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魏臣子-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言道:否极泰来,乃天道也!

    其实呢,反过来,泰极否来也同样是天道。

    魏王曹孟德的好运气用完了,接下来,就轮到坏消息接二连三的登场了。。。

第三九二章、汉中战云卷天来6() 
自古屠城伤天和。

    长远的报应,是落了个残暴的名声,导致人心向背。现世报,是会引发瘟疫。

    此番曹军攻打汉中,一共屠了两次城。

    河池氐人被屠,是因为曹老大出于战略上考虑,要杀鸡儆猴,在陇右之地播种魏国的威严和锐不可当。

    而兴国氐人被屠,关中都督夏侯渊是不得已为之。

    曹老大在攻入武都之后,便将武都郡的黔首百姓都迁往关中,充实户籍和避免战争误伤。

    但是呢,在大战开始之前,这些可怜的黔首,就已经被马岱和氐王们用明晃晃的刀子,搜刮了粮食和财物。

    若是想让这些黔首,心甘情愿迁居而不闹出『乱』子,曹军就必须提供沿途的吃食,还有在关中安置的粮秣。

    所以呢,夏侯渊就觉得兴国氐人死得不冤枉了。

    他这些年镇守关中,自家知自家事。关中自从董卓的残暴到曹军和马超征战,连年战火遍地,残破不堪。

    昔日无比丰饶的八百里秦川,变得百里无鸡鸣。

    想安置武都的黔首,还真拿不出那么多粮秣来。但兴国氐王阿贵有,在战争开始之前囤了好多粮食!

    屠了这些氐人,是为了让其他人能活下去。

    夏侯渊是这么觉得的,也是这么做的。

    更何况,接受了这些兴国氐人的投降,也不知道怎么安置。战争还没有结束呢,粮秣本来就吃紧,也没有多余的兵力看着他们。

    想将他们迁回去关中去,也够呛。

    这些氐人本来就不服王化,迁移的路途中、和迁到关中后,可没有汉家百姓们那么听话。与其费心费力的不讨好,还不如屠了!

    还能省些口粮。

    当然了,作为久经战事的统帅,曹老大和夏侯渊都很注重预防尸体引发疫病。他们在屠城后,掘地三尺搜刮一切能用的东西,还放了一把火。

    只是层层叠叠的尸体,怎么可能烧得干净。

    武都郡氐汉杂居,半农耕半游牧,盛产的不是牛羊,而是西北的狼群。这些在冬季猎物困乏的狼群,闻到了血腥味,成群结队来享受人类自相残杀的盛宴。

    刚好,曹军兵卒们的军粮中,在很久以前就没有荤腥了。

    所以呢,他们也在享受送上门来的肉食。

    一来二去,军中兵卒,就慢慢有了染病的个例。

    正值冬季,疫病传播得很慢;惨的也是冬季,军中兵卒都是聚拢一起取暖的。

    一开始,下级将佐们,以为是天寒而风邪入体。等他们确定为瘟疫、将病情上报的时候,军中已经有三成兵卒都感染了,

    幸好,夏侯渊这一支主力,是兵分两路的。夏侯霸和郭淮,统领去牵制白倾氐王杨千万的兵卒没有被感染。

    不幸的是,夏侯渊也被感染了。。。。

    魏王曹孟德得知后,大惊失『色』。

    自古军中的大疫,染上疫病的将士,能挺过来的十不存五。当即,他就让人备马,赶去夏侯渊自动隔离开的营地看望。

    臣下僚佐都极力劝阻,怕他也被感染了。

    这位魏王都六十有余了,又位居高位养尊处优多年,被传染的几率更大;能挺过来的几率,更小。

    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来了。

    在他的心中,对夏侯渊的感情,何止于君臣!

