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7-8年级,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正是这些好习惯,使她的成绩比别人稍微好一点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升入中学,家长引导孩子必做的五件事(5)
这位爸爸说得很有道理,他说出了孩子成才的秘密,这个孩子的这些好习惯,就是她比别人优秀的资本。其实,不管孩子在小学时表现如何,升入初中之后,所有的孩子都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这一新的起跑线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向前跑,他们之间要想拉来差距是很难的。但如果孩子身上的优点多一点、好习惯多一点,这些就会成为孩子比他人优秀的资本。
  也许家长们会说,小时候是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但现在,这个最佳时期已经错过了,想再培养他们的好习惯已经很难了。
  家长们的这些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在孩子小时候,由于他们的合作欲望比较强烈,孩子很容易就会养成好习惯。但这并不是说,上了初中之后,孩子就再也不能再养成新的好习惯了。家长们应该明白,在任何时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不算晚,在任何时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是必要的。
  自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家长们就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多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孩子就会比同龄人更优秀一点。所以,家长们不妨就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处入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就像上面那个事例中那位家长所说的那样,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只多记住两个单词,积少成多,初中三年读完,孩子很可能就会记住一本英语词典中所有的单词;
  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每天记住一个数学公式、一个成语,就在这种记忆和巩固的过程中,孩子比别人优秀的资本就会一点点显露出来。
  ……
  当然,家长也可以培养孩子别的方面的习惯,如帮助他人、孝敬父母等,这些好习惯不仅能使孩子顺利地渡过初中三年,而且也将成为孩子以后人生路上的资本。但父母们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孩子的好习惯不在多,贵在坚持到底。所以,父母还应在孩子的意志力上多下工夫。
  方法五:今日事,今日毕——锻练孩子的意志力、自控力
  由于正处在青春期,这些初中的孩子可谓是“性情中人”,高兴的时候,他们会把该做的事情统统都做完;不高兴的时候,他们干脆手一甩,该做的事情也不去做。
  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讲,这将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这表明孩子身上存在着至少两个缺点:一,没有时间观念;二,没有做计划的观念。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由于七八年级的科目要比小学时多得多,知识的难度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这时,孩子只有学会做计划、学会利用时间,才能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其实,不仅仅是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也是如此,只有孩子有了做计划的意识、有了时间观念,所有的事情才会按部就班地完成。
  当然,也有很多孩子有时间观念,也知道做计划的重要性,但一遇到困难,他们的计划就要宣告失败。我就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
  在放暑假之前,这个孩子就把自己假期每天的任务安排好了,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做一点作业、读5页课外书。
  暑假的第一天,由于新鲜,孩子的这些计划很快完成了;第二天,同学来找他玩,并且很晚才回来,他想完成今天的任务但又觉得很累,于是他对自己说:“明天再把今天的任务补上吧。”结果明天又有特殊情况,晚上他又对自己说:“明天再把这两天的任务补上吧。”……就这样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这个孩子已经彻底忘记了他曾经做过的计划。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升入中学,家长引导孩子必做的五件事(6)
初中的孩子往往就会这样,计划做得很好,但执行起来却没有那么顺利,常常是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所以,在这个时候,家长很有必要让孩子明白“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了。
  当然,也许“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孩子都明白,但就是做不到,那家长就要从孩子的自控能力上下工夫了。
  对待这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初中孩子,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
  我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事最容易拖拉,于是我提前给孩子打“预防针”,我经常这样问他:“如何到了该锄草的时候,农民不去锄草,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杂草会在田地里越长越多,最后会影响收成。”孩子认真地说。
  “那如果今天应该做完的事情,很多人却常常会拖到明天去做,会出现什么情况?”
  “那这些人只能是越来越懒惰了。”
  “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为了防止你变懒惰,妈妈应该如何帮助你呢?这样吧,你自己订一个规矩,告诉妈妈应该如何帮助你?”
