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继妃-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三太太安氏笑吟吟的看着女儿端庄大方的走出门去,心中觉得宽慰,女儿如今果然已经长大了,这些日子经常过来陪着自己说话。而且说话的时候,也比以前有条理的多了,有些事情自己想不通透,她却能很明白。
  苏子栎也上炕坐了下来,看着安氏手中的针线笑着倒:“这是给贞姐儿的衣裳?”
  “是给她的,打算让她在端午时候穿的,只是还没做出来。”三太太看看这件衣裳,当初可就是为了这件衣裳,才处置了秦姨娘的。
  “针线上的人都已经做了,这个也不急于一时,端午节的时候,总不会让贞姐儿失了面子就是。”对于妻子这样尽心的为女儿做衣裳,苏子栎有些不以为然。
  “总是不一样。”三太太柔声道。
  “我只是觉得,你身子不好,慢慢来就是,别伤了身子,让我和孩子们担心你。”苏子栎见妻子执意要做,只能随口劝了两句保重身体的话。
  听了丈夫的话,三太太心中觉得暖暖的,忙就笑着回道:“不过是做针线活罢了,那里就能伤了身子。妾身还想着给贞姐儿做完了这件衣裳,再给老爷做一件呢。”
  “就算不伤身子,也伤了眼睛,还是仔细些好。给贞姐儿做完了还是先歇歇吧,我也不缺衣裳穿。”
  安氏笑着应了丈夫一声,手中的活儿也放在了一旁。顺着丈夫的心思,是安氏这些年一直都秉承的做法。
  “四弟的任命今日已经下来了,是安阳县令。”苏子栎话锋一转笑着说道。
  “安阳县令?”三太太起身从双玉手中结果茶碗,递到三老爷手中。
  果然就和之前苏子栎说的差不多,虽然不是江南富庶之地的县令,可安阳也算是不错,比起那些贫寒的地方不知道好了多少。
  “是四太太娘家的人花了力气,找了吏部的人,才有这样的结果。”结果茶碗,苏子栎喝了一口,接着说道。
  “不管是谁家出力,有这样的结果总是好。回头妾身让人找几件东西明日我亲自送过去,也算是我们做哥哥嫂子的一片祝贺之心。这样的喜事,我们总不能不表示。”三太太是真心为了四老爷和四太太高兴。
  四太太熬了这些年,终于熬到丈夫有了今日,想必她今日也很高兴。
  “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就是,你知道我是从来都不操心这些的。”苏子栎懒懒的回答,倒不是很热衷这个事情:“只是今年家中有喜事,明日你和母亲商量商量,看看端午节是不是要比往年办的更热闹些,也算是为四弟庆贺了。”
  “老爷放心,这件事妾身会和母亲商量着办,绝对不让四老爷心里有不痛快。”安氏轻轻的回应道。
  苏子栎再没说话,只是看着安氏。安氏就吩咐双玉开了自己的私库去拿东西。
  等都安排好了,安氏才发现丈夫一直都直直盯着自己,她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了,便主动开口道:“老爷还有什么话对妾身说?”
  苏子栎看看安氏,想要说什么,可是张了张嘴,却又什么都没说,显然有些不好意思开口。
  “你我夫妻,老爷还有什么话不好说的。”安氏也发现了苏子栎的迟疑,便笑着说了一句。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是觉得秦氏关了也有好几天了,马上就是端午节,府中还有四弟的喜事,不如就在端午前放了她出来可好?”三老爷说话的声音很小,可是却足以让三太太听的清清楚楚。
  三太太没有想到,让丈夫欲言又止的事情居然是要让自己放了秦姨娘出来。
  老爷可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当初自己说了要禁足一个月的话,如今才不过十天都不到,老爷居然已经这样迫不及待的来说情?
