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钢铁时代-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威武的列车,重新的组装起来,看起来跟之前一样,可是谁知道,他中间已经换了一个心脏,通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列车司机,列车工程师,甚至包括詹天佑在内,都坐到了车厢之中,对于此,杨元钊曾经想要让詹天佑下车,可是却被詹天佑拒绝了,作为一个铁路的建设车,实验列车和火车头的工作,本就是他应该做的,否则,根本无法掌握列车的一切情况,这不利于未来的布置,所以第一次的列车上路实验,他必须亲自的参加。(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确保安全() 
詹天佑是一个天才的工程师,在铁路修建上面,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师,但是越是有能力的人,就越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固执己见就是詹天佑最大的毛病,除非你能够说服他,之前火车,2100马力的机车,动力已经让詹天佑不敢想象了,这代表着超过百公里的平均速度,可是杨元钊增加的这个蒸汽机,就更加不得了,增加到了3100马力,重量上面,还比之前的总重量轻了20吨,不说水管管制和密封上面的好处,只是马力的提升和重量的减少,都会让列车的速度加快不少,无论杨元钊怎么说,他都不愿意下来,必须亲自的上车,亲自感受这个机车的出色性能。

    对于此,杨元钊也无法,只好让工程师们,尽可能详细的检查,并且让第一次开行的速度,尽量不要太快,不能够达到极限,这种情况之下,即便会有问题,也足够反映和排除。

    工程师们,包括詹天佑在内,都在检查机车,特别是蒸汽机,虽然这个蒸汽机完美的安装到了火车车头之上,可外面看起来不怎么合拍,里面的空间不少,不少还是无法战人或者通过的空间,很显然,这也是勉强的契合的,这些多多少少属于是不专业的,给他们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蒸汽机的检查也是最专注的,由专门的蒸汽机工程师,进行了连续几个层次的细致检查,对于此杨元钊有些哭笑不得,这还是他制作的问题,为了让蒸汽机可以进入到列车之上。不用拆掉列车进行安装,他没有考虑车厢的环境,未来,当下一批火车头前来的时候,他会直接安装上蒸汽机。那样效果就会更好一点。

    眼前的这个,虽然有一点点的问题,但是性能和稳定性上面,绝对没问题,是被一体机验证过的,果然。几个轮次的检测,工程师和詹天佑脸上的担心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期待。

    列车已经准备好了,甚至从货场之中缓缓的出来,向着铁道而去。达到180吨的火车头,要想测试,不能在正太路上,高速行驶的火车头和重量,会让正太路这样的轻轨铁路,被掀翻,好在车站这一节,是重新铺设的。出了站不远处,就是跟包头铁路对接的重轨铁路。

    这个时代的中国铁路,远没有后世那么的密集。别说是几分钟一列,一天也就是几列客运和十几列的货运而已,这样的密度,根本就不用专门的寻找,找一个列车刚刚过去的时间就好了,反正也就一公里多一点。哪怕列车缓缓开行,也不会超过3分钟的时间。

    为了测试。杨元钊专门从包头调过来的一队新军,全部都派出去了。一方面,需要保证火车头在离开的时候,足够安全,3分钟的时间,对于40公里左右的时速而言,也就是2公里左右,有专门人员,在车站4层高的楼上,用望眼镜进行监控,保证20公里之内,没有任何的列车,而另外一方面,则把人员布置在专门划出来的50公里的测试铁路线上。

    包头铁路而言,从设计之初就是封闭化的,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甚至是投入巨资,也在旁边隔出了铁丝网的地带,铁路是全封闭运行的,对于拥有人的人口稠密地区,还会在特定的位置,放置2…3个铁路地下道,用于相互之间的通行,尽可能的把一切都给做到了,把居民们的破坏降低到最低。

    可是,这是20世纪初,不是21世纪初,沿途通过的,大部分都是落后地区,在中国这些乡村的人们,都没有经过多重的教育,特别是越是远离包头越是如此,穿行铁路的问题,是一个固有的顽疾,哪怕是21世纪,都无法禁绝的穿越铁路,只是通过铁丝网等措施,根本就无法的完全杜绝。

    对于这一点,杨元钊很早就提醒过詹天佑,在包头设立了铁路局之后,下辖的部门,专门拥有一支寻路队,人员庞大,一方面是为了道路施工的抢险,另外一方面,就是巡逻,巡逻铁轨,顺便的,巡逻周围,尽可能的及早发现问题,把一些漏洞堵住。

    而与此同时,包头也在铁路沿线的村庄,进行了不计成本和代价的教育,防止的有人穿越铁路的,因为这个列车,可不是传统的,只有20…30公里的列车,那些列车,人在旁边跑着就能够上去,特别是在拐弯的时候的,后世著名的铁道游击队是怎么回事,就是这样,时速30…40公里,转弯时候,降低到20公里以下,人快速的奔跑,就能够赶上火车的速度。a href=午夜渡魂人/a

