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究竟谁才是弱势的一方啊?陈国宝无语问苍天,心中无奈。

    来到一处土灶前,陈国宝蹲下身子,探出手,摸了摸里面的炉灰。

    还有点温。

    此刻天还没亮。

    陈国宝站起身来,拍掉手上的炉灰,叹了口气,看样子清军似是正在己方进军来此的几乎同一时间,便已离去,自己与多尔衮的大军,再度失之交臂。

    不知怎地,陈国宝突然心中一动,他想起自己出兵来此之时,自家大人脸上那谜一般的笑容,以及当时大人说过的话,“嗯,算下时间,此行应该不会太危险。”

    这,就是大人所说的,不会太危险?

    两千明军追着三万清军到处跑,这确实很迷啊。

    此刻的陈国宝,颇有一种哭笑不得之感,他不知是该感到庆幸,还是应感到沮丧。

    东方的天际,突然出现了万丈红霞,火红的霞光驱散了夜色,天空渐渐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终于来到了。

    此时,赵无忌也率领大军,到达了济南城西北方向的禹城县,禹城知县何震初始听闻城外来了一支军马,顿时便被吓得不轻,因为禹城中只有五百士卒,兵微将寡,不堪大军一击。

    至于他为什么害怕,因为清军正在山东肆虐,各路兵马不敢出战,纷纷据城自守,他以为这个时候敢在齐鲁大地自如行军的,也便只有清军了。

    而待到天亮之后看到黑旗军打出赵无忌的旗号,何震这才放下心来,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他也看过朝廷的邸报,晓得赵无忌被崇祯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山东兵马之事,对于赵无忌出现在此地,他也并不奇怪。

    赵无忌号召山东兵马共同抗清的事迹,他早就有所耳闻了。

    定下心来的何震,当即便匆匆向城中缙绅募集了一些牛羊牲畜,以及一些粮食和财物,便带着这些物资,来到赵无忌的军营之中劳军。

    皇太极率军走的是临邑到德州这条路,并未途径西面的禹城,也因于此,禹城百姓方才躲过一劫,并未被兵火波及。

    何震原本担心赵无忌会提出索要粮饷之事,因为禹城本身的粮食也已不多,实在有多余粮食供应大军所需,没想到赵无忌很好说话,直言粮饷自会筹备,不需何知县操劳,这让何震颇有些感激涕零。

    就在半个月前,吴襄,吴三桂父子的溃兵也是从禹城路过,吴襄当即便强令何震援助粮饷,索要一千石粮食,禹城县本就不是什么富裕大县,何震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粮食?于是何震只是婉言拒绝。

    大明虽然一向以文驭武,但如今正是乱世,手里有兵,就是草头王,武将的威权达到了顶点,关宁军连崇祯的命令都未必买账,更何况一个小小的禹城知县?

    结果吴襄父子索粮不成,勃然大怒,临走之时居然纵兵抢劫无辜的平民百姓,关宁军狠狠地抢劫了一番方才离去,把个何震气得是七窍生烟,暴跳如雷,暴怒之下的何震,当即便写了一封弹劾吴襄父子的奏章,给皇上递了上去。

    结果并没有什么用。

    这封奏章宛若泥牛入海一般,再无音讯,吴襄父子依旧好端端的,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或是训诫。

    皇上的态度如此暧昧,于是何震也只得自认倒霉。

    他也算看出来了,如今大明武将的跋扈之风,是愈演愈烈了,便是皇上,也不敢轻易贬斥这些武将。

    此乃乱世之兆啊,何震在心中悲哀地想道。

第六百一十五章乘风破浪() 
既然崇祯皇帝无动于衷,何震便也只得自认倒霉了事,此番他又见赵无忌大军前来,有过经验教训的何震急忙找来城中有头有脸的缙绅们陈说利害,向他们募捐劳军的粮草物资,这些缙绅大半在城外也都有产业,担心赵无忌也像吴三桂那样再抢劫一番,是以纷纷慷慨解囊,这次的募捐尚算十分顺利。