  

  ☆、第十一章  收房

  府中有喜事也好,端午节也罢,难道说一个妾室还不能缺席不成?说起来,这些事情和妾室也没有什么关系,也亏得老爷想得出来这样的主意。
  三太太面上就有些难堪,只是低着头一句话也没有。
  只是三太太的心中,这一刻是冰冰凉的,她没有想到,自己当做天一般的丈夫,居然是这样一个人。他只觉得秦氏委屈了,为什么就不能为自己想想?要是自己连处置一个妾室都没有权利,府中还有谁能听自己的?
  何况老爷是朝廷官员,要是这样的话传出去,还不知道会闹出些什么,会不会被人说是“宠妾灭妻”?
  两个人都不说话,屋子里的气氛沉闷了下来。
  三老爷看着妻子脸色一变再变,想着自己刚才说的话,心里也有些觉得愧疚,毕竟这是内宅的事情,妻子既然已经处置了,他就不该插手。
  只是秦氏平日里能讨自己欢心,让自己觉得身心愉悦。这几日不见,心里头还真是怪想念的,因此才会忽然萌生这样的念头,帮着秦氏求情。
  “你说句话吧。”三老爷终于还是忍不住了,只是压低了声音问道。
  “老爷觉得这样做妥当吗?”三太太反问道。
  第一次,三太太觉得自己不应该一如既往的顺着丈夫,也许自己的丈夫已经不是多年以前的那个人了。
  苏子栎迟疑了半天,嘴巴一张一合好几次,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妾身从十六岁到了老爷身边如今也是十多年时间了,这些年,不管是老爷年房中的丫鬟也好,还是两位姨娘也好,妾身可曾经为难过谁?”
  “你自然不是那样的人。”苏子栎被妻子咄咄逼人的话问的无路可避,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在苏子栎的心里,只要是自己愿意的事,妻子从来都会顺着自己,今日说出的话却是这样咄咄逼人,显然,妻子心里是生气了。
  “妾身在老爷心中可是那容不下人的人?”安氏再问。
  “自然不是,你是什么人,我还能不知道?有你这样贤德的妻子,是我的福气,这家里上上下下的要是没有你打点,都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苏子栎忙就道。
  安氏的好,苏子栎都知道,只是如今她身子不好,年纪也大了,所以苏子栎的心就逐渐的转移到了年轻漂亮又懂得讨好人的秦姨娘身上。
  可毕竟这是自己的妻子,是陪伴着自己走过这些年的女人。今日不过就是想念秦氏了,所以才来求情,安氏能饶了她自然好,可现在安氏显然不愿意妥协,那也就只能算了。要是真的为了一个妾和妻子过不去,也就不是苏子栎的做派了。
  因此苏子栎就之前为秦姨娘求情的念头也就淡了去。
  “既然老爷知道妾身是什么人,自然就该知道,妾身不是无缘无故禁足秦姨娘。妾身处置她,也是为了咱们这个家能和和睦睦的不让人笑话了去,老爷您觉得呢?”见丈夫的态度转变,三太太用柔和的声音道。
  “你的心思我都明白。我也不过是随口说一句罢了,你若是不同意也就算了,可千万别放在心上。”看着妻子表情越来越伤感,而且一再压抑自己的难过,再想着妻子这些年的好处,三老爷反而开始宽慰妻子。
  “不是妾身要违逆老爷的意思,只是当日秦姨娘冒犯,让妾身实在没脸,这才下了一个月的禁足令。妾身到底是当家的主母,已经说出去的话要是就这么随随便便改了,只怕是让其他人笑话我们三房没了规矩,而且让老爷担了宠爱妾室的名声。再者,这样朝令夕改,让妾身这个当家的人如何制辖下人?要是这府中人人都和秦氏一样的话,岂不是府中要大乱?”安氏软弱,可是却是个明白人,心里有有些成算,她知道有些话到了一定的时候要说出来才好,免得两口子之间越行越远。
  “罢了罢了,只当这话我没说!你也别多想了,一个姨娘而已,禁足就禁足,也不妨碍府中的事儿,咱们该怎么过日子的还怎么过就是。”苏子栎不由握住了妻子的手低声劝着:“今日事我的不是,你的为难我也都知道,以后再也不会了。”
  “老爷的心思妾身明白,妾身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老爷书房里伺候的明月妾身瞧着还不错,是个知冷知热懂道理的,不如明日禀明母亲收到房中可好?”
