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5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观察,指的是原任上海道台的吴建彰。杨坊救过吴建彰一命的事,关卓凡是从利宾那里听来的。

    那还是咸丰三年的事情。吴建彰在任道台的时候,治下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帮会——小刀会。小刀会的首领叫做刘丽川,是吴建彰的同乡,彼此的交情还不错,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说,吴建彰就是不相信小刀会要造反。等到小刀会跟长毛勾结好了,忽然起事,转瞬之间就占据了全城,知县袁有德被害,守备李华自尽。刘丽川倒没有杀吴建彰,而是把他囚在一家米行的地窖之中,等于拿他做了一个肉票。

    杨坊这时候还是个候补同知的身份,不过他是宁波四明公所的董事,算是宁波人的一个头。宁波人在上海的势力很大,杨坊查到了吴建彰被关押的地点,纠集了二十几个亡命之徒,居然出其不意把他给抢了出来,送到租界里的一家钱庄内躲藏。等到小刀会事败,杨坊以这一桩功劳,被赏了候补知府的衔头。

    这件事,是杨坊生平最得意的一件事,此刻关卓凡说了出来,正好搔到痒处。他心中高兴,面上却不以为意似的摆摆手,说:“都是陈年旧事,不值一提。逸轩,你要找华尔回来带洋枪队,有什么详尽的打算没有?”

    “除了华尔,他的两个副手,福瑞斯特和白齐文,也要找回来,另外的洋兵,由他们去聘,不过也不必太多,有一两百号人就可以。我打算另募一营新勇,交给他们去训练管带,因此虽然叫做洋枪队,其实里面还是咱们中国的兵多。”

    “着啊!”杨坊在茶几上轻轻一拍,赞许地说,“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去年洋枪队打得不好,也是因为临时组成的乌合之众,散漫得很,五百个洋人里面,怕是倒有两三百个**无赖,怎么也不像一支军队。若是照你现在的打算,我看能行——华尔这个人,在练兵上很有心得,我听他说过,他在美洲的墨西哥国,和欧洲的克里米亚,都带领佣兵打过仗。”

    这就对上茬了。杨坊答应,等金能亨见过华尔之后,他就把华尔找来好好说一说这件事情。

    “逸轩,我直说吧,这件事情,我有把握一定可以说得动华尔。”杨坊先打了包票,再把自己的一个担忧说了出来,“不过华尔对吴道台那边,抱憾颇深,不见得肯听他的节制。”

    “这一层,我亦有想过。”关卓凡心说,这好极了,我原也没打算交给吴煦来管,“如果华尔肯来,我打算上折子,替他请一个四品的功名,这样他跟吴道台品级相等,也就无所谓谁听谁的。”

    “好,好,这一下,再无滞碍了。”杨坊深感满意,“洋枪队这笔军费,由地方上来筹集,归我出面来牵头,担保不会耽误了你的事。”

    “多谢启翁!”关卓凡拱手相谢,“不过有一句话,还要请启翁跟华尔说清楚。”

    “好,什么话?”

    “虽说军费是地方上来出,但说到底,也算是报效给朝廷的钱,所以洋枪队还是得听朝廷的招呼,如果说谁的话都不听,那可不成。”

    这话是说在道理上的。毕竟是一支军队,如果还是跟去年那样,自行其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就不是关卓凡的本意了。何况去年是官军已经溃败,不得不依靠洋枪队来救场,与现在的情形,大不相同。

    “嗯,理当如此。”杨坊点了点头,问道:“逸轩,那么这一支兵,你的意思是……”

    意思当然是归我来指挥!不过自己只是一个七品知县,这话不便直说,于是先耍一个花枪,恭恭敬敬地说:“我想奏报朝廷,这一支兵,归启翁来统带。”

    杨坊瞪起眼睛,看了他半晌,终于哈哈大笑起来。

    “逸轩,真有你的。”他一边笑着摇头,一边感慨道,“早听说过‘城南关三’是个好角sè,果然名不虚传!有你在,上海大约是无忧了——你今天别走了,就在我这儿吃晚饭。”

