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懿贵妃……关卓凡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她满脸通红,紧闭双眼的样子,依然可以很清晰的回忆起来。



  不过她现在是太后了,她的儿子,已经成了皇帝。只有六岁的小皇帝,再也想不到自己已经多了一个便宜老子吧?



  想到这一点,关卓凡仿佛真觉得占了绝大的便宜,翻了一个身,满意地睡去了。
第二十四章 李恒嵩的绿营 (二更)
  位于上海北面的南翔镇,在镇北的修全街上,大清早便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这里是早点铺子集中的所在,各家各户,都在店前支起一个摊子,摆些简陋的桌椅板凳,生意却都不错。来这里吃早点的,除了本地人之外,还有不少身穿号衣的大头兵,都是驻扎在镇外的江南提督本标右营的绿营兵。



  生意最好的一家铺子,叫做“日华轩”,铺子门口挑出去好大一个招牌,写着“南翔大馒头”几个字。说是大馒头,其实却是大肉包子,因为味道鲜美,面好肉多,因此在这些铺子里头,拔了头一份。



  铺子门口,坐着一位穿着五品服色的军官,把碗里的面汤一口喝干了,打了个饱嗝,笑道:“黄老板,谢谢啦。”也不付账,带了两个马弁,起身就要走。



  老板叫做黄明贤,此刻不但不敢争执,反而躬了腰,小心地陪着笑说:“该当的,该当的,张营总您慢走。”



  这个姓张的,叫做张发贵,是李恒嵩手下的一个营官,管着五百多号人。这帮丘八,不付账是常事,镇上的百姓商家,又有谁敢说话?一个不对,连铺子都能给砸了。



  倒是旁边一个穿着蓝布袍子,虎背熊腰的青年,正背着身,在门口的蒸笼上取包子,听了这话,一边端了一屉热腾腾的包子向屋里走,一边冷笑着说:“人家老板也是小本生意,你们天天这么白吃白喝,谁能架得住?”



  “哟?”有人敢打抱不平,这倒是新鲜事。张发贵停住脚步,转身向那两个马弁一努嘴,两个兵便冲过来,要揪那个蓝袍青年,却被他一手拿着笼屉,一手抡起来,啪地一掌,扇在一个兵的脸上:“瞎了眼了?”



  “姜德?”张发贵撮着牙花子走过来,往前面一站,痞里痞气地说:“你不也在这儿吃饭呢么?我碍着你什么事了,出头架梁子,管得倒宽。”



  叫做姜德的这个青年,也是李恒嵩手下的另一个营官,勇悍善战,却一向看不惯绿营之中那种腐败的习气。不过他跟张发贵,同为营官,品秩也一样,都是五品的守备衔,因此确实管不到张发贵的头上。



  “我吃饭,我给钱。”姜德无所谓地说,“不像有的人,几十文钱的事,也要占老百姓的便宜。”



  “对,咱比不上你,谁让你有钱来着?”张发贵笑嘻嘻地说,“我又没有哪个院子里的婊子,能给我倒贴。”



  姜德正跟镇上桃红院里的一个姑娘相好,此刻听张发贵这样说,勃然大怒,一挥手,把一屉包子都砸在了张发贵的身上,扑上去就打。他的武艺好,但张发贵那边是三个人,一时打了个平手,纠缠成一团。



  神仙打架,别的人怎敢相劝?都避在一旁看热闹。却听屋里有人一拍桌子,不耐烦地骂道:“都他么什么时候了,你们两个王八蛋,给老子消停点行不行?”



  “李大人!”张发贵听出是李恒嵩的声音,吓了一跳,自然停了手,悻悻地向姜德看了一眼,心说你明知李参将在里面,却还挖个坑让我跳。



  李恒嵩由姜德陪着来吃早点,被这一出弄得没了兴致,见两个人进了屋,没好气地一人骂上几句,挥挥手,让张发贵先回去了。



  “你也是的,他从来都这样,没来由的闹着一出做什么?”



