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子奋斗日常-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她所料,傅氏也表现得颇为不安:“这几日,殿下正在和皇后娘娘商议恒王府女眷位份的事情……现在东院那位生了儿子,她的位份该不会……该不会越过我吧?”
  南乔虽然也觉得钟氏生了儿子这件事情很棘手,但在位份这件事上,南乔倒不这样认为:“怎么可能呢,您可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她钟氏是个什么出身?就算是看在皇后娘娘的份上,殿下也不可能那么对您的。”
  傅氏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没错,便稍稍放下心来。
  不过很快,南乔又说:“话虽如此,您不觉得,钟侧妃生子的时间十分蹊跷么?怎么就这么巧,她偏偏是在殿下被封为太子的那一天生了呢?”
  听了南乔的话,傅氏好像明白了什么,却又不大敢相信:“你的意思是,钟氏在这一天生产,不是天意,而是人为?”
  南乔点点头道:“以钟侧妃的心机,的确很有可能啊!”
  傅氏微微皱眉道:“应该不会吧?她身子那么差,好不容易才怀上孩子,能舍得冒这个险?”
  见傅氏面露犹豫之色,南乔赶忙劝道:“是或不是,总要查一查才能知道啊!殿下一直偏爱钟侧妃,可若是他知道,钟侧妃为了讨殿下的欢心,为她的儿子谋一个好前程,竟然敢拿殿下的子嗣冒险的话……殿下还会那般宠爱她么?”
  傅氏仔细想了想,钟氏是太医之女,如果她当真想决定自己在哪天生产的话,办法一定是有的。
  她不由得有几分心动了。
  说句老实话,以钟氏的出身,傅氏觉得就算她将来的位份不越过自己,哪怕只是和她平起平坐而已,傅氏都觉得不甘心。
  看看现在的傅皇后和荣贵妃,还有以前的全皇贵妃就知道了,她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后妃,哪个不是国公府、侯府、伯府的小姐?
  她钟氏算是个什么东西?
  傅氏现在都想不明白,钟氏到底是靠着什么才当上裴清殊的侧妃的。
  难道仅仅是凭借着那张楚楚动人的脸么?
  南乔走后,她就同玉宇商量了一下,该如何调查钟氏生产之事。
  傅氏还不算太傻,知道这种事情,不好当着南乔的面商议。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玉宇果断地告诉她说:“奴婢劝您还是不要听南姨娘的话,再琢磨这件事了。”
  “为什么?”傅氏忍不住追问道。
  “现在是殿下给您定位份的关键时期,若您无法凭借此事,叫殿下彻底厌了钟侧妃的话,那倒霉的人只会是您,而不是南姨娘。南姨娘现在,怕是在把您当枪使呢。”
  傅氏皱眉道:“可是钟氏的确很有可能做了这种事情啊……我们连试都不试一下么?”
  玉宇摇摇头道:“钟家乃是太医世家,钟侧妃的身子又是由钟太医亲自调养的。就算他们真的那么做了,怎么可能还留下什么证据?但侧妃您只要一出手,那可就说不清楚了。”
  傅氏虽然不甘心,但她也知道,玉宇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只能暂且把这股冲动忍了下来。
  延和二十六年七月中旬,皇太子的册封礼结束之后,裴清殊终于正式入主东宫。
  实际上东宫名为重华宫,只不过因为位于皇城东部,所以才被泛称为东宫。
  在裴清殊一家搬进东宫的同一天,恒亲王妃宋氏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妃。
  侧妃钟氏、傅氏为正三品良娣,妾室司空南乔为正七品昭训。
  太子的女眷等级不同于亲王,在太子妃之下,分别有正三品良娣两人、正四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七品昭训十六人、还有正九品奉仪二十四人。
  然而裴清殊压根就没这么多女眷。
  以前没有女眷人数规定的时候,傅皇后还不觉得裴清殊后院里有多空虚。这会儿她却是觉着,明年选秀的时候,是该给裴清殊再物色几个品貌俱佳的新人了。
  !