    关卓凡笑了笑,知道自己那点小心思,毕竟还是逃不过这只老狐狸的法眼,只是正在说着军务,怎么忽然扯到吃饭的事上去了?看了看窗外,时候还早得很,不过杨坊既然开了口,自己当然不能却了这个面子。

    “那就叨扰启翁了,”关卓凡笑着说,“府上的厨师,一定是顶尖的,我正好一饱口福。”

    “手艺是还不错,不过今天用不上他——我要请你吃最好的本帮菜。”说完,把沙发旁的一根绳子扯了一下,叮咚一声,便有一个官家走了进来。关卓凡心说,这个杨坊,果然全是西式做派,连叫个下人,也学了洋人摇铃的派头。

    “老张,我要留关老爷在家里吃饭。你拿我的片子,去请人来。”

    一直坐在一旁专心听着的杨莺,此刻跳了起来,笑道:“爹,是不是要请扈姐姐?我去我去!”

    关卓凡差点把这姑娘给忘了,此刻听了她银铃一样的笑声,心中一动,想道:她果然对我有意,就连请个陪客,也抢着去。只是杨坊请自己吃饭,何以要去找那个什么扈姐姐来作陪,煞是难解,莫非是哪个窑子里的红牌姑娘?没有这个道理啊。何况还让人持了名刺,带了杨莺一起去——总不能说,派自己女儿去窑子里接人吧?愈发猜不透,只觉得杨坊行事,真是莫测高深。

    “你去就去吧,坐我的车,把轿子也带上。”杨坊笑看他这个宝贝女儿,“只是一条,不许贪玩!快去快回,关老爷还等着吃饭呢。”

    “晓得啦!”杨莺看了关卓凡一眼,笑着说道,“关老爷,你请稍候。”

    等到杨莺象燕子一样轻快地跑出客厅,关卓凡才回过神来,向杨坊道:“启翁太客气了,还请了哪一位贵客来做陪?”

    “倒不是客,是替咱们做好东西吃的厨娘。”杨坊笑呵呵地说。

    “厨娘?”关卓凡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一个厨师,哪里来这么大排场,还要用车轿去接?

    “不错,”杨坊点点头,得意地说,“身娇肉贵美厨娘。”

    ;
第十二章 身娇肉贵美厨娘 (二更)
    这位厨娘,叫做扈晴晴,是杭州人,大约十年前随着做厨师的舅舅来到上海。舅舅是在租界里的一家杭州馆子里做大厨,而等到舅舅身体不好,回杭州养病,她却自己挑起了摊子。这个摊子,不是在原来那家馆子,而是在租界里另找了一套两进的院子,做“私房菜”。内院自己住,外堂由一位表弟招呼客人,每天定下规矩,只做一桌菜。院子外边亦不设招牌,上门的客人,全靠口口相传。

    虽然不事声张,但她的手艺实在太好,杭州菜和本帮菜都做得异常精致,相貌又出色,以至于很快就在上海爆火。先是不预约就吃不上,到后来,争相上门的客人实在太多,干脆收了摊子不做,只有相熟的巨室豪富出重金相求,她才肯做一次做上门掌勺的“临时厨娘”。说“美厨娘”,当然是指她的相貌,而“身娇肉贵”,有戏谑的意思在里头,是指她体态婀娜,酬金昂贵,每次请她上门,材料都由主家自备之外,还须以数百两银子相谢。

    听了杨坊这一番话,关卓凡不禁咋舌,一个厨子,做到这样的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了。想必是她于厨艺一道,从小就有过人的禀赋,不然决不能坐拥这样的名声。

    说话之间,已听得院外车声辚辚,不一会,门外就响起了杨莺的笑声。杨坊向关卓凡点点头,说道:“莺儿把她接来了,我去打个招呼。”起身走了出去,跟着便听见杨坊在屋外笑道:“扈小姐,这一趟又偏劳你了。我有贵客临时到访,没有提前送个信给你,唐突得很。”

