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终结者-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奉旨西岳华山上香,恰逢宋江攻打华阴县救史进,他被劫持了。

    梁山等人假冒钦差,破了华阴县。

    方天定的作为,不过故技重施罢了。

    只是宋江等人态度端正,对宿元景恭敬有加,方天定的做法,却很简单粗暴,让宿元景觉得很受伤。

第75章 破高邮() 
作为南北枢纽,大运河上一直船来船往。

    哪怕义军兴起,也没有阻断河上的喧嚣和热闹。

    无数船只中,有十艘大船特别引人瞩目。

    为首的船上,插着一面黄旗,上写“钦奉圣旨招安东南大使太尉宿元景”。

    旗后,站着四个带刀虞侯,船舷两侧,两排衙兵都是紫衫银带,各自执着旌节、旗幡、仪仗、名牌。

    便是熟悉朝廷规制的,也不敢怀疑这钦差座驾有假。

    大船缓缓而去,早有两个亲兵沿着陆路前去高邮送信去了。

    短途奔驰,还是骑马的快,只是辛苦。

    然而,太尉路过,你不去通传地方官员迎接,怎么摆排场呢?

    再则,钦差代表的是皇帝的脸面,沿途大小官员,哪个敢不来见?

    城外三里,高邮军节度使、防御使、宣抚使、知县等大小官员翘首向南,等着宿元景出现。

    “能够招安方腊,太尉真是劳苦功高啊。”

    “是啊,自从方位占了扬州,我等可没睡过一个好觉,生恐一觉醒来,贼军已经到了城下。”

    “嘿嘿,想那方腊此次随船北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孝敬。”

    “送走这瘟神便是大喜,还要甚么孝敬。”

    站在阳光下,众官员不禁议论纷纷。

    此刻,他们的心情就像这天气,晴朗无比,万里无云。

    方腊造反如燎原之火,瞬间烧遍了东南半壁,可是吓尿了不少人。

    高邮距离扬州不过一百五十余里,大军两日可至,大小官员都是战战兢兢。

    有节操的,想着城破便殉国,没节操的,多派兵丁警戒,随时准备跑路。

    宿元景来招安,可让他们欢欣鼓舞。

    东南不战而平,即免了他们灾祸临头,又免了大军过境滋扰地方的烦恼。

    美滋滋啊。

    前几日,宿元景派去东京公干的虞侯通报,招安事情谈妥,可是喝醉了不少人。

    册封天使路过,大家都是殷勤招待。

    只因为招安真的是太好了。

    接到扬州来人通报,各官员不敢怠慢,纷纷出城来接。

    等到送走了宿元景,大家又可以歌舞升平啦。

    时近晌午,船只接近,众官员纷纷整理好衣冠,准备见礼叙话。

    却不想,船只根本不停,直直向城内开去。

    船头上,一个虞侯高声叫道:“太尉水土不服,积劳成疾,速速进城延请郎中来治。”

    从惊愕中回过神来,节度使杨树连忙喝道:“传令,立刻打开水门迎接太尉入城。”

    自有兵丁跳上马去报信。

    船头两个虞侯,大家都是见过的,确是太尉心腹无疑。

    众官员也不敢迟疑,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一溜烟向着城内跑去。

    上官生病,可是下属嘘寒问暖,表达孝心的好机会。

    再不济,宿元景病死,也要做好推脱的打算,不能不明不白的背了锅。

    不一刻,船队穿过水门进了城,依次靠在了河岸上。

    杨树骑马而来,跑的最快,已经到了码头。

    下了马,杨树高声喝道:“太尉病情如何?”

    只听得一声大喝“很好”,咻地一声,一箭从船舱内飚射而出,正中杨树咽喉。

    杨树还未倒下,便看到无数兵丁从船舱内冲了出来,直奔城头而去。

    方天定举着大刀,吼道:“兄弟们,跟我上,控制城墙,抢占城门!”