  虽然不曾答应了三老爷的请求,可是三太太也不好太拂了三老爷面子,三太太便提出来这个折中的主意。
  男人不过都是贪新鲜漂亮罢了,他愿意要,给他便是何苦要闹得两个人不和睦?
  三太太在这个家中这些年能屹立不倒,与她的秉性有关系,她出身德州大户,还是嫡女,从小就看习惯了母亲是怎么制衡家中诸人的,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不少。
  只是她为人宽厚随和,懂得分寸,虽然不曾对府中的人苛刻,却也能将整个苏府上上下下都能打点妥当。
  这一点,就是三老爷也说不出一句不是来,何况,妻子是什么人,三老爷明白的很,又见她今日愿意主动往自己房中再搁人,心中的欢喜可是压抑不住。
  三老爷心中欢喜,当晚就在正房歇下不提。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今日他先是给秦氏求情,后来听妻子说起要把丫鬟收房的时候,连一句推辞的都没有,反而是喜上眉梢,这已经让三太太对他失望。
  苏幼贞听到父亲又在房中收了人的时候,便觉得有少许的失落。她希望的生活史能够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而不是一个有一个年轻的姨娘进门,母亲成日为此难过。
  而且她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居然去找母亲为秦氏求情,这让母亲的面子置于何地?
  在苏幼贞的认知里,苏子栎从此就只是一个没有原则,自私自利的人。
  不过通过这件事情,苏幼贞也看清楚了母亲的另一面,她绝对不是一个只知道一味软弱的人,她实在了解父亲。知道怎么做能让父亲对她不心生怨怼,还能让秦氏知道好歹。
  

  ☆、第十二章  尽孝

  除了苏幼贞,别的人都没觉得有什么,不过是做老爷收了一个通房丫头罢了,也不算什么大事。
  因为对母亲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苏幼贞对母亲的关注就更多了些。
  她能看出来,母亲在祖母跟前是很有体面的,算是几个媳妇里面头一份。听说母亲从进门以后,就开始当家,如今十几年的时间,府中从来没有人敢看轻了母亲,想必这与祖母的支持是不无关系的。
  到了端午前一天,派去保定的人回来了,来的时带了许多保定那边的土仪,说是三少爷孝敬老太太和各位老爷太太的。
  虽然都是些不值钱的东西,可是苏老太太看着却脸上堆起了花儿一般,连连夸奖钦哥儿有孝心。
  小厮又把一个红漆匣子单独送到了苏幼贞那里,苏幼贞不在,听竹接了。
  等晚上苏幼贞回去打开看,原来是一朵银掐丝米珠头花。虽然制作材料并不是很名贵,但却透着些清雅,苏幼贞看了很是喜欢,打算在端午节的时候配着母亲给自己做的水绿色花草纹样褙子戴。
  端午节的时候,苏府因为四老爷的关系,比往年热闹了些,除了和往年一样,请了京里的苏氏族人,又多开了六桌酒席,请了家中交好的几家,还有些亲戚过来一同听了长庆班的戏。
  几房媳妇娘家有在京城的也都来贺喜,府中热闹的不得了。苏幼贞也认识了好几家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
  这个年代的女子轻易不会去外面,一般只能是随着母亲和嫂嫂去吃酒、赴宴的时候才能有认识其他同龄人的机会。
  因来的人都是京城有名望的人家,且一直都是关注着朝堂局势的,因此都已经知道,苏家四老爷放了外任。如此来的时候少不得要奉上贺礼贺银,三太太让人造册登记等等倒是忙碌了一天。
  只是看着几位妯娌都有娘家人来,只有自己家没人来,不免有些怏怏的。
