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8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哲德沙尔汗国”废汗、立汗,是前不久发生的事情,朝廷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

    此时的俄罗斯,势力已经深入浩罕汗国,但若要完全控制乃至吞灭之,还得花相当的时间和气力。

    另外,不久前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的中国的大片领土,俄罗斯也得花时间消化。

    因此,北极熊的爪子,暂时还不能直接伸到新疆的头上,这个时候就出兵伊犁,老毛子尚力有不逮。

    还有,原时空,俄罗斯之所以在1871年侵占伊犁,是因为那个时候,阿古柏已经占领了全疆,俄罗斯也完全控制了浩罕汗国,双方的势力直接碰在了一起。阿古柏对意图吞灭自己祖国的俄罗斯深怀戒心,于是“远交近攻”,依靠英国人的力量,和俄罗斯对抗。俄罗斯为“小惩大诫”,乃出兵伊犁,以震慑阿古柏。

    现在,阿古柏连南疆都还没搞定。

    俄罗斯也还没有搞定浩罕汗国。

    根据历史资料和现实情报,关卓凡平灭回乱、靖定西北的计划如下:

    同治五年,即1866年,像他对慈禧说的那样,搞定甘肃,恢复河西走廊和北疆的正常联通。

    同治六年,即1867年,大军入疆,征讨目标的排序:先北疆,后南疆。

    北疆恢复之后,如果历史按照原时空的流程走,彼时的阿古柏,应该刚刚搞定南疆——当然,因为官军已经入疆,也有相当大的可能,彼时的阿古柏,无法统一南疆,并永远不会再有这个机会。

    好吧,就算阿古柏已经一统南疆,又如何?

    历史上的阿古柏,虽然占领了全疆,但他的“洪福汗国”——改“哲德沙尔汗国”而来——真正强大起来,是在接受了英国的大量军援之后。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是左宗棠的对手。

    何况本时空的阿古柏,到官军恢复北疆的时候,既不会有英国人的军火援助,又最多只局促南疆一隅?

    又何况本时空的西征大军,比原时空的更加强大?

    在这个过程中,就算觊觎在旁的俄罗斯馋的流哈喇子,关卓凡也不会给俄国人什么对新疆下嘴的机会。

    如前文所说,彼时之新疆,对于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个熟得可以摘下的果子,老毛子只能望梅止渴,干咽口水。

    等到果子熟了,果园的守卫也就到位了。

    所以,自始至终,俄国人只好一直流涎不止啦。

    一直流到我把铁路修到新疆。

    然后,咱们通前彻后地算账。

    不过,这些个推论,没法子都跟御姐说。

    当然,也没有必要都说。

    或者,换个说法?

    *

    于是,关卓凡这样回应圣母皇太后的厪虑:

    “回太后,俄国人狼子野心,要他们全然安分守己,确实是不大容易的。”

    “嗯。”

    “俄罗斯疆域广大,不过,其地大多十分寒冷。温暖的南方,对于俄国人来说,犹如中原锦绣之于匈奴、突厥,诱惑难以抗拒。因此,俄人早早便定下了南下的国策。也正因如此,罗刹窥伺我西域之心始终不死。”

    “哦!……”

    御姐微现忧容,心里面是更担心了。

    “不过,”关卓凡开始转折,“臣有足够的把握,不令俄人得寸进尺,染指新疆。”

    “哦?”

    “回太后,俄人进占西域,有些人,大约比咱们还要着急——这便是英国人。”

    “英国?这是为什么呢?”

    “回太后,由北而南,过了西域,俄人便可进窥印度——这印度乃是英吉利一等一的禁脔,英人素来视作命脉,是断不容他人觊觎的。”

    “啊,我明白了——为了印度,英国人不能不拦着俄国人乱来。”

    “是,太后圣明。”

    其实,英国人也不是什么好鸟,一样是“乱来”的。只不过,英、俄在亚洲的争夺,英国确实是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争夺中亚也好,染指西藏也好,英国人的根本目的,是阻拦俄国人南下。一来,保住印度;二来,不给俄国人获得南方的出海口,把北极熊一直堵在寒冷的欧亚大陆腹地里边。

    需要说明一下,御姐是晓得“印度”在哪里的。自从轩军赴美,御姐就开始对“世界地图”这样物事产生了兴趣——当然,是平面的“世界地图”,不是那个奇奇怪怪的“地球仪”。

    这次天津之行,鱼水合欢之后,心甜意洽之时,有时候,关卓凡会在床上摊开“世界地图”,慢慢儿地给御姐口讲指画。御姐躺在情郎怀里,纵览天下大势,时不时的,情郎还在自己的身子上面,“指点江山”一番。这个“地理课”,上得是再舒爽不过了。

    好吧,言归正传。

    关卓凡先把英国人搬出来,是因为这个时候的慈禧,面对俄罗斯这只庞然大物,对自己的力量,毕竟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而对造出了“冠军号”的英国人,这个信心,自然要更大一些。

    慈禧说道:“你是说,咱们要……联英拒俄?”

