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鞑子自攻破济南后,分兵三路北上,似已有见好就收,撤退回辽东之意。”

    “哦,鞑子要撤兵了?那赵无忌的兵马如今在何方?”说到此处,崇祯的语气已经有些冰冷。

    “这个,”杨嗣昌顿时有些为难,赵无忌分兵追赶清军的消息,今日一早已传到京师,杨嗣昌踌躇了一阵,觉得还是实话实说比较好。

    “山西总兵虎大威,副总兵猛如虎二人已率四千精兵在济南城与赵无忌汇合,而今赵无忌主力大军目前正向着临邑县而去。”

    “锦衣卫骆养性刚刚给朕的情报显示,朕的叔父德王殿下,如今正在满清睿亲王多尔衮军中,而多尔衮正在济阳,赵无忌不去济阳,却赶去临邑,如此南辕北辙,所为何来?”说到最后,崇祯皇帝的脸上,已经密布寒霜。

第六百一十三章看不懂的赵无忌() 
“这,”听到崇祯的责问,杨嗣昌一时语塞,他皱了皱眉头,略一沉吟便说道:“皇上,臣刚刚也接到来自前方的战报,据臣所知,赵无忌在济南城把兵力一分为二,并派遣手下大将陈国宝,率两千骑兵精锐,前去营救德王了。”

    崇祯听了,眯着的眼睛猛地睁开,心中更怒,“朕让他去营救皇叔,清军至少有数万之多,他居然只派了两千兵马?他莫非是在糊弄朕不成!”

    眼看崇祯发怒,杨嗣昌一时也有些手足无措,“这个,嗯,皇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大人这么做,或许有他的考虑罢。”

    赵无忌的行动,他其实也是看不明白,他和崇祯一样,有些摸不清头脑。

    崇祯起初给赵无忌的旨意,看似困难重重,其实在下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毕竟赵无忌是崇祯的爱将,能打仗能赚钱,按道理讲,崇祯是不会坑赵无忌的。

    首先是收复济南城,这个用后世的话来说,可以说就是一道送分题,这明显是崇祯给赵无忌以立功机会。

    清军此行目标不为占领地盘,只为劫掠人口和财物,所以济南城他们早晚都会主动放弃,离开此地,所谓的‘收复’济南,其实上到崇祯皇帝,下到朝中诸臣,皆都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

    如今明显是皇帝想提拔赵无忌,故意让赵无忌立功,所以朝臣们也没必要在这上面强出头,免得招惹皇上厌烦,再说如今国难当头之时,难得有人肯出头做事,率军对抗清兵的,是以大明朝堂上下,对崇祯提拔赵无忌,委以重任的做法,大半都是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的。

    至于旨意中的第二道命令,让赵无忌去救德王,在有心人看来,这其中也是有很大的操作和腾挪空间。

    首先赵无忌手头只有六千兵马,此事朝中人尽皆知,清兵大军虽然兵分三路,但所谓瘦死骆驼比马大,三路清兵,无论哪一路,都是数万之众的士卒,这一点朝堂上的诸公心中也有共识。

    所以在杨嗣昌看来,接到旨意的赵无忌,最佳的应对便是马上率领手下兵马,前去追赶多尔衮所部,哪怕只是做个样子也好。

    这样一来,哪怕最终赵无忌没有追上多尔衮,也没有救回德王,或是追上了多尔衮,却战败亏输营救失败,这对崇祯多少都是有了交代,皇上并不会因此而责怪于他。

    毕竟赵无忌只有六千兵,能击败数万清军,救回德王,那是意外收获,若是没能救出德王,崇祯和朝中群臣,也不会责怪于他,毕竟他手中兵力太少,失败的几率本来就非常大。

    更何况,在这个各路明军畏敌如虎,皆都龟缩一隅,不敢主动出击的情况下,赵无忌敢于率军前去追击清军,在朝中诸公及崇祯的眼里,本就已经实属难得,这个时候便是他失败了,也不会有人苛责于他。

