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学养鹅-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防治】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技术,通过强有力的行政和法律措施贯彻和执行,应该说,高致病性禽流感可防可控。目前采取扑杀、封锁、隔离和强制性免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但水禽养殖具有流动性较大、污染水源、感染带毒等特点,水禽禽流感控制要复杂得多,还必须从养殖实际出发,采取更加细化和具体的措施。作为养殖场,禽流感的近距离传播应作为采取防控措施的立足点。

    (1)生物安全措施 倡导新型的养殖模式,从“靠水而居”和放牧的自然养殖模式过渡到现代新型的舍饲养殖模式,使养殖场之间具有一定的物理屏障和空间隔离,如集约化养殖场、人工控水、舍饲等。强化防疫管理,严格消毒措施,尤其是进出养殖场的水和进出养殖场的笼具等,防止饲养过程中从周围环境感染病原;避免染毒活禽进场带入病原。

    (2)免疫措施 采取普免措施,提高免疫密度,使免疫措施起到关键的作用。水禽禽流感疫苗宜采用水禽专用疫苗(随着流行毒株的变化,国家不断调整生产疫苗的毒种),免疫时间和间隔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确定。目前建议的免疫程序为:10~2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剂量为0。5毫升;间隔2~3周加强免疫1次,接种剂量1毫升;种鹅开产前免疫1次,以后每间隔5个月加强免疫1次,接种剂量为2毫升。

    (3)预防细菌感染 防止免疫空白期和种禽开产期细菌感染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禽群抗病力。15~40日龄是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最多发的时期,种禽开产期持续应急导致免疫能力下降,通过管理、免疫或投药措施预防育雏期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开产期应激和大肠杆菌感染,可以大大提高水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效果。

    skbshge

(二)鹅Ⅰ型副黏病毒病() 
鹅I型副黏病毒病是鹅群发生的一种以胃肠道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日龄与品种的鹅均可感染发病,疫病传播速度很快,往往在1周内传染全群,死亡率在20%以上,有的高达80%。

    本病最早在江苏省发现,并在1999年分离鉴定了鹅I型副黏病毒,浙江、广东、四川等省鹅群也先后发生了本病,密切接触的番鸭也可感染发病,目前已遍及全国。

    【病原】 鹅I型副黏病毒是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株,鹅源毒株可引起鸡发病死亡,反之经典的鸡新城疫强毒则不会引起鹅发病。新城疫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有囊膜。

    新城疫病毒存在于病禽的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脑、脾、肺、胃肠道内容物等含病毒量最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55℃作用45分钟和直射阳光下作用30分钟才被灭活。病毒在4℃中存放几周,在…20℃中存放几个月或在…70℃中存放几年,其感染力均不受影响。在新城疫暴发后8周之内,仍可在鸡舍、蛋巢、蛋壳和羽毛中分离到病毒。

    病毒对*敏感。大多数去污剂能将它迅速灭活。3%~5%来苏儿、3%漂*溶液以及常规浓度的百毒杀等可在30分钟内将裸露的病毒粒子灭活。在37℃的孵化器内,用0。1%40%甲醛溶液熏蒸6小时便可把它灭活。

    【流行特点】 病禽和带毒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所产的蛋也可能带毒。鹅、番鸭和鸡等家禽对本病敏感,各种年龄鹅均可感染。发病家禽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大量排毒,康复家禽可以长期带毒。易感鹅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而引起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染途径。

    【临床症状】 病鹅初期排灰白色稀粪,病情加重后粪便呈水样,带有暗红色、黄绿色或墨绿色。精神沉郁,蹲伏少动,有的单脚时时提起;减食以至食欲废绝,但饮水量增加。病鹅行动无力,浮在水面时随水流漂荡。濒死期常常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病程2~3天。周围的鸭未见发病,而邻近的鸡群往往出现发病和死亡。

    【病理解剖】 个别病鹅头部肿大,下颌部出现水肿,刺破后流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脾硬化,实质密布白色坏死灶。自食管…腺胃交界、肌胃角质层至直肠…泄殖腔交界的胃肠道黏膜出现严重的出血和溃疡灶,并在部分溃疡灶表面附着黄色假膜,溃疡灶大小不一,从米粒大小至豌豆大小。肌胃角质下散布芝麻粒状出血点,严重者溃疡灶密布整个胃肠道。胃肠道内容物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少数鹅泄殖腔、法氏囊黏膜出血、溃疡和形成黄色假膜。肠内容物涂片镜检,可见到大量的红细胞。肺淤血,胰腺和脂肪组织表面出现出血点。食管黏膜未见异常。

    【诊断】 对于急性病例,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鹅群的抗体可以通过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测定。

    【防治】

    (1)防疫管理措施 杜绝病原侵入是防止鹅群I型副黏病毒病流行的根本办法,因此要加强防疫管理,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严禁一切带毒家禽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进入场内。