    关卓凡大赞:“太后圣明!‘联英拒俄’四个字,真正是高屋建瓴,把什么都说透了!这四个字,臣就想不出来——臣以为,很该以之为大清今后十年之国策!”

    慈禧心中得意,却也忍不住抬起玉手,纤指握拳,轻轻地在关卓凡的胸膛上捶了一拳,说道:“收收你的‘太后圣明’——这个‘联英拒俄’,还不是你肚子里的馋虫,引着我将它勾出来?”

    “太后的譬喻,实在太……鲜活了!臣的一点小心思,难逃圣鉴!呃,太后圣明!”

    御姐“格”的一声,笑了出来。

    *(未完待续。。)
第一二二章 历史的轨迹
    不过,笑归笑,御姐并非没有疑虑。

    “你说,这英国人,靠得住、信得过么?”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臣以为,英国人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不在英国人,而在咱们自个儿——咱们自个儿争气,英国人就靠得住、信得过;咱们自个儿不争气,别说什么靠不靠得住、信不信得过了,英国人就算和俄国人勾起手来,合而谋我,也不稀奇。”

    慈禧默然半响,然后缓缓说道:“你这话有味道,是这么个意思——总要自个儿的步子踏实稳当了,人家才愿意跟你搭把手!”

    关卓凡非常欣慰,说道:“太后圣明!譬如新疆的回乱,咱们拿叛逆一个个打平了,再把整个新疆,扎紧了篱笆,俄国人见无隙可乘,自然不敢轻易起衅。英国人对咱们有了信心,也就乐意锦上添花,助咱们一臂之力;说不定,还要倒过头来,求着咱们帮着他们对付俄国人呢。”

    “哟,果真如此——那敢情好!”

    “非但如此,英国人既有求于我,就不会在中印之间,轻易动什么手脚,西藏的局面,也就容易安定了——这是一个连环套,拿洋人的说法,叫做‘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

    “是。”

    御姐认真想了一想,大致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心里微微激动,连连点头,说道:“是这么回事!”

    关卓凡缓缓说道:“至于罗刹人已经吞了下去的,臣总有一天。要叫他们一口一口。都吐了出来。”

    慈禧怔了一怔。说道:“你是指……”

    关卓凡心中暗叹:如果是现代的中国人,绝对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自己指的是什么。

    可是,这儿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回太后,臣说的是,咸丰八年、咸丰十年、同治三年,咱们同俄国人签的那几个条约。”

    咸丰八年,即1858年。《瑷珲条约》。

    咸丰十年,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同治三年,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三个条约的年代、名字,先后在关卓凡脑中跳出。

    当《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跳出来的时候,关卓凡的太阳穴微微颤动了一下,他似乎听到了自己心房滴血的声音,一瞬间,嘴里充满了又苦又涩的味道。

    这个条约。是1864年签订的。彼时,自己正在由美返国的海路上。挟美利坚平叛大胜之威,军容壮盛,器械精良,端的是“中外仰望”,风光无限。

    彼时,自己已经整整穿越了四年。

    可是,历史依旧以其强大的惯性,按时催生了这个条约。中国无可奈何,关卓凡亦无可奈何。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深刻地意识到:历史的轨迹,并没有发生真正的转折;中国的命运,并不能只靠自己在异国投机的一场胜仗,就发生实质的改变。

    自己在这个时空要做的事情,不过才刚刚开了个小头。

    那个时候,关卓凡才痛感:呆在二十一世纪,对着已经作古的先人们,放嘴炮、唱高调,何其容易;真正设身处地,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扭转乾坤,改定命数,又何其艰难。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是奕?拍板定案的,可是,在回乱暴起,捻乱肆虐,整个西北烽烟遍地,新疆事实上已全不受控的情况下,即便换了自己主政,这个约,真的就可以不签吗?

    关卓凡一点把握也没有。

    力不如人,说什么都是废话、空话。

    原时空,能够勉强收回伊犁,说到底,不是因为曾纪泽的口才好,而是当时回乱已经平定,左宗棠的大军,正驻扎西北,虎视伊犁。

    好了,该御姐说话了。

    “这几个条约,我不大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划界上面,咱们似乎……吃了亏?”

    似乎?!