    只是夏侯渊并没有见他。

    只是从紧闭的营寨里,扔出来了一封书信。

    既是劝说他以大局、以攻打汉中为重;又是唏嘘命运无常。还很隐晦的提及了,若是他挺不过来,那就请曹老大代为照顾妻儿。

    曹老大看完了以后,怕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见到夏侯渊了。在夏侯渊执意不开营寨门后,便让许褚带领虎卫开始伐木,要撞开大门而入。

    那个场面,让所有在场的将士们,都微微湿了眼眶。

    但是呢,曹老大还是没见到。

    因为夏侯渊隔着营寨门,吼出了一句话,“营寨门被破之时,便是某自刎之时!”

    唉,在夏侯渊的心中,对魏王曹『操』的情感,也同样,非止于主君!

    他是不可能让魏王曹『操』染上瘟疫的。哪怕是一丝可能,都要抹杀掉。代价是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最终,曹老大昂天长叹。

    只能让马蹄向阳平关而去,只能在马背颠簸中,频频回首而顾,看那座紧闭的营寨门。

    神情百般寂寥,心情百般悲怆。

    都说福无双至,而祸不单行。

    让曹老大更加糟心的事,也开始接二连三。

    原本往死里攻击街亭曹真大营的马超,亲率大军来了。

    他放弃了围魏救赵的战略,引兵从往木门道而来,已经和曹彰部交战了好几场,各有胜负。但是曹彰派人来请求增兵了。

    虽然曹彰所统领的是精锐之师,但马超统领的同样不逊『色』。能在西凉和陇右这种地方活下来的兵卒,都是虎狼之师。

    而曹彰的兵力太少了,不到马超的一半。

    是的,马超就留庞德领了三千人,于街亭道坚守。

    反正街亭道地形险要,他以五倍兵力都攻不破曹真的大营。反过来,曹真以万余人,想攻破庞德的大营,也同样很艰难。

    曹老大无奈之下,只能调了黄忠、高祚等部去支援曹彰。让进攻定军山的兵力,一下子少了一万人。因为他还要给夏侯霸、郭淮增兵,去抵御已经回到白水关的马岱。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曹老大还是有把握,攻下汉中的。

    不管怎么说,他围攻定军山的兵力,依然将近四万之多。而张鲁军和庞统军,合兵不过两万余人。

    战局,依然是他占优势。

    但是呢,更打击他信心的事,又来了。

    因为刘备。

    不是刘备出兵来攻打并州或者冀州,而是因为刘备又派人去朝贡许昌朝廷了。

    护乌桓校尉赵云,这两年奋发神威,攻下了高句丽一大半的疆域,前不久竟然还俘虏了高句丽王室的不少直系宗室。

    这些人,都被刘备大手一挥,让人带去许昌给刘协看看。

    当然不是当猴子观赏。

    而是炫耀他刘备的功劳,他这个汉室苗裔不辞艰辛,为大汉朝开疆辟土的无上荣光。

    也让许多心存汉室的义士,欣欣鼓舞。

    所以呢,汉室积威四百年的人心,在曹老大称王一年多的时间酝酿下,爆发!

第三九三章、汉中战云卷天来7() 
大汉朝传承四百多年,在各种天灾人祸的激化,早就风雨飘摇。有见识的世家与士人,都知道刘氏汉室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有些人,会顺应时势,给自己和家族找到苟活的路。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行之,恪守骨子里的忠义之道,努力去填补汉室这艘不堪负荷的破船。

    哪怕代价是自己的命,也在所不惜。

    比如荀彧。

    哪怕代价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也在所不惜。

    比如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金祎。

    他们目睹汉祚将移为曹魏,喟然发愤。在曹老大领兵去汉中大半年后,正值汉室苗裔刘备有开疆辟土之功后,便约定发动叛『乱』。率领家中子弟僮客共计千余人,趁夜攻打在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

    企图焚烧了丞相府,引起许昌的『骚』『乱』,趁机带着天子刘协去投奔刘备,为大汉朝续命。

    当然了,他们没有成功。

    在起事的当夜,就被留守许昌的夏侯惇平定了。最大的成果,是一箭『射』中了王必的肩膀,让他在十余日后疮口迸裂而死。

    失败后,他们都被以谋逆之罪,夷三族。

    唉,单凭一腔热血,是不足以抵御刀剑的。

    有的人会讽刺他们愚忠,不识时务,螳臂当车,连累了整个家族覆灭。

    有的人会敬佩他们的骨气,食君俸禄忠君之事,有所为,不惜身家『性』命。不枉为男儿身,乃大丈夫也!

