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女继妃-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太太又少不得准备给亲家老太太和老太爷的礼,又亲自陪着三姑太太在京城里转了一圈,这才安排人送三姑太太回去。
  三姑太太来的时候,拉了一车的东西,回去的时候,依然是一车的东西。
  送走了三姑太太,马上就是五月二十五了,秦姨娘禁足一个月也满了,安氏便安排身边的管事妈妈安妈妈去放了她出来。
  

  ☆、第十三章  脸面

  秦氏原本想着,就算是太太禁足,老爷平日里最喜欢自己,怎么能忍受一个月见不到自己。等老爷想念自己的时候,总会想办法放了自己出来,却不想等来等去都没有消息。
  焦急之下,秦氏让自己房中的丫鬟出去打听,这一打听才知道,太太又给老爷房中又收了人的消息,当时秦氏差点儿晕过去。
  她一直觉得自己对于老爷是不同的,所以才嚣张,可是现在看起来没,老爷不过就是贪恋自己年轻漂亮罢了,房中的哪个人只要是年轻漂亮就好,是不是自己原来也不是这么要紧。
  有了这样的认知,秦氏倒是安份了下来,认认真真的抄了一百部《法华经》。
  如今被禁足了一个月,秦氏到底长了些记性。她也算是知道了三太太的手段和厉害,心中对三太太也没有了以往的轻视。
  只等着安妈妈奉命放了她出房门,秦氏一点都不敢耽误,立刻让小丫鬟用红漆盘子端了一百部的《法华经》到安氏的房中请安磕头。
  安氏看着比起之前略微安份些低眉顺眼的秦氏,倒也没有说什么难为人的话,只让她回去休息。
  秦氏禁足一个月,十少爷都没见过了,有心求着三太太见见,可是又怕再度惹得三太太生气,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打算私底下偷偷去看两眼也就算了。
  现在她清楚了自己也不过就是个玩物罢了,要和太太争高下,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本。如今老爷房中又有了比自己更加年轻漂亮的明月伺候着,自己以后的日子只怕是更不好过了,少不得是要多花些功夫笼络老爷才好。
  虽然明月现在不过是个通房丫头,可秦氏还是有些忌讳,她知道这个明月和一般的丫鬟不一样。明月以前的时候是在书房伺候的,又是个机灵聪慧的,几年下来,也学了不少的东西。
  再听说如今还懂些诗词歌赋的东西迎合老爷,老爷对她可是宠爱的很,比起当初对自己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些事情和苏幼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听听也就罢了,只当作并不知道,反正不管她们怎么斗,好歹母亲不会吃亏就是。
  要说是和她有关系的,那就算是苹姐儿跟着四老爷去了任上,清姐儿因为婚期已经定在了明年二月,如今只在自己房中做嫁妆的缘故,如今都不来学女红了。
  这样一来,和她一同学女红的人就只剩下宁姐儿一个了,偏生两个人性格又不和,很难说到一起去。虽然端午节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女孩子,可是又不能见面,不过是闲暇的时候,制个花笺或者扇面什么的送过去。
  苏幼贞多少觉得心里有些闷闷的,只觉得这日子沉闷的就像是夏天的黄昏一样,只让人觉得难受压抑。
  好在廖师傅对苏幼贞的指点让苏幼贞的女红技艺越来越高,苏幼贞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和跟着廖师傅学女红上面。每次去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和廖师傅讨论女红怎么做的事。
  苏幼贞如此,只看的苏幼宁眼中冒火,却又无可奈何。
  府中湖里的荷花从才露尖尖角到满池盛开,再到莲蓬长出……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