    只是禹城县毕竟不大,这些缙绅募捐的劳军财物其实也不是很多,何震原本心中惴惴不安,担心赵无忌会嫌少,没想到见面之后,赵无忌一脸的和颜悦色,再三感谢何震前来劳军,并且表示黑旗军的粮草自会从青州府送到,并不需要禹城县助粮助饷。

    何震在营寨中一路前行,到赵无忌所部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吴三桂手下的兵痞们截然不同,心中感激之余,便把赵无忌大大地夸赞了一番,赵无忌只是含笑谦让,并不说话,眼看赵无忌急于行军,何震便知趣地早早向赵无忌告退,返回了禹城县。

    何震前脚刚走,后脚来自朝中的八百里加急快马再度来到,送来了崇祯的旨意和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叹了一口气,只得出去接旨。

    崇祯这次的旨意一反前两次的褒扬和赞许,语气颇有些严厉,只是不断催促赵无忌,令他尽快率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部,营救德王,不得有误。

    赵无忌接了旨意,又将信使送走,回到帅帐之后,这才坐在书案之前,打开杨嗣昌的文书,皱着眉头看了起来。

    相比崇祯旨意的简单几句话,杨嗣昌文书中的内容可就丰富多了。

    赵无忌当初救过杨嗣昌的命,这个恩情杨嗣昌一直都记着,所以这虽然是一封官方文书,杨嗣昌却以春秋笔法在里面暗中点醒赵无忌,而赵无忌也读出了杨嗣昌字里行间的暗示之意。

    当今皇上对你的行为非常生气,你必须尽快调集主力大军,前去追击多尔衮,哪怕是做个姿态也好,哪怕是不能取胜,也好让皇上有个台阶可下,就算最终没有救出德王,朝廷也不会责怪与你。

    你不要再追皇太极了,尽快去追击多尔衮,不要再违背皇上的旨意了,皇上如今对你意见非常大,已经动了撤换你的心思了。

    这就是杨嗣昌在文书中隐藏的暗示之意,赵无忌何等聪明,自然是一看便知。

    放下杨嗣昌的文书,赵无忌有些苦恼地摇了摇头,他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借助手下强大的枪骑兵,以及高空中的热气球,再加上杜红儿恐怖的情报网络以及飞虎队无孔不入的渗透能力,自己对清军的兵力和动向非常清楚,但是赵无忌忘记了一点,腐败无能的大明情报机构,至今依旧对清军的真实实力和作战目的毫无所知,以至于崇祯皇帝对当前的战局,依旧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楚。

    实际上,历史上的大明朝廷就是这样,一直到清军撤退出关外以后,大明朝廷都没有弄明白清军的具体兵力和作战目的,其腐朽无能,一至于此。

    都怪自己没有事先和皇帝讲明清军分兵的目的,以及清军兵力的具体构成,以至于不知前方真实情况的崇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向自己下达了错误的旨意。

    必须尽快把清军的情报,以及自己的想法禀报给皇上,免得崇祯对自己的误解越来越深,想到这里,赵无忌随手取来一张信笺,在书案上摊平,一旁的春桃看他要动笔写信,急忙上前给他磨墨,赵无忌略一沉吟,便持着手中狼毫,沾了沾墨水,便写了下去……

    旅顺口,这座再度重返大明怀抱中的辽东重镇,如今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处巨大的工地,这里到处都是喧嚣的人群,热闹程度相比以往,几乎提高了好几个数量级。

    李定国率军在满清腹地绕了一个大圈子,沿途的满清府县被他逐一攻陷,明军解救了大量的汉人和朝鲜百姓,也焚烧破坏了大批满清的粮草物资以及防御设施。

    阿巴泰,代善两人相继败于李定国之手,留守的清军已再无勇气去追击这支明军,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明军在满清的腹地大肆破坏,就好像皇太极的主力如今正在大明内地四处破坏一样。

