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二皇子,虽说他也是恶贯满盈,但叶伦等人叛国通敌一事,二皇子的确并未参与其中。所以皇帝并没有狠下心杀他,而是废了他的亲王之位,将他贬为庶人,囚禁了起来。
  原本风头无两的敬平伯府和全皇贵妃母子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好多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傻了眼。
  尤其是淮阳长公主和宋二公子母子两个。
  自打全皇贵妃等人被抓之后,宋二公子便感到十分的不安。
  他早就听母亲向他承诺过了,说是只要等二皇子继承皇位,他就会受到新帝的重用,将来的爵位甚至不低于他的父亲。
  可是现在……
  别说重用他了,二皇子自己都成了废人一个。叶氏等人更是沦为了阶下囚,等待秋后处斩。
  现在……他们母子两个该怎么办呢?
  淮阳长公主心里慌得要命,可是看到小儿子一脸慌张地问她以后该怎么办时,淮阳长公主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别,别害怕!你忘了么,你母亲我可是长公主,谁都不能把咱们怎么样的!况且就算是他裴清殊当上太子又如何,他的正妃可是你的堂妹,以后你的堂妹就是太子妃了!等过个几年,咱们帮过二皇子的事情被世人所淡忘了,靠着你堂妹的关系,你未必不能出头!”
  听母亲这么说,宋二公子才稍稍放下心来。
  可事实上,淮阳长公主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虽说裴清殊看起来十分温和,但从这次他突然出击,将叶家一网打尽的行为来看……他恐怕并不是一个像当今皇帝这样好说话的人。
  他们母子以后的道路,还会像之前那样一帆风顺么?
  不过淮阳长公主没想到的是,虽说二皇子已经彻底退出了皇位之争,但此时裴清殊是否会成为太子,还并非定局。


第245章 太子
  风水轮流转,当初羡慕苏家小姐嫁给二皇子、有可能成为太子妃的女子; 现在都开始庆幸她们没有和二皇子扯上关系了。
  虽说苏家最终并没有参与到谋反当中去; 但皇帝疑心苏家已经起了谋逆之心; 只是还没有机会行动就被发现了而已; 所以他再也不放心让苏家人来掌管至关重要的宫廷禁军。
  不仅如此,皇帝还查到,原来当初调查六皇子被害一案时,苏宏光之所以没查出来明太医的家人在哪里,不是苏宏光查不到,而是因为他心里存着想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的念头,不想去查而已。
  不然全贵妃就算是再厉害; 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到了那种程度。
  在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 皇帝不仅革了苏和泰与其他苏家人的职位; 还削去了宁远侯的爵位。苏家的人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偌大一个宁远侯府,就这么散了。
  ……
  叶家叛国通敌一案尘埃落定之后; 皇帝知道; 立太子一事应当提上议程了。
  其实在很久之前,皇帝就隐约有了立裴清殊为太子的想法。
  虽说裴清殊还年轻,排行又十分靠后,但他做事有分寸,才能远在皇帝之上,这些皇帝心里都是知道的。
  而且; 公孙越的话,对皇帝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先前公孙越就劝过他,让他不要太过倚重苏家人。现在事实证明,公孙越是对的。
  如果听从公孙越的建议,把江山交给裴清殊的话,或许当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这些,都是从理性角度考虑的。
  从感情上来讲,皇帝自认和裴清殊的感情很好,他心里对这个儿子的感情是十分特殊的。
  最关键的是,他又是俪妃的儿子。
  如果裴清殊做了太子,将来又继承皇位的话,皇帝就不需要担心俪妃的后半生了。
  所以说,无论是从理性,还是情感的角度出发,裴清殊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却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诚然,裴清殊与俪妃十分相似,自然而然地就会让皇帝感到爱屋及乌。
  可皇帝是深爱俪妃不假,但他同样爱自己,甚至更爱自己。
  和裴清殊相比,十四是他亲眼看着长大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十四长得和皇帝小时候一模一样。
  皇帝有的时候忍不住就会去想,他这个皇帝做得可能确实不太好,但是十四还小,他还有希望。
  如果他好好培养十四的话,十四会不会有机会,成为一个明君呢?