    “杀啊!”

    呐喊中,三千余士卒提刀掣枪,蜂拥向着墙头冲去。

    变故突起,城头宋军都惊呆了,待到回过神来,急忙提着兵器去阻拦。

    只是迟了。

    方天定左砍右劈,当头剁翻了十多个人,又有方杰、縻貹、袁朗这三个凶人,宋兵如何遮拦的住。

    见势不妙,宋兵都丢了武器,顺着城墙跑了。

    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方杰、縻貹,沿着那边杀过去!袁朗随我来,其余人等守好水门。”

    下令完毕,方天定领着一千人,沿着城墙向着南城门杀过去。

    水门处厮杀骤起,城内也慌了。

    百姓们不知变故,个个躲在家里闭门不出,只敢从门缝向外偷看。

    那些半道上的官员捶胸顿足一阵,跑的跑溜的溜,居然没人组织抵抗。

    实在是贼军威慑太大,大小官员都没有信心能够抵抗。

    而且,城墙丢失,这些人都以为大势已去,城池必丢。

    确实大势已去。

    方天定杀到南门前,只见城头空荡荡的,一个宋兵也没有。

    士卒们也不傻,义军能征善战,实难抵挡。

    再则,义军仁义,减税免赋,百姓负担非常轻,普通士卒如何不羡慕?

    所以,一哄而散。

    远处,已经传开了轰隆隆的马蹄声。

    义军骑兵,到了。

    打开城门,三千骑兵顺着街道直扑各处,那些敢趁乱打劫的,当场格杀,一个不留。

    不一刻,城内安静下来。

    一传令兵来,道:“报告,北门外大量官员土豪逃跑,高邮城破消息,恐怕不能隐瞒。”

    方天定道:“瞒不住便瞒不住吧,传令后军加快速度,立刻向楚州进发。”

    楚州治所淮安,控制着大运河与淮河交汇口,战略地位也是及其重要。

    原来轨迹中,宋江征讨方腊,便是走的淮安。

    同时,这里也是赵宋征讨江南的必经之路。

    当今时代交通不便,长途运输粮秣辎重的损耗非常惊人,若是不走水路,虚耗掉的粮食就太多了。

    赵宋家大业大,也不能这样浪费。

    所以,必有水路。

    再则,守江必守淮。

    控制淮河地区,便获得了足够的战略空间,应天府不会直面攻击。

    同时,这里也可以作为北伐的发起点。

    所以,楚州必须拿下。

    忙碌间,只见包道乙领着一人走了过来。

    方天定问道:“道长不是前去淮安了么?何故折返?”

    邓元觉和包道乙这一僧一道,已经彻底迷上了潜伏,在方天定出发前,两人就提前来了高邮。

    只是义军动作太快,两人没有发挥,高邮便破了。

    所以,两人决定先去淮安,伺机而动。

    包道乙打了个稽首,道:“好教太子知晓,我在高邮遇到大贤,恐怕错过,特地回来推荐。”

    方天定看向那人,问道:“敢问阁下高姓大名?”

    “在下秦湛。”许是觉得自己籍籍无名,秦湛又道:“家父邗沟居士。”

    方天定立刻认真起来,道:“久仰大名,失敬失敬。”

    秦湛,单说这个名字,方天定真不知道,但是邗沟居士,真的大名鼎鼎。

    邗沟居士乃是秦观别称,课本上一首《鹊桥仙》,让方天定记忆深刻。

    秦观被流放后,秦湛一路相陪,父子俩于路失散,秦观病逝,秦湛便守着秦观灵枢,直到归乡。

    才能如何还不知,孝心毋庸置疑。

    包道乙道:“我在高邮,便是借住在秦家,甚是投缘,秦湛又有大才,是故特地前来推荐。”

    方天定欣然说道:“如此大才,自当重用。”

    秦湛拜道:“多谢大王赏识。”

