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恰在这时,七皇子和林氏的小女儿从宋氏面前跑过。林氏在后面追着女儿,抱歉地看了宋氏一眼。
  宋氏低头看着自己的肚子,颇有几分郁郁寡欢:“是啊,很多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
  她嘴上虽这么说,可明显还是在心急。
  钟氏见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是好。
  宋氏眨了眨眼睛,勉强地笑道:“瞧我同妹妹说这个做什么,真是的。大喜的日子,我应该高兴一点的……”
  “姐姐心里的苦,我能明白。只是人活在这世上,有几个能一生顺遂,事事如意的呢。”
  宋氏是要不上孩子,四处求医问药。钟氏别说要孩子了,就是平日里无事,也要吃着药养身子。
  宋氏想到这点,心情复杂地看着钟氏:“妹妹也不容易。为了我,还要多吃一样药。”
  提起服用避子汤的事情,钟氏不由有一点脸红:“姐姐说什么呢,统共也没吃几回,不碍事的。”
  自打钟氏进府之后,裴清殊便忙于公务,很少涉足后院。就是去后院歇息,也是去宋氏那里居多,所以钟氏服用避子汤的机会并不多。
  宋氏嫁人时间长些,对于这些话题倒不像做新媳妇时那么害羞了。
  不过钟氏脸红起来的时候,肌肤白里透红,可谓我见犹怜,宋氏见了都觉得十分漂亮。
  宋氏本还以为,以钟氏这样的颜色,入府之后难免要被裴清殊专宠一段日子。
  她都已经做好了被冷落的准备了,却不想被冷落的反倒是钟氏。
  “幸好妹妹出身于太医世家,钟太医医术高明,可以替妹妹调养身体,不然我这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了。”宋氏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说:“不瞒你说,有时候我还挺羡慕妹妹的。这年头呀,找个可靠的大夫可不容易……”
  钟氏抿唇一笑,她知道宋氏的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宋氏有些犹豫地动了动嘴唇,组织了一番措辞后,低声说道:“其实,我一直很想请钟太医替我把一把脉,就是不知道方不方便……”
  钟氏神色微动:“父亲这边应当是没什么问题的,只是……我们共侍一夫,姐姐可信得过我?”
  “我若信不过你,怎会提出这样的请求呢。”宋氏温和地笑道:“我们认识也有几年时间了,我相信妙珠妹妹的人品。”
  钟氏心中一涩,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来:“姐姐放心,这件事情,回头我会去同父亲说的。”
  其实,就像钟氏曾经对裴清殊说过的那样,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什么,也做好了一辈子低宋氏一头的准备。
  但在钟氏心里,是不可能完完全全地把宋氏当成自己的好姐妹的。
  在许多独眠的夜里,她的心里也会感到一丝酸涩,羡慕,甚至是嫉妒。
  她由衷地羡慕,宋氏有一个这样好的出身,可以给裴清殊做正妃。
  但现在,钟氏逐渐意识到,当初裴清殊会选择宋氏做正妃,不仅仅是因为宋氏出身清贵那么简单。
  宋氏的性格、气度,还有人品,都是做适合这个皇子妃的位置的。
  钟氏自认,如果换做是她,她做不到宋氏这样大气。
  这样一想,钟氏心里反倒平衡多了。
  钟太医给宋氏诊脉的事情,裴清殊知道后也没说什么。
  他相信钟太医不会为了女儿而害宋氏,也没有这个胆子,更没有这个必要。
  裴清殊现在是一门心思地想要嫡长子,所以宋氏越早怀孕,对钟氏反倒更有利。
  而且就算宋氏当真出了什么意外,裴清殊就是续弦另娶,也不会扶钟氏做皇子妃。
  毕竟当初他挑选皇子妃的时候,都没有选择钟氏,现在就更不可能了。
  殿试结束之后,裴清殊比起前段时间清闲了不少。得空的时候,他除了呆在府里,陪陪宋氏她们,就是去九皇子或者五皇子那里串门。