    其实也没什么,对错之分。

    他们起兵,是因为忠于刘氏;夏侯惇平『乱』,是因为忠于曹氏。

    无非是信念不同,实力不同,而导致结局也不同罢了。

    而在冀州的河间,田银和苏伯就聪明得多了。

    他们起兵反曹,没有冀望能凭借一己之力,就能灭了曹魏的权力。而是收拢部众,占了城池坚守,树立起了刘氏的大旗。

    毕竟冀州的河间郡,挨着幽州的涿郡呢!

    他们两个在中间开了朵花儿,牵制住了曹仁的驻防兵力,就在涿郡的刘备,不可能坐失良机而不率军来攻打冀州吧?

    刘备的答案是:会。

    或者说是:不得不坐失良机。

    他在涿郡的兵力,张飞带了不少去攻打代郡的乌桓,是真的没办法出击。他也只能感慨着时机不对,而给田银和苏伯遥遥祭奠了一番。

    是的,没有刘备的助力,田银和苏伯是抵御不了曹仁进攻的。

    所以他们也被屠了。

    这两件反叛,虽然都没有成功,却给魏王曹『操』和所有曹魏的臣子们,都提了个醒:忠于大汉刘氏皇室的人,天下何其多也!

    汉室养士四百年,岂能皆向着曹魏邪!

    这种来自信念的打击,对曹老大来说,更加巨大。

    战争输了,一两年以后,再去赢回来就是。人心向背了,得要多少年才能扭转过来呢?他还有多少年,可以去扭转呢?

    是啊,得到消息的他,现在突然觉得,此番出兵攻打汉中,有些鸡肋。

    他应该发大兵,不惜一切代价,去灭了刘备的!

    灭了这个高举着汉室旗帜,灭了这个让天下人心,觉得汉室刘氏依然有希望的大耳贼!

    只要天下没有了汉室刘氏的旗帜,马超、张鲁和孙权等人就算称王称孤,又能如何呢?

    不能安稳内部,就算攻夺再大的疆域,又有什么用呢?

    但是呢,事已至此,汉中的战事也不得不鸡肋下去。

    开弓无回头箭。既然都耗费无数粮秣辎重和将士的命了,此刻无功而返,会让曹魏的威望更加低落。

    许昌与河间的叛『乱』,危在人心,而并非是战事。只要他将汉中夺下来,夹带着大胜之威回到邺城,就能压制住一切反对的声音!

    那些心存汉室的人士,也得噤若寒蝉!

    在某些时候,刀子比仁义更管用。而且人心这种东西,是需要时间去抹平的。曹魏的威望慢慢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了,自然有的是人来乘凉!

    对吧?

    不得不说,曹老大心中的思虑很对,深谙人『性』的逆来顺受。

    不过呢,让他无法将汉中之战打下去的事情,来了。

    荆州南阳郡,宛城的守将候音和卫开,也反了。他们并不是高举汉室旗帜而反曹,而是因为不堪徭役之苦,和屯田民们一起叛『乱』。

    曹老大此番攻打汉中的军粮,绝大部分都是从荆州、豫州和兖州运来的。都是经过南阳,走武关道进入关中。

    战争打了大半年了,南阳郡的屯田民、百姓也被征发运粮了大半年。

    这种徭役,是没有酬劳的。

    大半年的时间,黔首百姓们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农桑,家中还被官吏们往死里催着赋税,日子是真的难再续。

    所以呢,怨气积累到了临界点,一下子就爆发。

    虽然坐镇荆州的夏侯尚,在给曹老大的军报中说,他已经率兵控制了叛『乱』,已经围住了宛城,一个月内必然能攻破,诛之!