    早期的铁路,都不是封闭的,人们甚至可以自由的在铁路上面穿行,即便火车过来,几十公里速度的火车,也足以躲过去。

    可是包头,从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打算用低速列车,就算是进口这些,也最少是平均时速120公里,高速的时候,甚至超过140;150公里的列车之下,高速带来的快速通行和反应时间的大大降低,直接穿越铁路,会面对直接威胁。蒸汽机车的噪音巨大,动静也相对比较的庞大,可是一旦反应不及时,或者感觉到火车过来,恐怕人的反应,也未必能够跟得上火车本身的速度,*碰上钢铁的火车头,带来的,绝对是悲剧,不得不防。

    杨元钊不奢望彻底的禁绝列车撞人事故,这对于长达数千公里的铁路线来说,这几乎是无法禁绝的事情,目前的他,只能是尽可能的做好预防工作,并且好好的宣传,不过,测试火车头的时候,他不希望发生问题。

    护路队和军队,早就撒出去了,从小站出来,一直前往大同,专门划出来了一个50公里的区域,新兵一个营和铁路护路队500多人,一共1300人,在50公里范围之内,每公里,最少是20多个人,平均每人,不到50米,这种情况之下,任何的危险也足以的避免,全封闭的路面之下,有任何人视图翻越钢丝网,都会第一时间,被士兵们发现,并且阻止。

    早在工程师们检测火车头和蒸汽机的时候,这些士兵们就派出去了,乘坐的是筑路机械,这个基于建设铁路的车辆,是基于轻轨的,在重轨之上速度也不快,一共3辆,每一辆可以容纳200人左右,当然了,人所在的地方是在后方钢轨仓库,没有那么的舒服了,好在士兵们和护路队,不怎么在乎这一点。

    30公里左右的时速,2小时的时间,足以让这些人员布置到位,一个个的信号传来,杨元钊再三的确定安全了之后,整个测试还真正的开启。

    红旗挥舞,高台之上,望远镜对于连续旗语做最后一次的确定,保证每一个人员都到位了之后,已经做好了检测,并且注入足够的水和燃煤列车,开始了最后的准备工作,大量的煤炭加入到列车之中,在烈火的作用之下,燃烧了起来,特殊设计的蒸汽机,可以容纳更多的燃煤和空气,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入氧气,足以保证燃煤充分的燃烧,锅炉翻滚,水蒸气开始形成,蒸汽机开始缓慢运作了起来,蒸汽机吞吐无数蒸汽,在往复式蒸汽机之中汇聚,庞大的动能,开始逐步的加剧,列车的准备已经完成。

    汽笛长鸣,声音撕裂,远远传播开去,高大的火车头的窗口,詹天佑跟下面的杨元钊挥手致意,而不到9人组成的实验小组,他们之中3个是专门负责给蒸汽机加煤的,还有一个列车工程师和2个驾驶员,剩下的还有2个记录员,他们会根据列车上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计时器,判断出列车在通行每一个标志物的时间,真正闲人,只有詹天佑一个人,他负责全局和指挥。

    在列车没有开行之前,在列车的各个区域,安装了不同的计时器,他们负责计算着时间,这只是一个粗略的设置,是两套数据之中的一套,同样的装置和测量器具,在这一条铁路的各个地方布置下来,现在的科技水平,没有即时的测速器,但是密布的时间,秒表,还有固定的距离,用另外一种方法,测量机车的速度,可以精确到相当的程度,这也是这个时代,列车测速的基本方法。

    早在停止的时候,列车蒸汽机之中,已经充斥了足够的能量,一旦火车司机放开列车车闸,轮子缓缓转动的时候,强大的蒸汽能,就通过水管和动力轴,转化为了动能,带动着列车缓缓离开了小站,在一百多米之后,蒸汽机早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无数的蒸汽冲了出来,而在水蒸气笼罩之中,列车带着一股强横的气势,开始逐步的加速,越来越快。

    站台上,观看着这一切的人员,平静的目送着列车远去,一直到几分钟左右之后,列车彻底的离开了小站,才慢慢的放松下来,每个人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忙碌了起来,而杨元钊和刘澍,则走进了站台旁边的一个房间,一个竖着高高天线的房间。(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二章 测试和无线电() 
在小站的旁边,这个本身作为基站布置的房间,此时已经布置成为了一个类似于无线电作战室的地方,20个人正在紧张发送和接受着无线电讯号,整个铁路的直线距离是50公里,不过铁路的两端,加上中间的小站,已经第一时间布置上了基站,这种通过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基站,足以保证方圆25公里之内的通讯。

    这里20台电台,就是保证随时随地能够跟预先布置下来的12个点进行联通。这也是电报在列车测速上面的第一次应用,50公里的距离之中,最少有12个节点,用来对列车的全部速度进行一个系统的测速,每个节点4公里多一点,这些节点,负责掌握5…10个不同测速点,会把列车通行的精确时间,汇总到节点,然后通过12个节点的无线电,进行汇报。

