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历史1000问-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政府』支持锡安主义运动。

    虽然锡安主义建基于犹太人的宗教传统对以『色』列土地的联系,但现代犹太复国主义开始时是世俗化的,它很大程度上是对19世纪时在欧洲及穆斯林世界十分猖獗的反犹主义的一种回应。经过一连串的进展和挫折,并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中摧毁了欧洲的犹太族群后,锡安主义运动在1948年以『色』列立国时达到了高『潮』。现代意义上的锡安主义创始人是匈牙利籍犹太人西奥多·赫茨尔。自以『色』列立国开始,锡安主义这个名词变得常用于指对以『色』列国的支持。

    谁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895年,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在日内瓦结识。有一次他们在咖啡馆会见,谈起雅各宾党垮台的原因,在座的还有拉法格、盖得和龙格。普列汉诺夫开玩笑说:这个专政『政府』垮台是因为砍的脑袋太多了。25岁的列宁严肃地反驳:雅各宾共和国垮台,是因为砍的脑袋太少了,革命应该善于自我保卫!众人付之一笑。没想到,这竟成了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后来关系紧张的一个前兆。

    1880年,普列汉诺夫被沙皇『政府』通缉不得不出走国外,很快结识了欧洲社会民主党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倍倍尔、考茨基、伯恩斯坦、李卜克内西、盖得等,后又结识卢森堡并同恩格斯往来。1882年他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俄文,1883年在瑞士建立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为俄国社会民主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他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公认的学识渊博又善于理论思维的思想家,得到恩格斯赏识。

    谁是“现代流体力学之父”?

    1875年2月4日,路德维奇·普朗特出生于德国的弗莱辛。普朗特是现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边界层理论、机翼理论、升力线理论,研究了超声速流动,提出普朗特-葛劳渥法则,并与他的学生梅耶一起研究了膨胀波现象(普朗特…梅耶流动),并首次提出超声速喷管设计方法。普朗特的开创『性』工作,将19世纪末期的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统一起来,被称为“现代流体力学之父”。此外,普朗特还培养了很多著名科学家,其中包括冯·卡门、梅耶等著名流体力学家,以及对我国流体力学研究做出奠基工作的陆士嘉教授。1953年8月15日,路德维奇·普朗特卒于哥廷根。

    自由女神像有什么来历?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根钢铁为骨架,80块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自由女神像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日期“1776。7。4”的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独裁统治已被推翻。

    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送给我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霜的人们一齐送给我,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国的象征。

第43章 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1914年6月28日,这一天是星期天,也是塞尔维亚的国庆日。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阳光明媚,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携妻子索菲亚来这里作特别访问。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然而他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地利6年前才吞并的,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一名隶属塞尔维亚的恐怖组织“黑手社”的波斯尼亚学生)的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这次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普林西普成为永载史册的人物,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了偶然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哪里?

    萨拉热窝事件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俄国根据有关条约,为支持塞尔维亚,于7月30日宣布军事总动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大战由此全面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大陆首先点燃的战火,迅速蔓延到中近东、远东和非洲一些地区。其中欧洲战场是主要战场,由西线战场、东线战场、巴尔干战场以及意大利战场组成。参战国还进行了多次海战,并把空军第一次用于实战。

    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因何失利?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于1915年2月19日—1916年1月9日实施的一次战役,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此次战役目的是,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英法两国竭力先于俄国夺取战略上极其重要的这两个海峡。最后以联军失败告终。

    战斗中,英法联军损失约4。5万人,大体相当于土军的损失。英法联军的8月失利,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保加利亚决定与德国结盟参战,也是丘吉尔辞去海军大臣职务的原因。1915年底,由于德奥联军和保加利亚军队在巴尔干战区顺利进攻,塞尔维亚军队被击溃,以及出现了希腊倒向德国一方的威胁,迫使盟军停止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将军队(14。5万人,1。5万匹军马和400门火炮)撤到希腊,以加强萨洛尼卡远征军。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失利是由于英法统帅部的错误造成的。他们不按约定与俄国陆海军实施协同动作,而企图独自夺取两海峡和土耳其首都(协约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战役最初企图,即仅用舰队兵力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其本身就欠妥当。

    英法联军统帅部低估了敌方的防御能力,忽视了战役准备的隐蔽『性』和第一批登陆兵登陆的突然『性』;第二批登陆兵登陆又过于迟缓,使敌方在此之前建立了强有力的防御。德土统帅部巧妙使用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以及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都是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失利的主因。