    但是呢,军粮的运送,已经被耽搁了。

    行军打仗,计毒无过断粮。

    曹老大征战了一生,当然知道军中无粮会导致什么后果。远的不说,当年官渡之战,能击败袁绍的主要原因,就是烧了乌巢的粮食!

    唉。。。。

    退兵吧。趁着军中的粮食,还能撑过大军的归途。

    魏王对望着定军山,心里在默默念叨着,脸上却意难平。

    是啊,他心意难平。

    马超大军转向来武都,已经被曹彰等人得堵住了。据说之前狡狐麾下的那位老将黄忠,又立下了斩将之功。

    据说是倚仗兵卒们善于山地战,绕过崎岖的木门道,突袭了马超麾下部将姜冏的军营,临阵斩杀。

    而夏侯霸与郭淮也是良将,哪怕是夏侯渊不在,也能死死遏住了马岱从白水关的攻势。

    就连夏侯渊军中的瘟疫都控制住了。虽然死了许多兵卒,士气大丧无法再战,只能回去关中休整。

    但是万幸,夏侯渊挺过来了!

    他还活着!

    嗯,就是有一点不好,他似乎因为染疫,引发了身体的其他问题。比如风湿症更加严重了,走路竟然要拄杖才能成行。

    唉,毕竟他也即将满六旬了。

    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活着,那就是好的。

    曹洪这边,战事也很顺利。他凭借着己方的兵甲之锐和人数优势,围攻了两个月的定军山,已经摇摇欲坠了。

    再来一两个月,必然能攻破之。

    汉中之地,必然能得之!将陇右与蜀中隔开,给马家军敲响的丧钟,未来可期!

    可惜了,军粮无法再坚持一个月。。。。

    在各部战事都顺利的情况被迫退兵,这种结局,怎么能让曹老大满意呢!

    若是督荆州之人,是子初而非伯仁,宛城叛『乱』还会发生吗?

    亦或者,即使叛『乱』了,那只狡狐也应该有办法,不耽误军粮运送吧?

    唉。。。。

    魏王曹『操』心中默默念叨着。

    终究,还转身前往阳平关,不再看定军山一眼。

第三九四章、此竖子不堪大用()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十二月。

    汉中之战,在曹军军粮难续之下,落下帷幕。

    他将曹军都撤出了武都郡,只留夏侯霸驻军在大散关处,还让阴平氐王强端带着族人,前往关中陈仓繁衍生息了。

    阴平氐王强端,不得不迁。因为曹老大这是为了他好。

    武都郡,是陇右与蜀中的通道,只要有一个曹军兵卒在,马家军和张鲁军就不可能停止这场战争。

    而他既然已经明确站队到曹军那边了,不走的话,马家军肯定要去攻打的。

    阴平郡,位于武都郡的西边。他被攻打的时候,曹军隔着个武都郡,就算想去救援,赶到的时候都是焦土一片了。

    张郃则是变成了街亭的督军,因为曹真回长安驻扎了。

    他是接替夏侯渊,暂代关中都督之职。夏侯渊因为身体不适,便被曹老大半是命令、半是劝说,带回去了邺城休养一段时间。

    曹彰部更是直接被调往去了河东驻扎。

    也就是说,曹老大给马超和张鲁,一个很明显的信号:在未来数年之内,曹军兵锋的方向,将变成刘备,而不是再兵出关中。

    的确,曹老大与刘备的矛盾激化了。

    在曹军的治下,连续发生了两起心向刘备的叛『乱』。为了曹魏长治久安的考虑,曹老大首要减除的势力,就是汉室苗裔。

    而且呢,曹老大释放的善意,还表现在行动中。

    他上表朝廷,给马超封了个镇西将军;张鲁为大汉的右将军。

    好嘛,战争之前,还上表说他们是叛贼呢!战争结束了,就变成了同殿为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