第247章 退位
  现在京城之中,或者说是整个大齐之内; 人们最羡慕的女子; 便是皇太子妃宋氏了。
  傅淑妃封后; 固然也十分令人羡慕; 但傅皇后毕竟年纪大了,在后宫里当了几十年的妃子才终于熬出头。
  可宋氏就不一样了。她年纪轻轻,就直接做了太子妃,成为大齐最尊贵的女人之一,还生下了太子的嫡长子,在东宫地位稳固。
  更重要的是,这位新册封的太子; 还是京城之中有名的美男子。
  权力、地位、丈夫、子嗣; 宋氏全都拥有了……而且都还是最顶尖的。
  许多和宋氏同龄的女子; 都对她感到既羡慕,又嫉妒。还有人后悔没有当初奋力一搏,争一争十二皇子妃的位子,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
  毕竟这世上不慕名利的人还是少数; 有几个贵族女子不想做太子妃、做皇后呢?
  除了羡慕宋氏的人之外; 同样还有许多人羡慕钟氏。
  就像傅氏和南乔所想的那样,以钟氏的出身,能够当上太子妃之下位份最高的良娣,和出身荣国公府的傅氏平起平坐,这运气实在是太好。
  和钟氏差不多出身的女子,现在都已经和她不是一个阶级的了。
  就像那些在裴清殊获封太子之后; 一个劲地想往裴清殊身边凑的大臣们一样,现在许多家族都是卯足了地劲想把女儿送入东宫为妃。
  先不说裴清殊的个人条件有多好,光是东宫女眷稀少,高位空缺这一点,就足以吸引许多人了。
  因为皇帝年纪渐渐大了,又为了俪妃之故无心选秀的缘故,选秀这件原本对于大齐各个家族和未婚女子们来说都十分重要的事情,都已经渐渐地叫人提不起兴致来了。
  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太子的册立,意味着新的开始。
  那些之前就想将女儿送进宫的人家,原本都快死了心。不过现在,他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为了延和二十七年的选秀,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力求能够让自家的姑娘在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东宫,侍候太子殿下。
  当然,有些家族例外。
  譬如已经沉寂了许久的英国公府,他们已经彻底没有资格送女儿进宫了。
  叶家叛国通敌之事,英国公并不知情。加上汪嘉懿已经与叶晗和离,竟是侥幸逃过一劫。
  不过现在,汪嘉懿的心里并没有多好受。
  她不想承认,但却不得不承认,她羡慕宋氏,嫉妒宋氏,嫉妒得快要发疯。
  都是差不多年纪的女子,宋氏什么都有了,可是她呢?却成了一个为世人所耻笑的弃妇,甚至是荡妇!
  明明她是国公之女,出身比宋氏要高的呀!
  汪嘉懿现在无比后悔,如果当初“追求”裴清殊的时候,她能再注意一些方法,不要那么高高在上的就好了。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已经迟了。
  ……
  裴清殊重新住到宫里之后,地位和待遇都与过去截然不同。
  过去他是皇子,虽然也十分尊贵,但皇帝的儿子太多,后来皇帝又有意不把对他的宠爱表现到明面上来,所以裴清殊并没有受到很多特殊待遇。
  不过现在就不同了,他是太子,不管排行第几,他都是所有兄弟当中最尊贵的一个。
  宫人们见了他时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恭敬,是过去没有办法相比拟的。
  裴清殊住进东宫之后,最高兴的莫过于傅皇后和十四了。
  虽说现在裴清殊十分忙碌,没办法日日去坤仪宫里晨昏定省,不过和他在宫外住的那会儿相比,傅皇后能见到儿子的次数明显更多了。
  十四更是,在得知哥哥当上太子,要搬回宫里住的时候,小胖子都快乐疯了。
  现在他没事儿就往东宫跑,只可惜裴清殊现在比从前做王爷时更忙,能陪十四的时间十分有限。
  不过就算是这样,十四还是很高兴。起码现在他有了一个随时能抱裴清殊大腿的机会。以前他都是想找裴清殊,要是没人带着他的话,十四连皇宫都出不去。
  当上太子之后,兵部那边的事情,裴清殊自然就暂时先放下了。
  他现在每天上午,都要听岳安给他讲课,传授为君之道。
  岳安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皇帝当年的奶兄弟。
  裴清殊被册为太子之后,皇帝就封岳安为从一品太子太师,宋尧为太子太傅。
  宋尧既是裴清殊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岳父,皇帝抬举他并不奇怪。
  至于岳安,岳安身为内阁首辅,不管品级如何,本身的地位就很高。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新帝登基,内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动。皇帝担心自己的奶兄弟,在儿子继位之后就会失势,所以特意封岳安做了太子太师,让他提前和裴清殊培养一下感情。
  这样就算将来皇帝不在了,岳安也不至于混得太惨。
  上午上完课之后,下午裴清殊就要到京城各个衙门去巡视。这主要是为了让他更加了解朝廷的各项办事机构,同时与朝中重臣进一步熟悉、了解。
  如果在晚膳前还有时间的话,裴清殊就会去向皇帝或者皇后请安。
  不管怎么说,皇帝在位二十多年,还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经验的。
  无论对错,他都把自己所认为的最有用的东西都渐渐教给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对朝廷各大机构都有所了解之后,下午的时间里,他就进入内阁,从旁学习内阁大臣是如何处理朝中事务的。
  老实说,裴清殊第一天来到内阁的时候,就被奏折的数量给吓了一大跳。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奏折堆起来,简直像是小山一样!