    (2)免疫措施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禽群的免疫力,是防制本病的关键。可选用鸡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鸡新城疫油佐剂灭活疫苗或鹅副黏病毒灭活疫苗,一般于10~20日龄1~2头份肌内注射免疫,间隔2~3周二免,种鹅应在产蛋前1~2周再以灭活苗接种1次。

    (3)扑疫措施 鹅群一旦发病,应该及时隔离淘汰病禽,消毒禽舍和设施,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病鹅群以新城疫抗体与灭活苗联合注射或者30日龄以上的鹅群每羽肌内注射5~10头份鸡新城疫I系弱毒疫苗,效果良好,通常在1周左右可控制本病。若仅以灭活苗紧急预防接种,效果往往不佳。

    skbshge

(三)小鹅瘟()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雏鹅,传播快,死亡率高。在我国的江苏、广西、广东、浙江、安徽、吉林等全国养鹅省、自治区均有发生;国际上,匈牙利、法国等几个主要养鹅国家也有该病的报告。

    【病原】 小鹅瘟的病原体是鹅细小病毒。完整的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结构,无囊膜。鹅细小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可耐受56℃30分钟加热处理,鹅细小病毒在不同条件下可抵抗多种化学物质的处理,在…20℃冰冻下至少能存活2年。

    鹅细小病毒存在于病雏的各内脏组织、肠、脑及血液中,肠、肾、胰、肝含病毒量最高,其他脏器如脾、心肺、脑也可检测到病毒。初次分离将病毒接种于无母源抗体的12~14日龄鹅胚或者番鸭胚,通常情况下胚在5~7天内死亡。

    【流行特点】 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可以感染雏鹅和雏番鸭,其他禽类如鸭、鸡和鸽等不感染。多发于4~20日龄的雏鹅,日龄愈小,死亡率越高,日龄越大,死亡率越低。15日龄以上的雏鹅发病后,症状比较缓和,并可部分自愈;25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成年鹅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

    被感染的鹅和番鸭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水源、垫料和各种管理用具,经消化道引起本病迅速传播;该病的发生也可以垂直传播,成年鹅发生亚临诊感染并成为鹅细小病毒的携带者,通过种蛋将病毒传播给孵化室的易感雏鹅。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3~5天,分为最急性、急性和亚急性三种临床病型。

    1。 最急性

    最急性型多发生在1周龄内的雏鹅,往往不显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表现为衰竭、倒地、双腿划动直至死亡。

    2。 急性

    常发生于15日龄内的雏鹅。病雏初期食欲减少或者拒食,精神委顿,缩颈蹲伏,羽毛蓬松,行动落后,步行艰难。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排出混有气泡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水样稀粪。鼻分泌液增多,病鹅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困难,喙和蹼颜色变蓝紫色。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或两腿麻痹。病程1~2天。

    3。 亚急性

    发生于15日龄以上的雏鹅。以委顿、不愿走动、减食或不食、腹泻或便秘、消瘦为主要症状。病程3~7天,少数能自愈,但生长不良。

    【病理解剖】 主要病变在消化道,死于最急性型的病雏,病变不明显,只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和出血,出现败血性症状。急性型雏鹅,特征性病变是小肠的中段、下段,尤其是回盲部的肠段极度膨大,质地硬实,形如香肠。肠腔内形成淡灰色或淡黄色的凝固物,其外表包围着一层厚的坏死肠黏膜和纤维形成的伪膜,往往使肠腔完全堵塞。部分病鹅的小肠内虽无典型的凝固物,但肠黏膜充血和出血,表现为急性卡他性肠炎。肝、脾肿大、充血,偶有灰白色坏死点,胆囊也增大。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临床诊断,但要确诊必须做实验室检查。

    【防治】 各种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治疗作用,应做好预防工作。

    (1)消毒 孵坊中的一切用具、设备于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种蛋最好经40%甲醛溶液熏蒸消毒。刚出壳的雏鹅防止与新购入的种蛋接触,育雏室要定期消毒。

    (2)免疫 辽宁益康和吉林生物制品厂均生产“小鹅瘟活疫苗”(GD株),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按照说明书肌内注射1头份,免疫期可达到300天,每个产蛋期免疫1次。注射后2周,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免疫力。

    还有一种雏鹅免疫用的弱毒疫苗可以选择,对于无母源抗体的雏鹅,可以1日龄免疫;有母源抗体雏鹅可以在7日龄免疫。

    (3)免疫血清或者卵黄抗体注射 在流行地区,未经免疫种蛋所孵出的雏禽,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抗小鹅瘟血清或卵黄抗体,保护率可达90%以上。出现症状的病鹅,注射量为0。8~1毫升,对早期病效果较好,晚期重病效果差。

    skbshge

(四)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由鹅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出现的小鹅疫病,肝、脾、肾、胰等器官出现坏死灶是本病特征性病变。据报道,国内本病最早发现于2001年江苏等省的部分鹅群,欧洲的匈牙利在1999年和2000年分别有18和32个鹅群发生。这是一种新发生的鹅传染病,已对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影响。

