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郑朗面对着战场的惨象,心中悲愤,什么没说,让范雍造成误会。
  ……
  郑朗看着眼前的美男子,失神大半天。
  这就是狄青,一张秀气的长脸蛋,虽在西北酷风吹拂下,脸蛋依然比普通的妇人还要粉嫩,双眼如漆,唇红齿白,星眉飞扬,发如青丝。
  奶奶的,这些形容词怎么看都好象用在女人身上。
  郑朗心里在搞怪,如果狄青是女儿身,会是如何?他善长绘画,在脑海里临摹,结果发现他若是女子,长相不亚于崔娴。
  不由自主摸了一下自己的大团脸,这长相真不能比,一比会气死人的。但郑朗不知道,他这张团脸与宋真宗脸很相似,所以让赵祯倍感亲切,有好处的。
  狄青却不高兴,说道:“安抚使,人不可貌相。”
  如果别人生得他这张俏脸,会高兴地跳起来,狄青自己很不高兴。当然,到战场上,他这张俏脸也减少了杀伤力,所以每次出战时,都戴着一张铜面具。
  “是,是,”郑朗答道。
  论勇将,宋朝勇将很多,前有郭遵,马上又有王珪,还有一个更牛叉的勇将张岊,这些人勇猛皆不亚于狄青,特别是张岊,那几乎是第二个吕布重生,可智慧双全者,一个不及狄青。
  郑朗说道:“还要谢过范相公。”
  不管范雍是什么想法,此时狄青是延州最能拿得出手的勇将,让他来保护自己,是好心。
  狄青嘴巴张了张。
  “你要说什么?”
  “安抚使,范相公虽然有失误,但守卫延州城也有苦功。”
  郑朗脸色立即变得冷厉,指着眼前这个滩头问道:“前些天这里发生了什么?”
  “血战。”
  “那时黄德和带兵逃跑,刘平只聚拢了一千来人,与十几万敌人激战数天,你能不能做到?”
  “不……能。”
  也未必,狄青这个杀神在此,恐怕比刘平做得更好。但最后必然还会是失败,至少个人的战斗力,郭遵不比狄青差。
  “范相公先将刘平从庆州赶到土门,又让他不停息地从土门赶到延州,指挥有没有失误?”
  “……有。”
  “我在延州时间不会太长,为什么查找真相,还烈士的一个公道,将所得的所失的找出来,包括现在延州的长短,甚至尽量分析西夏的长短利弊,给朝廷做一个参考。这些壮士才不会白白牺牲。范相公对你有恩,我知道,你是一个人才,我还知道当时保安军退敌时,卢守勤不让你出去迎战,是你再三担保,才立下的功劳。但公是公,私是私,不能以私误会。范相公功劳我会如实向朝廷禀报,错误我也如实向朝廷禀报,你知道吗?”
  “是……”狄青还想说什么,终于说不下去。
  范雍来延州犯下一系列的错误,唯一的功劳就是保住狄青,狄青违反军法,范雍看中狄青的人才,将他力保下来。保安军之功,被士大夫们刻意忽视,也是范雍力邀,将他升为右班殿直、都巡检司指使。还是一个小官,主要功劳被卢守勤拿走。
  已经算不错了。
  可以参考韩世忠,宋夏战争爆发,西夏人躲在城内不出来,他一个人摸上城头,横扫无敌,杀一个人将一个人头扔出来,城外的宋军傻了眼,直到扔出几十个人头,一个个才回了神,一鼓作气,将此城拿下。再到蒿平岭之战,韩世忠面对几百倍于己的敌人,带着少数人去解围,冲入大军,一刀将西夏驸马兀移砍死,西夏人军队立即崩溃。
  战功上报到童贯哪里,童贯对武将的心态与爱护,不亚于郑朗,然而也不相信,太牛了,虚报的吧。只报一次功。象这样的牛事,韩世忠做了无数次,但十八年仅升为一个小偏将。平方腊时,他一人单枪,没有马,摸到方腊藏身的洞穴里,杀了几十个人,将方腊活捉出来,可惜战功被上司辛兴宗拿走,说是方腊是他捉的。
  摊上了范雍,否则狄青连一个官都没得升。
  所以郑朗没有在狄青面前纠缠范雍,又说道:“扎营吧。”
  呆在这里,还有许多事要做,首先得将真相查清楚,然后代替赵祯哭祭敬礼道歉,如果做好了,会极大的鼓舞前方将士士气。
  但面对这个未来的重将,郑朗也十分喜爱,看他将营寨扎好,走过来说道:“狄将军。”
  狄青哆嗦一下,说道:“安抚使,我那敢担将军这一称呼。”
  “你当的,这里有几本书,没有事多看看。”反正范仲淹也没有将狄青的战斗力发挥好,郑朗无耻的将范仲淹的功劳抢过来。扔给他一本左氏春秋,一本孙子兵法,还有一本论语批注,一本尚书批注,都是郑朗以前看书所得。
  狄青狐疑地看着这四本书。
  “你识字否?”
