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梨花开又一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馨提示:此文第一卷家长里短,第二卷大约是校园言情,第三卷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亲们可选择性阅读,不喜欢家长里短的亲可以直接跳过第一卷,并不怎么影响剧情发展。
                        
  第二天睡醒的时候,苏茨藜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家的地板。
  “还是水泥地啊,并没有变成瓷砖。”她有些怀疑这个梦做得太久了。昨天她恍恍惚惚的,做饭、吃饭、睡觉,本以为一觉醒来该回到现实生活了,结果,老天是在作弄她吗?好不容易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了,现在让她一切重来?
  “阿藜,起床啦!你啊,一放个假就懒得不行,快点起来,昨天不是让你去摘竹叶吗,前两天还嚷嚷着吃呢,转身就忘了。”苏妈走进来掀开了她的被子。
  “你都醒了为啥不起?被窝里有金子?”这娃真不让她省心。
  “妈,抱抱。”阿藜向苏妈伸出双手,撒娇道。
  “你几岁了,还要我抱?赶紧起来。”
  
  “哦,妈,我想把头发剪短一点,你说好不好?”她也是突然决定的,头发剪短一点,是因为她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改变。既然老天给她一次重来的机会,虽然很多事要重新来过,但是,有亲爱的妈妈,家人都健在,她相信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她们一家人会很幸福的。
  “你不是最宝贵这头发了吗,怎么突然想剪了?”苏妈很是纳闷,自己的小女儿她是知道的,这头发呀,隔天就要洗一次,每次发现有一点分叉就要自己拿剪刀剪掉,现在都齐腰了,剪掉有点可惜了。
  “太难洗了,你看我明年就要中考了,每天洗头发就要好久,晒干花的时间更长,太麻烦了。”真正的理由当然不能说给妈妈听,不然她会以为自家女儿魔障了。
  她昨天看了看自己的课本,是初二的,现在是五月份,那么,她离中考只有一年了。她的上一次中考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考了本市最好的高中,重来一次当然不能比以前更差。英语和语文不用担心,但别的科目就压下功夫了。她记得是要考七门的,虽然只有一年,但凭自己高中大学考研这么多年的考试经验,这点科目应该都是小问题。她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样改善自己家的生活,然后爸妈就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那么他们就可以健健康康的活着,一直到老。
  “想剪就剪吧,正好今天赶场,你和我一起去送粑粑给你爸,然后带你去剪头发。” 因为家里也没有壮劳力,苏爸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为家里生计奔波。搁别人那都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纪了,比如他的小弟,现在大女儿的孩子都跟他家这几个女娃一般大了。
  每逢周日周一是她们这里的赶集日,苏爸在集市上支了个小摊,专门卖自己家用米做的一种类似发糕的吃食(她们这里叫粑粑),平常呢,则是每天用个自行车拉着走街串巷的在村子里叫卖,村民们也喜爱她们家的粑粑,有拿钱买的,但更多的是用米换。苏爸就把这些米一部分用来做发糕,一些自己吃,大部分还是累积起来,每到过年的时候拿去卖了,给家里添一些肉什么好过年,运气好的话,孩子的学费也有了。虽然现在家里只有老三在上学了,但日子还是得紧巴巴的过。老三学习不错,常常考年级第一,她肯定要上高中的,那学费可不低,现在不攒点,到时候就算厚着脸皮上门去也未必有人肯借的。说起来,阿藜家的收入在村里算是过得还凑合的,但是因为没有男丁,当年分得的地又少(分地的时候三姐妹还没出生还没出生),每年的收成也就少,而且很多事都要别人搭把手才行,所以她们家的日子过得很清苦。不过三个孩子都懂事,这是苏爸苏妈最大的欣慰了。老大老二现在都在外面工作,相信过几年家里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粑粑因为要热的比较好吃,所以苏爸总是早上弄一些过去,然后中午苏妈再蒸几个送过去。吃过早饭,苏妈套好背篓,叫上三女儿就出发了。
  苏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像有些变了,忽然长大了似的。她这个三女儿吧,因为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总是有些娇气。以前让她去送粑粑,冬天还好,夏天总是嫌天热,每次都要给一块钱买冰棍才去的,今天不但接过了她的背篓一直背着走到集市,而且也没有吵着要去吃什么东西,只是跟着她爸爸在那里卖粑粑,偶尔帮她爸爸搽搽汗,看上去懂事极了。
  苏茨藜哪里想到自己的改变被妈妈看在眼里了,她只是觉得爸爸太辛苦了,以前虽然也懂事,但是经历过妈妈的离世之后,她现在一看到爸爸就想起那个时候白发苍苍的他,心里总是不停地后悔自己读书拖累了家里人,现在当然是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了,而且,她以后还要让爸爸不再摆摊卖这个东西,这活呀,太辛苦了,爸爸年纪大了,还是要多休息才对。
  苏妈看着这么懂事的女儿,忽然就有了一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慨。
  
