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龙夺嫡-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胤祚朗声将奏章背了一遍,末了微笑着说道:“诸位大人可有何疑惑之处,本王可以解释一、二。”
京畿道御史郎月明第一个跳了出来,大声道:“下官不同意毅郡王的说法,下官以为官缺是有肥瘦,但身为朝廷官员理应奉公守法为先,为民表率其后,朝廷自有定规,火耗不得超过二钱,原本就该如是,毅郡王的做法实乃画蛇添足之道,下官不敢芶同。”
嘿,早就知道你小子会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妈地,老二那货还真是迫不及待地想再次过过招,也好,就先拿这个郎月明开刀好了。道:“朗大人说得如此激动,想来一定是位清廉自守的好官喽?”
“本官一向如此,毅郡王此话何意?”胤祚地话里头暗指朗明月手脚不干净,登时把朗明月气得火冒三丈,只是顾虑到这儿是金銮殿,才没敢放肆。
“哦,本王心里头有些疑问,烦请朗大人解释一下可好?”胤祚悠哉地说道。
“下官无事不可对人言,毅郡王但问无妨。”朗明月那张脸这会儿一点都不像明月,倒有些像黑锅底。
“本王没记错的话,朗大人历任过高阳知县、江宁知府,对吧?不知朗大人当时收的是几钱的火耗?”胤祚不等朗明月开口接着道:“朗大人在高阳任知县收的是两钱七地火耗,到了江宁任知府,收的火耗就成了三钱,有这事吗?为何朗大人不按朝廷定制的两钱收啊?”
“你血口喷人,我,我……”朗明月犹如被踩了尾巴地老猫般跳了起来,连王爷、本官之类的话都忘了,青着脸,手指着胤祚,全身抖得厉害。
“哼,本王从不信口开河,要证据吗?本王这里有。”胤祚伸手从衣袖中取出几张写满了字的纸来,手一杨道:“朗大人不会不认识高阳城的贺学名、贺班头吧,这里有贺班头的证词,朗大人在江宁的师爷叶成万也有份证词在此,可需要本王念念?”
“我,我……”朗明月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他不知道胤祚是如何得到这些供词的,可眼见无可抵赖,忙苍白着脸向着康熙老爷子的方向一头跪下道:“臣有负圣恩,臣罪该万死。”
康熙老爷子连话都懒得说,只是挥了挥手示意朗明月自个儿到一边跪着去。
胤祚笑容满面地道:“禀皇阿玛,地方官员来钱的路子不外乎四条:一是火耗,二是吃官司收黑钱,三是额外加捐,四是多瞒少报从国库里挖钱。这其中后三者都是有违大清律的违法勾当,若是犯了自然有国法处置,可一般守规矩的官员其收益靠的就是火耗,只是官有肥、瘦,其间相差极大,得了肥缺的自然是心满意足,得了瘦缺的,心中自然不平,如此一来芶且钻营之事就难免了,儿臣以为将火耗全部归公,然后按官缺下发,形成定制,那起子官员们没了收火耗的权利,也就少了那些子攀比之心,这法子就叫高薪养廉,若是拿了养廉银还算计着盘剥百姓,这样的官就该杀,杀上一批,何愁吏治不清。”
康熙老爷子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表态,正在此时,上书房大臣、吏部尚书马齐站了出来,口里头道:“圣上,微臣也有话想问问毅郡王。”
“准。”老爷子笑着点头。