  “识得一些字。”
  “那就多看看这四本书,不但是讲兵法的,还有讲儒家的。遇到不认识的字与句,问一问军中读过书的幕僚与将士。周处快到中年时才发恨,你今年三十二岁,以你的智慧发恨,为迟不晚,如果可能,抽空去参加科考。”
  “科举。”
  “嗯,以后我回到杭州后,还有一些读书所得,一起派人寄给你。”
  “……”狄青一张漂亮的小嘴唇张开。
  郑朗低下头,不忍看,奶奶的,这张脸蛋太有杀伤力了,特别生在男人身上,更有杀伤力。
  “这……”狄青不是别人,虽然没有意识到一次多大的机会降临到他身上,但他眼界长远,也知道一些,不相信的站在哪里。
  “去吧。”
  “是,”狄青懵懂的退下。
  郑朗看着他背影,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何须如此?”
  第三天文彦博到来了,郑朗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让这些将士看,自己看战场。不然这些士兵基本完了,现在让他们呆在战场上,让他们产生自责,歉疚,会激发他们的血性。
  这也是救人,救一人与杀一人之间选择,郑朗肯定选择前者。
  刘平的消息没有得到,相反,查到李士彬的消息,包括李士彬的儿子李怀宝战死,李士彬被元昊活捉割耳泄愤全部得知,但没有得知李士彬最后的去向。
  宋朝很多人以为李士彬让李元昊愤怒杀害了,实际没有,与刘平关在一处。
  郑朗写了第三封奏折,自作主张写了结果,大约李士彬被押回西夏,可是自始至终李士彬没有投降。无论刘平或者李士彬都出现严重失误,但他们在面临危险时,表现勇敢,郑朗不会抹杀。
  ……
  范雍听到文彦博率军到来,一颗心定下来,思前想后,终于没有将臭帽子往李士彬身上扣,写了一封奏折。
  今陕西用兵之势,宜令大臣以重兵守永兴军河中府,泾原环庆有警,则以永兴军援之,鄜延等路则以河中兵援之,今夏辣在永兴,则臣当在河中,以张诸路兵势,其延渭、环庆极边,并以武将宿将守之,以备战斗。而朝廷终不以为然。臣又请选兵官及益河东兵马二十指挥使至延州,亦不得报。
  去年范雍是写过这样的奏折,但杨偕说了,霍去病八百战士纵横千里无敌,西北那么多军队,对付西夏岂不是小菜一碟。于是朝廷未听。还有一个原因,增一份人马,多一份开支,朝廷经济困难。后来范雍与刘平盲目自大,也导致朝廷没有增兵。
  朝廷有失误,范雍也在推卸责任。
  又写道:西贼既知本路无锐兵宿将,遂悉举众而来,攻围李士彬父子寨栅,三日之内,径至州城下。时城中若得河东兵马,纵未能掩捕,应亦接得刘平入州。平既得军马远来,为贼隔断,众寡不敌,遂至陷没。
  不是俺的错,俺守住延州城很不错了,是你们朝廷的错误。
  今金明一路,塞门安远两寨,围闭数月,息耗不通,万一复来寇城,亦未免为闭门自守之计。欲乞且差赵振等,别济兵五万,分守要害,即一路尚可无忧。且天兵有数,而敌众无限,中国习斗战有时,而贼能饥寒,不避暴露,善涉险阻,日以劫掠为事,又沙漠辽远,赤地千里,粮食不继,臣未知深入之利也。
  终于承认西夏军队数量可怕,甚至无限的将西夏战斗力夸张,能饥寒,善涉险阻都出来了,再差一点,就变成强大的生女真战士。然后请求在鄜延路布兵五万,还不能攻打,只能防守。吓破了胆。