  三太太家中兄妹四个,两个哥哥都在外面,只有一个妹妹和她一样在京城,可是偏偏又是在王府做侧妃,要出来一趟都不能,因此也就只能派人送礼来,三太太也有几年时间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了。
  过了端午节,任命正式下来,四老爷一家人就开始收拾箱笼打点行装。
  只因为五月十八是苏老太太的生辰,所以四老爷一家子启程的日子就定在了五月二十这一日。
  期间,苏老太太做主,把苏家四老爷该得的家产都给了四老爷,苏家从来是讲究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们能分的不过是一千亩地的田庄,一间铺子,还有两处院子罢了,倒是也不麻烦。
  如此四老爷也就算是正式的分家单过了。
  到了五月十六,四老爷一家子的东西差不多都整理好了,一部分要带走的东西都收了起来,其他不常用的让人送去帽儿胡同那处新分的四进院子里。
  苏老太太的今年五十四岁,并不是整寿,因此也就只是邀请了几家在京城的亲戚过来吃杯水酒听一天堂会而已。
  请的人虽然少,可是自己家的几个儿女却一定是要有所表示。不光是几个儿子给母亲送了寿礼,连二太太、三太太、四太太、五太太和六太太这些做媳妇的都拿了精挑细选寿礼。
  几个孙女儿也拿了自己做的针线给祖母贺寿。贞姐儿绣了一幅百寿图给老太太,老太太格外喜欢,反而额外赏了贞姐儿许多好东西。苏家几位少爷虽然没有回来,却也打发了人送了寿礼给祖母,算是自己的一片孝心。
  而苏家的几个姑太太也没有忘记了母亲的寿辰。
  苏家大姑太太和二姑太太一个远嫁在了湖北和一个嫁去了浙江,山长水远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不曾回来过了,只是早早就打发人送了寿礼,连着端午节的节礼一起送过来。
  三姑太太夫家在直隶,距离京城并不远,到了五月十七日,依约带着两个女儿娴姐儿和媛姐儿前来给苏老太太祝寿。
  四姑奶奶去年随着丈夫在任上也只是让人在端午节前就连同端午节的节礼一同送了来,人也没有到。
  苏家这四位姑奶奶,都是庶出,并不是苏老太太亲生,因此,和苏老太太的感情也就说不上深厚。如今人来了也好,没来也好,对苏老太太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
  一家子人依旧是欢欢喜喜的过寿。
  过了五月十八苏老太太的寿辰,五月十九又在苏老太太屋里开了几桌酒席,一大家子人一同吃饭,算是给四老爷苏子槐一家人践行。
  紧跟着便是五月二十日,四老爷启程的日子。这日一大早,四老爷和四太太带了苏幼康、苏幼赟、苏幼苹三个辞别了苏老太太。
  四老爷的长子苏幼阳因为过年就要九岁去保定读书了,因此苏老太太做主让留在了府中,这一次并不随着父母去安阳县。
  苏老太太给儿子媳妇说了些嘱托的话,又让苏家其他的老爷太太,小姐少爷去送送。
  苏家二太太、三太太、五太太、六太太、三姑奶奶带着府中的几位小姐还有媛姐儿和娴姐儿送了他们到府门口。闵氏放心不下长子,再三的托付几位太太多加照料。
  三太太等人都应了,闵氏这才依依不舍的登车而去。
  苏家几位老爷带着少爷们送到了城门口这才回去。
  送走了苏家四老爷,三姑太太说自己出来也有几日时间了,该要回去了。
  三姑太太嫁的是直隶王家,也是有名望的大家族,在直隶和六太太的娘家赵家并称两大家族。三姑太太嫁的是次子,并不主持中馈,可依然要在堂前尽孝,因此成亲到现在十余年的时间,这也才是第二次回娘家。
  三太太又少不得准备给亲家老太太和老太爷的礼,又亲自陪着三姑太太在京城里转了一圈,这才安排人送三姑太太回去。
  三姑太太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