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曹魏臣子-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呢,曹老大释放的善意,还表现在行动中。

    他上表朝廷,给马超封了个镇西将军;张鲁为大汉的右将军。

    好嘛,战争之前,还上表说他们是叛贼呢!战争结束了,就变成了同殿为臣的大汉栋梁了。。。

    马超和张鲁,还挺开心的,直接上表谢天子刘协之恩,还破天荒的让使者带了些土特产,献给刘协和三公九卿们。

    因为他们不想,也再难坚持和曹军再打一次了。

    不只是军粮。

    对于马家军而言,凉州、陇右和蜀中,因为这场大战,财物粮秣都变得一空二白。粮仓之中,老鼠进去了,都得伤心得掉下眼泪离去。

    更惨的是,军中战死的、伤残的,将整体实力下降了一半。

    再来一次汉中之战,马家军还真的不堪重负!

    张鲁军,也差不多。

    汉中虽然一直粮秣颇丰,但也架不住,误了农桑和多了庞统带来的一万多大肚汉啊!一个军中厮杀汉子,在战时的吃用,比闲时三个农夫都能吃!

    更别说各种军械、衣甲的消耗了。

    张鲁在战后,清点库存的时候,也难过得差点犯了心绞病。

    嗯,他不知道的是,让他更加难过的还在后面。

    曹军退出大散关之后,庞统和马超见了一面。

    不光是清点此战的得失,还密谋了一夜。

    他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想在未来继续抵御曹军,单凭蜀中的出产,是支持不了大战消耗的。如果汉中姓马了,那应该就可以了。

    反正此次大战,没有马家军的帮忙,汉中早就易主了不是?再说了,曹军明明是攻打汉中的,结果马家军的兵卒死伤得更多!

    这叫什么事!

    既然汉中无论是不是姓马,马家军都要出力,还不如让它姓了马呢!

    不过呢,当务之急是安抚战后的琐碎,谋夺汉中这个事,得慢慢来。

    有了未来的规划后,已经有了些人主风范的马超,当即就以新鲜出炉的镇西将军之权,给麾下封官及抚恤。

    虽然他对镇西将军这个职位,不太满意。

    他的阿父马腾,之前的官职征西将军,他应该继续才对的。但这个官职早就被夏侯渊担任了,曹老大是不可能给他的。

    算了,反正就是称呼而已,能让他做事师出有名了就行。

    马超按庞统的建议,不辞繁琐的,亲自去慰问战亡将士的家眷。不光承诺在三年之内可以不用缴纳赋税,还表示他们家中子弟想从军,定能优待什么的。

    在时间与野心的催化下,他慢慢向着权谋者转变,而并非是那位“豕突之将”了。

    所以呢,老天爷看他顺眼了。觉得他挺努力的挺不错的,就给了他个甜头。

    在他亲自去天水郡冀县,看望战死的部将姜冏家眷的时候,姜冏的长子,虚岁十六的姜维,对他的到来很感激。

    还信誓旦旦的表示,等他守孝结束后,就去加入马家军。

    为了报马超今日探视之恩。

    誓必要亲手杀了皓首老贼黄忠,为父报仇!

    “伯约状哉!”

    马超当场就赞赏他的志向,表示若是姜维从军了,直接从他的父亲姜冏的军职做起。

    他对这个长相和气度都挺不错的半大小子,印象挺不错的。特别向自己年轻的时候,俊朗而又勇烈!

    “竖子,不堪大用!”

    而车驾东去的曹老大,在刚经过长安的时候,就忿怒的大声咆哮。看着堂下,俯首拱手的司马懿。

    他不是在骂着司马懿,而是曹植。

    话说曹老大在去年的时候,就各种提高曹植的话语权,为了立他为魏国世子辅路。

    曹植自己也是知道的。

    在执行守备邺城职权的时候,他一开始也昂扬奋发,兢兢业业的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力争做出符合魏国世子的职责与担任来。

    然而,人的本『性』,压制久了,一旦爆发就会势不可挡。

    他在一次宴饮之后,将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竟然借着酒兴私自坐着魏国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

    所谓礼法之制,不可废也!

    曹植此举,无异是挑战了春秋以来传承下来的礼制。若是被不追究问罪,那么黔首百姓和帝王诸侯之间的尊卑区别,又有谁还会遵守呢?

    再说了,权势早就跌落谷底的曹丕,心中将狡狐和毒士那句“郑伯克段于鄢”的建议,当成自己成为魏国世子的最后那根稻草呢!

    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机会!

    他在王昶与蒋琬的建议下,将此事的本末,都写在小布帛上,交给了随征汉中的司马懿。

    是的,王昶和蒋琬,狡狐陈恒举荐给曹丕的僚佐。

    他们两个,在狡狐给了高柔一封书信后,便开始转变态度,各种为司马懿张势。

    比如这次,他们建议曹丕不要将此事直接报告给魏王曹『操』,而是交给司马懿。

    理由是这样的:“司马主薄深有谋略,乃当世之良才也!定会在最适合的时候,将此事禀报给魏王。让临淄侯与世子之位,再无缘!”