    “杨老爷勿要这般讲,能帮你老办席,是求都求勿到的事体。”带着江南口音的官话,轻柔好听,语气也很斯文,想来就是那位美厨娘了。

    等到杨坊转回来,两人又随意聊了些上海的风土民情。关卓凡心里就像有一只小老鼠在挠,对那位扈晴晴,极是好奇,恨不得亲自跑到厨房里去,看一看这个大名鼎鼎的厨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美”法,怎样的一个“娇”态。至于贵不贵的,反正不是自己会钞,倒不必去关心。

    杨坊的眼光,何等老辣,见他一副心神不属的样子,抚着颌下的胡须,微笑道:“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逸轩,可是起了慕艾之心?”

    “啊,啊?”关卓凡被他骤然喝破心事,脸上一红,尴尬的笑道:“启翁又拿我取笑了,见都还没有见过。”

    这句话也说的不甚得体。固然是没有见过,然则见过之后,却又如何?现摆着一个杨莺在外面,自己却把心思放到了厨娘身上,在杨坊面前,岂不是失礼得很?想到此处,愈发觉得忸怩。

    “逸轩,这有什么!老夫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倜傥风流的性子。”杨坊笑着说,“不过这位扈小姐,眼界高得很,多少公子哥都在她面前讨了没趣,就连咱们的薛抚台,想讨她做五房,托人去说,亦都吃了闭门羹——你说厉害不厉害?”

    “薛抚台也动过这样的心思?”关卓凡很感兴趣。他心想,薛焕是现任的江苏巡抚,正是当管,不过他的官声不怎么好,只要李鸿章的淮军一动,他这个巡抚也就做到头了,自己不必去怕他。

    咦?关卓凡心中一惊,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想——什么怕不怕的,自己又没打算去跟他抢扈晴晴。

    咦?抢扈晴晴?

    关卓凡糊涂了了,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在想什么。

    “薛抚台的为人,也就是那么回事,日子长了,你自然明白。”杨坊淡淡地说完,把关卓凡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倒是逸轩你,少年英发,器宇轩昂,或许能邀得美人另眼相看,也未可知!”

    关卓凡笑笑,正要说话,却见门一开,杨莺亲自端了一个盘子走了进来。

    “虾子大乌参!”她将盘子摆在桌上,笑盈盈地说道,“我的口水都快掉下来了。”

    *

    为了关卓凡的到来,杨坊特地开了一瓶三星白兰地,倒在水晶杯里,醇香四溢。

    “这是法国领事送给我的,说是极品。一共两支,今天先开一支,你尝尝。”

    听说是法国人送的东西,关卓凡先有一点反感,但绝不会表露出来。他尝了一口,也没觉得好到哪去,为了礼貌,还是言不由衷地连声称赞:“好!好酒!”然后仍然把注意力,放在菜上面。

    菜并不奢华,除了一道乌参之外,三个荤菜是酱烧肉,糟钵头,秃肺,另有两道素菜,油焖笋和干贝开洋炒素三样。汤却不是本帮菜,而是以一个大海碗所盛的半碗宋嫂鱼羹。四荤两素一个汤,标标准准的家常席面,然而——

    实在太特么好吃了!关卓凡箸下如雨,抓紧一切谈话的空隙,往嘴里送着,差点连舌头也吞下了肚。这样的吃相有点不好看,但他却并不担心,因为越是如此,做主人的越有面子,越觉得付出的数百两银子,没有白花。倒是不停进进出出的杨莺,时而会捂嘴偷乐,觉得这个关老爷真有意思。

    “关老爷,你们旗人在京里,是不是没有好吃的东西啊?”

    “别瞎说,没有规矩。”杨坊笑骂道。杨莺这句话有点犯忌讳,他怕惹得关卓凡不高兴。“京城是天子脚下,什么好东西没有?”