    【病原】 本病病原为鹅呼肠孤病毒,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鹅呼肠孤病毒和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在血清学上存在差异,没有交叉保护能力。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耐酸、耐热和耐受有机溶剂处理,60℃能耐受8~10小时,…20℃可以存活4年以上,一般消毒药难以杀灭,卤素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有机碘制剂等)和烧碱对病毒具有杀灭作用。

    【流行特点】 呼肠孤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康复鹅可以长期带毒和排毒,本病既可水平传递,亦可经卵垂直传递。此病多发生于10日龄以上、1月龄以内的小鹅,以2~3周龄的雏鹅死亡率最高,发病率可高达70%,死亡率可高达60%。本病除了可以引起雏鹅死亡外,感染鹅生长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饲料报酬降低。

    【临床症状】 患病雏鹅精神委顿,食欲减退以至废绝,绒毛杂乱、无光泽,喙和蹼苍白,体弱消瘦,行动缓慢,腹泻。患病耐过鹅常出现跛行,跗关节、跖关节、趾关节、脚和趾屈肌腱等部位肿胀。

    【病理解剖】 肝脏出血性坏死为本病的主要特征。患鹅肝脏有弥漫性出血斑和淡黄色(或灰黄色)坏死斑,坏死斑大小不一,小如针头大,大如绿豆大;脾脏稍肿大,质地较硬,并有坏死灶;胰腺肿大,出血,并有散在性坏死灶;肾脏肿大,充血、出血,有坏死灶;心内膜有出血点;肠道黏膜和肌胃肌层有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脑壳严重充血,脑组织充血;肺充血。在慢性病例肿胀关节腔内充满清亮渗出液,有的病例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物质,个别在腓肠肌腱有出血区。

    【诊断】 对于急性病例,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绒毛膜接种SPF鸡胚分离鉴定病毒或者做RT…PCR诊断。

    【防治】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所以强化预防控制措施。应加强鹅群卫生管理及鹅舍场地定期清除垃圾等污物,用碱溶液或有机碘溶液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毒感染机会。

    本病目前尚无可以使用的疫苗,可以试制强毒灭活疫苗,对种鹅开产前进行2次免疫,以产生主动免疫抗体,降低种鹅群的带毒率,并通过母源抗体保护2~3周龄以内的雏鹅。已经发病的雏鹅群,可以试制高免卵黄抗体或者抗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skbshge

(五)大肠杆菌病() 
本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家禽的多发性传染病,可以危害各种日龄的家禽。雏鹅的大肠杆菌败血症、种鹅的“蛋子瘟”以及鹅肠炎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本病是养鹅生产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对发展养鹅业危害甚大。

    种鹅发病多呈慢性经过,本病除引起死亡外,还导致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育雏率下降。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氏杆菌,革兰氏阴性,大小为2~3×0。6微米,为卵圆形或杆状菌,呈单个或成双排列,无芽胞、无荚膜。

    埃希氏大肠杆菌致病性菌株的血清型有多种,往往和其他病原和某些物理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引起发病。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中等,对含氯消毒剂十分敏感。常用消毒剂对本菌有杀灭作用。细菌对干燥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垫草、土壤、圈舍尘埃及孵化器的绵毛、蛋壳碎片上可长期存活。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蛋的粪便污染被认为是重要的感染来源。育雏温度低、湿度过高以及密度过大将增加感染和发生死亡。种鹅往往在产蛋高峰期发病,新留种鹅的死亡率高于经产种鹅,母鹅比公鹅死亡率高。来源于病鹅的种蛋,胚胎死亡率增加。病原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通过被污染的垫草、水、饲料、孵化设备和交通工具等传播。

    【临床症状】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分为雏鹅大肠杆菌败血症、种鹅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关节炎、肠炎、全眼球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死胚、初生雏卵黄感染和胚炎等。

    (1)大肠杆菌败血症 多发生于15~50日龄雏鹅,往往和浆膜炎混合感染,死亡率可高达20%。3周龄以内的雏鹅多为急性经过,病雏离群呆立或扎堆,羽毛松乱,排黄白色稀粪,糊肛,常有呼吸道症状,鼻分泌物增多,张口呼吸,部分病禽关节肿胀或者跛行,下痢,食欲下降或废绝,濒死期可能出现神经症状。病程1~3天。

    (2)卵黄性腹膜炎 又称蛋子瘟,主要发生于产蛋期的母鹅。病鹅呆立,羽毛蓬乱无光泽,肛门周围羽毛上粘着蛋白状物或蛋黄状的污物,排泄物中含有蛋白状物或黄白色凝块,病程3~5天。病程较长者,腹部下垂。

    剖检时腹腔有腥臭味,内有多量卵黄状物质,卵泡变形、变色和变性,有的卵泡破裂。体态消瘦,丧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