    曹丕对此,深以为然。

    毕竟有些事,在别人开心时候说,和不开心的时候说,效果截然不同。

    司马懿对这种人情世故,当然也练达。

    是故,在魏王曹『操』对汉中之战,心意难平归来的途中,给禀报了上去。

第三九五章、否极泰来伏隐患()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正月,邺城。

    新春的第一天,曹丕以最年长儿子的身份,在魏国宗庙中祭祀过后,便面无表情的归去了五官中郎将府。

    自从崔琰、『毛』玠死了以后,曹老大打压他的羽翼后,他便闭门谢客,好久了。

    他的心情,也落寞好久了。

    尤其是,曹植在去岁秋季的时候,就私坐王室的车马擅开司马门了;他也在第一时间,将此事传达给司马懿了。

    然而,他的阿父,魏王曹孟德对此事处理的命令,依然没有传来。

    一开始,他还在暗地里劝说自己,要沉住气。也许司马懿还没有找到好机会,将曹植的罪行给捅出来呢?

    但是呢,慢慢的,他就无法说服自己了。

    征伐汉中的归师,已经踏上了河东的土地了!连夏侯衡,都得到其父夏侯渊,归来邺城养病的消息了!

    司马懿怎么可能,还没有将事情上报给魏王呢?

    既然上报了,依然没有消息,那么,只剩下了一种解释。

    他的阿父,魏王不想去追究曹植的违制。

    或者说是,他的阿父魏王,如今的心中,依然觉得曹植比他更适合担任魏国世子,所以不去追究曹植之罪。

    是啊,某阿父,不会追究的。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某从来都不是一个可担重任的人!可以将魏国传承下去,更进一步的继承人!

    “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以前仓舒天不假年的时候,他便这么明明白白的,对某咆哮过了。。。。

    可怜某还一直冀望着,也许有一天,他会转变心意的。还努力的去,奋力的,去成为一个让他心满意足的嗣子!

    夙夜匪懈的,去为这一天做准备!

    时至今日,方才知晓,这不过是一场自以为是的美梦而已!

    唉。。。。

    异想天开的奢望而已。。。。

    曹丕独自枯坐在前堂,看着已经门可罗雀了好久的五官中郎将府,顾影自怜。

    在漫长的等待中,在望眼欲穿的冀望中,他从点点失落,变成了彻彻底底的绝望。甚至,他心中还自暴自弃的,恨起了自己。

    为什么要见微知著呢?

    哪怕留着一点念想,哪怕是带着希望自欺欺人的多几日,也是好的。

    不是吗。。。。

    他咧了咧嘴,眼光有些凄『迷』的,看着桌几上的各种案牍,无声的在发笑。

    曾经,他是多么喜爱这些案牍啊!是多么喜欢,在案牍内添加寥寥几笔,便决定大汉朝一州一郡的、几个人或者一群人命运的权力。

    那种至高无上的,唯我独尊的权力!

    只是他现在,觉得这些案牍,特别的讽刺。

    里面的蝇头小字,一笔一划,都在嘲笑着他的不自量力;都在无声的述说着它们不属于他。

    可恼!

    可恨!

    也可笑。

    唉,就这样吧。

    曹丕的眼皮,慢慢的耷拉了下来,遮住了眼中的悲凉,泯灭了心中的冀望。

    直至,心如死灰。

    而就在这时,一记充满了兴奋之意的声音,划破了寂寥无比的前堂,打断了曹丕自伤,“丕公子,魏王有书来!”

    他睁眼一看,是五官中郎将门下督,王昶。

    只见他一脸喜『色』,拿着一卷诏令,脚步急匆匆而来。情绪激动之下,连行礼都忘了。

    忽然之间,曹丕便觉得王昶也挺可怜的。

    这个太原名门之后,将身家未来托付到他身上的世家子,还在冀望着他阿父魏王,能青睐于自己呢!

    还在冀望着,司马懿将事情上报了,魏王能就责罚曹子建呢!

    唉。。。。

    若是责罚,他的阿父早就下令了好吗?

    曹丕有些兴趣索然的摆了摆手,语气依然落寞,“文舒,帮某看看,魏王有何命令邪?”

    他连自己看看,都没心情了。

    王昶愕然。

    好一会儿,才收敛脸上的喜『色』,声音中『露』出一丝关切来,“丕公子,可是身体不适乎?”

    嗯?

    曹丕闻言也愣了下,随即便努力挤出个笑容来。

    “然。天寒,某昨夜难以入眠,有些疲惫,有劳文舒惦记了。”

    久居上位的他,在很早之前就知道了。在臣下面前,无论如何,都不能『露』出沮丧之意。哪怕是万劫不复之时。

    “哦,还望丕公子多保重身体。”

    王昶不疑有他,依然言语亲切,“那某就越制,代公子看魏王之书。”

    还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让某做好准备,迎接大军归来邺城的安置准备罢了。

    曹丕心中暗道。也点了点头,眼睛眯了起来。

    “嗯。”

    得到许可的王昶,张开诏令,细细看了起来。

    才看了两眼,便一脸的欣喜,抬头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曹丕,“丕公子,大喜!魏王有令,以私用王室车马之罪,让公子颁令,处死公车令!”