  姜德被李恒嵩说的涨红了脸,委屈地回道:“他就平时欺负人厉害,见了长毛,跑得比谁都快。”



  李恒嵩叹了一口,知道姜德说的也是实情,不过他的三千人,大抵都是如此,谁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姜德这一营,还算能打一打。眼看战事将起,如何是好?



  正在心烦意乱,忽然听得马蹄声响,不一会,来到了门外,一名亲兵滚下鞍子,进来禀报道:“大人,上海县令关卓凡来拜访大人,已经到了大营。”



  *



  *



  李恒嵩的大营,设在镇北五里,等他赶到的时候,关卓凡已经静静地等了一会。



  “逸轩,抱歉之至!”李恒嵩连忙把关卓凡让进自己的中军。他在这里有营房,不用住帐篷,舒服得很。



  “李大人说哪里话,是我突然造访,冒昧了。”关卓凡客气着,随他进屋坐定。刚才等候的时候,他已经留了心,大略观察过李恒嵩的兵,结果自然是在心里大摇其头。“我这一趟,是来听李大人的吩咐,看看这一次上海的防御,该怎么样布置。”



  李恒嵩听了这话,看了关卓凡一眼,笑了起来:“逸轩,明人不说暗话,你这一句,怕是言不由衷吧?”



  关卓凡亦微微一笑,问道:“何以见得我是言不由衷呢?”



  “我不大会绕弯子,就直说吧。上一回长毛攻上海,我接连败了两阵,打得很不成样子。如果不是上海缺兵,恐怕早就被撤职拿办了。”李恒嵩苦笑道,“我是戴罪之身,现在上海地方上的那些人,都拿我瞧不起,这我也知道。我虽然是三品的参将,但你的身份,我心里有数,说句实话,即使‘大人’的称呼,也请你不必再提,省得将来大家尴尬,若是你看得起,则叫我一声‘霭堂’足矣。”



  这一番话推心置腹,说得极是坦诚,关卓凡对自己那点弯弯肠子,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语气也变得很诚恳。



  “是,霭堂兄。在我想来,这次的上海一战,长毛人多,官军人少,总要靠咱们两个同心协力,才可以有所作为。”



  “我又何尝不知?这一战若是打赢了,不说立功,起码可以将我上一仗的过失抵消;若是打输了,则万事休提,我大约也只有死路一条!只不过……”李恒嵩摇了摇头,“我帐下的这些兵,想必你也看见了,疲弱已久。若不是你替我请了两万银子的军饷,恐怕连现在的士气都没有,装备又差,到时候能打成什么样子,真心说不好。”



  “霭堂兄绝不是寻常人物,”关卓凡要捧一捧李恒嵩了,“三品参将,独当一面,那一定不是幸致,非有过人的本事不可。现在这样的局面,大约是受了粮饷之累?”



  这句话说到李恒嵩心里去了,长叹一声,说道:“一文钱难死英雄!逸轩,不瞒你说,当年本省的学政张芾,亦曾夸我‘殆非寻常行伍中人,他日必为国士’——”



  李恒嵩是长洲人,在阳澄湖边长大,家里世代为裁缝。普通人家的孩子有这一门手艺,便是最好的生存之道。然而,李恒嵩却打死不肯继承父业,当面对父亲说“男子汉当以长枪大戟建立功名,怎能操刀尺针线!”,把父亲羞得脸红耳赤。



  后来,李恒嵩奋力读书,考取了监生。当年青浦刘丽川率领“小刀会”作乱,江苏巡抚许乃钊率川勇前往镇压,血气方刚的李恒嵩不知哪里得到了消息,连忙离开家乡,跑到了许乃钊的队伍里。也许是从小受阳澄湖风浪的磨砺,养成了胆大、勇敢、不怕死的性格,他动作灵活敏捷,骁勇善战,破城之时,首登青浦城门,事后,被赏以六品军功。由此开始,在军旅之中大小数十战,渐渐积功升至三品参将。



