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兵贵精而不贵多”这句话,他一向持中庸的态度,一味滥招固然不可,但一味求精则是走了另一个极端——总不能说所有的仗,都交给一支特种兵去打?说来说去,中庸才是王道。在他的心目中,最理想的状态,是“比较精,也比较多。”



  可惜还没有水师。他贪婪的想,若是那道“阿思本舰队”的折子,能够打动两宫和军机,那大概能弄来两条船吧?果真如此,那么轩军就可以堂堂正正的拥有自己的水师了,而且还是英国的炮舰!至于说轩军没有水师的人才,那只好走一步看一步,总归会有办法的。



  正在做着这样的美梦,外面报告,丁先达求见。



  “好么,算你办得快,”关卓凡见他喜气洋洋的样子,心想不知他得了怎样一个心满意足的名字,笑着说道,“没有耽误我发折子。”



  “是,托老总的福,名字已经改好了。金同知带我在豫园挑了一家最好的相馆,请的是马真人,顶有名气。”



  “哦,改成什么了啊?”关卓凡极感兴味地问道,“我替你填进折子里。”



  “汝昌,”丁先达有些忸怩,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一个新的手本,“马真人说,是繁盛昌茂的意思,意头极好的。”



  “唔——好,好。”关卓凡嘴上应付着,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名字异常熟悉。



  汝昌。。。。。。汝昌。。。。。。



  丁汝昌。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RS
第四十八章 控他们的股
  关卓凡没言声,将身子缓缓向后靠在椅背上,眯起双眼,若有所思地打量着丁先达——现在叫丁汝昌了。



  丁汝昌被他看得有些惶恐,躬着身子,不安地问道:“老总,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什么不对?”



  岂止是有点不对,简直是大大的不对头。作为未来的北洋舰队主官,自然该是李鸿章的淮系人马才对,现在却忽然从轩军里冒了出来,总不成自己会把这样一个人,拱手相送给李鸿章?这件事煞是难解。



  历史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跟着便恍然大悟,哪个规定说北洋一定是淮军的!既然现在丁汝昌出自他的轩军,则焉知将来的北洋不是姓关?



  大约是有一只很大很大的蝴蝶,煽动了翅膀。



  老总不发话,丁汝昌亦不敢再问,老老实实地垂手站在一旁,偷偷看着老总的脸色,见他一会蹙眉凝思,一会咬牙切齿,一会又笑逐颜开,愈发猜不透关老总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丁汝昌。”关卓凡笑容满面地看着他。



  “标下在!”



  “你这个名字,好得很,一定会繁荣昌茂。”



  “谢谢老总!”丁汝昌放下一颗心来,高兴地说。



  “只是有一条——这个名字,跟甲午二字犯冲,你不妨记在心里。”关卓凡忍不住要卖弄,把这句话说了出来,“凡事么……总要抢在甲午之前动手。”



  “……是,标下记得了。”虽然口中说记得,其实心里完全不明白,只觉得老总的这句话,实在神秘莫测,不知道是有多高深的道理在里头。



  等到拜发了两份奏折,关卓凡心中想到未来的前景,依然激动不已。事在人为,洋务上那些想定的事情,还该赶紧去做才是。于是派人把利宾请了来,要好好商量一下。



  他现在能管到的钱,有三块。一是轩军的粮台,二是上海县库,这两项算官款;第三个就是自己的钱,完全由利宾在替他打理。



  利宾把数给他报了一下,原有的银子,加上上一回在香港新出手的那些字画,再算上打灭长毛之后,关卓凡新近弄回来的款子,已有将近二十万两之多,除去投给他们的“四合洋行”二万五千两股本,用来做电报之外,手里还剩下实实在在的十七万两。



  这些钱,说多不多,说少却也真不算少,很可以做一番事情了。



  “对了,利先生,这些钱,还有四合的钱,户头都是开在哪里的?”



  “是在英国人的渣打银行,我跟那里的大班很熟,利息给的好,调头寸也方便。”



  “唔……怎么不开在花旗银行,或者德华银行?”



  这几个月来,利宾已经隐隐感觉到,关卓凡对英国和法国,似乎抱有某种成见。听说关卓凡曾经在八里桥跟英法的洋兵见过生死,因此有这样的反应,也不算奇怪,不过——



  “什么花旗银行,德华银行?”利宾把手一摊,迷惑地问道,“上海只有两家银行,一家丽如银行,一家渣打银行,又叫麦加利银行,都是英国人开的。丽如算老字号,不过论股本的雄厚,当然还是渣打,户头开在他那里,总是放心一些。”



  关卓凡语塞,心说原来这个时候,美国佬和德国佬的银行还没开起来。



  “哦,哦,是我弄错了。”关卓凡只得支支吾吾地掩饰过去,“我是担心,朝廷刚刚才跟英国人打过仗,万一哪一天又打起来,款子在他们那里,会不会靠不住。”



  “那不会。”利宾极有把握的说,“打仗是政府的事,银行是商人的事,英国人做事很分明,绝不会混为一谈。”



  不得不承认利宾说得有道理。关卓凡琢磨了一会,问道:“渣打既然股本雄厚,不知道做不做放款的生意?”



