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赢在资本-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邦服饰上市以来的股价(截止2009…8…11)
  2009年5月,美邦服饰用资本公积金向股东每10股转增5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670;000;000股增加至1;005;000;000股。周成建及其女儿的股权相应地增至9亿股。截止笔者写作此文时,美邦服饰的股价约为20元,以此计算,周成建及其女儿持有的美邦服饰的市值约为180亿元。
  评鉴
  周成建“不走寻常路”,苦心经营几十年,终于使自己的公司做上市。周成建何以走向了资本市场了呢?
  美邦服饰并不缺钱。作为“轻资产企业”,美邦服饰拥有充足的现金流状况,其生产外包、结盟经营的模式也并不占用大量资金。不缺钱的美邦为何要上市?据周成建称,他曾在他的同学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同学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周成建很早就不上学而是去做学徒了,17岁就在老家开了间裁缝铺子“创业”了,和众多的老一辈企业家一样,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同学会是些什么人呢?难道其小学同学、中学同学都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老板?
  不是的。原来,周成建创业成功后曾在浙江大学读过EMBA,在长江商学院上过CEO班,他说的同学是指其浙大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在长江商学院CEO班上,他的同学,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分众董事长江南春,让他看到了资本市场的魔力。在这些学习班上,周成建才完成了对资本意识的培养,使其对资本市场由陌生到认识,从认识到接受。这才是周成建最终走向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美邦服饰周成建:资本意识的觉醒(5)
“资本市场那么复杂,我这文凭能胜任吗?”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经常会问到的问题。资本市场说难,难于上青天。资本市场说易,易如反掌。只要能跨过当初的专门术语、基本原理、基础操作这道门槛,凭企业家们的悟性和智慧,一定能洞悉资本市场的堂奥,成为资本市场的高手,就像不少仅具有小学毕业文凭的资本高手一样。【延伸阅读:学历不高的一些知名上市公司老总】
  当然,老板的学历或许不高,但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高管层的整体的学历层次并不低,并且学历越高的人年龄越小。换言之,学历不高的老板在领导着一批高学历的雇员。
  “资本运作我不懂,也快退休了。或许企业与资本的接触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使命,而是下一代人的使命。”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也经常这样说。于是他们把企业上市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自己对资本市场采取逃避的态度。殊不知,他们的下一代愿不愿意接他们的班,能否接好班这还不一定呢。如果接班不成功,这就意味着这家企业再也上不了市了。而不上市的企业,长远地看,是比不过上市公司的,一旦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上市了,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在给企业家上课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现在,有两家企业,一家是上市公司,一家是非上市公司,两家企业的主营业务都一样。两家公司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上市公司要透明公开,非上市公司不需要透明公开,非上市公司能看到上市公司的发展战略、财务信息,而上市公司却看不到非上市公司的。两家公司的手段也不一样,上市公司要规范运作,报表要经过审计,不能偷税漏税,开起股东大会、董事会来费时费力,决策机制不灵活,而非上市公司财务 不规范,偷漏税而没有人知道,决策机制灵活,不需要“花瓶董事”。这两家公司最终的发展结果如何?谁赢谁输?谁死谁活?
  按说,在明处的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是死,在暗处的非上市公司的结局应该活。可在座的企业家没有一个人认为非上市公司会赢。
  这是为什么呢?金岩石解释说,这两家公司表面上主营业务都一样,实际上不一样。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两条命:上市公司不仅有经营性资产,还有投资性资产,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变成了融资性资产,上市公司实际上同时经营的是这三种资产,而非上市公司最多只经营经营性资产和投资性资产两种资产。
  金岩石的话有点理论化。根据笔者的理解,“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了两条命”实际上是指上市公司有很多优势,而非上市公司却没有。这些优势例如: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融资渠道,有更多的资金,也就有更多的行业整合的机会;上市公司有将固定资产变现的渠道,有将未来的预期提前折现的渠道,而非上市公司没有;上市公司有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不会人亡政息,企业可以通过职业化的经理人而代代相传,但非上市公司却没有……
  因此说,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多两条命!【延伸阅读:最高层次的企业竞争是资本竞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1)
【资本密码】不断地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复原股价。用资本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上述循环可以概括为:“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大比例转赠股本——再融资……”。
  【出生年月】1963年
  【籍贯/国籍】安徽天长
  【毕业院校】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公司名】苏宁电器
  【总部所在地】江苏
  【主要产业】家电零售连锁
  【上榜时间】2006年…2008年
  【上榜排名】2006年第19名,2007年第5名,2008年第6名
  【个人财富】2006年66亿,2007年亿,2008年亿
  【经典语录】
  在苏宁高管中再造1000个千万富翁。——张近东
  一群人在跑步,忽然其中一人有了自行车,速度加快;不久,跟随者也有了自行车,可那人忽然又有了汽车;等跟随者有了汽车后,那人忽然到了机场,登上飞机,连影子都不见了。——张近东
  马拉松赛跑总要有人在前面,但只能说他是阶段领先,绝不能说是第一。苏宁从来不说自己是老大,但也绝没有说过我们是老二。——张近东
  当你赚1000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苏宁是社会的,我张近东只是管理者和责任人。——张近东
  创业历程
  1984年,张近东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南京鼓楼区的一家工业公司——豪威集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下海”潮流。张近东利用工作之余承揽了一些空调安装工程,竟然赚了10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
  当时最热门的家电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空调还属于“奢侈品”。尝到了空调甜头的张近东依然下海,于1990年12月26日,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专营空调。由于当时正处于空调销售的暴利时代,张近东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净赚1000万,此时的张近东年仅28岁,媒体誉为“千万富翁一年速成”!