  自打上回请九皇子吃饭,发现二人政见相投之后,裴清殊和九皇子的交往就多了很多。
  关于舞弊案过后,如何处置官员的问题,裴清殊不好在明面上插手,就在私底下和九皇子交换了很多意见。
  对于裴清殊的想法,九皇子很是赞同:“借此机会改革地方官制,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不仅能缓解一大批贪官落马后人手不足的问题,还能趁机给朝廷节省一大笔支出,以后都不用养着那么多的闲人了。”
  兄弟俩又凑在一起,商讨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具体怎么执行,那就都是九皇子他们的事情了,裴清殊一个礼部的人不便过问太多。
  因为有先前整顿官学的经历在,裴清殊知道,九皇子这回必然会遇到不小的阻碍。
  但是古往今来的改革,没有哪一回不是顶着压力实行的。他们不能因为前方困难重重,就放弃希望。
  ……
  坤仪宫里,皇帝按照约定,让刑部的人押送三皇子去见皇后。
  三皇子一见皇后,就十分激动地说:“母后!你快点替我向父皇求情啊!我可都是为了救你,才会做出这么多掉脑袋的事情的!”
  皇后虽然心疼这个唯一的儿子,可一听三皇子这么说,她就气不打一处来:“少来这一套,你所做的这一切,根本就不是为了救我出来,你只是为了满足你自己的私欲而已!为了权力和地位,你害了你妹妹一辈子,难道你以为我都不知道么?!我没有你这样心狠手辣、虚伪至极的儿子!”
  “母后!”从小到大,皇后一向疼爱三皇子,三皇子要什么,皇后便努力去争取什么。
  三皇子没想到,皇后现在竟然是这样想他的。
  “您怎么能这么说我呢?如果当初不是您犯了错,被关在这坤仪宫里,我会受到那么大的屈辱么?可您不但不心疼我,还反过来怪我……”
  三皇子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您,为了昌仪好啊!只有我当上了皇帝,您和昌仪才能真真正正地过上好日子!”
  “我只希望你,不要再做什么不切实际的梦了。”皇后寒声说道:“安妃都已经安排好了,你快点从后面走,不要再回来了!”
  “母后,您多保重。”三皇子也知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和皇后争辩这些对错之分没有丝毫意义,“等儿子回来之后,儿子就奉您为太后!”
  皇后用尽浑身力气,狠狠地推了他一把:“快走,别再回来了!”
  三皇子走后,皇后便如将死的鱼一般,无力地倒在了地上。


第164章 石出
  其实,皇后提出要见三皇子最后一面; 固然有她自己的情感因素在; 但更多的; 还是因为安妃的计划。
  这几年来; 安妃不得皇帝宠爱,又没有子嗣,便把自己的所有心思都投入到了三皇子和朱家的“大业”上。
  这回舞弊案发,三皇子入狱,安妃等人本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希望三皇子能够逃过一劫。
  可既然四皇子他们已经查到了三皇子身上,安妃他们没办法; 只能利用皇帝的心软; 让三皇子来到皇后这里; 然后再悄悄地把三皇子送出宫,送到南方曾家那边去。
  一个与三皇子体貌相似的死士,换上了三皇子的衣服,留在皇后的寝宫里。
  与此同时; 三皇子已经被秘密地送出了宫。
  安妃也乔装打扮成了一个小太监; 和他一道跑了。
  当有人发现牢中的人不是三皇子的时候,三皇子和安妃已经逃离了京城。
  皇帝震惊之下,立即令人抓捕他们。可一旦人出了城,抓起来便如同大海捞针,并没有那么容易。
  皇帝立刻意识到,自己被皇后给骗了。
  他怒不可遏地来到坤仪宫想找皇后算账; 却发现皇后已经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看着皇后的尸体,皇帝如同被人扼住了喉咙一般,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发出痛苦的叫声。
