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耗殆尽,即便还有富余,也不能继续扔下山坡。
  唐军军阵变化的很快,在持弩甲士从后阵奔向小阵两翼时,小阵前部的将士,也都停下脚步,大盾在前,铜墙铁壁,长枪从盾牌缝隙中伸出来,直戳向前,状如刺猬,将军阵护得密不透风。
  这样的军阵,看起来就如一只只展翅的雄鹰。
  吴军将士杀向唐军时,唐军军阵的变化并未及时引起他们的警觉,等唐军变阵完成,吴军中的将校们,意识到不对时,他们距离唐军已经太近,此时除却顺势杀下,并无选择——若是转身回奔,且不说军令军法不容,无疑也是给唐军屠杀的机会。
  随着唐军军阵中那一声声大吼,数百支弩矢与山坡平行,悠忽射出,直奔吴军将士。
  距离太近了,角弓弩、臂张弩的威力又太大,在惊心动魄的声音中,弩矢飞速射进吴军将士的身体,噗嗤的声响微小、急促,不绝于耳,身中弩矢的吴军将士,接连应声而倒,从山坡上摔下去。
  前排将士倒下、滚落,露出后排的将士,紧接着,后排将士也在惨叫声中倒下、滚落,露出更后排的将士。这些吴军,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排接一排被放倒。
  本是呈方阵杀下来的吴军军阵,随着一排排将士倒下,军阵出现许多凹陷的缺口,如同一排牙齿,每间隔一颗就少掉一颗。
  而没有受到弩矢照顾的吴军,面对的自然是唐军的盾抢阵。顺山坡往下杀敌,讲究的是携势冲杀,与骑兵冲阵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若是携带的盾牌过多,挡在身前,难免极大妨碍行动,而若是持盾慢行,冲势就要弱上不小。
  吴军携带的盾牌不多,所以给了百战军劲弩发挥的余地,但到底也有,撞上百战军枪盾阵时,吴军都是以冲势,将盾牌用身体狠狠撞在百战军大盾上。俯冲的优势立即显现出来,百战军的盾牌阵立即往后顿挫。
  如是观之,只要多撞几次,百战军的盾阵非得支离破碎不可,而后吴军就能趁势杀入。
  但百战军早有防备,持盾者将盾牌撑在地上,上身用肩膀死死抵住盾身,下身用脚跟抵住盾底,后脚则与身后甲士相互抵住,如此延伸,将士们最大限度分担吴军冲撞的压力。
  吴军冲下来撞阵,盾牌当然不是拖在地上,此时他们撞阵过后,百战军将士看准时机,盾牌后伸出钩镰,刺进吴军盾牌底部,而后勾住吴军脚跟回拉,只听见一声声惨叫,失去脚的吴军持盾手,立即就栽倒下去。
  他们栽倒,盾牌自然就稳不住,百战军训练有素,自然不会放过这等良机,持盾手顶着盾牌前进,将歪斜的吴军盾阵撞开,与此同时,钩镰在下、长枪在上,接连刺向吴军将士。
  寻常甲胄,能防远距离弓箭,能防横刀砍劈,但绝对防不住长枪突刺。扑哧扑哧的声响中,长枪猛地戳进吴军将士身体,又猛地抽出,带出一大片鲜血,若是长枪上有倒刺,除却能带出血肉外,还能将对方的肠子都勾出来。
  赵弘殷跟在盾牌手后面向前进,脚下一滑,差些摔倒,原来是踩到了一截肠子,看到鲜血中的肠子里挤出来的黄白之物,他忍住恶心,横刀刺下,将那还未咽气的吴军刺死。
  眼看军阵已经前进数步,赵弘殷的双目悠然一凛。
  持盾的将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勇猛之士,如若不然,在对方携势下撞时,根本稳不住阵脚,同理,吴军持盾者,和大盾后本要最先杀进来的军士,也必定是勇士。
  因为百战军早有准备,在吴军杀将出来时,变阵迅速,稳住了阵脚,反击得当,钩镰、长枪、大盾相互配合,很快就杀进了吴军阵中,吴军当中的猛士,首当其冲被杀伤许多。