    还好,姐姐,您还知道我说的是“划界”的事情。

    不怪得御姐“似乎”——穿越之后,关卓凡才发现:此时的主政者,对中俄划界,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吃了亏,而是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大的亏。

    就是说,没有明确的“量”的概念。

    关卓凡查阅《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关于划界部分,有一个共同点:只有关于河流、山脉和卡伦的名称、走向的简单描述,没有任何距离、高度的具体数字。

    粗疏之处,和现代划界协议的精准,差的太远了。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既缺乏“数目字管理”的概念和手段,也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疆域观念。遥远的东北、西北的国境线,在理论和现实中,都非常的模糊,严格说起来,并不存在一条几何意义上的“线”。

    更致命的是,彼时的中国,缺乏万国公法中关于疆域的“实际控制”的概念——这让中国在和俄国的折冲樽俎中,吃了大亏。

    比如,俄国人坚持要求以中国的常设“卡伦”——就是哨所——为划界依据,可中国的许多常设卡伦,距理论上的国境线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于是,这段距离之内的国土,就被俄人用“先予实际占领、再祭万国公法”的法子,强行划走。

    俄国人的逻辑是这样子的:这块地方,是我的实际控制区,而不是你的实际控制区——所以,这块地方,是我的领土,而不是你的领土。

    好,该关卓凡答话了。

    他轻轻吸了口气,说道:“回太后,咱们确实是吃了亏。臣手上有个很粗疏的数字:这几次划界,加在一块儿,俄国人大约多占了咱们……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嗯,‘平方公里’是洋人的说法,一个‘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咱们的一千五百亩。”

    看到慈禧脸上微微茫然的神情,关卓凡补充了一句:“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十个安徽省的地方。”

    御姐美丽的凤眼,倏然睁大了。

    关卓凡拿安徽说事,是因为慈禧的父亲惠征,就是殁于安徽宁池广太道任上的。安徽,算是慈禧最熟悉的省份之一。

    十个安徽?!

    慈禧的脸色变白了。

    半响,她低声说道:“这个数字……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

    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国,真心没有人知道“这个数字”。

    关卓凡说道:“咱们被俄国人多占的地段,都在极北极西之地,勘准其地大小,绘制精确舆图,十分不易。实话实说,咱们自个儿,还没这个本事。臣说的这个数字,是洋人算出来的。下面办事的人,没有给太后回清楚,也……不算奇怪。”

    一小股火焰,在慈禧的心底慢慢地燃了起来,很快,烧炙得她脸颊发烫,眼睛发红。

    “前边两个条约,是在先帝手上签的;后边一个条约,是在——”

    慈禧说不下去了。

    她停了下来,丰满的胸脯急促地起伏着。

    再开声的时候,已经带了一点哽咽:“丢了这么大一块地方,百年之后,我……我怎么去见列祖列宗?”

    关卓凡伸出手,轻轻地拢住了慈禧的手。他能够感觉到,御姐的手在微微发抖。

    他用一种很沉稳的声音说道:“太后不必过于……伤情。这个事情,就像圆明园的事情一样,总是咱们一时技不如人,无可奈何!可是,一时技不如人,难道就一世技不如人?!只要咱们发愤图强,终有一天,能够后来居上,压倒罗刹人,叫他们把多吃多占的,统统都吐还了出来!”

    慈禧身子一震,把手翻了过来,紧紧抓住了关卓凡的手,颤声说道:“对,你方才也说过这个话——你说,咱们该怎么做,才能叫罗刹人‘一口一口,都吐了出来’?”

    关卓凡说道:“回太后,罗刹人就是个身高马大的壮汉,手里拎着斧头,咱们身子骨儿虚了,手里又只有烧火棍,才被他抢走了家当!”

    “要把家当抢回来,就得先把身子骨儿养的比他还壮实!咱们原先只吃五谷杂粮,养不出腱子肉,得改吃牛羊猪肉!还得打熬筋骨——整天猫在屋子里,不晒太阳,不吹风,不淋雨,可长不出腱子肉来!”

    “长出了腱子肉,还得找到趁手的家伙事儿——烧火棍儿不能再用了!咱也得使斧子,还要磨得比罗刹人的斧子更加锋利!”

    “这两样都齐备了,咱们就能找回这个场子了!”

    *(未完待续。。)
第一二三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
    慈禧说道:“我晓得你的意思——所以,咱们要办洋务,要炼铁、制炮、造船、强军!是吧?”

    姐姐,您说的有道理,可是,您未必真晓得我的意思。

    “太后圣明!臣拿‘腱子肉’来做譬喻,意思是——太后想啊,一柄利斧,一个身强体壮的壮汉来使,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来使,威力是大不相同的。病秧子使斧子,莫说发挥不出利器的大部分威力,一个不小心,还会伤着自个儿!”

    “坚船利炮,诚是利器,但若一边踱着方步,一边驾船操炮,大约是驾不稳、操不好的。”

    “所以,臣才说:不能再吃五谷杂粮了,得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