    “还别说,真是没有。”关卓凡又不是真正的旗人,自然不以为杵,反而感叹起来,“我猜就连太后和皇上,也都没尝过这样的美味。”

    “皇上不是天天吃满汉全席么?”杨莺好奇地问。

    “皇上年纪还小,是跟着两宫太后一起吃饭,”关卓凡吃得胃口大开,连酒也多喝了几杯,借着微醺之意,说起了京里的一些见闻。杨坊这一生没到过京城,因此也是抚杯停箸,听得很专心。“御膳都是温火膳,没有镬气,论材料,自然是金贵的,但是论味道,就万万比不上你端上来的这几个菜了。”

    “那你是说,扈姐姐可以去做御厨了?我去告诉她,她一定开心。”

    “宫里的大厨,都是公公,要是你扈姐姐去了,被皇上看见……”说到这里,忽然警觉,今天自己的话,有点太多了,于是哈哈一笑,戛然而止,对杨坊说道:“启翁,酒够了,请赏饭吧?”

    “才喝了不到半瓶,逸轩你的酒量,应当不止此数。”杨坊笑着说道。杨莺却起身跑了,不一会,又亲自端了两碗米饭回来。

    “这个洋酒,后劲颇大!”关卓凡看着那只酒瓶,忽然想起一个典故来,“启翁,说起这个酒,我倒听说过一个故事,蛮有趣。”

    “好嘛,说来乐一乐。”

    “话说有一间酒楼,为了招徕生意,在门上挂了半边对联,写的就是‘三星白兰地’,拿这个跟同行打擂台,不拘哪家同行谁能对上来,立时可以拿走五百两银子。结果这幅对联挂了足足一年,也没有一个人能对得出,酒家的生意,倒是蒸蒸日上了。请启翁猜一猜,下联该对什么好呢?”

    “哈哈,你这是是考我来了,”杨坊一笑,坦然道:“逸轩,不瞒你说,我是绸布店的店员出身,后来在教会学校里学的洋话,因此这些风雅的东西,不怎么行。”转头看着女儿:“莺儿,你平日总夸口文才不输旁人,你来试试?”

    杨莺用心想了一会,所拟的几个,不是文意不顺,就是平仄不佳,自己说不出口,眼睛转了转,起身走了。

    杨坊失笑道:“多半是找她那个扈姐姐去了——她可不正是酒楼的‘同行’么?”

    这一去,良久未返,直到饭用完,茶喝过,杨坊叫管家支了银票,备好车轿,要送那位“美厨娘”回府了,杨莺才转了回来。

    “爹,关老爷,人家让我带两句话来。”

    “哦?什么话?”杨坊觉得很有趣。

    “第一句是,谢谢两位老爷夸奖她的手艺。”说罢,瞄了一眼关卓凡。

    “哈哈,好。第二句呢?”

    “她情愿赏银不要,想请关老爷赐一个下联。”

    杨坊楞了一下,接着便哈哈大笑。

    “这……”关卓凡为难了。不好为了一个笑话,害别人没有了几百两银子。

    “逸轩,你揭谜底罢,我也想听呢。”杨坊笑道,“赏银我照样开发就是。”

    “这原本是个无情对,”关卓凡微笑着说,“三星白兰地,对的是‘五月黄梅天’。”

    只听门外传来轻轻的一声“哦……”,柔昵婉转,直透到关老爷的心里去了。
第十三章 骚乱
    既然说动了杨坊,关卓凡对洋枪队的事情就有了底,转而把心思放到募勇上来。

    新勇的招募,出奇顺利,然而也正因为太顺利,差一点闹出事来。

    流亡到上海的难民,哪个省的都有,不过以安徽,江苏,浙江,江西这四省的最多。募勇的消息,刚刚由各位乡长、保长、里长一层层传递下去,投军的人潮,便汹涌而至,让金雨林和丁世杰,都有些乱了分寸。

    人潮如涌的原因,是这次招兵的,乃是轩军!平常的绿营,一是**,二是一战即溃,三是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