靠,这马老倌跳出来凑什么热闹,难不成也想跟咱过过手?胤祚心里头还真有点不想跟老马同志过不去,一来老马同志确实是个清廉自守的能员干吏,二来胤祚也没算到老马同志会跳出来,没啥子准备的,心里头还真有点犯叨咕,可都到了这会儿了,也只好笑着道:“马大人有话请说,本王一一作答便是。”
“王爷客气了,下官只有一事不明,这火耗归公好是好,不过这火耗也是取之于民,用来分给官吏,怕是有些不妥吧?朝廷官员自有朝廷发给的俸禄,这火耗收之国库岂不是更好?”马齐那双小眼睛转悠的滴溜溜地。
嘿,你个老马同志还真是会说话,这话里貌似在帮着咱呢,嘿嘿,这情咱先记着了,有机会还你个人情。胤祚笑呵呵地道:“官员也是人,也要迎来送往,还要雇请师爷、奴仆,得维持朝廷的体面,若是光靠朝廷的俸禄,怕是不够的,钱不够怎么办?不是想办法刮地皮就是想法子从国库了捞钱;官员也是人,是人就有贪念,只是有的人能控制住自个儿的贪念,有些人则做不到,光靠律法制约是不成的,可养廉银加上律法却能有效地遏制官员的贪念,试想一下,稍有良知的官员们即便遵纪守法,每年的收入都已是丰厚,也用不着去盘剥百姓,若是犯了法,不但丰厚的收入没了,还得去坐牢,又如何不令这些官吏在违法之前三思而后行,而这正是高薪养廉的意义之所在。”
胤祚畅畅而谈谈,猛地一转身面对着康熙老爷子道:““皇阿玛,儿臣以为此法不但可行,而且是事在必行,请皇阿玛决断。”
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论战(中)
         胤祚的话言之有理,掷地有声,再加上火耗归公的折子朝臣们都已经议过数次了,其中的利弊早都已了然于心,即便是康熙老爷子也明白其中的奥妙,只不过有一件事儿,大家伙都闷在心里,谁也不提,那就是究竟由谁来定官缺。醉露书院定官缺的事儿牵涉到整个大清朝所有的官员、所有的职位,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儿,繁琐得很,可油水也足得很,大家伙都不吭气,就只等着老爷子拍板了。
朝臣们不开口,并不代表阿哥们就没了响动,太子见自个儿的手下吃了鳖,心里头歪腻得很,又见胤祚慷慨陈词,更是有些气不打一处来,此刻见朝臣们都不说话了,胤礽自个儿站了出来,口道:“皇阿玛,儿臣以为毅郡王这折子听起来是好,只是真儿个执行起来怕是困难重重,先不说可行不可行,就说定官缺的事儿没个公正严明的大臣看着,怕是要出大乱子的,儿臣以为此事还是暂时搁置,将来再议为好。”
再议?再议你个头啊!老二你小子不就是担心这差使落咱手上,怕咱混吏部里搅乱子吗?嘿,咱不傻,没事咱何苦找事呢,没地让老爷子起疑心。胤祚心思快着呢,立马就辨明了老二那点子小肚鸡肠,微微一笑道:“皇阿玛,太子所言有理,儿臣也以为是该有个老成持重而又廉洁自守的重臣来把关,儿臣认为马齐、马大人身为上书房满大臣,又身兼吏部尚书之职。为人廉洁自守,正是担当此任的不二人选。”
“准了。”康熙老爷子一锤子定了音,这事儿也就算是定了案,太子虽有心再说些什么,到了这份上也只好先忍着了。醉露书院胤祚看老二那副憋屈的样子,心里头直乐呵:老二啊老二。
说你蠢,你还是真地蠢,竟然看不出咱家老爷子的心里早就投了赞成票,叫咱当众议事。一来是通过咱的嘴来说出老爷子自个儿不好说出口的话。二来是在考验咱呢,老爷子就是想看看咱是不是那号子想揽权的人,咱才不上当呢,那些子破事还是归别人管去,省得老爷子起疑心,又给咱上眼药。嘿。这回老大这傻冒没蹦出来,倒是你来吃鳖了。哈哈,爽很!美很!