  就算他做不到,但如果十四能做到的话,对皇帝来说,也算是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他内心的遗憾。
  但是皇帝心里也清楚,如果他真的废长立幼,选择立十四而不是裴清殊的话,裴清殊可能会恨死他。
  俪妃……俪妃又会怎么想呢?
  皇帝有时候觉得,俪妃真的是生性凉薄。对待两个儿子,她永远都是一副淡淡的样子,和淑贵妃、荣贵妃,甚至全皇贵妃她们对待儿子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可这样的俪妃,偏偏是为他诞育子嗣最多的女人。
  又偏偏是皇帝最爱的人。
  感情的事情,真是说不清,又道不明。
  皇帝想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和俪妃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虽说这半年以来,俪妃一直不肯见他,但如果是为了立太子一事的话,皇帝觉得俪妃还是会见他一面的。
  果然,在皇帝让禄康安去向俪妃转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俪妃终于松口,让皇帝踏进了钟灵宫。
  几个月的功夫不见,皇帝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两鬓已经有了明显的白发。
  可与他相反的是,俪妃的精神状态,看起来竟然比之前还要好。
  看俪妃这般模样,皇帝心中越发感到自卑了。进门之后,他甚至没敢直接坐在上首,而是小心翼翼地坐在了俪妃斜对面的位子上。
  见俪妃神情平静,脸上已经不像之前那样挂着明显的怒意,皇帝稍稍放下心来,用一种试探的语气说道:“月儿,最近叶氏的事情,你都听说了吧?”
  俪妃淡淡地应了一声:“嗯。”
  就算俪妃不关心俗事,可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俪妃不可能不知情。
  “当年你怀十四的时候,在宫里散播谣言的人也是她。”皇帝愧疚地说道:“是朕信错了人,叫你受委屈了。”
  俪妃听了这话,竟是笑了一下:“皇上叫我受过的委屈,又岂止这一件呢?”
  “月儿,朕知道朕错得离谱,可朕还是希望,你能再给朕一次机会。“皇帝鼓起勇气说道:“朕想封你为皇贵妃。”
  若是换了别的妃嫔听到这话,笑都要笑死了。可俪妃却不一样。
  听皇帝这么说,她十分不屑地说道:“皇上觉得,我会稀罕这一个皇贵妃之位么?”
  “朕知道你不稀罕,但就算是为了我们的孩子……”皇帝低声说道:“朕想立我们的儿子为太子。”
  听到这话,俪妃并不觉得意外,可她还是控制不住地心跳加速:“我们的儿子?”
  皇帝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朕是偏爱我们的儿子不假,可朕也不是仅仅因为感情因素,才会这样考虑的。你也知道,朕的儿子虽多,但他们都不合适……”
  “等等。”俪妃突然打断了皇帝的话,“皇上是想立殊儿,还是阳儿?”
  她和皇帝可有不止一个儿子。
  听到俪妃这么问,皇帝突然不说话了。
  因为他自己的内心也还在挣扎,所以他才会来找俪妃。
  谁知俪妃却是不假思索,十分果断地说道:“皇上若要立,就立殊儿。不然的话,您就先杀了我吧!”
  皇帝闻言,不禁大惊失色:“月儿,你这是何意?”
  “何意?皇上自己也有兄弟,您也曾为了先帝更加疼爱礼亲王之事而感到难过,难道这么简单的道理皇上都想不明白么?殊儿和阳儿都是我的儿子不假,可殊儿为长,阳儿为幼,如果你立阳儿为太子,你叫殊儿这个长兄将来如何自处?殊儿是好脾气没错,但您也不能这么践踏他的尊严!”