    来啊,互相伤害啊。

    不错,如今大明和满清正像是在互相伤害一般,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

    但是大明毕竟人口众多,疆域辽阔,此番虽然山东一带几乎尽数遭受战火荼毒,看上去伤势颇重,但山东之外的地方依旧完好,恢复力较为强悍,只要假以时日,大明很快就能恢复过来,但满清的情况,可就是完全不同。

    辽东苦寒之地,人口原本就不多,女真人口更是不超过十万,在这种互相伤害的情况下,明显是人口少,疆域小的满清,更为吃亏一些。

    满清腹地,很多稍大一点的府县都被明军破坏,大量的汉人和朝鲜人奴隶得到解救,脱身而去,没了这些最底层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靠那些少量只会捕鱼打猎的女真人,这些地方恐怕今后数年都恢复不了元气。

    那些被解救出来的百姓们,其中大部分的朝鲜人都直接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也有少部分朝鲜人,因为仰慕天朝上国的文明和繁华,于是便也跟随汉人百姓一起,来到了旅顺口。

    如今的旅顺口,半月之间,人口骤然暴涨了四五万,增加的人口几乎都是来自于从满清腹地逃出的汉人和朝鲜百姓。

    旅顺城头之上,风尘仆仆的李定国在这里见到了一个熟人,那是自己的师弟归庄。

    顾炎武派遣了一队施工队,携带了大量的钢筋和水泥,从乐安港出发,并在旅顺口登陆。

    归庄与施工队一同来此,他此番的任务乃是建设旅顺口的城防工程,他要在这里建造堡垒,碉堡,加固城池。

    一下子多了四五万百姓,这给旅顺口的明朝守军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不过好在归庄还记得他师父赵无忌在青州赈济百姓的故智,只要照猫画虎就行了。

    在归庄的安排下,所有的百姓都可以得到赈济,无论是汉人还是朝鲜人,每天都会有明军士卒在上百个地点,设棚施粥,每人每日可以得到两碗粥,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人不至于饿死。

    但是百姓们若是想要吃得更好一点,那就必须在这里打工干活,这样不但伙食更好,每顿都有白面馒头吃,还会有额外的工钱可拿。

    归庄给的工钱并不多,干一天活,也不过才给一文钱。

    但这些百姓其实也不怎么缺钱,李定国每到一处都要打土豪分银钱,李定国很慷慨大方,每战缴获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可怜的百姓们,是以在旅顺口,无论哪个百姓,手头都有个几两银子。

    但是百姓们虽然不缺钱,但他们缺粮食吃。

    李定国分给他们的粮食,在路上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这么多人涌进旅顺口,顿时便把旅顺口的粮价给炒到了天上去,百姓们花很多钱,却吃不到什么好东西。

    于是冲着打工可以吃到不限量的白面馒头这一点,无数百姓蜂拥而来,要求做工。

    再说很多百姓都打算在这里定居,旅顺口的城防修建的越结实,越坚固,他们也就越安全,这一点,他们还是明白的。

    所以归庄此计一出,在百姓的踊跃报名下,顿时他手头便多出了上万名勤劳肯干的雇工,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旅顺口城防工程进展的非常顺利,一座座坚固的水泥碉堡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旅顺城外不断出现。

    而旅顺口的城池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固,大量的民工去山中采来石块,运到城中,最后把石块草草打磨一下,便用水泥和沙子,将石块砌在了城头之上,整个城池顿时便加高加厚了不少。

    此外,归庄还带来了四十门火炮,并且把它们都安置在了城头之上,这些火炮都是唐维主持的临淄火器工坊最新产品,射程既远,威力又大,把旅顺口守将沈志祥给喜得合不拢嘴。

    有了这些先进的火炮和水泥碉堡,便是皇太极亲率大军杀来,旅顺口也能守个一年半载,而不至于被清军攻破。

    赵无忌取了旅顺口,就没再想被清军夺回去,历史上这里原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若非清军主力尽出,后方空虚,明军又占了偷袭的先手优势,否则李定国还真不能如此轻松就拿下此地。