    即使他失败,但是看在他率军六千,却敢勇战数万清军之众的份上,便是一向最为苛刻的朝中言官如刘宗周者,也不会因此事跳出来与赵无忌为难。

    但赵无忌偏偏选择了一条让人看不懂的路。

    他把兵力一分为二,自己率领主力去追皇太极,却只派了两千兵马去救德王,这在崇祯及朝中诸公的眼里,可就大有问题了,并且问题还不小。

    后世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态度决定一切。”

    皇帝这么器重你,有意提拔你,结果你拿皇上的旨意不当回事,还阳奉阴违,公然违背皇上的命令,这让一意提拔你的皇上,面子往哪放?若是诸位大臣都学赵无忌这样,违背崇祯的命令,那皇权的威严何在?

    所以崇祯之所以会如此愤怒,是有原因的。

    朕这么信任和爱护你,你却打朕的脸?

    “赵无忌简直是荒唐!有令不执!有旨不遵!杨嗣昌,你替朕给赵无忌修书一封,问问他是什么意思,朕让他去救皇叔,他居然去追赶皇太极!他还是不是我大明的臣子!朕的话,他究竟还听不听!”说到最后,崇祯皇帝的怒气终于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出来。

    崇祯一怒,虽然谈不上伏尸百万,却也是很吓人的了。

    杨嗣昌和薛国观二人难得见到皇上发这么大的火,两人俱是小心翼翼地低下了头,不敢再发一言。

    看着两人战战兢兢的样子,崇祯心头怒火更炽,“朕已连下两封旨意,为何赵无忌却置若罔闻?德王是父皇生前最疼爱的子嗣,德王若是有了三长两短,朕百年之后,有何面目去见父皇!朕到时又怎样和父皇交代?”

    崇祯此刻已是声色俱厉,完全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这段时间因清军入侵而引起的屈辱,愤怒,羞恼,恐惧等情绪借由此事统统发泄了出来。

    “杨嗣昌,这几日你替朕盯着点,一定要督促赵无忌尽快救出德王,你替朕告诉他,若是救不出皇叔,他这个兵部侍郎也不要做了!朕不喜欢不遵号令的臣子!”崇祯语气不善地说道。

    “臣遵旨。”杨嗣昌赶紧应了下来,崇祯皇帝如今明显正在暴怒之际,此时此刻,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顺着皇上的意思,答应下来,至于之后自己如何跟赵无忌分说,待到下朝之后,他再细细斟酌一番好了。

    “左良玉,贺人龙两将若是到了,便让他们驻扎于京城之外,拱卫京师,以防清兵再来袭扰。”崇祯想了想,又吩咐道。

    “臣遵旨,请皇上放心。”杨嗣昌恭敬说道。

    这是必然之事,京城乃大明的政治中心,天子和无数大臣勋贵,大明王朝文武百官俱在此地,断然不容有失,一旦京城被清军攻破,那整个大明王朝的统治中枢就全完了。

    虽然清兵已经在济南城捞得盆满钵满,应该已经没有攻打京师的心思,但也不排除万一皇太极突然头脑发热,想要更大战果的可能性,留下左良玉贺人龙两将在此驻守,亦是老成谋国之意。

    此时正是用膳时间,周皇后派了个小太监前来御书房,相请崇祯,听闻皇后有请,崇祯这才冷哼一声,一甩袖子,匆匆而去,留下薛国观,杨嗣昌二人站在御书房中,面面相觑。

    傍晚,夕阳即将落山,天边层云卷叠,红霞似火,一处小树林中,刘芳亮带着几名士卒围着一团篝火席地而坐,正在取暖,熊熊火光中,烤着两只以柳条穿就的肥大兔子,此时兔肉已经被烤成了金黄色,兔肉上的油脂一滴一滴地落入火中,诱人的肉香和木炭香气四处弥漫开来。

    眼看兔肉渐熟,刘芳亮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来,伸出手指从里面抓了一把孜然,站起身来,均匀地将孜然洒在了兔肉之上。