  “阿藜,我带你去剪头发吧,小燕今天下午估计要回来,咱们弄完早点回去,省得她回去被锁在门外。”苏妈口中的小燕是苏茨藜的二姐,大名叫苏燕,现在在城里一家饭馆上班,每个月给个几百块钱的样子。大姐叫苏凤,经人介绍去了临近的一个县给人做保姆,每天只负责做饭洒扫之类的活,虽然她说那家人对她不错,但是阿藜总觉得这样生活太憋屈了。大姐本来是双胞胎的,那个姐姐爸妈没养几天就去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两个姐姐的名字都是鸟儿,按说苏茨藜的应该也是跟鸟有关的了,为什么她叫茨藜呢?本来爸妈给取的的叫苏眉,画眉鸟多好啊,它的叫声多么悦耳动听。结果某天小苏童鞋跟着伙伴去摘了刺梨回来,就决定自己要叫这个名字了,而且她还拿着姐姐的词典用刚刚学会的查法找到了“茨藜”这样的写法,那时候她才一年级,也没啥影响,苏爸苏妈就帮她改了。O(∩_∩)O哈哈~以后她的名字就是班里笔划最多的了,看谁还敢取笑她两个字。后来阿藜想到小时候的这样事,都恨不得回去打死自己,为啥她不重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啊,那样就可以叫苏眉了,苏眉,soul mate,多好的寓意,怎么就让她改成这么村的名字了。唉,不过还是算了吧,还得重活这么多年,太难熬了。
  跟着苏妈走在集市上,阿藜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沿街叫卖的小贩做的各种吃食,这么多年还是没变,炸洋芋,豌豆粑,魔芋豆腐,凉剪粉,每一样都看得她口水直流,而且,价钱便宜了好多倍,她记得去年回家,豌豆粑是一块五一个,现在是五毛钱两个,真的好便宜啊。不过以购买力来说,也不算便宜了。现在的大米七八毛一斤,而八年后的大米,已经是两块多三块一斤了。唉,她们家的粑粑现在也才卖一块钱一斤呢,还都是米做的,根本没有什么赚头。不过这门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也不能就这样丢了,听爸爸说,老一辈还靠这门手艺当了小地主呢,可惜后来动乱弄的钞票不管钱,所以家里就没落了。既然不能丢掉,能不能改进一下多赚一点呢?阿藜在心里想到。
  她跟着妈妈就这么一路走着,把什么都看了个遍才到了理发店。彼时阿藜镇上的理发店多是给男人剪头发的,理发师的手艺一般也就是剪个平头或者光头了。而女孩子则不怎么剪头,如果要剪的话也是自己在家里拿把剪刀就剪了。苏妈会想到来赶集,主要是想着这娃会不会是一时冲动,等她多想一会儿说不定就不剪了,而且阿藜也好久没来了赶集了,之前家里忙着收土豆,育秧苗,好几个星期没来镇上摆摊了,现在正好她放假,就带她来逛逛。
  不过看她今天的样子,应该是真的要剪了。
  “等一下!”阿藜在理发师拿起剪刀就要下手的关键时刻突然喊道。
  难道她不剪了?苏妈在心里想,不剪也好,女孩子还是长头发好看。
  “你帮我把头发从这里齐齐的剪断再开始剪吧。”阿藜在自己后脑勺的位置跟理发师比了一下,头发可以卖钱啊,她怎么忘了,当年高中的时候她的头发可是买了九十块钱的,现在虽然早了一点,但是肯定也有人收的。
  “这么短?”理发师诧异了,这真的直接成短发了啊。
  苏妈也吓到了,太短了可不好看,她本来以为她就是觉得太长了麻烦所以稍微剪短一点点而已。
  “没事,妈,你等着看吧,保管好看。”嘿嘿,她要剪个沙宣。
  小镇上的理发师那里知道什么沙宣,只是觉得这个女娃说的那种后面短前面长的头发太奇怪了,而且,还要留下那么厚一层的刘海,现在的女孩子刘海都是稀疏的几根或者没有的啊,不过她说得好像不难,姑且试试吧。
  




