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6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你所代表的也是我大顺派去和崇祯和谈的使者,代表的乃是我大顺皇帝,以及我大顺几十万大军。

    你觉得,就算是崇祯恨你,他敢轻易杀你吗?”

    杜之秩被宋献策这么一说,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他现在可是李自成的人,现在返回京城代表的可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向崇祯提出和谈条件的。

    就算是崇祯恨他,也不敢拿他怎么样,否则到时候城外大顺军几十万兵马一攻城,大明可就要亡了呀!

    想到这里杜之秩的脸色,也终于好看了些。

    旁边的宋献策看到杜之秩脸色缓和,就知道自己的劝说有了效果,再加一把火说道:“还有,皇上说了。

    只要杜公公接下这个任务,最终不管和谈成不成功,都会赏赐公公一万两白银,作为奖励。

    如果公公能力促这次和谈成功,事后,皇上赏赐公公五万两银子作为奖励。”

    杜之秩听到宋献策这番话后,终于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多谢皇上慷慨,既然皇上如此赏识杂家,杂家也不能不知好歹不是。

    好,这个使者杂家做了,杂家就再回一趟京城,正好杂家在京城还有些家当,看看是否有机会一起带出来。”

    “那就有劳杜公公了。”

    宋献策虚伪的笑着,看着此时露出财迷模样的杜之秩,他心里别提有多恶心和厌恶了。

    不过,宋献策可不是刘宗敏,乃是一个城府颇深的家伙,喜怒不显于色。

    即便,此时宋献策对于杜之秩这种人不喜,甚至是厌恶。

    可是,他也知道,此时杜之秩对他们是有用的。

    既然人家对自己有用,就算自己心里再怎么厌恶对方,他也会笑脸相迎。

    或许等哪天,杜之秩对他们没用了,到时候该杀就杀掉,省的看着闹心。

    “杜公公,这是皇上开出的条件,你先看看。”

    随即,宋献策将一份奏章递给杜之秩,杜之秩打开看起来。

    宋献策继续说道:“总结起来,皇上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让大明皇帝崇祯承认我大顺皇帝,双方以平等的地位,缔结盟约。

    二,大明须将西北的山西和陕西两地,割让给我大顺。

    三,大明要提供三百两银子,犒赏我大顺将士。

    皇上的要求不多,总共就这三条,只要崇祯答应,并履约,皇上也必然守信。

    到时候,双方缔结盟约,我大顺几十万将士便会撤军返回陕西,就此停战。”

    “这……”

    这个时候,杜之秩也看完了奏章,发现上面写的基本上和宋献策说的差不多。

    李自成所提出的和谈要求,就这三点。

    可是,杜之秩此时心里却本能的觉得,李自成提出的这三条要求,崇祯恐怕一条都不会答应的。

    杜之秩作为崇祯宫内几大太监头目之一,身份与杜勋差不多,或许也就仅次于王承恩了。

    杜之秩也是能轻易见到崇祯的人,对于崇祯的脾性也是极为了解。

    杜之秩知道,崇祯的性格极为刚烈,宁可死,不可辱。

    而李自成提出的这三项和谈条件,全都太苛刻了,以崇祯刚烈的性格,很难答应的。

    “宋将军,这三项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就怕圣上,不对,是大明狗皇帝不会答应啊!

    宋将军有所不知,前段时间有传言,说鞑子曾经派使者入宫和崇祯和谈。

    甚至,鞑子开出的要求并不苛刻,但都被崇祯一口否决了。

    崇祯曾经说过,大明和敌人,不和谈。

    而现在,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比当初鞑子和谈条件,不知苛刻了多少倍,杂家担心崇祯不会答应啊!”

    杜之秩小心翼翼的提醒宋献策,说道。

    “奥?还有这种事情,鞑子曾经派人和崇祯和谈,崇祯还拒绝了?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

    宋献策听到杜之秩如此说后,也是一阵惊讶。

    “难怪,我们都已经打到昌平了,都没见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从山海关支援过来。

    难道是崇祯并没有召回吴三桂,一直将他留在山海关,就是为了挡住鞑子,不让鞑子入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该说崇祯傻呢,还是该敬佩他呢!”

    宋献策低声喃喃道。

    “杜公公,现在的崇祯的情况,可不是当初可比了。

    他不和鞑子和谈,那是因为鞑子暂时威胁不到他,也没有打到京城之下。

    而现在呢,我大顺八十万将士,只需一日时间,便可杀奔到京城下。

    你扪心自问,以京城内此时明军的力量,能挡住我大顺军将士的进攻吗?

    我们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崇祯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因为,崇祯要是不答应,很快大明就会亡在他的手中,他将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杜公公,你觉得,有人愿意死吗?有人愿意做亡国之君吗?