胤祚正得意呢,冷不丁又听到老爷子开口了:“火耗归公的折子就交由吏部办理,众爱卿议议海运地事吧。”
火耗归公的事儿牵涉虽大,大家伙有的赚了。有的亏了,可不管怎么说,都还是有钱可拿地。只是个多少的问题,虽然不少人心里头不满,可也还不至于不满到要跟胤祚对着干的地步,可海运的事儿那就不一样了,大伙儿都知道有这么份海运的折子,但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个大概而已,并不清楚其中的细节,但很清楚地一点就是不少人将因此而丢了实缺。这会儿大家伙一听到要议海运的折子,个个都精神抖擞,注意力高度集中,就等着听个准信了,当然,各自暗地里都憋足了劲,只要是对自个儿不利地,那可就要可着劲地反对了。
司礼太监秦无庸那尖利的阉人嗓音不紧不慢地在大殿上回响着,胤祚这份折子极长,足足宣读了近半个时辰才算将折子念一遍,这还是节略,若是加上胤祚附在其后的各种相应的计划、图标、说明之类的东西,别说是半个时辰,半天都宣读不完。胤祚搞这份折子整整花了数年地时间,动用了大量的人手,其中的内容之翔实,计划之详尽令那帮子大臣都听傻了眼,直到秦无庸宣完了折子,康熙老爷子都发话要大伙儿议事了,还都没反应过来。醉露书院这份折子包括了海关、仓储、码头地建设,船队的建造,水手的招募和训练,组织架构的设置,人员的搭配,水师的调度、内陆漕运的改革,河渠水利的建设等等诸多方面,众大臣听得两眼发直,想要在短时间内议出个名堂来根本就没有可能性,别说议了,就算是想要领会这份折子的全部都没法子做到。
要议事总得让大家伙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会儿除了几个上书房大臣见过此折,心中有数外,其他大臣压根儿就没明白过来,这事儿哪能议得起来,问题是老爷子已经发了话,不议也不行啊。眼瞅着冷了场,胤祚是不急的,没人跳出来唱反调更好,还能省些口舌。不过胤祚的愿望落空了,翰林院学士姚伯昌第一个跳了出来,高声道微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毅郡王。”
姚伯昌,字子毅,山东烟台人,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出身,太子胤礽的东宫侍讲,一向就是太子的心腹之人,头前就在太子那儿研读过胤祚这份折子的节略本,自以为找到了折子的破绽之处,这会儿第一个跳出来发难了:“毅郡王的折子所言固然不错,但下官却有个疑问,还请毅郡王不吝赐教。”
嘿,来吧,有什么招就尽管使出来。胤祚笑容满面地道:“姚学士不必客气,有话但讲不妨。”
“敢问毅郡王所言的大海船从何而来,我朝水师最大的战舰也不过仅能装三百余人,用于装载漕粮,也不过是三百余石而已,如何能有装载数千石的大船?王爷此折岂不是空谈?”姚伯昌毫不客气地抛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小样,就知道会有人问这个问题,那是咱故意留着等你们来问的。胤祚乐呵呵地道:“姚学士所言有理,若是以水师战舰而论,确实只能装三百余石漕粮,不过姚学士显然忘记了前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事儿。”
“这两者又有何相干之处?”姚伯昌穷追不舍。
“三宝大船长十六丈六尺,船底头至无板处为十丈零二尺六寸,无板虚梢为二丈三尺四寸,头阔为一丈九尺五寸,头深为六尺九寸,中阔为二丈四尺三寸,中深为八尺一寸,(表原为三七,当为二七之误。)梢阔为二丈一尺六寸,梢深为一丈二尺,此为两千料大船,足以装载三千、至四千石漕粮。不知姚学士以为然否?”胤祚一口气将三宝大船的规格尺寸都背了出来,也就是他记忆力过人,别人是比不了的。
“这……”姚伯昌迟疑了一下道:“三宝太监的海船图不是早已失传了吗?毅郡王背出此船的规格又有何用处?难不成毅郡王手中有此图纸?”
切,小样,不就是又设了个陷阱让咱跳吗?娘的,若老子说没有,自然是君前戏言之罪,若老子说有,你老哥又可以给咱扣上个私藏海图,意图不轨的罪名。嘿,跟老子来这手没用,早防着你了。胤祚乐呵呵地笑道:“本王手中是没有。”故意停了一下,看了眼满脸子得意的姚伯昌,悠哉地道:“可工部里有存档,本王接手工部之时无意中发现了此图。姚学士可还有疑问?”
