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孩子们对物理、化学更感兴趣,对学习物理、化学更有信心,我常常建议这些孩子们准备一个本子,专门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的物理、化学现象,然后请同学们在班会上分享自己的发现。例如,很多孩子在这个本子里总结出了这样的规律:
  手表不能放在收音机上,否则表针会被磁化,造成手表失灵;
  发现失火后,最好用热水救火,因为热水中所含的氧气少,氧气少了,可以阻止继续燃烧;
  铁锅用完后,要把里面的水用火烤干,否则铁锅在沾水的情况下会被氧化,产生四氧化三铁;
  ……
  这个方法实施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很多孩子因此而爱上了学习物理、化学;很多孩子因此对学习物理、化学充满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现象中,学会了在生活中,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一门科目的敲门砖,信心是学好这门科目的前提。但是对于这些刚刚接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孩子来说,要想把这些科目学好,仅仅有兴趣和信心还是不够的,家长还要引导孩子掌握一些学习的技巧。
  因为物理、化学是理科中最主要的科目,在这里,我们将分别介绍物理、化学这两门科目的学习技巧。
  方法一:学好物理的诀窍
  说到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很多家长都会为这些初中的孩子打抱不平:“这些物理题目有时连大人都搞不明白,孩子怎么能学会呢?”是的,在初中的学校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叫做“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习题做不完”,可见“物理难”这个观点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同。
  我也曾询问过那些物理学得好的孩子“物理到底难不难学?”“你是如何学好物理的?”……这些孩子给我的答案无非是“喜欢学”、“感兴趣”,所以“愿意学”、“学得好”之类的答案。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孩子们“喜欢学”是学好它的关键。但从一个教学者的角度来讲,教这些孩子学会学习物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只有掌握孩子的心理,才能让这些孩子爱上物理、学好物理,而这也是孩子学好物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诀窍。

三、理科科目学习——信心是关键(3)
进入中学阶段,孩子们都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好奇、好问、好动和好胜的心理特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只要能够巧妙地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就能引导孩子喜欢上学物理。
  1.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首先让孩子对物理感兴趣。
  我曾问过很多初中毕业的孩子:“在初中三年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哪堂课?”出乎我的意料,有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给出了我同样的答案:“第一节物理课。”
  是的,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这一学科的孩子来说,第一节物理课决定着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决定着他们将用什么样的态度学习物理。因此,每当给新一界的孩子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都会运用他们的好奇心理,争取给他们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使他们对物理充满兴趣。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运用孩子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学习物理的兴趣。一个明智的家长是这样做的:
  孩子刚刚升入八年级,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问他:“你都升入八年级了,妈妈考你一个很简单的题:你说是铁重,还是棉花重?”
  孩子想都没有想,就答道:“当然是铁重了,小孩子都知道这个问题。”
  “小孩子都知道的问题,你却答错了,再仔细想想,到底是铁重还是棉花重?”
  孩子又想了想说:“就是铁重呀?”
  妈妈拿着孩子的物理课本,神秘地笑着说:“你认为是铁重,书上可不这样认为,你看完有关‘密度’的这几页书,就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了!”