    所以,你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以本将的猜测,只要崇祯还有脑子,他就一定会答应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的。

    因为崇祯只有答应我们的和谈要求,才能为他争取时间,才能让他和大明王朝,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大明地盘那么大,崇祯不缺区区西北苦寒之地的。”

    宋献策仔细想了想后,以己度人,他觉得这次崇祯面临的局势,不可往日相比。

    要是他是崇祯的话,他便会答应这些和谈条件,为自己换来更多时间,不至于立即被灭,只要活下来,大明不灭亡,他就还有中兴大明的机会。

    宋献策的这种想法,完全就是正常人的想法,甚至连此时的杜之秩等如此认为。

    “好,杂家离开就回京城,一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望,让崇祯那狗皇帝答应和咱们缔结盟约。”

    这一刻,杜之秩又恢复了自信,露出喜色,说道。

    随即,杜之秩便在一队大顺军士卒的保护下,挂着大顺使者的名头,前往京城。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早已经是人心惶惶,城内百姓和那些达官显贵,已经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杀过来,打到昌平了。

    京城内,不少朝廷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派人出城,私下里和大顺军接触。

    这个时候的崇祯,坐在大明皇宫内,神色憔悴,甚至已经开始为大顺军攻破京城,做最后的准备了。

    崇祯很清楚,别看此时大明京城内外,还足有近二十万兵马,可是那二十万兵马什么德行,崇祯自己都清楚。

    这二十万明军当中,除了当初卢象升从山西带回的三万精锐之外,其余的明军战力根本不堪入目。

    让这些官兵维持平日里京城的秩序,震慑一下宵小还可以,让他们对上大顺军,上战场厮杀,那真是高看他们了。

    而这几日,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更是吵开了锅,不少官员都上奏崇祯,希望崇祯可以迁都金陵。

    毕竟,金陵本就算是大明的陪都,就算这个时候崇祯迁都金陵,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大明那些官员都觉得,此时大明整个北方都已经糜烂了。

    西北被大顺军所占,辽东被鞑子所占,河北早就被鞑子劫掠的千里无人烟,河南和江北落入到李子霄这个乱臣贼子手里。

    可以说,整个大明北方,基本上都已经不受朝廷控制了。

    这就使得那些大明官员认为,北方都这样了,迁都金陵不是正好嘛!

    反观此时的江南之地,相比大明北方绝对堪称是富庶繁华。

    又有长江天险,不管是鞑子,还是李自成,亦或是李子霄,想要打过长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如此一分析后,顿时感觉这大明京城真的不能待了,继续待下去,就是一处死地啊。

    整个破烂的大明北方,就扔给鞑子,大顺军和李子霄他们三方争夺去吧。

    只要崇祯同意迁都金陵,这些大明官员还有那些达官显贵们,便可以收拾家当,跟着崇祯一起到金陵去了。

    至于大明北方的百姓的安危,以及大明的尊严,都被这些大明官员扔到一边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保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现在,就坐在大明这艘破船上,并且在船上积累的大量的财富,他们真的不想看到大明这艘破船沉没。

    如果大明这艘破船沉没的话,他们也很容易落水身亡,很容易将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惊人财富丢掉。

    所以,这个时候,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一个劲的上书崇祯,劝说崇祯迁都金陵,然后卧薪尝胆,终有一日可以中兴大明的。

    这些大明官员们,倒是想的挺好。

    就等着崇祯同意迁都,然后他们也跟着崇祯一起走。

    甚至,大明京城内不少达官显贵们,已经暗中吩咐家仆,收拾家中财富,一旦崇祯下令迁都,他们便第一时间跟着走。

    京城内那些达官显贵们,将家中的金银珠宝,丝绸,书画,绫罗绸缎等各种值钱财物,纷纷从密室,地窖,暗格等地方弄出来,装上一辆辆大车。

    之前,每当崇祯向这些宦官,朝廷大员,勋戚富商,地主大户们募捐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全都装穷,哭穷。

    那处大明高官们,一个个将绫罗绸缎藏在密室里,穿着破衣烂衫,哭穷给崇祯看,糊弄崇祯。

    而现在,准备要走的时候,才显露的也终于全部显露出来。

    一时间,整个大明京城最缺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马车。

    因为京城的这些达官显贵们太多了,他们要带走的金银珠宝太多了,他们府上的马车不够,只要去买。

    短短一两日,整个京城所有的马车,都被那些达官显贵们抢购一空。

    即便是如此,依然有不少达官显贵的马车不够用,拉不完他们的财物。

    于是,他们便只好将财物装到手推车上,准备跟随崇祯迁都南下的时候,让这些家仆推着走。

    甚至,在京城一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他们府上的财物,装着整整五百多辆马车,都没装完,只要往手推车上装,准备让家仆们推着走。

    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历史上曾出过两任大明首辅,七任尚书,即便到了现在,他们家族中,依然有人在朝中担任大官。

    而他们家族子弟,不仅遍布朝堂,甚至还遍布其他三教九流,京城很多商铺,地产都是他们的,真正的富可敌国。

    再加上,他们这些年来,不管是经商,还是干其他的,都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不积攒下海量财富,那才叫怪呢。

    像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的情况,在此时的大明不是个例,还有不少勋戚大户家族的财富,不输给他们。

    他们就像一群水蛭,附在大明百姓的身上,吸食了海量的民脂民膏,将他们养的又大又肥,却不愿为大明奉献什么。

    只不过,让这些京城达官显贵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八月十八日,崇祯正式下诏。

    而这一份崇祯的圣旨中,只有短短一句话:朕,不迁都。

第857章 可笑的‘死谏’()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最新章节!