  又说道:然臣以为朝廷久以恩信接契丹,愿试遣一介之使,令其出师助我,复厚以金帛赠唃厮啰父子,亦令举兵犄角而前,庶此贼可指而灭。如得绥宥夏数州,即每岁更增赐契丹十万,继未能必取,亦可以破其借助之谋也。
  契丹人,帮我消灭西夏吧,我朝得一州,即增加你们岁币十万。得两州,加二十万。
  脑袋秀逗了,且不说契丹人不会象他那么笨,就是帮助,若与李元昊做一个配合,让李元昊挪出五六州,好,我替你们打下五六州了,增加岁币吧。岁币一增加,契丹军队一撤,元昊再度收回。宋朝那就惨了。
  无所谓,主要还是推卸责任。
  奏折呈向京城,带着官员来到三川口。过了这么多天,大约平安无事。
  郑朗也没有其他的表情,相互施礼后说道:“范相公,你来得正好,我准备在此树一碑,以勒牺牲将士壮烈,你看如何?”
  “行。”范雍答道,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心中五味杂陈。当初郑朗少年进京时,他还是朝堂的宰相,如今飞快的茁壮成长起来,真应了那句古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天色渐渐临近黄昏,郑朗住在野外,范雍与其他官员也不好回城享福,一道陪着郑朗,范雍相劝,然而郑朗没有给他好脸色,于是默默忍受。第二天,范雍终于忍不住说道:“行知,进城吧,这里还有危险。”
  郑朗看着远处,狄青与杨文广二人正在狠狠的操练那些逃兵,说道:“进城我安全了,城外的百姓怎么办?”
  “如今兵力太少……”
  “李士彬手下有十万余众,兵力少了吗?”
  “那些羌人不可信……”范雍支吾道。
  “真是如此?”郑朗说道。
  范雍无言。
  郑朗没有再理他,看着远处,远处是一座矮小的山,那就是刘平扎营的地方,郑朗亲自去看过,时间紧迫,营寨扎得草草,在元昊的疯狂进攻下,几乎成了七座废墟。
  郑朗幽幽地说道:“范相公,你知道为什么元昊最后没有进攻延州?”
  “不知道。”
  “一是那场大雪,二是刘平他们的英勇战斗让元昊寒了心,后者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数千将士的牺牲,才让延州城未破,才让你安然的站在我面前。”
  说完,呼呼的西北风吹响。
  西风更烈,郑朗在风声里仿佛听到前些天战场上的将士在厮杀,在呼叫,马嘶,人喊,眼睛湿润起来。扭头说道:“范相公,我从风声里听到了英魂不甘心的声音。”
  范雍身体颤抖了一下。
  忽然远处一骑战马飞快地跑过来,喊道:“范相公,安抚使,不好,西夏人再度入侵,直奔此处而来。”


 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战(上)

  郑朗书奏没有到京城,赵祯已经下令松开刘家的包围。
  对军事不懂,可不能忽视京城这群大臣的智慧。
  先是贾昌朝进言,汉杀李陵母妻,陵不得归,而汉悔之,先帝厚抚王继忠家,卒得其用,平事未可知,而先收其族,使果存,亦不得还矣。
  汉朝杀了李陵,李陵不能回到汉朝,平空折损了一员虎将。宋真宗厚赏王继忠,王继忠仍在契丹,但为两国和平起来重要的桥梁作用。
  然后任布等臣子纷纷进言,更莫明其妙-的是富弼,想像力丰富,说道,平引兵赴援,行不淹日,以奸臣不救故,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敢情他将杨业的故事搬了过来。