    是啊!他的阿父,让他处死公车令,是将违背礼制法度的罪责,都堆在公车令身上!好混肴视听,让曹子建开脱罪责!

    毕竟曹子建是他心目中的嗣子嘛!是他挑选的魏国世子嘛!

    身上怎么能有这种违法之事!

    “嗯。。。。”

    短暂的一个鼻音,曹丕眯着的眼睛都没睁开。

    神情就如他自己说的一样,昨夜因天寒没睡好,疲惫不堪。

    但是呢,马上的,他就犹如打了鸡血一样,瞬间从跪坐中蹦起。

    因为王昶,接下来的话,是:“丕公子,魏王有命,让我等准备好册封典礼。魏王归来邺城之际,便册封公子为魏国世子!!”

    猛然间蹦起的曹丕,一把就夺过魏王的手书,仔仔细细的,反反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寥寥数行字,好久,好久。

    慢慢的,两行喜极而泣的清泪,顺着他已经有了细纹的眼袋,划过脸庞,淌过颚下的胡须,滴落在衣襟上。

    “哈哈哈。。。。”

    一阵歇斯底里狂笑,打碎了沉寂的五官中郎将府,释放他苦苦等候了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的,终于如愿以偿。

    “恭喜公子!”

    在王昶的可喜声中,他终于回过来了神。

    “同喜!某日后,必不负卿等多年鼎力相助!”

    他的脸涨得通红,用力的拍着王昶的肩膀,大声的许诺着。

    尽情的享受,得之不易的胜利曙光。连太过于激动而导致的,腹心中传来的那股绞痛,都不在乎了。

    也对,些许心绞疼痛,对比魏国世子之位而言,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等将欢喜之情,尽情释放了,在找太医看一番便是了。

    唉。。。。

    曹丕太开心了。

    所以他也忘了最寻常的医理。

    人因为情绪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引发的心悸之痛,对身体的伤害,岂是针『药』可医的?

    的确,他是忘了。

    反正那股心悸之痛,也就是持续了一天而已。

    而且他又那么忙。

    忙着准备着册封典礼,忙着等待自己变成魏国世子的哪一天。

第三九六章、追赠谯郡太守职() 
春二月,上旬。

    魏王曹『操』回到邺城,天子的封赏也到了邺城。

    马超与张鲁的上表臣服和上贡物品,到底是给曹老大和天子刘协一块遮羞布。让天子刘协好趁机,封赏一番,将自己摘出去岁发生的叛『乱』。

    诚意还是很足的。封赏里,让曹老大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

    名分上,与天子也无二了。

    曹丕也终于如愿以偿,正式被册封为魏国的世子。欣喜不已的他,在召集群下心腹僚佐大宴时,都明里暗里的提及了,在假以时日的未来必然有报之。

    将此番他当上世子的最大功臣,定为司马懿。

    在席间,他还拉着司马懿的手,好一番唏嘘不已。让众人都知道,这位鹰视狼顾以后就是当仁不二的宠臣了。

    但是呢,曹丕很快的,就让典满以祭奠先父典韦为借口,回去了一趟己吾。

    他终于想起狡狐陈恒了。

    在魏王曹孟德给朝廷的上表中。

    话说征伐汉中,导致曹老大无功而返的原因,是督战荆州的夏侯尚对南阳宛城的叛『乱』,没有及时遏制,没有保障军粮的运送。

    这也就让他想起了曾经在荆州,呆了近十年的陈恒,那只攻无不克的世之狡狐。

    在许多个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刻,他都扪心自问,若是他没有猜忌狡狐之心,让其继续督战荆州,那么结果会不会就不同了呢?

    答案,是让他不愿意再去想的。

    尤其是每天在侍女帮他梳理头发时,印在铜镜中的满头华发,拨弄着他感慨年华老去的悲哀,和天下依然纷争未平的雄心暮年。

    是啊,若是他没有担心狡狐以后会尾大不掉,让其从巴中之地进攻蜀中,也许蜀中的马家军都不敢去支援汉中张鲁!

    以当时战局来推算,就算宛城发生了叛『乱』,汉中也早就打下来了!

    马家军,也早就成了冢中枯骨!

    等灭了马家军,再让那只狡狐督荆州、益州兵马,水陆并进攻打江东;他自己率大军从扬州攻之,江东碧眼儿能抵御吗?

    马超、孙权都灭了,幽州的大耳贼刘备,还能蹦跶多久?

    孤的有生之年,岂不是可以看到天下皆平,河清海晏!届时,孤再以平定天下之威,更进一步,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人心所望!

    有了人心所望,还有必要担心狡狐的尾大不掉吗?

    不过是一纸诏书,便可将其招来朝中任职,只剩一生富贵罢了!

    唉。。。。

    曹老大暗自里,深深的叹息了一声。

    悔不当初。继当年赤壁之战后,他又一次错过了,让天下臣服的机会。

    而且,这也许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次机会。

    往事不可追矣。

    但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