    857可笑的‘死谏’

    今天加更,第二章奉上,求订阅!!

    崇祯的这份圣旨一下,京城的那些达官显贵们便一个个的傻眼了。

    这个结果,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

    圣上,您怎么就不同意迁都呢,迁都都好啊,富庶还安全的金陵,岂不比此时危机四伏的京城,强太多了嘛!

    那些大臣们搞不懂,京城的那些地主大户,勋戚贵胄们也搞不懂。

    此时,李自成的大军还停留在昌平,距离京城还有两日路程,而在京城还足有二十万明军,稍微抵挡一下大顺军还是能做到的。

    如此一来,便可以为他们争取数天的时间,足以让大明顺利迁都金陵的了。

    毕竟,崇祯要想迁都,和京城那些达官显贵转移财富到金陵,不可能走陆路,他们肯定是选择走水路啊。

    他们只需要将京城内的财物,运到东面运河渡口装船,便可顺着运河迅速南下,到时候大顺军也拿他们没办法。

    可是,现在崇祯不同意迁都,也就使得,他们想要向金陵转移财产的机会,失去了。

    什么,自己转移财产,开玩笑。

    那么一大车一大车的财产,想要不引人瞩目的运出城外,岂是那么容易的。

    这个时候,崇祯还没死,大明还没完,这个时候京城还在明军的掌控下,崇祯这个皇帝的话,还是有用的。

    你要是自己偷偷转移财产,万一被发现,被崇祯抓到。

    让崇祯看到,你丫的竟然家中有这么多金银珠宝,当初还欺瞒朕说,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

    你他娘的这是欺君啊,欺君是什么罪,那是杀头的罪啊!

    或许,唯有跟着崇祯迁都南下,到时候跟随的人必然很多,他们带着自家的财富掺杂在队伍里面,才不会太过引人注目。

    虽然,崇祯不同意迁都,可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并没有死心。

    一个个跟商量好了似的,全都跑到皇宫,跑到崇祯的宫殿外,排成一排排的站着。

    这些官员们,一个个哀求崇祯同意迁都,崇祯不答应,他们就不吃不喝不离开,这叫死谏。

    甚至连此时大明首辅陈演,都亲自来了。

    陈演不来不行啊,他背后可不是一个人,他也有家族,背后也有利益团体,都迫使着他,不得不劝谏崇祯迁都。

    面对宫殿外,站着的那黑压压一片官员,崇祯这次倒是极为淡定,就是不曾出面,也不会让步,不可能答应迁都。

    你们愿意死谏就死谏吧,你们不是说,只要朕不答应迁都,你们就不吃不喝不离开嘛!

    朕倒要看看,你们能坚持多久,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的。

    崇祯此时坐在宫殿内,如此想道。

    要是,此时殿外那些大明官员们,知道崇祯此时心里是这么想的,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八月后半月的京城,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时候,京城温度高达近四十度。

    平日里,这些朝廷高官此时恐怕一个个都正躲在自己的府上,喝着凉茶,被丫鬟扇着扇子凉快呢。

    但今天,他们一个个站在崇祯的宫殿外,盯着烈日,那简直就是活受罪啊。

    这些官员们都说清晨进皇宫的,刚开始太阳还没升起了,气温并不是很热,这些朝廷高官还能坚持住。

    无法就是站着,腿有点累而已,为了自己的身家财富,咬咬牙坚持下去吧。

    可是,等到太阳升起了,那滋味可就爽了。

    这些朝廷高官们,才站了不到一个时辰,就齐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一个个瘫坐在地上,再者站不住了。

    这些朝廷官员一个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什么时候站过这么久,怎么可能坚持得多。

    这个时候,有官员吃不了这个苦,已经想打退堂鼓了。

    可是奈何,之前他们狠话都撂出去了,这才转眼的功夫就变卦,也太没面子了吧。

    算了,继续咬牙坚持吧。

    等到了中午,崇祯宫殿外,再也没有一个能站着的官员了,一个个全都瘫坐到了地上。

    甚至于,一个个官员旁边,都还站着一个个家仆,为他们打着伞遮阳。

    “哎呀,不行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