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王牌坦克手-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其实,第五军装甲兵团战车第1营撤出战斗,只是国军对昆仑关作战整个战略调整的前奏,在此以后,随着日军台湾混成旅团等后续增援部队陆续抵达战场,双方对昆仑关的争夺再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此后的数天中,双方历经界首高地、昆仑关主阵地以及九塘、八塘的数次激战,日军伤亡8000多人,其中步兵21旅团伤亡6000多人,日军战后公布步兵21旅团全部高级军官包括旅团长中村正雄,代理旅团长步兵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大佐,步兵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全部阵亡。(除中村正雄外的其他高级军官阵亡与否,中日双方史料记载不一致,是否属实存疑。)

    包括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中级军官全部阵亡,伍长以上下级军官也阵亡了85%以上,阵亡士兵4000多人,这样的战果对于国军抗战至今的战斗来说,不可谓不大,但所付出的代价同样巨大,尤其是第5军伤亡达28000人,元气大伤。

    巨大的伤亡和最主要的战略意图—收复南宁没有达成,也直接影响了最后重庆方面对昆仑关作战的总结评定倾向。

    1940年2月22日蒋主持检讨会,奖功罚过。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政治部主任陈诚,均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徐庭瑶等多名将军被撤职查办。具体处分情况如下: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撤职查办,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37集团军及66军军部均撤销番号;

    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撤职查办,后不再指挥作战,任机械兵监,负责装甲兵训练工作;

    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

    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

    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

    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

    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

    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9师师长郑作民已阵亡免究,该师番号取消;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留任;

    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

    此外,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

    1940年2月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

    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

    桂南会战的失利,给中国正面战场造成了新的困难。此后几月,日军受欧战法国失败的刺激乘机攻占桂越公路的另一要点龙州,并派兵进入越南北部,彻底切断了中国桂越、滇越国际交通线。但中国第4战区也取得了局部胜利,不仅打退了日军乘势进攻滇南直接威胁西南大后方的企图,而且及时抓住桂南日军兵力减少的时机,于1940年10月底克服龙州、南宁,并于11月底,将日军全部逐出桂南。

    而早已撤出昆仑关作战的第5军则进入了长时间的后方整补阶段,官兵们一边总结近两年的作战经验教训,一边征募新兵加以训练指导。吴大龙们的下一场战斗,会在哪里打响?还请拭目以待。

考虑再三,决定申请完本() 
这本书写了5个月,一天都没断更过,虽然日更只有一章,但对我这个初次写小说的人来说,感觉压力也还是很大的,好在最终也算是坚持下来了。

    最早构思这本书的时候,也是只想写到昆仑关战役,当时考虑如果反响很好的话,再一边查阅学习史料,一边构思后面的故事,也许是入缅甸作战,也许是后来的解放战争,后来在评论区又有书友建议让主角在中间两年去苏联进修,参加苏德战争,其实这个建议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也对此建议做过仔细的考虑。

    不过,最终还是选择在本卷完本,原因比较复杂,有个人创作时间方面的问题,另外本书的成绩大大低于我的预期也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写书,自然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看到,但可能是题材冷门,或是切入点太过现实主义,缺乏爽点,又或者纯粹只是我的功力不够吧,总之,扑街扑的很凄惨。

    这书写到后来,真的全凭毅力和极为死忠书友的支持才坚持到了收尾。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让吴大龙去苏联进修的写作方向,一来我觉得那样会和其他作者写穿越到国外或干脆写外国战史太过雷同,二来原本写这本书,就是想展现我们中国的坦克兵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一个主人公跑去苏联打德国人,虽然可能看起来很爽,但多少有些背离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了,只好作罢。

    至于缅甸远征军的故事,如果将来有时间精力,我会再深入学习消化一下那段历史,也许有缘的话,吴大龙会再次出现在第五军在缅甸的战场上吧,希望有那一天的到来。

    上述文字纯粹有感而发,想到哪儿说哪儿,可能有点语无伦次,各位书友海涵。

    最后,还是感谢一直追书到最后的老伙计们,感谢你们的打赏,感谢你们的订阅,感谢你们每一次章说和评论和我的互动。你们写的每一个字我都会反反复复看很多遍,真的是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动力,感谢。

    经过这本书的试水,我也算了解了一些网文江湖的竞争之残酷,下一本书一定好好构思,打牢基础,希望有一天还能继续赢得你们的关注和支持,谢谢兄弟姐妹们!真心感恩,感谢。
://149072 。
手机阅读请点击://14907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