎,让他们的布置都付诸东流,此时神色振奋道:“唐军贸然攻山,必会陷入我军四面埋伏,此番必败矣!”
  他站在山上,对唐军军阵看得清楚,所以知道己方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郭廷谓的话,刘信自然认同。百战军表现出来的东西,的确是一支精锐之师,刘信心中已有评判,当跟吴军之精锐不相上下。但此时刘信却已认定,百战军主将太过自大。
  刘信心想:素闻百战军在李从璟统领下,南征北战,鲜有败绩,现在看来,其军或许善战,但常胜之师,难免恃功自傲,如今观之,百战军的确太过膨胀。
  念及于此,刘信冷笑,心中已经打定主意,此番定要叫对方好看,好让他们知晓,大吴有我刘信此人!
  安重荣、赵弘殷领军来到山前,他俩脑海中浮现出孟平方才的交代:“贼军营在山上,山脚下的木材都被伐去,可见其营中必有木、石。你部将士,皆着冷锻甲,寻常弓箭奈何不得,唯独木、石沿山而下,威力非凡。待得攻山时,要散开部曲,尽量减少木、石的威胁。”
  安重诲、赵弘殷早已对部曲有过交代,此时一声令下,部曲立即以队为单位,顶着牛皮大盾,各自散开,向山上冲去。
  两三千将士,左右散开有数百步,前后相继,沿着缓坡攀登,袭向山上军营。军阵阵型看起来散乱,但绝不是没有章法。聚散离合只在须臾之间,本就是军阵变化的基本要求。
  吴军军营的位置并不高,百战军很快就攀爬过了近半的距离,再往前,他们就要进入强弩的射程范围。将士们起初的动作,虽也不曾拖泥带水,但也算不上快。到得这时,全军骤然加速,将攻势提了上来。
  果不其然,几乎与百战军加速同时,头顶上有箭雨倾泻而下。
  但百战军却浑然不惧,他们本就是爬坡,所以身子弓的很低,又有大盾挡在前面,如同墙壁一样,足以将他们的身躯护卫住。除此之外,几名将士共用一面大盾,托举在头顶上,也不怕弓箭落下来。
  队正们则要密切注意军阵前方的动静,控制阵型的方位,同时他们不停左右观望,控制阵型的速度——见到的,自然是以同样模样行进的军阵。
  这些军阵,既像是千足蜈蚣,又像是快速爬动的乌龟。
  箭雨滴滴答答打在盾牌上,叮当作响,杀伤力有限得很。这倒不是吴军无能,而是百战军军备的确优良,他们既然号称帝国第一精锐,首先便要军备条件一骑绝尘。
  不多时,山前传来轰隆隆的声响,不用想,必是吴军开始倾泻木、石。
  “前阵握紧大盾,后面的,抵住前面的将士!”
  赵弘殷身在军阵中,他从大盾缝隙中抬头一看,就见一块圆木当头滚落下来,立即大声吼起来,“阵前有圆木滚落!”
  阵中的将士们纷纷凝神提力,牙关紧咬。忽然间,轰的一声巨响,大盾一顿,前阵的将士受不住力,就要往后退、倒。幸好他们身后的同袍,早就奋力顶住了他们后背,这才没让他们倒下来,军阵也给稳住。
  圆木还好一些,运气不好,军阵正好碰到百斤大石的,那大石撞在大盾上,阵后的将士吃力不住,首先就是胳膊剧痛,手臂被震断,口吐鲜血的也有,而后巨石冲破大盾防御,砸进阵中,立即冲乱军阵,让将士们死的死、伤的伤,引得阵后将士四下躲避。
  “不许退!都给老子爬起来!持盾,再上!”有队正爆发出雷鸣般的大吼,重新组织军阵。伤、亡的将士或者顺着山坡滚落,或者抱着身体倒在山坡上,但没甚么伤势的,则迅速爬起来,举起大盾再聚集到一起,又往山坡上行进。
  除却军阵小了些,并无其它不同。
  分散军阵,以队为单位,除却减少伤亡外,更重要的,能减少混乱。
  木、石并非都是当头砸下,也可能没有撞到前阵,在山坡上滚落时歪了方位,而从阵型侧翼砸向军阵的,各种情况不一而足。
  安重荣的军阵在最前,他往身后望了一眼,视野很好,入目是前赴后继的一个个军阵,广布在山坡上,迅速前进。木、石携势而下,到处翻滚,颇为骇人。
  “贼军无备,营中木、石必不多,冲过这阵,就能杀进营中!”安重荣大喊,激励士气。
  吴军营地中的木、石的确不多,若是给他们十天半月准备,也远不能与城池中的木、石储备相提并论,此时吴营中的木、石,多半是修建营地余下的。如若不然,他们也不用等百战军爬山过半,才开始倾斜木、石。
  但此时佯攻山营,最大的威胁,却不是木、石。
  吴军营地,刘信、郭廷谓面色都不轻松。且不说百战军攀爬山坡的速度,超过他俩预计,对方阵型分而不散,防护严密,也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郭廷谓酸溜溜道:“莫非李从璟把全军盾牌,都给了百战军不成?”
  刘信没有说话。他看到的东西更多,盾牌多不稀奇,牛皮大盾多才奇怪,攻营的百战军,举的可都是牛皮大盾。大盾这东西,用途远不及甲胄,谁没事制造这般多牛皮大盾?