    在烤肉中加入孜然,这还是他从赵无忌那里学来的,自从偶尔在自家大人那里吃过一次烤肉后,刘芳亮便喜欢上了孜然这种香料,看他喜欢,赵无忌便送了他一包。

    刘芳亮出征在外,身上总会放一小包孜然,若是有机会在外面抓到野味,便会撒上孜然,烤了来吃。

    刘芳亮总觉得,烤肉加不加孜然,那完全是两个味道,两种感觉,却不知自家大人是如何发现孜然这种香料的。

    不过坊间都在传大人乃是天上星宿转世,嗯,作为神明,知识比普通人渊博,这不是很正常嘛。

    不远处的树丛里传来一阵阵的惨叫,那是王启年正带着人,拷问一名刚刚抓获的清军士卒。

    虽然面前兔肉正香,己方也抓了一名清军俘虏活口,但刘芳亮的脸上,表现出来的则是烦躁。

    对,就是烦躁。

    因为自从刘芳亮开始率领这些枪骑兵,为大军负担起侦查任务以来,唯独此次的行动最让他郁闷。

    一路上遇到的清军侦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作风与以往大不一样,以往的清军侦骑仗着武艺高强,都是十分的悍勇好战,也大胆的很,两军相遇时,即便是人数稍稍处于劣势,清军士卒也敢上前来与明军侦骑厮杀一番,争个胜负。

    而此次行军,刘芳亮一路上遇见的清军侦骑,当他们远远地看到明军侦骑后,便会立刻转身拍马遁逃,丝毫没有一点前来与明军侦骑接战的心思,令刘芳亮想要通过战斗,抓获一两名清军俘虏,从而获取情报的心思化为泡影。

    面对这样的困难情况,刘芳亮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在日落之前,通过隐匿踪迹,在道路两边埋伏的手段,成功地伏击了一队清军侦骑,即便如此,五人的清军小队依旧给他们逃走了三人,另有一人战死,一人受伤被抓获。

    因为这些清军侦骑跟刘芳亮今日遇上的其他侦骑一样,一发现中伏,丝毫没有反击的想法,反而是立即不顾一切地纵马逃逸,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刘芳亮企图留下所有清兵士卒的计划破产。

    这些清兵侦骑,怎么都跑得跟兔子似的,这完全颠覆了刘芳亮以往对于清军侦骑的认知。

第六百一十四章乱世之兆() 
身后传来的惨叫声越来越弱,过了片刻,王启年有些疲惫地走了过来,一屁股就坐在了刘芳亮的身旁,如释重负般地叹了口气。

    “老王,口供得到了?”刘芳亮啃着一只肥大的兔子腿,啃得满嘴都是油,吃得正香。

    王启年毫不客气地伸出手,也撕下了一只烤得金黄的兔子腿,狠狠地咬了一大口,又灌了一口酒,这才含混不清地说道:“唔,他都招了,德王确实在多尔衮的军中,此人便是多尔衮军中探马侦骑,多尔衮的大军,此刻正在济阳城北面二十里处的杜家庄处。”

    刘芳亮闻言顿时便是一喜,“陈将军的骑兵正在我等身后三十里左右,一夜便可到达杜家庄,此等重要情报,必须尽早报给陈将军得知。”

    刘芳亮随后便招呼来一名骑兵,吩咐他把清军正在杜家庄的情报,速速前去禀报给在己军身后不远处的陈国宝,随后他三下两下匆匆把兔肉吞下肚,随手扔掉手中的骨头,双手胡乱在身上擦了擦,便站起身来。

    “老王,我先带人去杜家庄看看,盯住多尔衮的大军,你留在这里,到时接应陈将军。”

    王启年听了,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刘芳亮招呼上几名士卒,随即便牵来马匹,翻身上马,在夕阳的照耀下,带着手下纵马向着济阳城的方向疾驰而去。

    次日凌晨,天色刚刚拂晓之际,陈国宝率领两千重甲骑兵,终于偷偷地摸到了杜家庄之外。

    望着远处一片寂静的杜家庄,陈国宝微不可查地皱了皱眉头,眼前的情形,本能地让他觉得有些不对。

    陈国宝转身看向身旁的王启年,“王启年,你说清军就在这里?为何这里如此安静?”