  “怎么不做?只不过现在是乱世,放得格外谨慎一点就是了,要看信用和担保。”利宾很注意地看着关卓凡,“逸轩,咱们的钱还不够么?”



  “够不够,哪里说得准?看要做什么了。反正多这么一条路子,总没有坏处。”



  其实相对于他的计划来说,区区十七万两,还真的是不够用。如果可以从渣打借款,那确实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利宾看他很感兴趣的样子,认真想了想,说道:“大约五万两以内,总是可以办的——”



  按利宾的意思,五万两以内,可以不用担保,凭关系和信用就可以办下来;十万两以内,可以拿县库作为担保;再多的话,超过了县库的能力,别人就不敢借了。



  “那就是说,一共可以借到十五万。”关卓凡在心里算着账,“利息怎么说?”



  “那得看期限长短,反正通扯下来,总在七到八厘的样子。”



  “借他一百两银子,使一年,要八两利息?”



  “对。”



  关卓凡点点头:“好,这样我就有底了。利先生,咱们来说说成立公司的事儿。”



  “公司?”利宾困惑地说,“不是已经成立了四合?”



  “四合是做实业,我说的,是另外成立一个控股公司。”



  这个名词,利宾没听说过,心想关卓凡又玩出新花样了,钦佩地说:“逸轩,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做‘控股公司’。”



  “就是看见别人的什么公司赚钱了,我们的公司就参一些股子进去,最好是我们占大份,这个就叫控股公司。”



  利宾明白了,想一想,又觉得关卓凡这个想法,不大靠谱:“别人赚了钱的营生,怎么肯把股子卖给我们?就算肯卖,价钱也一定贵得很。”



  “不错,所以最好是在别人还没赚钱的时候,我们就去买,那就便宜了。”



  “有这样的好事……”利宾半信半疑地说,“那得要眼光极佳,看准了才行。”



  “自然是要看得准才行,”关卓凡表示同意,“利先生,你先听我说。”



  关卓凡的意思,这个控股公司,仍然照老办法,拉金能亨入伙一起干,注册成一家美国公司。股本按五十万两算,依旧七三开,但这一回,不再送他干股,而是要他实实在在掏十五万两银子出来。



  利宾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数不算小,他肯拿吗?”



  “原来他未必肯,”关卓凡笑道,“不过现在上海是轩军的天下,他一定肯。”



  利宾听懂了。洋人在中国做生意,如果能傍上有势力的官员,那就等于找到了一条捷径,而现在上海最有势力的官,无疑是关卓凡。何况上海大捷,朝廷不日必有封赏,那时关卓凡的地位,又会更加不同。以此想来,金能亨自然是会愿意的。



  “好,归我去跟他说。”利宾点头答应,接着又有些犯愁:“不过咱们要出三十五万的股本,就算向渣打去借十五万,再加上我手里的钱,也还差着两万三万。”



  “不妨的,你一共准备三十万好了,剩下的五万,我来筹措。”



  “逸轩,你到哪里去筹措?”



  “轩军这次扩军的规模不小,又要买一大批军械了,”关卓凡笑道,“上次是让吴煦落了便宜,这一回,说不得了,只好戴他一顶小帽子。”



  “我倒把这个事给忘了。” 利宾也笑了,“那钱是不成问题了。逸轩,等公司做好了,这些钱,你想投到哪里去‘控股’?我看金能亨那个旗昌轮船,以后倒像是能赚大钱的样子。”



  “不是投在中国。”关卓凡慢吞吞地说,“这些钱,我要投到欧洲和美国去。”



  “什么?!”利宾大吃一惊,“这……山长水远,迢迢万里的地方,谁能知道投什么才能赚钱?”



  关卓凡笑笑,没有言声。



  我能知道。



  *RS
第四十九章 钱在哪里
  上海的战事既已告终,中外会防局就不肯再向官军提供武器了。所幸的是,在战事进行的过程中,关卓凡通过杨坊的斡旋,尽可能地多要了不少枪支弹药和野炮,多出来的部分,都是储放在七宝,现在扩军,正好用得上。



  需要新买的部分,一共是六千条枪,五十门炮。枪支预留了三千支的富余,以备损坏更换之用,而炮则是以每营四门来计算,这五十门炮加上原有的三十几门,只是刚够分配,仅有几门可以留作预备。



  华尔向关卓凡建议过几次,应该把炮队配置在团一级。关卓凡一向是从善如流,并且从直觉上认为华尔所说的是对的,但是这一回,他没有同意。他的想法是:要让更多的士兵,能够接触到这些西洋的火器,熟悉它,了解它,喜欢上它。