  孩子出于好奇,又想快点找到问题的答案,便认真地看起物理课本来。
  作为成人,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同样,对于这些刚刚接触物理的孩子来说,家长对这一学科的印象往往决定着孩子对这一学科的印象:在家长的心目中,物理是枯燥、抽象的,那孩子很容易就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在家长心目中,物理是有趣的、生动的,那孩子很容易就会喜欢上学物理。所以,很明显,家长态度的不同就决定了孩子成绩的差距。
  当然,如果每位家长都能够像上面的家长一样,在孩子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之前,就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导孩子去了解物理,那孩子很快就会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物理。
  2.利用孩子的好动心理,支持孩子做实验。
  在初中阶段,孩子的好动心理其实是孩子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而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孩子们积极动脑,更需要他们动手去实践。
  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孩子的动手常常通过做试验表现出来。当孩子表现出做实验的欲望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条件,支持孩子动手做实验。
  一个八年级的小女孩学过空气之后,就想通过动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于是妈妈给女儿准备好一个塑料袋、一个吹风机、一个杯子、一盒水后,便做起女儿的实验旁观者来。
  女孩拿起塑料袋,抓住塑料袋的袋口,迎风向空中一抖,然后迅速地把袋口用绳子绑好,塑料袋马上呈现出气球的形状,然后她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把空气‘抓’起来了。”
  然后,她又拿起吹风机吹自己的头发,并且边吹边对妈妈说:“妈妈,空气在‘抚摸’我的头发。”
  最后,她拿起空杯子,口朝下垂直放在水里,想把杯子里的空气“赶走”,但无奈,杯子都放到盆底了,杯中的空气还没有“走”的意思。这时,妈妈提醒她:“想想潜水员叔叔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三、理科科目学习——信心是关键(4)
女孩想了一会儿,她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把杯子倾斜着放入水中。看着杯子里的空气冒着水泡从空气中“逃”出来,她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把空气从杯子里‘赶走’了。”
  在学习到新的知识后,这些初中的孩子有很强烈的动手做实验的欲望,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这种欲望。在必要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做孩子的帮手,协助孩子完成实验。这样,孩子的好动心理不仅得到了满足,还可以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方法二:学好化学的方法
  很多孩子常常抱怨物理难学,但更多的孩子常常会这样向我诉苦:“物理难学,化学比物理更难学,化学不仅难,而且还很繁。”
  的确,对于这些初中的孩子来说,物理科目中的“参照物”、“惯性”、“摩擦力”等,已经很抽象了,但化学中的“分子”、“离子”、“化合价”等更令孩子感到抽象,不能接受。
  与学好物理相同,孩子要想学好化学,兴趣是绝不能少的。但家长在培养孩子对化学产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初中化学主要有两大考察目的:一是让孩子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但主要是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让孩子懂得怎样才能使铁锅不生锈;怎样快速去除衣服上的污渍等。二是锻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家长要针对化学教学的这两大目的,来帮助孩子选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1.把抽象的理论与生活现象挂钩,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单纯地让这些初中的孩子从分子、离子的角度来看待化学问题,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不会喜欢学化学。但如果能把这些抽象的化学现象与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挂上钩,那化学学起来才会有滋有味。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多动点脑筋,引导孩子把所学的那些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暖瓶用久了之后,内壁上就会生出很多水垢,而且这些水垢很顽固,很不容易冲洗下来。
  一天,晓阳的妈妈正在为刷洗暖瓶内壁上的水垢而发愁,这时,晓阳走过来,妈妈向他抱怨说:“你说这些水垢都是些什么成份呢,为什么就刷不下来呢?”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晓阳听了妈妈的话,马上上网查资料,查化学书,过了一会,他兴奋地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让我来替你解除烦恼吧!”
  说着,他找来一些盐酸,一根筷子,一个杯子,一小块抹布,然后他把抹布缠在筷子上,蘸着稀释的盐酸去擦拭暖瓶内壁。很快的,那些顽固的水垢竟然很听话地就被擦拭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暖瓶内壁就被晓阳刷干净了,妈妈看着干净的暖瓶高兴地说:“你小子真行!”
  晓阳不好意思地说:“妈,原来学化学有这么大的用途呀!刚才我在网上查到了,水垢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镁和碳酸钙,虽然它们的名字中带有酸,但它们的碱性的,是碱性的物质就会怕盐酸,所以一点稀释的盐酸就能把它们‘制服’了。”
  晓阳想了想继续说:“盐酸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不过没有关系,我们把暖瓶里装满水,然后再放几个铁钉。盐酸与铁发生反应后,暖瓶里的盐酸就消失了。”
  正如晓阳所说,化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化学,只是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只是把化学当作一门枯燥的科目来学,并没有想把它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孩子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家长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这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把化###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理科科目学习——信心是关键(5)
2.教孩子学会提问,锻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很多初中的孩子常常问我这样的问题:“上课时我认真听讲了,老师讲的内容我也都听懂了,为什么轮到我自己做题时,却总是出错呢?”