  转眼之间,便到了八月份。三个月多的时间,苏幼贞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大户人家嫡出的小姐。甚至在有些事情上,苏幼贞的性子越来越接近三太太的宽和。
  苏幼贞觉得,以前的生活已经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远的让自己几乎要想不起来自己曾经叫做穆青,而是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就只是苏幼贞,仅此而已。
  至于她想做的事情,现在虽然打听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可到底没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人,所以还只是想想而已。
  到了八月中,在保定念书的几个哥儿就要回来了,这是府中现在人人都说的大事,苏幼贞也迫切的想见见这几位哥哥。
  这日去给苏老太太请安的时候,三太太便说起来,已经接到了保定的信,说是还有几日时间,保定的四个哥儿就要回府过节。
  苏老太太喜欢热闹,可是大些的几个孙子都在保定读书,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如今要回来了,自然是要心生欢喜。
  “你可要好生给他们兄弟预备,别到时候缺了少了的,委屈了孩子们。”
  作为一个慈爱的祖母,苏老太太最先想的还是不能委屈了孩子,而不是孩子们的书读的是不是好。
  三太太笑着应了。
  六太太道:“三嫂子最是细心的人,有她在自然诸事妥当。母亲只管安心等着就是。”
  “你倒是个会说话的,也不说帮衬着你三嫂子些,什么都让她操劳了,你还在说嘴。”苏老太太对六媳妇的活泼大方很是喜爱,这会儿听她说话,也是眉开眼笑。
  说完了这个,苏老太太又对着三太太道:“我听说你娘家哥哥调任到了刑部?可知道是什么职务?”
  “已经接到哥哥送来的信了,说是刑部侍郎,正三品的官职。”三太太恭恭敬敬的回答了。
  说起这个,三太太也真是开心,这些年两个哥哥都在外任职,也有些年不见了,如今好不容易大哥能到京城,以后必然能和自己经常见见,可当真是一件大喜事。
  “可知道什么时候到京城?”老太太接着又问。
  “过了中秋节大概就到了。”三太太忙又笑着答道:“接到旨意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中了,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赶上中秋节到京城。”
  三太太对此颇有些遗憾。
  老太太微微颌首,又道:“你们兄妹也有些年没见了吧,这次你哥哥嫂子到了京城,你可别忘记做东,请他们来府中坐坐,可别怠慢了舅老爷一家子。”
  三太太笑着应了,又谢了老太太。
  “等他们一家子来了京城是住在那里?又没有要我们帮忙的地方?”人老了,对晚辈就多了些关爱,不管是不是自己家的,老太太都觉得作为长辈就应该操心些。
  

  ☆、第十四章  嫁妆

  “哥哥说已经打发人来在三西胡同购了一处五进的院子,一家子人够住了。”虽然大哥那边的事情都料理好了,可是婆婆这样操心,三太太得了面子,说话的语气越发的恭顺。
  “这样的事情,我们府中原该是要帮忙的,怎么就没听到消息。”老太太听了虽然点头,还觉得有些不满意,想着是疏远了亲戚。
  “我大嫂原是庆安侯府中的二小姐,当今庆安侯是大嫂的亲哥哥,所以这一次也是托了庆安侯帮着办的。”看出婆婆的不开心,三太太忙就解释。
  老太太这才又欢喜起来,笑着说道:“我倒是把这个给忘了,到底是年纪大了,记不得这许多事儿了。你大哥原是安庆侯府的姑爷,让安庆侯府出面也应当。”
  老太太一面又问苏幼贞“你舅舅和舅母就要进京了,可还高兴”之类的话,苏幼贞坐在老太太旁边一板一眼的回答着。