  “那好吧。”孩子一口答应了。
  结果,孩子自己订下了以下这一规矩:
  规矩
  如果以后我今天的事没有完成就想去睡觉,我赋予妈妈权力,妈妈可以这样对待我:
  1.提醒我把今天的事情做完,否则不允许我睡觉;
  2.如果我耍赖,妈妈可以以后不理我,让我尝尝苦头;
  3.当然,妈妈最好是采取措施,让我快乐地把事情去做完。
  订规矩人:李肖
  有了这个规矩,孩子很少再出现拖拉的现象了,而且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
  家长要想让这些初中的孩子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必须要给他们一定的规则,而这一规则的制订人最好是孩子自己。
  其实,这些初中的孩子很清楚自己的缺点,只是在做事情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意识力和自控能力。但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又一般不希望父母插手他们的事情。因此父母就要找机会让孩子认识到拖拉的危害性,并找准机会让孩子自己制订一个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家长不要小看孩子自己制订的这一规则,更多的时候,其实不用家长的参预,这个规则本身就对孩子起着督促作用。例如,当孩子没有做完作业就想睡觉时,在意志力与身体或心理上的懒惰成分在做斗争时,因为有孩子自己制订的这一规则存在,孩子的行为很容易就会偏向意志力一方,从而很轻易地就会战胜懒惰。
  当然,当孩子的意志力真正被打败时,家长也要坚持原则,按规则办事。孩子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完,即使拖到了晚上十一点,也要等他们把事情做完后,才能允许他们睡觉。这一过程不仅培养的是孩子的意志力、自控能力,更会使孩子明白:明天要想早点休息,就要早点把该做的事情做完。由此,孩子的行为就会进入“自控能力增强——意志力增强——效率提高”的良性循环中。
  

二、家长要巧妙把握与孩子之间的关系(1)

  在与家长们沟通时,我常常会听到家长们这样抱怨:“上了初中,我家那孩子就像忽然变了个人一样,变得敏感、爱顶嘴,有时甚至好几天都不理我们,我真不知道如何跟这个‘小冤家’相处了!”
  的确,在大多数家庭里,自从孩子升入初中之后,家长与孩子就好像变成了“冤家”,要不是家长看孩子的行为不顺眼、要不就是孩子看家长的行为不顺眼,总之,家里的空气好像时常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其实,这么多的家庭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的两种特殊生理周期发生了碰撞——家长进入了更年期,孩子进入了青春期。
  我曾认识这样一对母女:
  妈妈40多岁,女儿14岁。最近一段时间,母女俩都变得特别奇怪,妈妈变得多疑、心烦、爱发脾气,而女儿也变得挑剔、没有耐心、很容易发怒,因此,每天母女俩的战事都不断。
  这不,一家人正在吃饭,女儿不经意地说起了班里一个男生:“他个子高高的,长得帅极了,尤其是打起篮球来,头发飘飘的,我们班的女生都看迷了……”
  女儿还没说完,妈妈就生气地把筷子摔到桌子上,冲女儿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你关注人家男生干吗?这么大的女孩了也不知道害臊!你能有什么出息!”
  女儿被妈妈吼愣了,但她马上也用最大的声音回应妈妈:“我怎么了,我又怎么没出息了,你就是看我不顺眼!”说完扔下筷子,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这是家有初中生的家庭经常发生的现象,由于矛盾的不断出现和加深,常常使家长和孩子都处于很痛苦的状态。其实,在这两个特殊的生理周期内,使亲子关系正常化的最好办法就是,亲子双方都多理解一下对方。
  但是,要想让这些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去接受和理解父母的坏脾气,这似乎不太可能。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心理等都处在一个突变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去体会他人的感受。所以,为了使家庭中这种“战争的硝烟”不再弥漫下去,家长必须试着去克服自己烦躁、易怒的情绪,进而努力地去理解孩子、宽容孩子。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多次调解过孩子与家长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我总是在寻找引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其实,仔细想想,原因无非有两点:
  一,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满,如家长看不惯孩子穿奇装异服、留奇怪的发型、与异性同学在一起玩等。
  二,孩子对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满,如孩子觉得家长太“唠叨”、家长不理解他们、不尊重他们等。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如果家长与青春期的孩子计较太多,那亲子之间的冲突只能是越来越多,所以在教育这一阶段的孩子时,父母应该拿出足够多的耐心和宽容。
  另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引起亲子之间冲突的重要原因。
  一次,我在学校七八年级的班里做过这样一个调查,让这些初中的孩子写出一句他们最想对父母说的话。结果有将近60%的孩子写的是对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满:
  “爸爸妈妈,你们能不能不要再说我没出息,不要再说我是‘笨蛋’、‘懒虫’!”