  “开盾!杀上去!”赵弘殷后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军阵,在持弩将士分向两翼之后,后面的军阵将士,立即快速冲上前,如同身连头、腿连身、脚跟腿,原本薄弱许多的小阵,立即前后连接在一起。以队、都为单位的军阵,彼此连接充实,立即变向以几百人为单位。看准时机,赵弘殷立即大吼一声。
  得他号令,大盾侧开,长枪、钩镰快冲两步,将锋刃狠狠刺进吴军将士身躯,而后,长枪手、钩镰手身后的横刀手,快速冲上前,将面前的吴军斩杀。
  后面的吴军连忙反击,冲上前来,而这时,横刀手并不恋战,反而后退一步,而长枪手、钩镰手再度突进,兵刃狠狠刺出,戳进冲上来的吴军将士身体,低着他们后退。
  长枪、钩镰长,收回兵刃再出击的时候,很有大片空档时期,而这往往是对手反击、近身的时候。长兵一旦被短兵近身,就完全没了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还会被一寸短一寸险的短兵,欺身杀死。
  横刀手复又向前,持刀斩杀面前的吴军。
  一个吴军身手敏捷,见唐军横刀手冲出,率先一刀砍在唐军身上,然而不等他露出喜悦之色,唐军横刀就刺进了他的身体,这名吴军口吐鲜血,双手握住对方横刀,眼神落在方才自己落刀的地方,彼处并无鲜血涌出,甲胄上仅有一道痕迹,他不甘、茫然,最终无力的死去。
  吴军长枪兵叫着冲杀出来,持盾者又挺身而进,仗着自身力气大,用盾牌挡住吴军长兵,低着对方不断后退。而后,己方长枪、钩镰复又杀出。
  吴军原是携势冲下,本想势如破竹,将唐军杀退,逼得对方转身逃跑,然后追着他们杀向山下,在他们背后收割他们的生命。却不曾想,战事远不是他们预料的那样,战况大相径庭,现在反而是他们在被挡住攻势后,又被杀得步步后退。
  山坡上的将士,一旦没有了俯冲之势,本身就会命门大开、破绽百出。山坡下的将士,只需要矮身去攻击他们的下盘,他们就有大麻烦,更何况此时百战军还有大盾护身,战法又这样有条不紊、锋利无比,吴军如何施展得开、抵挡得住?
  甚么是精锐,精锐与非精锐,到底有多大差别?
  不是杀过人的将士,都叫精锐,不是经历过战火的军队,都叫精锐。
  真正的精锐,除却敢战之外,还要能战,还要会战。
  能战,是指装备精良;会战,是指精于战阵搏杀之道。
  从这个角度上说,精锐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它没有上限。因为精益求精的路上,可供改进的细节永远改进不完,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天下之大,没有最精锐的军队,只有更精锐的军队。
  真正的精锐之师,到了沙场上,就是巨大的杀人机器,冷血、无情、残酷、无人能挡。
  这样的军队,本就不需多,也无法多。若能得十万之众,在冷兵器时代,便足以横扫天下。
  赵弘殷将眼前的顽敌杀倒,正好站在一块凸出的石头上,他左右观望了一眼。作为将领,他必须时时密切注意战场局势。
  左右的军阵,虽然也有被吴军撞破盾阵,杀入阵中的,毕竟不多,大势上百战军仍是处在攻势如潮的阶段。且那突破盾阵,杀入百战军阵中的,不多久就会受到百战军反扑。
  若是军阵反击不利,军阵中的都头、指挥使,就会率精锐、亲兵杀出,强行扼制吴军的进攻势头。若是都头、指挥使战死,而未能将对方杀败,左右军阵,就会分出骁勇之士,给予支援。
  甚至切断吴军军阵,将难啃的骨头包围在中间,步步蚕食之。
  战阵精妙,精妙无穷。
  先前,百战军持弩者,将吴军军阵打残时,杀伤殊多,便是有些许盾牌,吴军最后也不敢正对百战军劲弩兵锋,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百战军劲弩面前,已经没有吴军——后面的吴军,都慌忙奔向两边。