  “朕绝没有践踏殊儿的意思!理智来看,朕也知道殊儿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朕心里……朕这心里有遗憾,你明白么?殊儿是很好,可阳儿他是最像朕的孩子……”
  “皇上,您别怪我说话难听。现在大齐需要的,不是另一个像你一样的皇帝。”俪妃肃色说道:“难道您想为了一己之私,拿大齐的江山社稷开玩笑么?”
  皇帝闻言,突然十分痛苦地捂住了脸:“朕为什么……为什么就这么失败呢!难道就真的没有机会了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绝不能明知是错,还继续错下去。”
  俪妃已经很久没有和皇帝说过这么多话了,可此事至关重要,她不得不说:“您想想看,若是阳儿继位,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他今年才九岁,您立他做太子,殊儿会信服么?朝臣会信服么?别说什么阳儿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明君了,恐怕还不到阳儿可以有所作为的时候,他们就会兄弟阋墙,自相残杀,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得对,你说得对……”皇帝心中又羞又愧,甚至感到了一丝绝望,“是朕错了,是朕错得离谱!”
  俪妃没有再说话,而是静静地看着皇帝,给他平复的时间。
  过了一炷香的功夫之后,皇帝终于平静下来,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对俪妃说出自己的决定:“朕会立殊儿为太子。不过月儿,你能不能答应朕一件事?”
  俪妃下意识地皱起眉头:“都这么多年了,难道皇上还想故技重施,用殊儿来要挟我么?”
  皇帝摇摇头道:“朕没有这个意思。”
  “那你……?”
  “朕是想请求你,永远不要告诉殊儿今天的事情。”皇帝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眼神看向俪妃,“朕想让他和阳儿好好的,不要因为朕的愚昧而坏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俪妃听了,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竟然感到一丝失落:“我答应您。”
  作为母亲,俪妃也不希望裴清殊和十四兄弟失和。
  “那……朕先走了。”皇帝站起身,虽然不舍,却不得不离开,“月儿你……你好好的。”
  俪妃的心也不是石头做的,看到皇帝泫然欲泣的样子,心中不免闪过一丝不忍。
  但她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
  ……
  延和二十六年六月十七日,皇帝颁下圣旨,封俪妃林氏为皇贵妃。
  就在众人还在因为俪妃的晋位而议论纷纷之时,皇帝的另一道圣旨,让所有人都跌破了眼球。
  “贵妃傅氏,协辅中闺,端良著德。今命以册宝,立为皇后,正位中宫。”


第246章 东宫
  说句老实话,淑贵妃被这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饼”给砸懵了。
  皇后?
  皇帝竟然立她做了皇后?
  她该不会是在做梦吧?皇帝都多久没到她这里来了; 竟然会立她为后?
  虽说淑贵妃还没回过神来; 不过琼华宫上下的宫人们早就乐疯了; 一个劲儿地向淑贵妃道喜。
  不; 应该是说向皇后娘娘道喜。
  “恭喜皇后娘娘,贺喜皇后娘娘!”