  对于舅舅和舅母,苏幼贞一点印象都没有,想来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因此,苏幼贞真的就说不上来,自己是不是开心。
  老太太操心了三房这么多的事情,二太太看着三太太的眼神就多了些羡慕。
  三太太的出身比她高,娘家哥哥又是有能耐争气的,大哥就从七品的县令做到了正三品的刑部侍郎,也不过才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另外一个哥哥当初考的是二甲第一名,九年时间已经是山东布政使了,还有个胞妹如今是王府的侧妃,虽然是妾室,可到底比起别家的太太还要风光些,也难怪老太太对三太太格外厚爱几分。
  想想自己的娘家兄弟,不想着拖累自己就是好的了,那里还能想着给自己长脸。
  再想着,自己家老爷眼瞅着三十多岁要奔四十的人了,只因为没有能中了进士做官,如今还要依附着三房过日子。就是连自己家中的孩子比起三房的都不受老太太的待见,不觉脸上就多了些晦暗不明的神色。
  六太太心细,看了出来,便扯了下三太太的衣袖,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三太太看着二太太面色不好,便扯开话题,说起来二房的事情来。
  因问起安哥儿成亲的事情来。
  二太太听三太太提起这个,感觉心里头舒畅了许多,便笑着道:“夏天的时候,新房都已经粉刷好了,张家也已经让人来量了新房的尺寸,说是准备打家具,因此就没有预备家具。其他一些琐碎的东西如今也都准备好了。”
  “前两日去国子监李大人家里娶媳妇,我去吃酒,遇到了张太太娘家的大嫂,才听说这次张家准备了两万两的嫁妆嫁女儿。二嫂子果然是有福气的,这媳妇进门就和财主进门差不多了。”五太太王氏笑着道。
  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张家嫁女儿居然要给两万两的嫁妆,如此以来的话,难道说自己家里还要再添些银子不成?可是二老爷如今都没有入仕,那里能有多的银子这样开支,何况二房里还有两子两女,要是一个个这么比照着,只怕是再多的银子也不够填这窟窿。
  因此在场的人面子上都有些奇怪,只有二太太原本就听说了,张家的陪嫁极多,只觉得有面子,想着二房这一次总能风光一回了。
  “张家四个儿子,就只有这一个女儿,张大人和张太太不免就多偏爱些。再加上张家又是江南家底殷实的人家,只说是江南嫁女儿都讲究十里红妆的场面。还说是,女儿虽然到了夫家,但是一辈子吃的穿的用的却都要娘家陪送,因此嫁妆就多了些。”
  话虽然说的低调,可是其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太太嫁到这府中这么多年,一直都被几个弟媳比对着,今日终于算是扬眉吐气了一番。
  三太太衡量着,打算回头和老太太商量一下,要不要从官中再添些银子去,要不然只怕安哥儿要被岳父家中的人看轻了。
  “这也是张家看中我们安哥儿的缘故。”
  五太太却和六太太在一旁小声的嘀咕着,不过她们都很小声,别的人只看见她们说话,并听不见她们说的是什么。
  苏幼贞本来是在一旁坐着和弟弟妹妹玩呢,不经意中听见这些话,倒是大吃一惊。
  没有想到,大嫂子成亲的嫁妆居然有两万两,这是怎么样的一笔大数目。搁在自己以前那个时候,不知道算是多少,就算没有上千万,也算是有几百万的陪嫁了,看起来张家果然是看重女儿。
  又想着,自己将来有一日要出嫁的时候,母亲是不是也会给自己这么多的嫁妆?随即又想着重新活过一回,可不是待嫁的剩女,现在自己不过才七岁,要成亲还远着呢,没得想这个做什么。
  “只盼着我们安哥儿不要辜负了岳父家里的希望才好。”二太太满面笑容的说道。
  二老爷到了这年纪不能考中进士,现在二太太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儿子的身上了,只盼着儿子能有一日出人头地。
  “安哥儿已经过了县试和府试,只等明年过了院试就是秀才了。哪里就能辜负了张家的希望。”六太太笑着说道:“二嫂子以后可当真是有福了。”
