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姜姬-第5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才会选黄公做为桥梁。
  两人这样通信她当然是早就知道的,不过她没有管,也没有让人抄下两人的信件。她觉得没必要连身边的人都防着。她有自信身边的人都是可信的,不会突然冒出叛徒。她了解他们就像了解自己庭院中的花。
  亲手养大的花,长几片叶子她都一清二楚。
  真有大事,黄公就会像现在一样来告诉她。
  她看完信后,她告诉了黄公另一个坏消息。
  “跟阿武一起回来的,还有江北各家的人。”
  黄公的眉毛果然皱得更紧了,皱成一个大疙瘩。
  这样正好。
  姜姬心里叹气。
  真的正好,好像老天也替她安排好了,这个机会已经递到她手中了,她不该错过,不是吗?
  姜武一行人从江岸离开后,日行三十里,日行夜停,过城不停。
  但经过的城镇可不敢等闲视之。他们早早就准备好了酬军之物,哪怕力有不足的小城也准备了给姜武的礼物。
  不过当他们发现跟在姜将军军中的还有江北各氏族时,都糊涂了。
  这……难道是俘虏?
  但看起来不像。
  可姜将军不是去打他们的吗?怎么这些人看起来跟姜将军不像有仇,倒像是很好的朋友呢?
  这些人摸不清姜武与江北各氏族的关系,又担忧会对江南各家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在他们正打算联合起来去凤凰台的时候。
  于是跟上来的人更多了。
  一传十,十传百。
  姜武不管身后跟了多少人,他只知道他要在冬天之前回到凤凰台。
  所以他带兵在前面走,后面跟着长长的一条尾巴,这条尾巴还越来越长。
  江北各家有的想跟江南的人打听一些事就走慢了些,也有一些人仍然想继续跟着姜武,觉得姜武这里才是重点,其他都可以忽略。
  他们欣喜——或意外——的发现,江南各城中还是有不少与鲁人不合的!
  姜将军对鲁人旦没有多少敬意,对鲁人倒是认真负责。可问起鲁国先王,也就是他义父的事,他却没什么反应,既不怀念,也不悲痛。
  按说鲁国先王赐他姓氏,收他为义子,这才是他今时今日能站在这里领兵的根由。
  但他对这个义父为什么没有感情呢?
  可他并没有背叛鲁国的意思。
  这个鲁国有什么是让他留恋的?
  不是义父,不是义弟,莫非是……
  一个人呼之欲出。
  江南与江北两边的世家都有隐约的猜测。倒是不怎么意外。
  前有朝阳公主,今有安乐公主。
  大梁的公主们啊……
  呵呵……
  他们没有吐露出来,只在言谈之外,意会之中,交换着隐晦的讥讽。
  不管姜武身后的人是谁,安乐公主必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她的丑闻,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
  “这就是公主城吗?”
  随行的世家有不少是第一次见到公主城。他们或许无数次听说过这里,但眼前这座巨城跟他们想像的完全不同。
  整座城坐落在大道西边,有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与大道相连,这条路甚至比大道更平整,更适合车马通行。
  但道路的平整只是一方面。
  更叫他们心惊的是,早在三四天以前,他们的行程的每一步仿佛都被人看到了。
  到了要歇息的时候,水源处与扎营处已经有人提前到了,打扫营地,除草砍树,担水除虫,烧火驱狼,等等。
  这并非是姜将军提前派出去的人,而是驻扎在此地的驿站与护卫,通过驿站得到消息,计算清楚他们的脚程,这才能提前一步替他们准备好。
  第一天都是如此,没有丝毫偏差。
  两城之间,三十里一驿。而快到公主城时,十里就有一驿。
  他们早早的候在道边,问候姜将军一行。
  虽然只是不过百人,但军容军纪叫人见之心惊。
  江北的人早有准备,猜到姜将军身后必有一位雄才伟略的人君,只差登上大宝的最后一步而已。
  想必是差一个名分与时机。
  江南的人倒比他们更紧张惊慌。
  江北的人见此失笑,故意言语引诱,方知自从义军失势之后,江南各城要么困于内斗,要么坚壁清野,闭城自守,不问外事。
  他们能说的最多的就是最近一年,安乐公主连番索贡,叫人生气!
