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唐传奇-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何?”
    “我确实不知,按理崔大人已经是正二品,却降一秩来做正三品的金陵府长史,我实在不解。”
    崔焕背着手有点伤感地说道:
    “老臣今年已经六十有四,按唐律再过六年就该真的致仕了,可我心里却有点不甘心。我从二十一岁中进士至今已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来谨小慎微,从未出半点差错,论相名我比不上张九龄、姚崇、张悦之善,也比不了李林甫、杨国忠之恶,一生碌碌无所作为。”
    说到这里,崔焕转过身来看着李月,眼睛里充满了神彩地说道:
    “其实我是完全支持殿下的‘限田令’,老有所养、少有所依,乃至食有黍、穿有衣、黄口皆入学、耕者有其田,这样的大同社会一直是我内心的梦想,我曾有幸经历了开元盛世,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民生凋零、国弱民瘠,一年胜过一年,心中的哀痛不是外人所能理解,我也知道问题的结症,可却不能也无力去触动和改变它,慢慢的连我自己也麻木了。可殿下在江南的改革真的象一声春雷,唤醒了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渴望,我几乎每天都在关注殿下的下一步。‘盐铁专卖’、‘限田令’、‘劝商令’都击在了实处,本来是很好的办法,可却造成今天的混乱局面,我以为是殿下和萧大人的策略错了。”
    李月闻言猛的一振,他万万没有想到崔焕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由起身问道:
    “那依崔大人之见,又该如何走这步棋。”
    “殿下和萧大人的策略错就错在‘急’一字,总想能立竿见影,想把旧的东西通通砸毁,再重新建个新的制度,萧大人当年还是我亲自主考的进士,说起来也算我的半个门生,他的最大弱点就是想法略重于理想化,行事总带有一点书生气,不太注重实际,这和他少年得志有关。我相信各位刺史和县令在殿下面前都是一致同意实行‘限田令’的,可殿下真的知道这就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吗?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致同意而无异议呢?就算是皇上的圣旨,也会有反对的声音,也会有言官力谏。这么多一致赞同,可见殿下和萧大人都不懂得官场中两手圆滑的学问,他们由于害怕殿下之威,即使心中不满也不敢出言反对,所以‘限田令’他们是照办了,但完全可以避免的一些冲突和矛盾,却没有主动化解,甚至还故意激化,试问有谁把可能的后果都告诉过殿下呢?整天闭门不出的萧大人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吏治不到位,就仓促推出重大改制,这是问题的其一。
    其次就是没有策略和计划,‘限田令’一出,无论轻重缓急、不管情况各异,统统一刀切、一起办,不懂得分而化之,更不知道要渐进而行,就如同用一根铁棒去猛击大石,自然震得手生疼、还溅起碎石伤及他人,若改成一块一块的处理,用砸、用锉、用凿、用撬,多种手段共用,虽然时间慢点,却最终能顺利的把大石完全敲碎,也没有多少负面效果,‘令之所致,岂不如利之所诱,’不讲策略,急于求成,这便是问题的其二。以上两条就是造成今天局面混乱的主要原因。殿下,土地改革其实我在肃宗即位之初就开始思考了,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里就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早就专门替殿下拟好的土地改革的草案,殿下有空请看看。”
    崔焕说完取出一本册子,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蝇头小楷,递给了李月,同时也伸出了一只诚恳的手,李月心中无比感慨的接过册子,随即也伸出手和这个自己多年的老对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第三十三章 新政
    大历元年二月,在限田令最后的期限到来之际,金陵府终于推出了限田令修正案:
    各户祖传的永业田可保留,已经上缴的,加倍补偿;永业田外若是购入的土地,可再顺延三年期限,得授勋官的,可转成口分田。当前重点是解决籍外田问题,凡拿不出购买契约和无官府承认的地契的土地,则要全部赎买或没收,限各地半年内完成此事,无法做到的,也要上报金陵府。
    金陵府成立土地专案署,直属吴王,统管土地改革事宜,由崔焕兼任署正。
    在大历二年三月之前,各地官府必须保证各户至少拥有限田令规定一半的土地,若到期后一县内百姓的告状超十件的,则要处罚当地县令。
    金陵府各级官员的永业田在唐制的基础上上限可增加三成,但官员必须重新如实申报,一但被监察室查处弄虚作假的,不仅免职,没收全部永业田,还要依律论罪。
    土地超过一百亩的需重新进行测量,由土地专案署来执行。
    大户主动交出一定土地的大户,不仅在商业税收上优惠,还可以享有终生免劳役、一子可以免兵役等等各种优惠。