  到得这时,小部分角弓弩仍旧持弩在手,多数弩手则收了弩具,抽出横刀,欺身沿着山坡奔上。吴军见百战军收了弩,连忙出来迎战,被军阵中的角弓弩又射杀许多后,连忙回避。
  如是再三,两者短兵相接。
  最终,战场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近身肉搏。
  近身阵战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吴军步步败退,百战军步步推进。战事越是往后,百战军前进的便越快。
  涂山上没有大片平地,吴军的退路只有军营。
  终于,战场上的喊杀声骤然一震,在战鼓的命令下,百战军全军疯狂拼杀,如潮而进,吴军未闻军令,却不得不败退而回。


第772章 孟平涂山击刘信,潞王三战李德诚(五)
  “坏了!”到得此时,刘信看到战场变化,禁不住脸色大变,再也无法安居辕门,转身急忙去营中。
  “传令,伏兵速击唐贼本阵!”刘信边疾走便大声喝令,先前他还想先打退几次唐军进攻,待到唐军疲惫之际,再让伏兵攻击唐军本阵,他同时举营杀出,一锤定音。
  却不曾想,战事发展远超预料,山营竟是连百战军一次进攻都没能挡住,眼看百战军要攻上营来,他再也无法托大,连忙让伏兵出击,以减轻营地压力。
  “这……唐军怎生如此善战?”郭廷谓跟在刘信身后,手足无措,百战军的战力,已经超出他的认知——他先前哪里见过这样的军队?
  “闭嘴!”刘信回头冷喝,此时再无法顾及对方感受,“再胡言乱语,乱我军心,本将斩你立威!”
  郭廷谓嘴巴张了张,一句话也说不出话来。自打西进,刘信一直从容淡然,何曾这样失态过?
  在战事不利的阶段,刘信也曾调遣援军出营,加入战场,试图扼制吴军败退之势,充实愈发薄弱的吴军军阵。
  但事实表明,这并没有太大作用。
  冷兵器战阵厮杀,最是消耗士卒体力。若是战事激烈,双方将士都殊死力战,真正在两军阵线相交之地,与敌搏杀者,最多不过能坚持一两刻的光阴。
  这时候,就需要士卒调换。后阵军士,杀上前来,顶替己方同袍,先前厮杀者,则退入阵中休整,蓄养体力。若是战事持久,所有士卒都会轮替上阵数次。
  但这样的士卒替换,只适用于两军势均力敌之时。
  若是一方不敌,将士接连战死,那也就不必替换,中、后阵会陆续面对敌军。这样的情况下,劣势方的将士也无法替换。士卒替换,无论如何,军阵都会有缝隙,若是战事本就不利,再行替换士卒,岂非予敌机会,自掘坟墓?
  这个时候,就要遣猛士勇将,猛攻敌阵,扼制己方败退之势,将胜负天平拨回去。故而猛士勇将,屡屡沙场建功,带领部曲为大军开路,取得胜利。但猛士勇将,双方都会有,这些人赢了固然好,拯救时艰,若是败了,加速军阵败亡。
  故而两军阵战,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强的勇猛精进,弱的本就厮杀不过,士卒又无法替换恢复力气,遂愈战愈疲,最终气力流失,死于敌手。军阵后的士卒,见前面士卒被杀,敌军凶猛杀来,不免胆颤,士气顿跌,战力又降。如是以来,军阵自然就要被破。
  故而一旦阵战不利,军阵一旦处于下风,除却勇将力挽狂澜,军阵一退就会越退,一溃就会愈溃。
  眼下,吴军军阵就是这等情况。
  刘信调遣的援军,加入战场,从己方同袍身后杀出,要去挡百战军兵锋。然则几番交战下来,却也无法阻挡百战军的攻势,反而步步后退。
  吴军阵后的将士,不知前方战事,但眼见己方不停后退,上前的同袍一去不返,哪里还能不明白己方战事不利?
  前阵稳住阵脚,姑且不能使得士卒力战,前阵一溃,后阵闻声就会跑。
  这个时候,再如何激励人心的话,也是徒劳。
  尤其是听得百战军杀声大振,吴军将士岂能不惧?