  他们正准备为此事上凤凰台责问呢。
  江北的人商议了一下后,热情地说:“我等当为尔等助威!”


第766章 好久不见
  姜武距离凤凰台不到五十里的时候已经遇上了抬着神女像出来巡游的百姓。
  神女像是石造的; 抬轿的是四个面貌清秀的年轻男子。
  见到姜武等一行人; 除了抬神女像的四人之外,其余村民都跪下了。粗粗一数也有好几百人; 男女老幼都穿戴一新; 头发洗得干干净净的。
  军队过去后; 江北的人不熟悉江南的风俗; 想这神女像是本地的神明; 问江南的人这是什么神?
  江南的人一脸苦笑的答; 这不是神; 这是安乐公主的神女像。她在鲁国就有神女之名,到凤凰台来了以后,兴建了不少庙宇,大肆传播,让百姓信奉她。
  现在从河谷到凤凰台所有的地方除了神女之外,已经禁绝其他神明祭祀了。
  江北的人吓了一大跳!
  这种事是怎么办到的!
  江南的人满口苦涩。
  怎么办到的?
  当然是因为信奉神女像的都是流民啊!
  流民离开家乡; 自然要入乡随俗。安乐公主正是趁此时机推广鲁律和神女像。
  他们发现以后也想让百姓回来。但他们派人上门; 安乐公主置之不理;他们想动武,各地驿站都有驻兵,一声呼号他们就蜂拥而至!
  哪怕悄悄派人潜入流民之中以家乡引诱; 肯回家乡的百姓也寥寥无几。
  江北的人问,那你们一定非常恨……吧?
  江南的人却道:
  他们深恨鲁律!!
  都是因为鲁律,百姓才不肯归乡!!
  江北的人哪怕听说过鲁律; 也不曾精研细读。现在听江南人说过之后; 都对鲁律好奇不已。正好路过的城镇都有鲁律贩卖; 他们让人去买——结果买回来两车!
  这两车里,户律占三分之一,商律占三分之一,余下的多数是匠户要如何评级,以及新职业的诞生。
  其中竟然有人发现扎风筝也能成为一项匠户的职业!!
  登记后的新匠户可以据此买屋、置地、收徒、有姓氏。
  最后一项实在叫江北世家们想不到!
  工匠自古就是奴隶!无名无姓。现在不但可以买屋收徒,连姓氏都可以有了?
  至于如何有姓,官衙还有一部《百姓录》,自己不知道该姓什么的,去里面选,选中就可以当作自己一族或一村的姓氏了。
  “简直是胡闹!”其中一人当即就把书摔了,转头就去准备去找江南人吵架。
  安乐公主这么胡来,你们怎么能由着她呢?早该把这女人杀了!
  然后就被其他人拦了下来。等这人冷静下来后就自己想明白了。
  为什么不杀?
  当然是因为杀不了她。
  凤凰台以外的世家管不了她,河谷以内的世家都……
  “都毁了。”另一个人放下手中的纸书,手隐隐发颤,闭目静思。
  车中虽坐着五六个人,现在却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
  “世族皆亡。”第三人轻声感叹,此时他才体会到这份深入骨髓的寒意。
  隔着一条江,这里早就不是他们认识的世界了。乍一看乱相纷纷,细思量就让人打寒战。
  “先是凤凰台?”一人细细推敲起来。
  “不。”另一人摇头,“先是公主城,再然后万应城,最后是凤凰台。”
  “凤凰台之后是河谷。”
  “河谷之后便是晋江左岸。”最后一人敲膝道,“接着就是我们了?”