☆、归家

作者有话要说:甑子:专用煮饭工具。是用厚厚的木片箍成,直径通常在半米左右,上宽下窄,下部置一竹篾片编成尖顶斗笠形的隔板,既可以使米不沾上锅里的水,又方便蒸汽进入。这样煮出来的米饭一粒一粒的,晶莹透亮,口感很好。
筒子们,求收藏,求推荐哇,最上面左边就是,看文的童鞋给个评论哇,拍砖也可以滴~
温馨提示:此文第一卷家长里短,第二卷大约是校园言情,第三卷是本文的高潮部分,亲们可选择性阅读,不喜欢家长里短的亲可以直接跳过第一卷,并不怎么影响剧情发展。
                        
  理发师动作很迅速,不到半小时就搞定了这个新发型,并且为自己的手艺感到自豪。“你看怎么样,剪得还行吧?”他得意洋洋的问道,不是他夸口,这十里八村的谁的头他没剪过,没见谁说不好的。他哪里知道,庄稼汉对发型能有什么要求,只是长了就去剃短而已。
  阿藜看到镜子中的自己,瞬间石化了。齐刘海不是一条直线啊,难道她描述得还不够清楚?不过后面剪的还行,总算没有也剪成一条直线。她跟理发师借了剪刀,自己对着镜子修了修刘海,恩,这下子总算还凑合能看了。
  “妈,你看怎么样,还不错吧?”她转过身问一直担忧的看着她的妈妈。
  “嗯,还不错,一下子精神了不少。你怎么想到剪成这个样子的?”苏妈问道。
  “额,我看电视上有的女明星这样剪的啊,好看吧?”她总不能说几年后这种发型满就会流行起来了吧。
  理发师听到这句话又石化了,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就敢来让他剪,这小孩以后可别后悔了来找他才是。
  “好看好看。”她的女儿怎么样都好看。
  “那我们走吧,去看看爸卖完了没。对了,把我的头发拿上。”这可是要卖钱的呢,九十块钱呢,抵爸爸卖爸爸一星期的收入了。
  “你拿她干什么,藏起来作纪念?没事的,你现在还小,头发长得快,没两年就会又这么长了。”还别说,她家老三剪这么一个短发看着一下子漂亮不少,眼睛显得活灵活现的。
  “不是,我留起来有用的,过两天你就知道了。”她要是现在说拿去卖,估计会被骂死。
  “好吧,我不管你了。对了你要不要吃碗剪粉?”以前每次赶集她们娘两都要吃一碗的,刚才看她也是很想吃的样子,这点钱她们家还是出得起的,她总不愿意亏待了自己的孩子。
  “不吃了,我们快点去看爸爸有没有卖完吧,帮着他赶紧卖了好回家,你不是说二姐今晚要回来?别让她等急了。”阿藜说着就拉着妈妈往前面走了去。她早已不是当年长不大的小孩子了,而且这么多年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她要自己挣钱了买给妈妈吃。
  苏妈看着自己这个女儿,觉得她真的是长大了。
  她俩来到苏爸的摊子的时候,苏爸还剩下一几斤粑粑没卖完了。因为好久没来,不敢做多了。阿藜完全没有想到收摊这么早,她记得有的时候生意不好,爸爸要晚上天都黑了才能回家的,恩,她不能再让家里人过那样的生活了。可是,该做些什么呢?
  苏爸看今天这么顺利,心里也很高兴。
  “阿藜,你和你妈去买点卤肉来吃吧,小燕今天回来,咋们家今天也吃一顿好的。”他把今天的钱递给苏妈。
  苏妈也很开心,带着阿藜又来到了卖卤肉的摊子前。
  “阿藜,你想吃什么?舌头,耳朵?还是尾巴?我记得你爸和你都比较喜欢吃猪舌头。”镇上的卤肉做得很好,都是用上好的猪头肉做的,加上一些卤水,撒上辣椒、盐等各种调味料,再将葱和香菜切得细细的撒进去拌匀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阿藜一家人都很喜欢吃这个,不过因为比较贵,所以只有在像今天这样收入不错的情况下才会买一些。那个时候的卤猪头肉五六块钱一斤,已经是极贵的了,而猪舌头,猪耳朵什么的则更贵,要□块钱一斤。
  “妈,就买这个猪头肉吧,这个也很好吃。”她指着最便宜的猪头肉说道。
  “那就买这个吧,师傅给我称一斤左右的,再来一斤这个凉菜。”凉菜是各种海带啊,腐竹,豆腐干,银耳之类的做成的,要便宜一些,三块钱一斤。这个也是很好吃的,阿藜前世在外面吃到的那些卤菜,感觉都没有家乡的来得地道,够味儿,所以现在她光是看着这些,就已经开始吞口水了。好久没吃到了,今天可以大饱口福了哇。
  