    方天定扶起秦湛,亲自邀请吃酒,以示亲厚。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在文坛中的人脉毋庸置疑,作为独子,秦湛自然继承了这份关系。

    收了秦湛,自然可以获得这些人的亲近,说不定还能招揽几个大名鼎鼎的。

    安排好了秦湛,包道乙告辞离开,准备前往淮安县。

    方天定叫住他,道:“包道长,你且往婺州走一趟。”

    包道乙不明所以,自然询问原因。

    方天定神秘一笑,道:“有益无害,去了自然知道。”

    包道乙推荐秦湛,却让方天定想起来了,包道乙的宝贝徒弟,杀了扈三娘和王英的郑彪,可不就是在婺州当都头呢么。

    只是不好解释,索性让包道乙自去。

    至于邓元觉,让别人去配合也是一样。

第76章 天上掉馅饼() 
四万大军沿着邗沟西道,向着北方进发。

    运河中,是数百艘大小船只绵延相连,煞是壮观。

    突然,冯喜打马从后方追赶来,道:“淮西急报,王庆遣使求援。”

    方天定问道:“王庆处战况如何?”

    冯喜道:“宋江进兵神速,两月间连下宛州、汝州、山南军、均州、巩州五处,王庆军心已丧,只能严守剩余三州城池,怕是难以持久。”

    原来,段二和邱翔领了五万大军,会同刘敏引了鲁成、郑捷、寇猛、顾岑四员副将,又选了铁骑一万,与宋江野战于宛州城外。

    天气不热,梁山不需要避暑,双方是堂堂正正的野战。

    王庆血亏。

    七员大将,六万大军,只有段二、刘敏领着五千余残兵败卒退回城去。

    只这一下子,淮西上下全部被打懵了。

    于是,王庆果断从心,听从了方天定的建议,放弃不重要的地方,只谨守紧要处。

    只是梁山凶猛,势如破竹,着实难挡。

    手下见识了宋江这条大鳄的凶猛,也不敢放厥词了,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睁眼宋江就到了城下。

    于是,开城投降者络绎不绝。

    王庆真是着急了,再次向方腊求援,这次来的,是李助。

    “李助。”方天定摸着下巴,喃喃自语。

    李助是个正儿八经的江湖游方道士出身,在东京时给王庆算命,还要问卖药的郎中打听消息。

    因此,李助结识了王庆。

    后来李助替段三娘提亲,收了钱,帮着王庆隐瞒了真实身份,说成了亲事,完美的两头通吃。

    这样的人,没有原则,只讲实际。

    当然,方天定看上的不是他的人品,而是他的能力和职位。

    李助在荆南得了奇遇,学的一手好剑法,卢俊义也不能胜。

    如此高武力的骁将,当然是多多益善。

    现在,李助是王庆的军师丞相,很受信重,位高权重。

    若是说服他转投义军,说不得又能够拐上一些大将。

    反正王庆这破墙头就要倒了,与其让那些有本事的填了坑,不如为建设大明添砖加瓦。

    想到此处,方天定不禁嘿嘿笑道:“若如此,便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

    聪明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们能够闻弦而知雅意。

    邵俊笑道:“太子可是想招揽李助。”

    方天定笑道:“不……只招揽他一个不够,把王庆那挖空才是本事。”

    邵俊笑道:“淮西虚实,我等尽知,招揽李助不难,拐带其它大将,却要费些思量。”

    方天定就喜欢邵俊这种不要脸的精神,毫不掩饰自己挖墙脚的行为。

    两人商议一阵,方天定传见李助。

    虽然没有正式册封,可是方天定摆起派头,一点都不虚。

    不一刻,冯喜领着李助到来。

    李助纳头便拜,道:“山野道人李助,拜见太子殿下。”

    这姿态,十分端正。

    而且,话中有话啊。

    方天定道:“军师大才,何故如此客气,且随我左右。”

    李助道了谢,翻身上马。

    方天定指着大军,说道:“军师本领高强,且点评一番我军,如何?”