  有人爆发出一声冷笑,但车内还是一片寂静。
  没有人真能笑出来。
  亲眼看到江南的改变让江北的人更深的感觉到这位他们预料中的人君是何等的不同寻常。
  大梁变成大纪时,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大纪的皇帝对各部族十分宽容,他是天下共推之主,却并没有对各部族太残忍。各部族向他上贡是为了寻求他的庇护。
  但大梁的皇帝却更阴险一点,他先是封了许多诸侯王,又将各地朝贡之事写进了祭祀的诗歌中。江北的部族当时来参加大梁皇帝的祭祀时听到祭祀的诗歌,都非常愤怒。
  但诸侯王当时虎视眈眈,江北各族在经过漫长的争斗后,还是答应每年按时朝贡皇帝,这才平息了干戈。
  七百多年过去,新的人君似乎更看重百姓?而非氏族吗?
  江北各家的人秘议了几番后,都打定主意,一定要探明这个人真正的意图。
  江北的人可以不反对他,但他也不能去江北有太多的约束。
  不然,就算姜将军手握利器,他们也不会退缩的!
  江北共一百三十八座城,大家联合起来,他们就不相信这位还没有登上大宝的人君不会更加慎重!
  距离凤凰台越来越近了,各村各地百姓祭祀的事也更多了。
  他们这才听说,原来安乐公主听闻姜将军大胜归来,打算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来安抚亡灵,夸耀胜利。
  江南各地听到此讯后,纷纷主动贡上礼物,以示对姜将军的崇拜与爱戴,以及对他的胜利的赞美之情。
  许多赞颂的诗歌也流传了出来,大街小巷都有人诵唱。
  当再看到姜将军的队伍时,百姓们也会自动自发的对着队伍诵唱歌谣,赞美欢呼。
  队伍中的江南世家不免苦笑。
  但更让他们吃惊的不止这个,而是他们路过的城镇几乎都修了非常好的路,宽阔又结实,大军在这样的路上行进速度都加快了不少。
  行进途中更是看到无数的良田与辛勤耕种的百姓。田里牛马拉着形状奇特的犁,翻地翻得又快又深。
  这下连江南世家都吃惊了,因为在他们的城里并没有这样的犁。
  特别是他们还看到了最多五条牛并行拉的犁,一块田这五条牛来回两次就能犁完了!
  这是何等的速度!
  江南江北各家都知道农事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立刻派人出去打探这种犁是不是鲁人之物?百姓只会说这是公主赐下来的,别的也说不清楚。
  不等他们找到此犁是哪个工匠所造,已经到了凤凰台。
  今日的凤凰台比起往日来丝毫不逊色。城墙广深,城门洞开,百姓穿梭往来。城外的市场大得不像话,商人的集市摆了十里长!
  他们一路跟着姜将军来到宫门前,士兵排列整齐,并没有退下回营,显然姜将军是打算带士兵进去演武夸耀的。
  这也是应该的。
  宫门前已经有人等候了。
  姜将军命人去请他们出来,随他一同去拜见安乐公主。
  一人试探的问:“只是拜见公主吗?宫中可有别的贵人?我等只怕失礼,还请将军直言相告。”
  姜武:“自然只有公主。诸位请随我来吧。”
  说罢,他重新上马,佩剑不解,就这么直接进去了。
  但除他之外的世家们却必须要将随身武器留下,护卫们也必须在宫外等候。
  一群人只得跟在姜将军的马后步行进去。
  这些人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只怕今日他们就要拜见安乐公主了。
  有些太急了。
  又有一人追上前面的姜武,恳切道:“我等长途跋涉,面容有污,衣衫不整,还请将军容我等回去收拾整齐,明日再来拜见公主。”
  姜武:“我领兵出征,回朝后难道还能先回家再见公主吗?你们是跟着我回来的,我当然要先带你们去见公主,才能放你们走。”
  这话也不错。