  “爸爸妈妈,我已经是大孩子了,请你们尊重我!”
  “爸爸妈妈,请给我点鼓励,有你们的鼓励,我也会做得很好!”
  ……
  的确,我曾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由于父母教育方式的不正确,亲子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和冲突,甚至还酿成了很多悲剧。其实,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从孩子进入初中那一刻,我们就应该明白:孩子在发生着改变,我们的教育方式也必须发生改变。

二、家长要巧妙把握与孩子之间的关系(2)
那么,在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具体来讲,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发生哪些改变呢?
  方法一:家长应该了解孩子最讨厌的教育方式
  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一直在抱怨孩子不听话,但却很少怀疑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其实,如果家长们了解孩子对这些教育方式的反馈,往往就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在一个教育网站上,有这样一个论坛——中学生自由天地,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随意说出自己对家长的不满。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贴子,一个孩子总结出了家长的“十大罪状”:说话粗鲁、态度夸张、张口就骂、动手就打……这个帖子后面,跟了很多留言,大多是中学生们对这一观点的认同,以及家长们的反醒。
  看到家长们的这些“回贴”,我终于明白这位网站的建议者开办这一论坛的目的了。他们是利用这一渠道让家长们来了解孩子对家长教育方式的反馈。
  七八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最强烈,他们强烈希望父母把他们当作“平等”的人,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令他们讨厌,他们肯定不会服从家长,那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只能是算作“无效教育”,甚至会演变成“有害教育”。因此,做家长的一定要了解孩子最讨厌哪些教育方式。
  那么,孩子最讨厌的教育方式有哪些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父母说话不算数。
  每位父母都在教育孩子做人要讲诚信,要说到做到,但在很多时候,父母们自己却常常做不到这一点。例如,父母们经常向孩子承诺:如果你考好了,你可以随便看电视、随便打游戏。然而,当孩子真正考得好成绩时,家长们却又给孩子讲道理:现在还不是玩的时候,等你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了。
  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最痛恨家长们的这一行为了,因此,当父母们再对他们说“等你考得好成绩,我就……”时,孩子就会想“你们别再骗我了,我才不会再上你们的当”,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2.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他们自己却做不到
  “要讲礼貌!”
  “绿灯亮了再过马路!”
  “不要赌博!”
  ……
  李磊的父母几乎每天都在这样教育他,但他的行为却一点都没有改进,遇到熟人从来不打招呼、过马路从来不看红绿灯、经常和一些高年级的孩子在一起赌博……
  为此,父母骂他、打他,不但没有一点效果,而且他的坏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后来家长没有办法,只得去请教教育专家,在教育专家的引导下,孩子说出了心里话:“我的父母每天都在打麻将,为什么我就不可以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行为的导师,如果家长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教育只能是“无效教育”。
  3.不讲理。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不合作行为无奈时,就会采取一些不讲道理的措施。例如,到了吃饭时间了,孩子还在打游戏,妈妈叫了很多遍他都不理,妈妈一生气,就把电脑的电源切断了。结果,孩子辛辛苦苦打的分数全部丢掉,害得孩子一周没有理妈妈。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本来是很小的事情,但由于自己被怒气所控制,就会做出一些不讲理的事情来,进而使事情越来越糟,使得孩子对自己越来越反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家长要巧妙把握与孩子之间的关系(3)
4.不肯认错。
  我曾认识这样一个孩子,他在背后叫父母“常有理”,我问他为什么,他这样对我说:“我的父母经常误解我,但当他们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他们从不会向我认错,而是找出好多理由来证明他们是对的,因此我叫他们‘常有理’。”
  初中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已经很强了,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父母的哪种行为是正确的、哪种行为是错误的。如果父母总是站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即使自己出现了错误,也不向孩子认错,那孩子只能是对家长的教育越来越不服气,进而越来越叛逆。
  当然,孩子讨厌的教育方式还有父母打骂自己、不体谅自己、不尊重自己等。其实,总得来说,孩子讨厌的并不是父母某一种或几种教育方式,而是父母的教育姿态。如果父母的教育姿态正确,那上述的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所以,家长要想摆脱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必须从摆正自己的教育姿态做起。
  第一,父母决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育孩子。这种教育姿态只会让孩子产生不被尊重、被控制的感觉,绝对不会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且很容易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