    李助道:“队形整齐,精神饱满,士气高昂,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比东京禁军强上了许多,便是精锐边军也多有不如。”

    方天定又问:“若是宋江来伐,你觉得胜败如何?”

    沉吟片刻,李助答道:“斗将尤未可知,只比士卒,强了许多。”

    方天定又问道:“军师一路走来,觉得我军全取天下,胜算几何?”

    李助道:“现今大明,与南唐有几分相似,虽然地盘小了许多,然却是初生之朝阳,反观赵宋,已然沉疴入骨,日落西山。

    我觉得,大明胜算,不下五成。”

    李助神情莫测,方天定也看不出来真心假意,不过这不要紧。

    重要的是他看好大明。

    而且,王庆的破墙头就要倒了,他肯定不想跟着陪葬。

    不然,作为一国丞相,为何不自报官职,而是自称野人呢。

    方天定问道:“淮西局势,可有挽回之可能?”

    李助摇了摇头,道:“最多三两个月,少则个把个月,必败无疑,除非有强援天降。”

    干脆,直接,就差递简历了。

    方天定果断邀请,道:“不知军师可愿留在我国,助我推翻赵宋?”

    李助当即滚下马,拜道:“小道本事微薄,承蒙太子看中,不胜感激,愿为太子牵马坠镫。”

    这家伙,肯定是来之前就合计好了,不然不会如此干脆。

    如此容易说服李助,方天定也是快意。

    天上掉馅饼不容易,更难的是馅饼直接砸进了嘴里。

    王庆把千辛万苦做好的馅饼扔进他的嘴里,如何不让方天定快活。

    方天定扶起李助,道:“金剑先生的大名,我亦是多有闻名,得先生襄助,如虎添翼也。”

    李助道:“不敢当太子殿下夸奖,大明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小道不敢称雄。”

    顿了顿,李助又道:“我来之前,观王庆那厮似有招安之意,只是担心蔡家谋害,才踌躇不定,却是不可不防。”

    我勒个大草,方天定闻言惊讶不已。

    王庆给蔡家送了个好大绿帽,在童贯和蔡攸操作下,差点丢了性命,如何还敢招安?

    只是也不一定,都火烧眉毛了,谁还管以后会如何,肯定是先渡过眼前难关再说。

    再说,明国一旦建立,天下肯定震动,为了抽调力量平定东南,赵宋很可能抓大放小,招安王庆,全力镇压方腊。

    万万不能让王庆招安了,最少也要让他坚持一个月。

    王庆一日不平,宋江便在淮西多待一天。

    收拾完淮西事务,也要耽误个把月。

    有两个月时间,足够在江淮地区建立完善的防线。

    沉思片刻,方天定道:“先生可有把握,让王庆坚持一个月?”

    李助道:“一个月完全可以,只是要太子给些兵员、兵甲和钱粮。”

    方天定手一挥,道:“没问题,我给你五千壮丁,兵甲两万套,钱粮各十万,可足够?”

    和上次给王庆一万兵一样,这次五千人同样是各地战俘、罪犯组成。

    这些人虽然做苦役创造了不少价值,然而实际上抢占了百姓的工作机会,而且看押需要军队,劳动效率也不高,送出去也不可惜。

    毕竟,把王庆忽悠瘸了,总要给他一副拐,这五千人便是这副拐中的一只。

    李助拜道:“如此多,足可鼓励王庆雄心,一个月不难。”

    坚守城池,最要紧的便是信心。

    东南来的兵员和物资,便是一剂强心针,足够让王庆欢欣鼓舞地抵抗一个月。

    虽然只是短期有效,却也足够了。

    又没打算扶他一辈子。

    吩咐叶贵去调拨人员物资,方天定又道:“先生回淮西后,当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