  而这六千条枪的枪型,则有重大的变化——关卓凡决定,全买后膛来复枪。



  “逸轩,我们还不能清楚的知道,这种枪的性能到底好不好,”对于关卓凡的这个决定,华尔很意外,同时也有不小的疑虑,“英国人和法国人,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换装后膛枪。我们美国的军队,也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大概只有普鲁士人是普遍装备了,可是没有真正经过战争的检验,对于后膛来复枪加定装弹药,还无法有确切的结论。”



  没关系,我已经有“确切的结论”了,关卓凡心里暗笑。



  华尔的话,其实并没有说错,现在这个时候,后膛枪还远远没有在主流国家的军队中普及开来。即使是在普鲁士,亦有一位叫做林纳德的陆军中将,极其厌恶后膛枪,临终前留下遗言,在他的墓地举行葬礼时,要前膛枪鸣放,否则他死不瞑目。另有一次,一个瑞士的将军,在参观了普鲁士装备后膛枪的部队后,傲慢地说:“用嘴吃东西才是高贵的,瑞士人决不会用从后面装填的灌肠枪来射击”。



  这些话,往往被后世的人当做笑话来说,却不知一个国家的军队,进行武器的大规模更新换代,总是一件极其慎重的大事,新出现的装备,不经过相当的检验就列装部队,才是真正可笑的事情。



  关卓凡心想,自己是个穿越者,到底还是有些好处的。



  “新东西,总要试一试。”他信心满满地说道,“万一好用呢?我们总不能事事落在别人后头。”



  这句话打动了华尔,他毕竟是个敏于新生事物的人,对新东西一向是极感兴趣的,于是同意,在拿到枪之后,先挑四个营来试装。



  然而后膛枪不仅价格要贵一些,而且上海没有现货。利宾谈了一圈,还是只有怡和可以供得上这个数量,货还要从星加坡运到香港,再从香港发过来,前后总要两个月。



  “两个月就两个月,”关卓凡毫不犹豫地说,“马上下定金。对了,价格怎么样?”



  “鲍里斯那边,实价要二十四两半银子一支,每支枪还是送两百发子弹。之外带多少帽子,由我们自己看着办。”



  “那就……按三十四两一支来做合同吧,多出来的钱,让鲍里斯直接划给你。” 这样的话,控股公司的本金就够了。关卓凡一边算着数,一边说道,“六千支就是二十万四千两,五十门炮是六万两,一共二十六万四千……吴道台这一回要大大的破财了,也不知道这个竹杠到底敲得成,敲不成?”



  虽然轩军是奉了旨,可以“惟视战事所需,酌情招募”,但这一笔数目,毕竟相当巨大,而且只是军械,还没涉及军饷的事情,不知道吴煦会不会叫起难来?何况这里面,还有他自己加上去的一笔回扣在内,心里亦不免有点发虚。



  没有想到的是,吴煦答应得异常痛快。



  “逸轩,谢谢你在折子里,替我美言。”关卓凡的奏折,很是捧了吴煦一番,吴煦拱手相谢,“轩军的兵费,是奉了旨的,不管是军械还是军饷,海关上就是再难,也一定替你把这一块挤出来,全力支应。”



  关卓凡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折子里替他说好话,那是别有用心,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一个额外的效果。



  “不过,我亦有我的难处,”吴煦话锋一转,坦率地说,“听说洋枪队也要扩充,这一块,原来不在轩军的定制里面,兵费是由上海的士绅募集捐输的,依例,现在也不该由海关上支应。我和杨道台,自然还是可以帮忙,向他们去劝捐,不过,到底仗已经打完了……”



  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已经很明显,还是想要过河拆桥。不过他这句话亦没有说错,当初招募洋枪队,是为了保护上海,现在仗打完了,莫非要让上海的老百姓养他们一辈子?实在也没有这个道理。



  吴煦见关卓凡脸有不豫之色,以为他不高兴,连忙说道:“逸轩,你千万别误会。轩军替上海打了这样一个大胜仗,洋枪队也是出了好大力气的,上海的士绅百姓,无不感念于心,眼下这几个月,自然还有报效,是不妨的,但时候一长,就说不准了。我的意思是说,从长远打算,应该早为之计。”



  早为之计,没有什么不好,然则计将安出?关卓凡从道署告辞出来,闷闷不乐地回到县衙,左思右想,也没盘算出什么办法,只得派人将刘郇膏从七宝找了来,将这一个难题,如实告诉了他。



  “刘先生,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可以把既定的编制,缩小一点。”



  “那倒不必,”刘郇膏沉吟片刻,说道,“我既然替轩帅总理营务,这一点事情,当然要替轩帅拿办法出来。”



  “有办法?”关卓凡眼睛一亮,“那好极了,不知还有哪里可以来钱?”



  “开厘捐!”



  上海一地,富庶繁华,不仅商业发达,而且作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