    王启年此刻也是满脸的疑惑之意,昨日他已从俘虏口中得知,多尔衮大军人数足足有三万之众,三万大军,人吃马嚼,连营起码十余里,动静定然不小,而这与面前寂静一片,似是没有人烟的杜家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骚动,片刻之后,一位骑兵打扮的明军士卒,被人匆匆带到了陈国宝面前,王启年一眼便认了出来,此人正是跟随刘芳亮前去侦查多尔衮的骑士中的一人。

    “陈将军,在下是刘芳亮将军麾下士卒,清军似是已察觉我军到来,昨日夜间便已拔寨起行,离开了此地,刘将军已经带人追了上去,命令在下在这里等待陈将军。”这骑士恭敬说道。

    陈国宝听了,缓缓点了点头,转身看向远处的杜家庄,似有所思,默然不语。

    “陈将军,既然清军已在不远之处,那我等便尽快追上去吧,所谓兵贵神速啊。”王启年在一旁劝道。

    陈国宝听了后,摇了摇头,“本将临行之前,大人曾有交代,多尔衮乃满清诸王中,最擅用兵之人,多铎,阿济格也皆是能征惯战之辈,告诫本将万万不可疏忽大意,贸然进军,以免中了敌军埋伏,更何况如今敌众我寡,我军更需步步为营小心行事,待到探清敌军虚实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行动,此方是万全之策。”

    王启年听了,顿时脸上就是一红,晓得自己立功心切,却是有些莽撞了,“末将考虑不周,还望陈将军海涵。”

    “无妨无妨。”陈国宝道。

    沉吟半晌后,陈国宝当即传下命令,“来人,给本将探查我方周围五十里地之内,有无敌军潜伏其中,若是一切正常,我等便暂且在此地埋锅造饭,等待刘芳亮将军消息传来后,再做定夺不迟。”

    一个时辰之后,派去侦查的骑兵们陆陆续续返回,均是报告并未发现敌踪,周围情况一切正常,陈国宝这才命人埋锅造饭,饭后让士卒们好好休息一番,他们昨日连夜行军,通宵未眠,此刻陈国宝得知敌军确实已经离去,紧张的心情顿时便放松了不少。

    直到傍晚,陈国宝方才得到刘芳亮派人传回的消息,原来多尔衮大军昨夜拔寨出发,借着马快的优势,一路急行,如今清军已到杜家庄以东百里之外的王官寨。

    眼看手下士卒们已养足精神,陈国宝便集合起手下兵马,向着东面方向,连夜追了下去……

    不知不觉,三四日过去了,多尔衮的清军似是对这支人数只有两千的黑旗军骑兵十分忌惮,一旦发现有黑旗军的侦骑在自军营寨附近出没,便会立即拔寨起行,远遁千里,完全没有与追赶上来的黑旗军重甲骑兵交战的心思。

    而陈国宝这边,他本身兵力就太少,担心被清军设下埋伏,重蹈卢象升的覆辙,是以也不敢追的清军太紧,遭到清军埋伏,小心谨慎之下,以至于两军几乎每日都保持着七八十里地的距离,一个躲,一个追,明军始终追赶不上清军。

    夜色朦胧之中,陈国宝率军赶到了齐东县附近二十余里处,一片宽大的空地上,在这里,临时堆砌的土灶里犹自冒着袅袅黑烟,这样的土灶遍地都是,陈国宝借着月光粗略一数,大概有数千个之多,由此观之,清军人数确实有数万之众,却不知为何拥有如此强大实力的清军会像避开瘟疫一样地躲着自己。

    嗯,他又晚到了一步,接到刘芳亮的情报,他率军匆匆赶了半宿的夜路来到此地,却发现清军又已经早早离开。

    陈国宝长出一口气,心中满是不解和无奈,这几日追赶清军,他也着实是累得紧,赶快了担心被埋伏,赶慢了又跟不上清军的踪迹,多尔衮率领的明明是数万的大军,却跟明军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打起了游击。

    究竟谁才是弱势的一方啊?陈国宝无语问苍天,心中无奈。

    来到一处土灶前,陈国宝蹲下身子,探出手,摸了摸里面的炉灰。

    还有点温。

    此刻天还没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