  裴清殊这个时候才直观地感受到当阁臣的不易。
  或者说……是当皇帝的不易。
  因为这些从全国各地,像雪花一样飘来的奏折,虽然会先经过内阁大臣们的分类处理、附上票拟,但最后还是要由皇帝来亲自朱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笔,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折都看过,亲自做出决策才行。
  按照规定,大齐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日从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折,数量也足以使人感到头疼。
  在岳安和宋尧,还有次辅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试着写了几张“票旨”。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无误的话,就可以直接按照阁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就是按照他官员的品级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会,他天不亮就要起来,急急忙忙赶进宫之后,还没办法立即见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会正式开始。
  现在就不一样了,等文武百官都进了宣政殿之后,裴清殊才会在太监高声唱出“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时,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等他免了百官的礼之后,皇帝才会出来。裴清殊再和众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礼,然后在皇帝左手边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个大朝会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虽然身体上不那么累了,不过裴清殊坐在上面,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盯着,所以也不敢乱动,心理上比过去还要紧张。
  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虽说现在作为太子,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旁听,不过将来,他就是那个坐在龙椅之上,手握生杀大权之人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身为人子,他不应该期盼那一天尽早到来。
  可他还是像历史上的众多太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期待起自己继位后的日子。
  ……
  延和二十七年三月,又到了秀女大选的时候。
  皇帝早已无心后宫,这一次也没有再纳新人。
  不过他让傅皇后做主,给皇子们,尤其是太子物色了几个新人。
  尽管裴清殊前两年就同皇帝说过,不要随意给他送女人的事情,不过今非昔比,裴清殊现在已经是太子了。
  他娶妻纳妾,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朝中局势、前朝与后宫平衡的问题。
  所以对于东宫迟早要进新人这件事情,裴清殊和东宫里的女眷,都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他不想一下子要太多女人。人的精力有限,他现在又这么忙,裴清殊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还耽误了人家姑娘。
  所以他和傅皇后说好,不要给他选太多人。在正式册封秀女之前,先同他商议一下再决定。傅皇后疼爱儿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之后,延和二十七年五月,秀女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东宫这边,定国公之女谢氏被封为正四品太子良媛。永昌伯之女孟氏、内阁次辅魏青松之女魏氏,被封为正五品承徽。
  这几位都属于出于政治目的的联姻。
  除此之外,傅皇后还挑选了两个出身没有那么高,但品貌上佳、看起来好生养的女孩儿,封为正九品奉仪。
  虽说裴清殊现在已经有了两子一女,但作为太子来说,他的子嗣还是不够多。
  秀女大选尘埃落定之后没有多久,裴清殊还没来得及和这些新人熟悉一下,宫外突然了传来一个噩耗——公孙越病危。
  公孙越缠绵病榻已经有好几年了,听到他病危的消息时,裴清殊并没有感到多么惊讶,但却情不自禁地为此感到难过。
  裴清殊很清楚地知道,公孙越的话在皇帝心中分量极重。可以说如果不是有公孙越极力劝说皇帝立裴清殊为太子的话,裴清殊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坐上太子之位。
  裴清殊能有今天,公孙先生功不可没。
  所以一听说这个消息之后,裴清殊就在第一时间赶去了公孙府。
  没想到皇帝的动作比他还快,裴清殊到的时候,皇帝已经在里面了。
  裴清殊只能和公孙明一起等在外面。
  也不知道这君臣二人究竟说了些什么,等皇帝从公孙越的房间里出来的时候,竟然眼睛都红了。
  他看向裴清殊的眼神,好像也和从前不一样了。裴清殊说不出来哪里不一样,但就是有所不同。
  对于皇帝和公孙越的谈话,裴清殊自是十分好奇。只可惜他和公孙明进去之后没多久,公孙越就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一向大大咧咧、看起来没心没肺的公孙明,忍不住痛哭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