  阿藜和妈妈回到苏爸的摊子的时候,他的粑粑都已经卖完了,正在收摊。阿藜和苏妈帮着爸爸把摆摊用的桌椅绑在自行车上,放不了的东西她跟妈妈就用手拿着,妈妈背上背篓,帮爸爸推着自行车慢慢回家了。苏爸见到她的短发倒是没说什么,只觉得自家闺女更好看了。
  从集市回家的路程步行的话,一般是半个小时左右,其实不算太远。
  夕阳西下,爸妈在前面走着,阿藜跟在后头。周围的人家渐渐有炊烟升起,空气中飘来阵阵饭菜的香味,阿藜甚至能闻出来人家炒的是什么菜,有的辣椒放多了,阿藜走过的时候鼻子都会被呛到。她看着近处绿油油的田地种满了水稻玉米,几乎可以想象到秋天这里的丰收;远处的青山连绵不绝,那些树林里,长满了各种蘑菇,还有各种野果,药材,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就自己去山上挖一些,一般感冒头疼这类的小毛病都能治的。还有山野路旁、泥梗小道、水沟边随处可见的刺梨,现在正开满了粉色的小花,再过两个月,她就可以将它们采摘下来吃了,刺梨是蔷薇科植物,又名茨梨,是黔中大地的天然野果,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属野生小灌木,一般四至五月开粉红、红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八至九月果实成熟。果实为黄色,果肉脆,成熟后芳香扑鼻,富含维生素C,被称为“维C之王”。可以生吃,可以泡酒,阿藜最喜欢的是将它们的籽去掉之后加些调料凉拌,在炎热的夏秋之交,吃起来真的非常爽口。
  还有蘑菇,她好久没吃过自己采的蘑菇了,过两天去看看去,这几天雨水多,正是蘑菇很多的季节,一天可以采好几回;她从小学开始就会采蘑菇了,后来上了高中要住校才断了。野生的蘑菇也很美味,完全不是现在超市里随处可见的那种人工养殖的可以比得上的。
  
  阿藜她们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二姐还没回来。帮着爸爸卸了自行车上的东西,她就去淘米煮饭了。现在家里已经用上电饭锅了,是二姑家淘汰了送给她们的,苏爸拿去找人修了修,现在用的很好,虽然甑子做出来的米饭比较好吃,但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