  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可双腿却不听使唤,愣在原地动弹不得。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猛地转身跑了出去,扶着汉白玉栏杆干呕起来。
  朱氏死后,因为皇帝已经下旨废后的缘故,并没有像太后薨逝时那般风光大葬。
  但皇帝也没有做绝,当真把朱氏丢到乱坟岗里去。
  他让人把朱氏,葬在了妃陵的一个角落里,也算是给她一个安身之所了。
  因为三皇子逃走这件事情,皇帝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心软,已经造成了太多难以挽回的后果。
  他终于下定决定,采纳四皇子和九皇子等人的建议,严查三皇子余党,将涉案官员或斩首、或贬官。
  在此同时,还将许多闲职合并或者削减,减少国家的用人成本。
  虽然这样做,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不过好在兵部早有预见,已经派出了一批京军,在几个贪污的重灾区维稳。
  容漾身为兵部郎中,也带兵去了潞安府。
  容漾走的时候,特意嘱咐令仪,说最近乃是多事之秋,让令仪母子几个暂时回到宁国公府居住,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所以令仪要见裴清殊,还是以宁国公府的名义下的帖子。
  姐弟俩曾经有过约定,如果是要紧事的话,令仪就会在帖子上画上一个只有他们两个能懂的标记。
  裴清殊一看到那标记,便立马赶往宁国公府。
  令仪一见裴清殊,就有几分慌张地说:“你可算是来了,我有要紧事要告诉你!”
  “发生什么事了?”令仪的性子虽然风风火火的,但这样着急的样子并不多见。
  “今天昌仪同我说,原来三皇兄贪污所得来的钱,都送去了曾家!可这笔钱并没有送到昌仪的手上!”
  这件事情,裴清殊和公孙明他们早就猜到了,所以听到之后并不奇怪。
  “皇姐的意思是?”
  令仪不无担忧地说:“这样看来,三皇兄现在很有可能就是逃去曾家了啊!我担心,曾家手握十万兵马,会不会……谋反?”
  裴清殊没想到,令仪这个看起来再单纯不过的女子,竟然也能想到这一层。
  “皇姐果然不愧是公主,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嘛。”
  令仪着急地说:“你就别说这些没用的了,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叫上三皇姐,我们一起进宫面见父皇。”
  以往裴清殊只是心怀猜测,却没有证据。现在有三公主这个直接的证人在,皇帝就是不信也得信了。
  令仪却没有动:“昌仪今天也是跟我诉苦的时候说漏嘴了,才会告诉我的。曾家可是她的夫家,三皇兄还是她的嫡亲哥哥,她能愿意把她所知道的都原原本本地告诉父皇么?”
  “当时三皇兄和安妃逃跑的时候,应该也叫了三皇姐一起,可她并没有逃走,就说明在她的心里,京城才是她真正的家。”
  令仪一想也是:“那个曾俊那么对她,昌仪没有回去就对了!走,咱们这就去找父皇!”
  乾元殿里,三公主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包括曾俊殴打她和孩子、宠妾灭妻、收取三皇子大笔银两的事情,全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皇帝。
  因为皇后自尽之故,三公主至今仍然十分悲痛,说起悲惨处时忍不住痛哭失声。
  但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之下,裴清殊等人还是听明白了她的话。
  令仪是女子,不便议论政事,裴清殊便出面说道:“父皇,曾家乃是武将世家,手握十万精兵不说,还得了三皇兄的上百万两银子……他们所图谋的,恐怕不简单啊!”
  皇帝面色铁青地说:“这个逆子,难道还想造反不成?!”