  “现在不灵了,打大仗,光靠意气不行,光凭一百几十个铁杆弟兄也不行。”李恒嵩苦笑道,“说来惭愧,我这三千多人,欠饷日久,早就散了。我自己的心气儿也没了,混日子罢了,训练也荒疏得很。”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怪不到霭堂兄身上,只不过……”关卓凡沉吟了一下,接着说:“恕我直言,什么地方都是有好有坏,总不能说,三千人里头连几百个能打的都挑不出来?”



  *



  (谢谢天下纵横、妮安、ybch、伐爱的打赏,谢谢纵横的指点和满赞。)
第二十六章 作乱 (二更)
  到了年二十九,城中的各衙门才开始封印,好歹也算过了一个年。只是这个年,过得不安生,杭州和苏州两个方向的太平军,都已经有异动的消息传来,于是无论军队还是地方上的官员,都只有三天的时间可以休息。



  这是关卓凡穿越以来,在这个年代所过的第二个新年。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还在热河的马队营帐里跟大家喝酒,如今却已身在战云密布的上海,把方圆百里的安危挑在肩上,难免有恍如隔世的感慨。



  “同治”的年号,虽然早在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之时便已定了下来,但直到过了年,入了正月,才算是正式启用,所以直到现在,才叫做“同治元年”。



  军事上的布置,仍然按关卓凡上回跟李恒嵩所说的,以华尔当南线,以李恒嵩当北线,以丁世杰当正面的西线。官军各营和地方上的团勇,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厉兵秣马,加固城防,准备迎接一场恶战。



  租界里的洋人,亦感受到太平军的压力,由正在“天京”访问的一艘兵舰舰长宾汉,向洪秀全提出照会,虚张声势地恫吓“不要愚蠢到进攻上海”,结果理所当然的被拒绝了。而远在杭州的李秀成,做出的回应则是:于正月六日,传檄东南各地,宣布天兵即将扫荡上海,号召朝廷的官兵识时务,顺大势,投诚保命。



  这一下,战鼓擂响,再无缓冲的余地。于是租界的领事团与上海方面协商,由英国领事麦华陀、法国领事爱棠、美国领事查尔斯、舰队司令何伯,再加上上海道吴煦,组成了一个“中外会防局”,协调上海的保卫事务,同时按照轩军的要求,开始实施堵塞闸桥拱洞、清除黄浦江面船只等一系列行动。而图林所统带的亲兵,亦开始在关卓凡的县衙之外设立武装岗哨。



  大战当前,城里不免人心浮动,各式各样的传言都有。关卓凡忽发奇想,在管钱粮的秦师爷底下,增设了一个专管战事文告的委员,叫做“宣传委员”,每日里写出文告,由书办复写成数十张,贴在街头巷尾,大意无非是说官兵如何威武,长毛都是渣渣。虽然不脱官样文章的本色,但百姓每日都有新的文告可看,居然颇得安定人心的成效,算是占领了第一线的舆论阵地。



  另一件让他挂心的事——电报的架设,终于完成了。电报房一共三处,一个设在县衙之内,一个设在泗泾丁世杰的中军,一个设在周浦洋枪队的营地里。当卞宁把机器调试好,亲自将“上海安静,一切如常”这八字译成英文,拍发出去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的关卓凡,随着电键悦耳的嘀嗒声,脸上露出了这些天里难得一见的笑容。



  关卓凡心里想的是,哪怕就只有这一项功绩,自己也不枉了到世上走了这一遭!



  他发出了中国的第一份电报。



  *



  *



  到了正月十六,防务上的各项准备大致都已就绪。从前方传来的消息来看,太平军一共两路,一路发自杭州,一路发自苏州,都已经开始向上海逼近,但主攻的方向却还不能确定。就在这样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气氛中,姜德忽然带了七八个人,骑着快马,穿过租界,从北门进入上海城,一大早便来倒县衙求见关卓凡。



  “姜德?”关卓凡听了图林的禀报,不由一愣,“请他进来!”