“下官,下官没有问题了。”姚伯昌满头是汗地退了下去。
还没等胤祚喘口气,左都御史董其事又冒了出来,口里头道:“圣上,微臣也有疑问想请教一下毅郡王。”
薰其事,字凯宁,南昌人氏,康熙十八年进士出身,算起来是明珠的门生,一向跟大阿哥走得近,虽不是大阿哥的门下奴才,却是其心腹,自打明珠到了台,不再插手政务,这货就成了大阿哥胤禔的智囊。这会儿也得了老大的暗示,跳了出来,不过他可没有姚伯昌的运气,事先并没有读过胤祚的那份折子,所知的仅仅是刚才听秦无庸宣读节略的那一星半点,不过主子有令,硬着头皮也得出来为难一下胤祚:“下官想请教毅郡王,漕运改海运,牵涉到数万漕丁连同其家属的安置,这十余万人可不是个小数字,不知毅郡王以为然否?”
嘿,这货连折子都没仔细听就跳出来了,还真是没头脑,简直跟他主子一个德行,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八也就只能陪土鳖。胤祚微微一笑道:“薰御史刚才一定没听仔细,折子里说得很清楚了,三万漕丁可分三步进行安置,在海运没正式开始前,一切照常,待海运开始后,逐步消减漕丁,人员可以分流到海运、水利建设、垦荒等方面,具体政策,本王另有附录。董御史还有何疑问之处,本王可详细解释。”
薰其事还没那个资格提前知道折子的内容,这会儿看着胤祚那张笑脸,顿时有些老脸微红,呐呐地道:“没、没有了,下官告退。”
薰其事刚下去,就见索额图站了出来高声道:“老臣也有事请教毅郡王。

头前两个都是小角色,这回儿大人物终于登场了,胤祚的精神不由地为之一振……
第一百零三章 朝堂论战(下)
         胤祚跟索额图可是“老交情”了,平日里就常打交道,别看见了面都是嘻嘻哈哈地一派和睦,心里头却都明白不彻底整倒对手就没自个儿的好日子过,大家伙隔山打牛地也交过几次手,索额图都没落个好,不过这并不代表索额图就是一苯蛋,实际上身为上书房大臣中排在第一位的满大臣,索额图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要不康熙老爷子也不会让他当了近三十年的权相。
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战术上却得重视对手。老毛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胤祚对索额图这只老狐狸还是挺重视的,也做足了功课,这会儿一见索额图跳了出来,心中有着一丝不解——身为首席满大臣,怎会如此沉不住气,这么早就冒了出来,莫非有什么特殊的制胜法宝?面上却是笑呵呵地道:“不知索大人有何疑问,本王勉力解释便是。”
“不敢,不敢,毅郡王的折子写得真好啊,老臣长见识了,不过,有些个疑问不搞明白,老臣的心不安啊。”索额图满脸子真诚地说道。
不敢?你个老狐狸现在不是已经敢了吗?嘿嘿,长见识?有屁就快放吧。胤祚在心里头狠狠地臭骂了一通索老狐狸,不过脸上的笑容却没有变:“索大人请讲。”
“唔,好,老臣确实有几个疑问,这折子上的计划庞大无比,要动用的银两可是不少,现如今国库的情况想来毅郡王是有数的,不知道毅郡王打算从哪找那么多银子来做这么件大事情?”索额图拈着胡须,笑眯眯的样子看起来像只老狐狸。
靠!老家伙的眼光还真是毒辣,第一个问题就道出了这个折子的致命伤,没错,这满盘子计划所要动用地资金大得吓人。光是启动资金就得有个三、四百两银子地。后续的投入更是个天文数字,到整个计划全部完成,没有个三、四千万两银子根本办不到,即便是前几年国库充裕的时候操作这个计划也有一定的难度,更何况这会儿国库空虚,而老爷子还惦记着再次亲征葛尔丹,要想搞出一大笔钱来搞海运着实有难度。
嘿。这年月商人没啥子地位。要是提出个啥股份制,吸引商人入股之类的屁话,那绝对是找死——漕粮乃是国之命脉,怎可交于私人之手,一顶哗众取宠的大帽子扣将下来,没地挨老爷子的板子,不过咱换另外一个说法不就成了。
胤祚乐呵呵地道:“索大人所言极是,没钱自然是什么事都办不成地,本王算了笔帐。通盘子计划总共需要三、四千万两银子,即便是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