    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电报,汇总到这个小小的无线电房间,电报员倾听着电台讯号,然后逐一的汇报,每一个点都联通无误之后,接下来,就是等待列车通过了,这个前期的准备,已经彻底的完成了。

    50公里的路程,按照平均时速100公里的话,在安全的情况之下,最多半小时,列车就会走完这一道测试旅程,这个注定是一个很短的时间,高速列车第一次奔行在中华的大地上面,必然会开启新的历史。

    各种数据,要全部的汇总过来,还需要时间,这些都急不得。在这个无线电室之中。没有后世的电子大屏,却在中央树立了一个巨大的黑板,在黑板上面,可以通过粉笔,把50公里的区域进行划分。直观的描述,此时,才几分钟的时间,列车还没有提升到最高的速度,列车还没有进入到第一个节点,所以。包括杨元钊在内,众多观摩的人员,都静静的等待着,大概5分钟之后,第一个节点的电报过来。电报员在瞬间,爆出了数字,上午9点34分,通过第一个节点。

    节点,也就是放置无线电收发器的地方,他们会在列车通过的第一时间,用秒表记录下来时间,包括起点终点。13个秒表都是借助着一体机复制下来的,来自后世的手表,哪怕是普通的。精确度也比这个时代的更加准确,用来记录时间,是最好的。

    从电报机之中传送过来的时间是9点34秒32,刚刚,列车离开车站的时间,是9点30分整。也就是说,4分半钟左右的时间。达到第一个节点,除了最开始的加速之外。应该的列车通过的速度不慢。

    杨元钊的眉头微微的皱起,这样的加速,不是他愿意看到,应该是列车之上的詹天佑要求,这个固执的工程师,就不能够听话点。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他此时也不能过多的干预,列车上也有一台电报机,两位列车驾驶员进行过简单的培训,可以固定的把一些信息通过发报机传送过来,也可以接受一些固定的指令。

    杨元钊想了一下,还是没有下达命令,先不说下达的命令会不会被接受,即便接受了,列车也是机械物体,按照固定的速度开行,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一旦改变的话,反倒容易出现问题。

    詹天佑对于包头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铁路上面,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杨元钊的存在,一般情况之下,杨元钊不会让他冒险,但是他对于自己改装的蒸汽机非常有信心,一体机之中更高的速度就试验过,就当成是一个特殊的实验吧。

    整个屋子里面,除了无线电收发机特有的声音之外,就只剩下呼吸声,特别是刘澍,他的眼睛瞪大了,几乎不敢相信这个事实,早知道从国外进口的高速列车,速度会很高,却没想到,会高到这样的程度,见惯了40公里左右的马车,还有速度甚至不到40公里的普通列车,在刘澍的思想之中,这个火车也就是五六十公里的样子,可是现在,前面4公里多,平均速度已经超过60公里了,因为4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走过了四公里多。

    蒸汽机车的起步,一直都是在刘澍眼里的,最开始的速度,从零开始逐步的加速,最少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之中,是没有多少的速度,也就是说,这个区间之中,速度已经超过了70公里。

    熟悉的40公里,变成70公里,几乎要超过一倍的速度,这代表着更快的速度,包头跟外界的联系也更加的紧密了,未来他从包头回到山西,说不定,几个小时就可以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才不到3分钟的时间,第二个发报员站起来,刘澍还沉浸在震惊之中,其他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整个房间之中回荡着他清晰而坚定的声音,9点36分21秒,第二个节点通过了。a href=三生降头/a

    第二个节点,刘澍被声音所影响,他带着不确定的问道:“你确定么?”

    “没错,已经做过两次确认!”

    发报员的世界是单独的,他们在工作的时候,只是专注在电子讯号本身,为了安全,一般情况之下,会对数据进行两次确认,这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保密,连续的同类讯号,容易被对方监听甚至是破解。目前倒是不用担心,这个时代,还没有进行到无线电的时代,更别说对无线电信号进行监听,目前玩这个的,都是一些爱好者。

    刘澍知道,再跟发报员继续下去,没有意义,转回头看着杨元钊,说道:“元钊,这个列车的速度这么快么?”

    杨元钊点点头,说道:“是的,在没有换装发动机的时候,它的平均时速都可以超过120公里!”

    120公里,就如同一座沉重的山,压在了刘澍的心头,一想到铁路的速度会比之前增加3倍,仿佛是有一种诱惑一样,铁路不同于马车,除了停靠车站之外,剩下的时间,是可以一直都行驶的,甚至连夜间也是如此,这个在其他铁路上面都可以实现的东西,在包头更高层次的铁路上也可以,想到2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就可以从太原赶到包头,他就有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其实,发报员报出的数据,跟他估摸的差不多,之前应该不可能这么快的,因为他嘱咐过,不能超过最高速度,现在,很显然詹天佑已经突破了他的命令,那么在加速阶段,第二节就是速度爆发的阶段之一,蒸汽机车哪怕启动速度较慢,8公里左右的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