    哪次战役宣告“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会战,史称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德军主力按照施里芬计划,穿过比利时,『插』入法国北部省份,向巴黎迅速『逼』近。前锋部队距巴黎仅15公里,德国为一时胜利所陶醉。参谋长小『毛』奇及其幕僚都以为胜利已成定局,因而不断从西线抽调军队,用以加强东线,抵御俄军,这就削弱了西线德军进攻力量。面对德军的大兵入境,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急忙调整战前的部署,逐渐改变了战场不利形势。9月5日,英法军队大举反攻,双方在马恩河展开大会战,双方投入兵力达150万,战斗十分激烈。德军由于抽调西线兵力等原因而削弱。9月10日,被迫退据埃纳河,形成对峙局面。9月11日,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下令停止进攻,马恩河会战结束。这一会战时间很短,仅仅5天,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它使德军东守西攻的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不得不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难境地,这正是德国最害怕出现的局面。马恩河会战一结束,德军总参谋长就对德国皇帝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

    索姆河战役哪方损失惨重?

    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英、法军队在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对德军阵地的进攻战役。战役从1916年6月24日开始,至11月中旬以英、法两国的作战计划失败告终。索姆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的阵地战。这次战役,双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是本次大战中最多的。英军投入作战有54个师,法军32个师,德军为67个师。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未能突破敌方防御,仅推进5~12公里。德军损失53。8万人,虽然失去240平方公里的壕沟阵地,却成功拦截了协约国的战略目标。但进攻方在西南战线的胜利仍使得战局的主导权逐渐从德国移向协约国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终失败。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分,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凡尔登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屠宰场”之称。战役中,法军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接替小『毛』奇任总参谋长职务的法金汉,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坦克何时开始用于战场?

    1916年9月15日,英国把一种新式武器——坦克投入索姆河战役,这种由强有力马达推动的、外覆装甲的履带式车辆,既可抵抗机枪等轻武器的杀伤,又可在崎岖不平、弹坑累累的地方行走,还可冲压堑壕等障碍。有9辆坦克突破索姆河德军的前沿阵地,长驱直入。

    但是,由于英国人对坦克的功效思想准备不足,缺乏后援,未能利用它组织大规模进攻;又由于初次试用,从坦克工厂出产的49辆坦克,17辆在开赴前线途中抛锚,只有9辆能真正投入使用。甚至其中一辆被德军俘获。

    对于在索姆河战役中显示威力的坦克,英国人喜忧参半:一方面,他们为坦克初『露』锋芒,所向披靡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这种秘密武器用的不是时候,应在有足够数量的坦克进行重大突破时再使用它,而索姆河战役中它并没有真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是谁发明的?

    “伊里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是俄国人西科斯基发明的。西科斯基于1889年5月25日生于俄国基辅,1903—1906年曾就读于彼德堡海军学校和基辅工业学院。他从小就沉『迷』于航空,尤其对达芬奇所画的直升机原理和从中国传来的竹蜻蜓特别感兴趣,12岁那年,西科斯基就制作了一架橡筋动力的直升机模型,显示出富于创造的天赋。

    1913年底,西科斯基制成了“伊里亚·穆罗梅茨”重型轰炸机,这种飞机能载炸弹400公斤,这在当时是最大的载弹量了。机上还有8挺机枪,机组成员4~8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军中共有4架这样的飞机正式投入作战使用,至1918年共生产了73架。1915年2月15日,一架“伊里亚·穆罗梅茨”飞机首次袭击了德国本土,投掷了272公斤炸弹。至1917年10月革命,俄国退出大战为止,使用这种飞机共执行过422次作战任务,投弹2000余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战争期间,协约国总计动员军队4218万人,损失2210万人,其中死亡515万人。同盟国总计动员军队2285万人,损失1540万余人,其中死亡380万人。交战双方直接战费约为1863亿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哪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福熙元帅对巴黎和会评价如何?

    巴黎和会指的是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会议名义上是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在巴黎和会以后,建立起了被称为凡尔赛体系的国际地区“新秩序”,凡尔赛体系不但包括《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还包括对奥地利的《圣日尔曼条约》,对保加利亚的《特里亚农条约》,对匈牙利的《纳伊条约》,对土耳其的《『色』丹条约》,但对土条约遭到土耳其的反对,后来联军被凯末尔打败,最终签订了《『色』佛尔条约》,由上述几个条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其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安排的国际体系。

    巴黎和会未能从根本上协调好各国的争议,无论战胜国与战败国,还是在战胜国之间,还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仍然矛盾重重。德国陆军的福熙元帅在听到和会签订的和约内容后,就这样评价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值得注意的是,福熙元帅的预言惊人的准确,因为德国正式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20年后的1939年。

    何谓国际联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得到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他的顾问爱德华·豪斯上校的积极推动。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便是呼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

    1919年1月,威尔逊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