  “卑职参见关老总!”五品的武官姜德,毫不犹豫地给身穿七品文官服色的关卓凡请下安去。



  “起来。”关卓凡对李恒嵩的这个部下,格外假以辞色,亲自扶了起来,“果然是英气勃勃,难怪李大人把这一支精兵交给你来带。”



  “卑职不敢当老总的夸奖。”姜德在这位初次见面的“关老总”面前,还有一点拘谨。



  “北线的军事,想必都已经部署好了,你赶了来,一定是有什么急务要跟我说?”



  “是,李大人和卑职的兵,都已经进了嘉定城。今天早上,卑职却收到一个消息……”姜德顿了顿,眼望图林。



  “无妨,你说吧。”关卓凡做了个手势,“这是我的亲兵队长,图林。”



  “是,”姜德向图林点头致意,接着说了下去。



  这个消息,颇为惊人,说松江府里,一位叫佘大铭的城门守,意图作乱,接应李秀成。



  “有这样的事?”关卓凡大吃一惊,“你从何得知的?”



  “佘大铭的手底下,有一个他信任的把总,叫做孙开枝,是卑职的小同乡。他昨天得知了这个消息,不敢告诉别人,连夜赶到嘉定来见我的。李参将说,这件事很大,让我带了孙开枝一起,来见关老总。”



  “人呢?”



  “等在衙外面。”



  “传他进来!”



  等到把孙开枝带进来一问,才知道事情确然无疑。佘大铭是广东人,有一个哥哥,曾是刘丽川的手下,小刀会起事的时候,死在了官军的手里。他冒籍福建泉州,算是躲过了后来的清查,一直在官军里面当兵,一直升到了松江府城门守的职位。这一回,觉得长毛势大,一定能赢,于是跟手下的几个亲信密谋,要在长毛抢攻之时,开门献城。



  “姜德,你跟吴道台说了没有?”



  “没有……李参将说,吴道台也是广东人……”姜德嚅嗫着说道。



  关卓凡失笑——李恒嵩也太多心了。若是说吴煦知情,那是决不会有的事。



  “那个佘大铭,他守松江的哪个门?”关卓凡问孙开枝。



  孙开枝跪在地上,头也不敢抬,颤声说道:“西门。”



  西门,那正是面对杭州方向的门。



  “他管着多少人?”



  “亲信的,只有一个副城守,一个把总,还有……我。”孙开枝垂头丧气地说,“手下一共是八十多个兵,要说跟他格外好一些的,大约有二十几个。”



  “你不要怕!你跟他们不一样,而且举发有功——这件事了了之后,我保你接这个城门守!”



  “谢谢关老总!”一直惴惴不安的孙开枝,如蒙大赦,喜出望外地给关卓凡磕了个头。



  “你擅离职守,用的是什么名义?”



  “没……没用什么名义。”



  这等于说,是私自跑出来的。佘大铭此刻不见了孙开枝,说不定已经起了疑心。关卓凡看了看旁边的自鸣钟,已经过了早上九点。



  “姜德,给你记一功,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置,你先赶回嘉定。”关卓凡吩咐道,“记住,替我谢谢李大人。”



  等到姜德领命去了,关卓凡把图林叫过来。



  “图林,我这就给泗泾发电报,让张勇带兵进城。你挑十名亲兵,带上这位孙把总,现在就骑马赶去松江——只有一件事要办,让他去指人!”



  这一天,关卓凡便始终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度过。太平军的攻势在即,松江城内的这个隐患,能不能妥善去除?张勇办事,能不能办得利索,会不会有意外的伤亡?



  直到当天傍晚,图林从松江赶了回来,关卓凡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