  “三皇兄都已经逃离了京城,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的,还望父皇尽早做好准备。”
  皇帝点点头道:“殊儿,你说的有道理。朕这就传英国公他们进宫商议对策。”
  临走之前,皇帝把三公主叫住了:“昌仪,现在外头太乱,你们娘儿几个自己住着怕是不安全。你就别回去了,等会儿朕让人把云儿和涵儿接进宫来。”
  要是搁在以前,三公主肯定会天真地以为皇帝这样做是因为爱护她。
  可是现在,三公主一下子就明白过来皇帝这么做的用意,跪倒在皇帝面前苦苦哀求道:“父皇,不管驸马做错了什么,孩子都是无辜的啊!还请父皇不要因为三皇兄和曾家的过错,惩罚那两个无辜的孩子!”
  皇帝好声好气地说:“昌仪,你放心,云儿是朕的外孙女,朕怎么会舍得伤害她呢?快点起来吧,先去琼华宫等着,朕让淑贵妃给你把慧曜楼收拾出来。”
  三公主听了,这才满腹心事地走了。
  裴清殊相信,三公主自己也清楚,她大义灭亲,检举三皇子和曾俊,顶多也只能保住她自己的女儿曾云而已。
  至于那个养在她膝下的庶子,八成是活不成了。
  十日之后,裴清殊等人的猜测成为了事实。
  曾家果然出兵,以“清君侧”为由挥兵北上。
  曾家兵强马壮,除了自身的十万大军之外,还有这些年来偷偷训练的私兵,约有五万人马。
  因为身处大齐的最南端,不用担心腹背受敌,所以曾家几乎动用了他们的全部兵力。
  十几万人马一齐发动,又有三皇子这个“嫡子”作为他们名义上的大将军王,曾家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攻破了南方六城。
  消息传到京城之后,众人皆惊。
  虽说北夏时常骚扰大齐边境,可在大齐的领土上,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过战乱了。
  一时之间,京城之内人心惶惶,生怕曾家军会打到京城来。
  曾家谋反,朝廷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因为提前受到了三公主和裴清殊等人的提醒,皇帝已经命英国公等人提前做了战前准备,务必戍卫好京畿的安全。
  镇守在大齐西北的慕老将军,也已经率领八万军马,前去平叛。
  皇帝打算再从京中派出一名武将,率领五万河北驻军前去支援。
  思来想去之后,皇帝决定还是用大皇子为主帅,率军出征。
  虽然大皇子的母妃敬妃已经被废,但以皇帝对大皇子的了解,他不是那种会借着国难图谋不轨之人。
  更何况他和三皇子有过节,就算谁被三皇子策反,大皇子都不会。
  大皇子一听说自己可以率兵出征,去征讨老三,高兴得跟什么似的,当场就向皇帝发誓,一定要亲手把三皇子给捉回来。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皇帝沉声说道:“清德,这个任务,朕就交给你了。”
  大皇子心中咯噔一声,突然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本想着皇帝心慈手软,肯定是要让他把三皇子活捉回京的。
  可现在皇帝这么说……意思就是带三皇子的尸体回来,也没有关系了。
  大皇子心中一寒,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京城。
  和他一道出京的,还有七皇子和赵虎。
  七皇子的武功本来就很不错,算是皇子之中除了大皇子之外骑射最好的。
  不过七皇子平日里性子比较懒散,不像大皇子那样爱出风头,所以很多人都忽略掉了他骑射俱佳的事实。
  这回大皇子出征平乱之前,七皇子在和四皇子、裴清殊他们商量了一下之后,就找到皇帝,请旨随军。
  以四皇子和裴清殊的观点来看,这一仗虽然不太好打,但曾家必败无疑。
  四皇子是觉得三皇子贪赃枉法,敢在科举一事上做手脚,名声早已经臭了。曾家造反,可以说是师出无名。且南疆距离京城十分遥远,曾家军就算再勇猛,也迟早会感到疲倦。
  裴清殊则是觉得,虽然历史的轨迹已经和前一世发生了许多改变,但还不至于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为了确保自己的想法没有错,裴清殊还特意来到公孙府,请公孙先生替自己算了一卦。
  比起去年最凶险的时候,公孙越现在的身体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