  百战军中,赵弘殷、安重诲身先士卒,带领同袍步步推进,直杀的血覆铠甲,脚下印出一个个血色脚印。百战军将士们步步推进,眼见吴军营地就在眼前,更是人人振奋,那没力气的,也凭空生出几分力气。
  “杀!杀破贼营!”赵弘殷举刀大喊。
  “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此时!”安重荣高举铁锤。
  “杀!”百战军众将士,士气如虹,纷纷高声大呼,振奋自己也振奋同袍。
  吴军将士再也站不住,个个双目睁大,面色骇然,终于,在有第一个掉头跑路的军士后,接二连三的吴军将士开始转身就跑,成片成片的吴军转身,自相驱赶,喊叫着逃命。
  距离百战军近的吴军将士,一面奋力推挤着面前同袍快跑,一面仓惶后顾身后的百战军将士,发现对方虎狼一般杀过来,吓得肝胆欲裂,只恨自己没生出一对翅膀。
  为让面前的同袍不要挡路,快快退回营中,免得自己死在百战军刀下,吴军将士开始大喊:“快退,快退,唐军杀上来了!”
  还有些吴军将士,为了推卸个人责任,免得事后被问罪,也大喊:“回营,回营,唐军挡不住,我军败了!”
  “唐军杀上来了!”
  “挡不住了!”
  “快回营!”
  “我军败了!”
  此起彼伏的叫喊声,让吴军彻底乱成一团,自相推搡挤压着逃跑回营,相互践踏的事故开始出现。
  百战军紧紧跟着吴军,在后面砍杀不停,一个个回奔不及的吴军将士,愕然回顾,被唐军接连砍翻在地,发出不忍听闻的惨叫。
  一名吴军队正后背中刀,酿跄扑面摔倒,惨嚎的他回头张望,一个百战军已经一脚踩在他后背,染血横刀伸进他颈下,冰冷的刀锋呲啦一声,抹过了他的脖子。
  一名吴军都头,被长枪捅翻在地后,没发出几声哭喊,就被一拥而上的百战军乱刀砍死。
  都头还算死得干脆,一名吴军士卒自己脚下不慎,摔倒在地,不等他爬起身,就被即二连三的唐军从后背上踩过,竟是被活生生踩死。
  刘信立马出现在营门前,他举刀砍杀后退的吴军将士,焦急大吼:“不许退!后退者斩!随本将迎敌!”
  营门本是关闭着的,但是哪里经得起溃败的士卒冲撞?求生本能下,人的潜力总是巨大的,此时这些士卒可顾不得许多,只管回营,心里哪里还会有军法?
  又且,藩镇军,向来以自我为本位惯了,战利则进,战不利则逃,绝境反击对他们而言,太过奢侈。守营的士卒,见自家亲友仓惶逃回,也不会硬下心肠来不开门。
  “军法队!”刘信一连砍杀数人,“执行军法!”
  “得令!”军法队必为亲信,唯主将之令是从,他们仗马在营门,这下得了刘信之令,下刀毫不手软,须臾之间,就有一二十吴军被杀,横尸门前。
  其后的吴军,见状大骇,撞营之势一顿。
  刘信方才在辕门上看得分明,百战军咬吴军咬得很死,若是任由吴军溃入营中,百战军必定尾随入营,他只有一营,营中不过将士三千左右,哪里经得起百战军趁胜杀来?
  原来刘信自诩带上山的都是精锐,且又占据地利,无论如何不会输了战事,且又有伏兵相援,退一万步说,自保断然足够,却不想百战军委实太过霸道,这样的战力莫说看见,他听都没听说过。
  这时他才意识到,孟平的战法布置,不是因为他太过膨胀,而是百战军的确精锐,他是有恃无恐!
  “你我受国家重托,来此抵挡唐贼,本无退步可言,退则妻儿老小不保,战后更会被问罪斩头!”刘信盯着面前的将士,目疵欲裂,“上负家国,下负妻儿,何颜为江东儿郎!?何颜面对列祖列宗?”
  “将军,非是我等不经事,委实唐军太过厉害!”有将士大喊。
  “将军,你让我等据营而守……”
  “将军……”
  刘信让甲士杀人,已然让溃卒大怒,他们看向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