    修正案细则一同发布。
    限田令修正案推出后,江南的紧张局势立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几乎所有的人都长长出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第二次科举考试也顺利结束,在上万名考生中录取了六十四名佼佼者,授从七品到从八品不等的官衔,赴各地充作基层官吏。就在江南推出了限田令修正案的时候,江南东道的北面却发生了严重的政局动荡。
    四月,海州有海贼犯境,李豫命兖州兵马使董晏集兖、徐两州的兵力共一万余人前去平贼,但海贼却逃回海上,将董晏的兵力拖在了海州,就在这时,魏博节度田承嗣趁机南下,一连占据了兖、徐两州,然后向李豫上书请罪,申言自己绝对忠诚于皇上,只是怕江南的土改波及到徐州,才不得已为之,李豫大恨,却又拿他无可奈何。
    六月,王缙密告李豫,田承嗣在徐州、陈留一带陈兵六万,有向南向西扩张的迹象,要求朝廷立刻采取对策,由于物资、军粮短缺,长安再无力支持重兵布防,在和几位宰相紧急磋商后,李豫下旨加封李月兼淮南道节度使,将吴王府控制区北扩到宿州,并下密旨,准其扩军至六万,以牵制田承嗣。
    当即,李月立刻将二万后备役转正,命蔡明德兼任宿州防御使,率军一万黑旗军精锐驻防宿州;命南霁云为濠州防御使,率五千黑旗军驻扎濠州;命吴昊为泗州防御使,率五千铁骑军驻扎泗州,与宿州、濠州互为犄角呼应;又任段秀实为扬州刺史兼扬州大都督,统领二万军,后援宿州、濠州、泗州等地,同时调颜杲卿到金陵为西阁祭酒接段秀实之职。
    在一系列紧急布防后,李月再次整顿军制,将全军分为三个营,分别为黑旗军、虎卫军、烈火军,每营各两万人,其中黑旗军包括一万五千步兵和五千铁骑军为北边和西边防御,由蔡明德统一率领;烈火军为中部防御,包括淮南道原有的一万军,共两万步军常驻扬州,由段秀实统领;虎卫军共二万人,包括一万由林衡率领的沿江水军、由王元楷统领驻防金陵的五千步军、还有由张杰率领的五千军驻扎越州,以上军全部向李月负责。同时李月还下令,除北线和西线的军队外,其他军队皆需由兵曹事统一组织进行屯田,以保证军粮能够自给。由于江南东道军力北扩,果然牵制住了田承嗣在徐州的军队,使田承嗣暂时打消了西进的企图,将重兵压到徐州一线,伺机而动。
    为培养后备军官,李月采纳荔非元礼的建议,在金陵兴办军学,由荔非元礼负责筹备,三个月后,军学落成,李月命其名为金陵演武堂,由荔非元礼担任学正,凡军中副尉以上的军官都必须到军学受训一年,同时每年和科举一起开武举科,将兵曹事中劝武署的职能转到由军学负责,考中者则为军学的正式学员,学制为三年。
    由于火药的军事应用已逐渐在各军中推广,为保持技术领先,李月特地在军学内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在各军中也设置了相应的兵种,同时在兵曹事设立火器署,由严明任郎中,专门负责火药及火器的开发和研究,而对于火药、火器的生产则由专门的军匠负责,这些匠户由于身份特殊,都在官府的严密控制之下,区别于其他普通匠户,受火器署的直接控制。
    淮南道归李月管辖后,李月并没有立即在那里展开同样的限田令,只是实施了江南东道的其他一些改革,如:盐铁专卖令、户籍令、劝商、劝学、授勋等等,另外将淮南道所有的州县官员都集中到金陵受训以及收集官府目前掌握的田地情况,这些繁杂的工作,李月都丢给了崔焕来全权负责,只是有特殊和重要事宜时才由他来过问。
    五月,派去大和和高丽贸易的徐明谦终于回到了浏河港,数百艘大船上载满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以及瓷器、漆器等大量物品。船队的回归顿时轰动了江南,无数人特地赶到江边观看这一盛景,眼看着一箱箱金银从船上被搬下,极大的刺激了大商人们求富的野心,造船业开始在沿海盛行起来,各地官员磨破嘴皮子也没能奏效的劝商令却在看得到的财富面前不攻而破,不仅远洋贸易,内地贸易也被带动起来,无数原本世代农耕的大户纷纷派出年轻子弟组建贸易商行,涉足于工商业。远洋贸易中不仅涉及高丽、新罗、大和等地,还往南至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的苏门答腊)、堕婆登(今印尼)、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和骠国(今缅甸)等国,为保护商船不被海盗侵袭,水军特地组织了两支护航舰队,每年二次护送商船远航,费用自然就由商船均摊,同时也引来了各国的贸易商船,三年后,浏河港发展成了可以和广州相比的大型海外贸易中心,在后来南面的明州港也渐渐的发展起来。
    八月,朝廷同意江南东道可以铸币,李月当即在苏州建立铸币工场,将江南东道的主要铜产地婺州淳安县的铜锭运来铸币,主要铸造开元通宝,同时也铸造少量的金、银锭。这一举措更加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半年内在市舶监和浏河巡检司登记的新成立商行就超过千户,随着工商业的兴起,各种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开始出现,由于官府对匠户控制的放开,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精于帐务的人都成了极为**的人才,各种培训专业人才的学堂也孕育而生。崔焕随即在官学的基础上,创建了百工学,专门招收各地有志于从事专门技术的少年,为官府和各地商家培养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