  二太太听六太太这么说,眉开眼笑的说道:“哪里是我有福,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好些就是,我们这些做母亲的还不都是一样的心。”
  “媳妇是个有钱的,儿子又是会读书的,可不是二嫂子的福气,二嫂子就别谦辞了。”五太太也插了一嘴。
  “媳妇嫁妆再多,那也是她的,说到底和我这个做婆婆的也没有多大关系,五太太可别再说了。”
  “其实,安哥儿媳妇两万两的嫁妆,也并不算太多,好像我们家二嫂子当初就是两万两的嫁妆,那时候我才不过几岁,就听到府中的人说是苏家新进门的三奶奶好生风光,嫁妆就有一百二十抬什么的话,只是现在也记不大清楚了。”六太太嘻嘻笑着说道。
  苏幼贞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当初也是两万两的嫁妆,因此看着母亲的神色都有些惊讶了。
  三太太不好意思了,忙就笑着说道:“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说这个做什么?今日说的可是安哥儿的事。”
  

  ☆、第十五章  嫁妆

  三太太娘家安氏,乃是德州第一的大家族。和苏家这样的老牌勋贵不同的是,三太太的娘家是近几十年才繁盛起来的。
  当初三太太出嫁的时候,得了她母亲方氏一半的嫁妆,再加上府中预备的,就有了两万两的嫁妆,这还不算她母亲另外给装的压箱银子,因此妯娌几个三太太是最有钱不过的人。
  当初三太太成亲十里红妆,成为轰动京城的大事,被人津津乐道了好几年,因此才会连刘太太这样年纪的人都知道。
  “我听说,三嫂子娘家讲究的是,母亲的嫁妆到了最后是不给儿子都要给女儿的,我们贞姐儿将来岂不是要发财了?”五太太笑着打趣道。
  “当着孩子们的面,可别混说了。”苏老太太看着三太太面颊红彤彤的,再看看坐着的孙女儿们,忙就道。
  二太太没有想到,说着自己房中的事情,忽然又扯到了三房,心里头不免觉得更加失落了,因此便找了个借口说是安哥儿成亲,还有些事情要料理,索性就回了自己家。
  苏老太太看着二太太走了,就让妯娌几个都带着孩子回去。
  几位太太陪着说了几句闲话,都告退离去。
  三太太打发了苏幼贞带着庶出的是少爷苏幼锺跟着五太太和六太太离开,自己却留了下来。
  “母亲,要是张家真的有两万两的嫁妆,我们要不要再添些?”苏家的规矩,哥儿成亲,每个人的开支银子是三千两,这和张家的两万两比起来确实是少了些。
  “不用,当初娶你进门的时候,你的嫁妆比起张家只怕只多不少了,不是也没有添?这是我们苏家百年的规矩,坏不得。”苏老太太一口回绝了,张家的嫁妆多是张家的事情,苏家不能用新媳妇的嫁妆来衡量娶媳妇的费用。
  得了老太太的明示,三太太也就安心了,总不能为了这件事情被人说成刻薄侄子吧。
  “是媳妇糊涂了。”
  “你那里是糊涂,就是有些事情想的多了,唯恐别人说你不好,让你难做人。”苏老太太笑着对三太太说道:“只是我们这样的人家做主母,宽和固然要紧,也不能一味放纵。凡事守着规矩就是。”
  三太太低声应了。
  就听见苏老太太又道:“其实我何尝不知道,三千两对着人家的两万两总是我们薄了。只是我们不能只为了这一个就坏了规矩。你当着家,也知道我们府中虽然说如今还好,可到底是不比以前了。这一代的哥儿又多,要是每个人都添些,那就是一笔大数目了。”
  苏母说这话的时候,眼底多少有些无奈,给自己家撑场面的事情,她也想做,可终究是不能做,安哥儿才是老大。
  “母亲说的是。”三太太低眉顺眼的道。
  “我知道你这个人,性子最是好,可你是我们苏家的宗妇,许多的事情有规矩在,就别轻易改变。”对于这个儿媳妇,苏老太太是那里都满意,唯独就是觉得作为宗妇,少了些杀伐决断。
  三太太也知道,婆婆这是为了自己好,因此忙就应了。
  “何况,张家是书香世家,许多规矩还是懂的。他们给这些嫁妆,也不是为了让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