  淑贵妃听着这个陌生的称呼,总感觉他们是在喊别人,而不是在叫自己。
  直到荣贵妃来向她道喜,淑贵妃,或者说是傅皇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在做梦。
  说句老实话; 看到淑贵妃登上后位; 后来者居上; 荣贵妃心里在羡慕之余,难免会有一丝嫉妒。
  毕竟她曾压在淑妃头顶那么多年,前半生她一直都是那个照顾淑妃的姐姐。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不过荣贵妃并不糊涂; 她知道皇帝封淑贵妃做皇后; 其实对她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一来,就算裴清殊还是记在俪妃的名下,将来淑贵妃这太后之位,也定然是跑不了的。
  她由衷地恭贺淑贵妃,也发自内心地羡慕着她。
  荣贵妃怎么都没想到,她和全贵妃两个为了后位斗了一辈子; 结果最后入主中宫的,却是不争不抢的傅淑妃。
  傅皇后见荣贵妃向自己行起大礼来,连忙亲自将她扶起:“荣姐姐不必多礼。”
  荣贵妃微微笑了一下,神情中飞快地闪过一丝苦涩:“那怎么能成呢?以后您就是皇后娘娘了,礼不可废。”
  “皇后……”傅皇后怔怔地说道:“我真是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有母凭子贵的一天。”
  而且还不是靠亲生的儿子,而是靠着领养的儿子。
  傅皇后不傻,想也知道,皇帝并不是因为宠爱她,才会立她为后的。
  她膝下没有别的儿子,只有裴清殊一个养子。
  虽说裴清殊现在还是记在俪妃名下的,但俪妃的资质不足以为后,立淑贵妃才是最妥当的。
  这样一来,裴清殊既可以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嫡子,将来又可以在尊傅皇后为太后的同时,奉养俪妃这个生母。
  如果说二皇子一党覆灭之后,朝中局势还不算百分百明朗的话,如今这两道圣旨一下,裴清殊成为太子,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了。
  果然,在傅皇后入主中宫的册封礼过去之后没有多久,以礼部尚书修鸿嘉为首的众大臣,便向皇帝上书,奏请立恒亲王为皇太子。
  荣国公、宁国公、卫国公、恪靖侯、永昌伯、户部尚书龙启章、侍郎贾昂、毅亲王、襄郡王、简郡王等人纷纷附议。
  一时之间,裴清殊成为太子,可谓众望所归,竟无一丝反对之声。
  这一回,皇帝终于没有再继续拖下去。
  延和二十六年七月初八,皇帝顺应众意,正式颁下圣旨,立十二皇子裴清殊为太子,入主东宫。
  尽管裴清殊的谋士们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万分。
  就连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傅煦,都忍不住面浮喜色。
  在这一场皇位之争当中,最大的赢家,无疑就是傅家。
  原本淑妃无子,傅家都已经快要歇了参与夺嫡的心思。却没想到淑贵妃收养裴清殊的决定,改变了她自己,还有整个傅家的命运。
  一时之间,傅家可谓门庭若市。
  恒亲王府就更不必说了,现在才想起来巴结裴清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就连平日里和裴清殊没有过交集、八竿子打不着的官员,现在都亲自跑过来给裴清殊送贺礼,只为了在裴清殊面前露个脸,混个脸熟。
  然而裴清殊现在忙得要命,根本就顾不上见他们。
  而且对于这种看着他上位了才凑过来的官员,裴清殊也不想表现得太过热情。毕竟现在,他的身份不同了,完全没必要以“亲和力”来收买人心。
  作为未来的帝王,有的时候他越高高在上,底下人就越敬畏他。
  像皇帝那样一点架子都没有,并不是一件好事,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让人对他有所轻视。
  不过话说回来,裴清殊现在也是真的很忙。
  皇太子的册封典礼就在半个月之后了,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裴清殊要量体裁衣、好让底下人赶制太子礼服和礼冠;他还要和傅皇后他们商议,给他后宅里的女眷册封相应的位份;还有半个月之后,他们全家就要搬入东宫,很多事情只有宋氏一个人是操持不过来的,裴清殊也要参与其中,做很多决定。
  除此之外,就在裴清殊获封太子那天,钟氏诞下了裴清殊的第二个儿子,且母子平安。
  虽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做父亲了,可裴清殊还是很高兴。
  这就是所谓的双喜临门吧。
  在得知钟氏生了儿子之后,南乔气得在房间里大发脾气,连摔了好几件瓷器。
  这还不算,她还跑去找傅氏,和傅氏一起说钟氏的坏话。
  如她所料,傅氏也表现得颇为不安:“这几日,殿下正在和皇后娘娘商议恒王府女眷位份的事情……现在东院那位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