    工商的兴起有力地推动了大户的还田速度,为获得税收优惠,润州、常州、苏州、杭州、越州一带的一些有眼光的大户开始主动向官府交田,到十月时,官府已经拿到了近十万顷的土地,崔焕并没有将这些土地全部追授农民永业田的不足,而是把绝大部份都暂用作金陵府的直辖官田,租给新从全国各地迁来的而暂时拿不到江南东道户籍的农民们耕种,这样一来,金陵府便控制了江南东道的租佃市场,使得主要靠收佃租的豪强地主们不得不降低了佃租水平,金陵府又重新漂亮的赢回了主动权。
    十一月秋收后,江南东道的粮船载着五十万斛粮食从扬州出发,在重兵的护卫下,沿着漕运驶往长安,李月开始第一次兑现他的承诺。
第三十四章 商行
    润州丹阳县福星酒楼的王掌柜王三思是亲眼目睹了浏河港海船归来时的盛况,开酒楼达三十年的他第一次动了经商的念头,从太仓回去的路上他便一直在盘算此事,他共有两个儿子,几个月前他听从县令的劝告将酒楼交给了长子管理,自己变成了丁户,加上勋官总算报住了一百五十亩的土地,可多出了的三百亩土地还是得交出去,自从限田令修正后,着实令他高兴了几天,不仅又多保住了一百亩祖上留下的的永业田,后来购买的还可以再延三年。
    但经商的念头让他开始动摇了原来的打算,回到润州后,他就基本上打定了主意,他打算和两个朋友一起合伙做一次海外贸易,先期每人投入二万贯钱,租两个船仓,购买唐绫后运到大和去换取白银、黄金和其他贵重物品,如果能获利就正式建立商行。自船走后,王三思本人也索性跑到浏河港住下,日日盼望着海船的归来。
    这天,王三思照例去了茶楼,这里也集聚了几十名和他同样情况的土财主,大家都从各地来到浏河港等待消息。
    “王掌柜,你今天来得早啊!”
    王三思扭头一看,见是杭州的茶商钟祁,原籍也是丹阳人,故两人走得最近。王三思拱手回道:“钟先生也不是更早吗?如何,有消息吗?”
    “还没有呢!船已经走了三个多月了,按理也应该回来了,上次听说是海上风太大,所以在港内避了两个月,故迟了些。海外贸易风险极大,倘若船出了事,我真要一头跳进大海死了,我不比王掌柜,老家还有田产,这次我是把身家性命都投进去了,只望不要出事的好!”
    听说船可能会出事,王三思的脸色顿时变的惨白,二万贯钱啊!开酒楼五年才赚得回来,如果靠那些地租的话,可能一辈子也没有二万贯,王三思心里顿时充满了自责和悔恨,这时旁边又围拢了十几个人,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突然,楼梯响了起来,一名伙计气喘吁吁跑上来嚷道:
    “来了!来了!船队回来了。”
    王三思只觉大脑‘嗡!’的一声,突然变成了一片空白,等他缓过神来,已经不知不觉跑到了大街上,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朝码头跑去,王三思一跺脚,猛地冲了出去,可能这一生中也从来没有这次跑得这么快过。绕过弯,王三思顿时被惊呆了,只见数百艘巨大的海船正一字排开,缓缓地朝码头驶来。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有临安号!”旁边的钟祁正声嘶竭力的呼喊着。
    王三思猛的发现在第五艘船上挂着一面血红色的旗帜,他的腿一软,不由地跌坐在地上,那正是丹阳号的标志。
    随着海船顺利的回归,浏河港顿时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这一次是金陵府特地安排的,腾出一部分舱位允许民间租用,同时免费替投资者理货,只收取一点点象征性的佣金。这一次远航给每一个参与投资的人都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王三思本人投入的二万贯本钱给他带来了近十万贯的收入,扣去二成的税和佣金,还有四倍的利润,实在让王三思欢喜愈狂,他当即在浏河港港区沿街买下了三个商铺,决定正式从商,早上的悔恨和懊恼早被丢到九霄云外。
    这次一些人的大胆尝试所获得的巨额利润再次轰动了江南东道,无数怀着懊悔心情的人纷纷跑到浏河港打听下一次出海的时间,但浏河巡检司已经挂出通告,允许出资,但利润需五五分成且不管风险,就是如此,还是没有阻拦住人们渴望求富的心态,最后官府腾出的一百个舱位被抢租一空,甚至还有人愿出二千贯的高价请求转让一个舱位。
    王三思非常幸运抢到二个舱位,这次他把赚来的八万贯钱全部投入,反正本钱已经回来了,但聪明的他不再购入金银,金银毕竟是稀罕物,赚钱的余地已经不大了,改为大量购入硫磺和上等珍珠,他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金陵府正在江南东道四处探寻硫磺矿,虽不知用途,但硫磺在大和却十分便宜,至于上好的珍珠不仅可以入药,在长安也能卖个好价,他决定这次得手后就改做国内贸易,以浏河港为基地坐收海外货物卖到国内,海上利润虽大,但风险也非常大。
    半年后,第二次出航顺利返回,果然由于金银涨价,利润空间已经缩小了一大半多,去掉官府的分成和税金,最后购金银者只有八成的利润。而王三思投入的八万贯钱,仅珍珠一项估计就能给他带来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