    赵无忌打算把这里打造成对满清前线的最坚固堡垒,这里会与皮岛一样,成为悬在满清后方的两把利剑,定会让皇太极领会到什么是痛不欲生,什么叫欲仙欲死。

    李定国站在旅顺口城头之上,往下凝视着这数万正在忙碌的勤劳百姓,他的面色坚毅,目光锐利,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文秀,归庄,沈志祥等人以他为中心,拥在他的身侧。

    “李将军连日在鞑子腹地奔袭作战,风尘仆仆,甚是辛苦,不妨在此歇息几日,由小弟略尽东道之谊,为李将军接风洗尘,不知李将军如何?”沈志祥在一旁小意说道。

    驻守在这里的虽然是皮岛守军,沈志祥所部,但沈志祥心中清楚,自己等人基本等于躺赢,可以说几乎什么都没做,便得到了这座坚固的城池。

    是赵无忌的黑旗军打下了这座坚城,而今前来建设旅顺口城防的,也是赵无忌派来归庄率领的施工队,可以说,这座坚城如今的每一处地方,都深深地烙印着青州府以及黑旗军的痕迹。

    沈志祥能力平平,为人却极有眼色,他知道赵无忌才是自己的最大依仗,是以他虽然官居三品参将,官职比李定国高了好几级,他却以年龄为由,对李定国这个千总满口自称小弟,处处谦卑小意。

    能在皮岛这个弹丸之地,敌军前线生存下来,沈志祥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赵无忌便是一条金光闪闪的粗大腿,自己只需紧抱这条大腿即可,赵无忌说什么,沈志祥便打算不折不扣地做什么。

    李定国率军一路扫荡,直至今日上午才抵达旅顺口,他还没来得及吃饭,便匆匆走上城头,查看城池建设的进度。

    听到沈志祥的话语,李定国摇了摇头,“恩师正在山东与满清鞑子作战,急需援手,本将此地事情已了,今日便会启程,返回大明,相助恩师。”

    “哦,李将军拳拳报国之心,小弟钦佩不已,不过如今已是午时,不妨由小弟做个东,吃顿便饭再登船也不迟。”

    李定国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盯着城下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看个不停,片刻之后,他侧身看向一旁的归庄,伸出手去,指着下面的两处地方,“师弟,我看这里,还有这里,位置俱是十分险要,似可再建两座碉堡,与城头火炮,形成掎角之势,拱卫城门,不知师弟以为如何。”

    归庄睁大眼睛看了半晌,猛地一跺脚,眼中满是钦佩之意:“师兄果然目光如炬,却是师弟疏漏了,没有注意到这两处地方,师弟马上便安排人手,在这两处建设碉堡。”

    李定国闻言点了点头,他又继续看了半晌,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转身对一旁的刘文秀说道:“走罢,咱们现在就走,乘船返回青州府。”

    “等等,李将军吃顿便饭再走,也不迟吧,吃顿便饭而已,不会耽误太久。”沈志祥急忙上前说道。

    李定国看着沈志祥,脸上露出和蔼笑容,“沈将军的心意,宁宇领了,实在是军情紧急,不容得宁宇不急,改日有缘相见,你我兄弟二人再把酒言欢,一醉方休,可好?”

    沈志祥又劝了几句,李定国只是摇头不允,他和归庄交代了几句之后,便在众人的相送中,与刘文秀以及麾下的黑旗军骑兵,登上了海上的兵船。

    片刻之后,李定国回头看了一眼身后不断变小的旅顺港,迎着清爽的海风,和刘文秀两人站在镇海舰的甲板之上,心中暗道,“师父,徒儿这就回来了。”

    辽阔无边的大海之上,波浪涌动,黑色的铁甲舰船帆高高悬起,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第六百一十六章空军的雏形() 
今日无风无雨,又是晴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