  接着,张近东谋后而动,首次在业界建立起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并组建了300人的专业安装队伍,上门为顾客免费安装空调;率先向生产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经销商在淡季向生产商打款扶植生产,确保旺季获得价格优惠、稳定货源的厂商合作模式。这样,苏宁不但服务好,而且价格低。此举为苏宁扩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时机终于到来了。素有“火炉”之称的南京,空调市场终于启动。此时,苏宁凭借其服务强势,一举成为春兰空调全国销售第一大户。“苏宁”品牌在南京市场一炮走红。
  苏宁的走红,“损害”了国有商业企业的利益。1993年,南京八大国有商场联手*苏宁,宣称八家将统一采购,如果谁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部不销售该产品。但凭借“规模经营、厂商合作、专业服务”这三张王牌,苏宁突破*,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1995年以后,中国空调市场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许多制造商直接渗透零售市场。苏宁开始从单一空调逐步增加到综合电器。
  1996年,苏宁在扬州开了第一家店。苏宁开始走出南京,探索家电连锁之路。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2)
2000年,苏宁10周岁。张近东宣布:“苏宁要用3到5年的时间建立1500家店,实现年销售额达到300—500亿元的跨世纪连锁计划。”
  接下来,苏宁上演了一系列“裂变”:2001年平均40天开一个店;2002年平均20天开一个店;2003年平均每周开一个店;2004年平均5天开一个店,连锁企业遍及全国30个省市地区。
  2003年,就在业内都在喊“家电难做”的时候,张近东又在全国首创了“3C模式”。所谓“3C”,就是电脑(puter)、通讯(munication)、家电(consumer electric)。张近东说:“3C概念店的推出标志着苏宁的家电经营进入第三个时代,即信息家电时代。”
  苏宁上市
  2004年7月21日,在创业14年后,苏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国内家电连锁首家IPO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便获得了“2004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殊荣。
  苏宁的财务报表显示,2001年苏宁电器净利润2525万元,2002年为5856万元,2003年则增长为9890万元,以一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上升。
  此次发行上市,苏宁成功融得了接近4亿的发展资金,张近东说:“苏宁获得了与外资商业巨头同台竞技的融资平台。”苏宁的公众化,“是苏宁实现第三次飞跃的必经之路。”
  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曾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上市以前苏宁是一辆以汽油为燃料的传统赛车,那上市后它就换装成了核动力赛车!” “上市不仅为我们募集了资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我们带来了起码需要上亿广告费才能达到的宣传效果。正如一辆优质的赛车换上了“法拉利”徽标所能得到的关注一样!” 孙为民继续用赛车理论来形容上市为苏宁带来的品牌效应。“苏宁要做百年企业,必须走社会化道路,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实现企业的社会化管理。”孙为民表示,上市使苏宁成为了一个公众性企业,证券市场严格的监管机制和透明化的管理要求为苏宁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以实力和良好的业绩创造奇迹的同时,苏宁电器以上市为契机,通过推行透明化、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塑造公众公司形象等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宁资本运作揭秘
  2004年7月,苏宁电器IPO时,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为人民币亿元。
  苏宁电器上市后,公司股价一路攀升,这为再融资【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再融资”】有个好价格打下了基础,因为再融资的价格是参考公司的股价制定的。
  2006年6月20日,苏宁电器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高达人民币元,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
  2008年5月16日,苏宁电器又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定向增发)人民币普通股540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元,每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元,股款以人民币缴足,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亿元。三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4亿元、12亿元、24亿元,合计超过40亿元,每次募集资金都翻1…2倍。

苏宁电器张近东:再融资的秘诀(3)
如果苏宁电器IPO时将所有股份全部卖光,募集资金也不会到16亿元。苏宁电器2006年非公开发行2500万股占当时总股本的比例是多少?才!让出了就又募集了12亿元。为什么出让这么少的股本就能募集到这么多的资金呢?其中的秘诀在于公司不断地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的方式增加股本,转增后再巧妙利用“填权效应”复原股价。股本增加了,发行同样数量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就少了,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的稀释作用就减弱了。【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苏宁电器于2004年7月2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时,公司股份总数为9316万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直接及通过持有江苏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集团)持有苏宁电器的股份约为。2005年5月22日,公司召开200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4年末总股本93;160;000 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 股转增10 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9316万股增加至18632万股。张近东的控股比例不变。
  苏宁电器第一次除权(2005年6月3日)
  但随后的股权分置改革【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股权分置改革”】又稀释了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张近东的股权。2005年8月4日,苏宁电器召开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根据方案,公司非流通股【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非流通股”】股东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向流通股【参见本书附录基本专业术语释义之“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付股,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总数为1250万股。方案实施后,公司总股本不变,但张近东的股权(含间接持股,下同)降低为。
  2005年9月29日,苏宁电器召开200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5年度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5年6月30日的总股本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8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股。
  苏宁电器第二次除权(2005年10月17日)
  2006年非公开发行2500万股后,苏宁电器的总股本增加到股,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此时,张近东的股权比例约为34%,才降低了个百分点。
  苏宁电器找到了这个秘诀之后,2006年9月13日,苏宁电器召开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中期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议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6年6月30日总股本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式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由亿股增加至亿股。张近东的股权比例仍约为34%。
  苏宁电器第三次除权(2006年9月21日)
  2007年3月30日,公司召开2006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06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根据决议,公司以2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