  这些人只好算了。
  不算也不行。这宫里十步一岗,五步一哨,来回都是巡逻的卫兵。
  远处也能看到脚步匆匆的文书们,身后带着的小吏或担或抬着文书卷集等物。
  这不像一座没有皇帝的空荡荡的宫城,倒像是一座已经有了主人的皇宫。
  姜将军有马,世家们却必须要靠自己的两条腿跟上。走得气喘吁吁,才来到了广御宫前。
  有来过凤凰台的人已经发现这里跟以前不同了。
  广御宫前原本的牡丹园已经不见了,不管是夏季盛放的牡丹还是冬季结满绢纱的假花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副宫。
  两座副宫呈拱卫之势围绕着正中央的广御宫,副宫里可以看到有无数的人在里面忙碌着,门前廊下,阶上阶下都有长衫玉带的士子来来往往。
  殿中可能是为了采光,门窗大开,或做成格窗,现在已经是深秋初冬时节,殿里的人冻得瑟瑟发抖。殿里烧着巨大的鼎,飘出米汤的香气。时不时的看到有殿中的人去盛一碗香汤,一边喝着一边回座,继续埋头书写着什么。
  阶下的侍人看到姜将军来了,连忙入广御宫通报,一边也向这里迎来。
  姜武指着他马后的这些形容狼狈的江南江北的世家说:“找个地方先让他们梳洗一番,再通报给公主。”
  世家们大松一口气,纷纷对姜武道谢。然后就跟着侍人走了。
  侍人一边领着他们走,一边让人去准备干净的屋子和干净的水,以备洗浴更衣,还问他们要不要修面。
  江北的人不懂,江南的人倒是知道,就解释说公主不喜男子留须,这修面其实就是刮胡子。
  江北的人纷纷拒绝修面,好好的胡子刮它干什么!
  往后面走,又是一大片官舍,倒像是新修的,还崭新得很。
  侍人解释说这是新入选的官吏的房舍,公主仁慈,担忧他们在宫里没有地方休息,所以特意修建了官舍。
  侍人问,你们要是急的话,也可以在这里洗浴更衣。
  世家们皱眉拒绝了。他们已经在来的路上知道了,安乐公主选拔出的新官在一些根本不是世家子弟,虽然也是通过世家推举才能入宫为官,但有一个叫王姻的鲁人胡乱推荐,根本不看家世,也不看师从,只要给他钱,他就能推人选官。
  怎么能在这种可能有低贱之人的地方休息更衣呢?
  不行,不行!
  侍人很理解他们的坚持,就说这里不行的话,前面倒是有两处皇帝陛下用过的旧宫室,也算干净整齐。
  虽然皇帝已经没人关心了,但用皇帝的旧宫室更衣还是可以的。
  世家们纷纷赞同,跟着侍人一径往里走。
  更深处的地方就没什么人了,只能看到侍人来去。
  这也对。现在凤凰台上没有皇帝,肯定也不会有皇帝的后宫妇人,安乐公主好像只使用了前方的广御宫,她收的鲁官也只在前面走动。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宫殿。四处空荡荡的,只有一排排的树木花草,倒是静雅逸人。
  侍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用来洗澡的热水,恭敬的请这些人走进去后,等他们脱衣,入水——侍人们就抱起脏衣,关上门,离开了。
  广御宫。
  姜武也在洗澡,不同的是池里还有姜姬。她抱着七宝,教他认爸爸。
  姜武坐在另一端,被两个侍人拿马毛刷子从头刷到脚。
  七宝果然已经不太记得爸爸了,至少这个胡子长得肆意又茂盛的野人,他认不出来。
  等姜武把胡子刮了,头发梳顺了,身上也刷得红通通的搓掉了三层泥,泡进水里后,七宝终于认出了爸爸。
  跟爸爸亲热一番后,小七宝就被侍人们抱了出去。
  侍人们关上门,笑嘻嘻地说屏风后有榻,有热呼呼的鼎食,还有煮好的豆浆哦。有吃有喝,你们随意吧。
  姜武抱住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