  其实,这就涉及到初中化学考察的另一个目的:锻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很差,即使他掌握了再多的化学知识,他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成绩。
  那在孩子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那些善于提问题、会提问题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很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提问。当然,在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先给孩子提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然后再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
  例如,开始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这样的判断题:书上说“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的发生”,那么,“伴随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等现象发生的反应是否一定为化学变化?”其实,家长引导孩子思考这样的问题,就是在锻练孩子的逆向思维能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提问锻练孩子的扩散思维能力,例如,书上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那家长可以问孩子“除了分子之外,还有哪些微粒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呢?”
  ……
  先引导孩子学会思考问题,再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当孩子学会自己提出问题时,孩子的化学成绩不仅会大幅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会提高一个档次。
  也许有家长会说,这样对孩子提问太专业了,我根本做不到。其实,家长们懂不懂得化学并不是重点,重点的是家长必须要有向孩子提出问题的意识。例如,虚心向孩子请教等,其实也是很好的提问方式。
  方法三:巧妙应对孩子的偏科问题
  到了七八年级,由于科目的增多,又因为孩子们的精力有限,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偏科的现象,只是有些孩子的偏科现象表现的明显,有些孩子表现的不明显而已。
  面对孩子的偏科现象,家长们的态度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表现得十分紧张,每天都会神经紧绷地让孩子学习他们不喜欢的那些科目;另一种是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反正到了初中要分文理科,文科和理科,只要孩子有一科能学好就可以了。”
  家长们的这两种态度都不是应对孩子偏科的正确态度。总是有一科或几科学不好,孩子的心里本来就已经很着急了,如果家长再用十分紧张的态度强迫孩子去学习那些他们不擅长的科目,这很容易引起这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从而使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当然,如果家长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偏科问题,并且还给出了孩子“正当”的理由——“反正上了高中之后也会分科”,那孩子就会理所当然地放弃那些不喜欢的科目。
  而且,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初中阶段就出现了偏科的现象,这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影响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会影响孩子的升学问题。所以,如果孩子在初中阶段出现了偏科现象,家长一定要找到孩子偏科的真正原因,引导孩子走出偏科的“误区”。
  其实,要想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偏科的烦恼,家长只须做好以下两点就可以了: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到了七八年级,如果孩子出现了偏科问题,他们的心里也会很着急,并且还常常会因此而变得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他们的这种心理往往会通过暴躁的脾气表现出来。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斥责孩子:“自己考不好,脾气还挺大,看来你是无法无天了!”“你把发脾气的这股劲儿用在学习上,看看还会不会偏科!”……其实,家长的这种责怪、挖苦的语言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情绪的稳定都毫无益处,相反,它会使孩子越来越讨厌自己不擅长的那些科目,甚至还会彻底对自己失去信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偏科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家长用错误的方式和态度对待他们。事实上,当偏科的现象发生后,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来自于家长的鼓励。
  孩子偏科没有关系,只要通过努力,孩子一定会取得进步。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捕捉孩子这点滴的进步,肯定他们,鼓励他们,让孩子真正地认识到,偏科并不是无药可救;让孩子看到,自己还是有希望学好那些不擅长的科目的……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要摸清孩子偏科的原因,对症下药。孩子偏科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是由于对某些科目有偏见,或者有畏惧心理,因此导致偏科;有些孩子是因为用错了学习方法,或是没有找到某一科目的规律,因而觉得这些科目很难学;还有些孩子对某一科目的老师有意见,影响了这一科目的学习而造成了偏科……
  所以,家长们首先帮助孩子找到偏科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对此,我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孩子对某一科目有偏见、有畏难心理,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这一科目的乐趣。例如,孩子不喜欢学化学,家长可以帮孩子找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化学现象,引导孩子喜欢上学习化学。
  孩子用错了学习方法而导致偏科,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寻找这一学科的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