  正因为这些大盾,让吴军弓箭基本都成了摆设,杀伤少的可怜。若非顾忌停止以弓箭压制,唐军会冲得更快,他都要阻止将士继续消耗箭矢了。
  当然,劲弩还有颇有斩获。
  正想着,刘信双目微缩。视野中,一块巨石砸乱了唐军一个军阵,一名将士为躲避石块,摔倒在山坡上,失去大盾防护,立即被利箭射中。但是紧接着,那名将士就爬起身来,轻描淡写将甲胄上的利箭拔出来,顺手丢在一旁,在队正的喝令下,没事人一般速度归阵了。
  “这怎么可能?!”刘信心头一震,在这样的距离下,弩矢足够破甲,但看那唐军拔矢的模样,轻松的完全不像受了伤。
  刘信随即着重观察,这一下,他心头震惊更甚。
  因为他看到好几个唐军将士,被几支利矢射中,然后那些唐军随手一抹,抹杂草一般将那些箭矢抹掉了……
  更有些唐军甲士,索性懒得理会身上挂着的箭矢弩矢,他们跑出几步,那些箭矢弩矢就垂了下来,像布条一样挂在甲胄上——这完全是弩矢没有射进内甲的表现!
  最叫刘信气愤的是,有个跑动动作特别大的唐军甲士,跑着跑着,那箭矢竟然自己脱落了……自己脱落了……
  郭廷谓终于也发现了不对劲,他惊讶道:“将军,我军弓箭,对唐军的杀伤,是不是太微弱了?”他立即回头,去看弓箭手,想看看他们是不是没有用力拉弓,才使得射出去的利箭,完全没有力道。
  但是他很快失望,因为弓箭手们大汗淋漓,分明是格外卖力。
  刘信望着已经颇近的那一个个铁甲龟壳,心头虽然震惊,说出来的话仍是满含轻蔑,“以为盾多甲厚就能顺利攻上山?可笑!本将已然说过,百战军主将,愚不可及,他难道不知,顺势而下势如破竹的道理?”
  言至此处,刘信大喝一声,“我大吴骁勇何在?”
  辕门后,早有千百甲士蓄势待发,为首将领高声道:“我等在!”
  “唐军着甲数层,行动必然不便,又爬山许久,受我弓箭、木石消耗,已经气力不济!”着甲数层,这是刘信能想到的原因,他手指山下,“本将军令:杀出营去,将唐贼赶下山!”
  吴军锐士大声呼和,鼓噪杀出。
  赵弘殷抬头,望见军营辕门。飘扬的旗帜,他已能看的一清二楚。
  吴军将士鼓噪杀出,他自然听到了动静。眼见肉搏临近,对方顺山势杀下,百战军处于极端不利地位,赵弘殷脸上却无半分忧色,眼中反而流露出兴奋、嗜血的光芒。
  “弩手,出阵!”赵弘毅一声大吼。
  百战军主阵,鼓声骤变。
  与此同时,前面的军阵,响起一个又一个队正的声音,“弩手,出阵!”
  吴军已经出现视线中,正大喊着向军阵杀来。
  一个个唐军军阵中,后阵奔出许多手持劲弩的将士,奔向军阵左右两边,单膝跪在山坡上,平举劲弩,指向山坡上方。
  佯攻山坡,前排后排劲弩,因山坡角度的关系,有水平位置差异,完全不必担心弩矢发出,会射在同袍身上。
  前面军阵的将士,几乎有大半都携带劲弩,因为军阵彼此之间,本有距离,此时弩手奔出,排列在军阵左右,前后层叠,左右相接,军阵立成。
  前排用角弓弩,后排用臂张弩。
  天衣无缝的军阵。
  战鼓轰然炸响。
  “弩,放!”
  “弩,放!”
  “弩,放!”
  千百弩手,扣动扳机。
  一片嗡嗡的弦动声中,冰冷锐利的弩矢,咻咻一阵急响,向吴军飞射而出!


第771章 孟平涂山击刘信,潞王三战李德诚(四)
  望见唐军军阵的变化,刘信与郭廷谓同时色变,前者双手紧紧抓住木栏,后者则已惊呼出声:“弩,全都是弩!唐贼……唐贼竟然携带劲弩千百?!”
  弩不比弓,前者更金贵一些,制造起来也不容易。
  “慌甚么!”刘信掩下心中震惊,瞥了郭廷谓一眼,语气冷淡,“百战军素受李从璟亲近,有千百张弩也非是不能理解。然则这千百张弩既然到了这里,就说明山前主阵中,百战军再无劲弩可供依仗,稍后我伏兵杀出,他岂能抵挡得住?”
  郭廷谓本已心惊,闻言心头一安,连连点头:“定是如此!还有这批百战军,人皆着甲数层,定也是集中了全军大批甲胄,如此说来,山前的百战军,已是脆弱不堪。”
  “这就是了。”刘信淡然道,看起来从容不迫,“唐贼猛攻我营,乃是倾力为之,只要我等能稳住营垒,稍后一旦我伏兵杀出,冲进山前唐贼阵中,此战也就定了!”
  郭廷谓见刘信如此有把握,纵然心头隐隐觉得好似还有哪些地方不对,此时也凭空生出几多信心来。
  再看向山坡上的战事时,郭廷谓倒吸一口凉气。
  吴军将士从营中杀将出来后,军营中的强弩逐渐停止进攻,因为弩矢的轨迹是直线,在前者奔至唐军面前时,为避免伤及同袍,他们必须这样做。至于木、石等物,本就不多,此时消耗殆尽,即便还有富余,也不能继续扔下山坡。
  唐军军阵变化的很快,在持弩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