  事后郑朗差点气疯了,两人共事很长时间,郑朗也没有客气,写了一封信,狠狠地将富弼批评一顿。你是知谏院的言官,进谏可以,但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凭想像力进谏。
  于是赵祯下诏解去刘府的包围。
  前面刚解围,郑朗奏到,赐平及元孙家绢五百匹,钱五百贯,布五百端。这时候郑朗还没有将刘平血战真相还原出来,先做小小的赏赐,以作补偿。
  赵祯已经隐隐知道更多的真相。
  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令类的领导人,不是没有智慧,只是性格宽厚仁和。
  随即下达罪己诏。
  是郑朗写的小纸条,上面只有十五个字,吴起吮脓,唐太宗哭祭。陛下,下罪己诏。
  说的两个故事,有士兵腿上长了脓包,吴起亲自为士兵吸吮,其母闻听后却号淘大哭起来,不是好事啊·吴将军对我儿如此,一旦开战,我儿必奋不顾身,也必定会牺牲。
  李世民征高丽无果·回来后遇到大寒天气,冻死数千人,亲自为士兵哭祭,而民不怨,士更为李世民所用。
  三川口一战,范雍、刘平、李士彬出现一系列指挥的错误,朝堂也出现了错误·包括赵祯在内。
  因此郑朗让赵祯将责任揽下来,不就是罪己诏吗?说罪己诏,仅是承认一下错误,百姓反而更爱戴,大臣也会更惭愧,士兵也会更感动。一道诏书,会产生许多良性作用。
  接着郑朗第二道第三道奏折呈来,速度很快·远胜于历史上的速度,也更接近真相。郑朗的加速,使得一系列事件全部加速·包括王信。
  黄德和的逃跑,连带着裹走许多将士逃跑,连刘平儿子刘宜孙也被黄德和的逃军挟带之下,带出战场。黄德和逃跑至甘泉大掠百姓,有败兵到来,黄德和问刘石所在,败兵说,言战时相失,不知所在,或者以为失亡多·不敢归,已降贼。
  这是最初给黄德和联想翩翩的由来,听罢黄德和大喜,说,刘平降贼已明,我当奏报朝廷·你我皆转战有功,我会给你嘉奖。卒喜,出营扬言刘平降贼。
  其实这个士兵是随着黄德和逃跑时,从中军一道逃出来的,随后战场根本一无所知。
  刘平寨破,逃出来一个蕃将叫吕密的,附从黄德和,说亲眼看到刘平被李元昊捉住,这是他猜测之语,以吕密的武力,能得见刘平被捉住,也在刘平附近,如何能杀出来?但黄德和更喜,厚赏吕密,又作奏折说,贼以生兵冲破大阵,臣与刘平等阻西山为寨,再接战,而平败降贼,臣等不受屈,力战得出。
  第二道诬奏与第一道诬奏有冲突,但黄德和也不管,我说了什么,只说刘平投降,我劝未听,所以带兵杀了出来,也没有说过在西山为寨的事。这时郑朗已离开开封,并不知道。
  如果郑朗没来西北,还发生一件事,不但吕密,刘平手下勇将王信也杀了出来。他倒是亲眼所见刘平被抓住,但其恶刘平被抓,这是耻辱。所以一直没有说出真相。
  逃到延州后,范雍派他前去州,黄德和与张宗诲问刘平下落,王信恶其被执,于是说李元昊派李金明来约和,刘平让账下李康往答,元昊让刘平亲自面谈,刘平乘马入贼营,从者不得入。
  他不是恶意,想一想,一个堂堂的延路二号长官战争时被抓,朝廷丢了多大的面子。这是孤身一人,无奈被捉。
  黄德和便说,我已经说刘平降贼,马上朝廷要制狱,赠你银钗,你逃跑吧。
  这时候刘平两名手下已经从金明寨逃出,范雍也没有反应过来,只知道王信撒了谎,派人拘拿王信。会天寒,王信写信给刘宜孙说,我从太尉,与贼战不利,太尉为了将士安全入贼中与贼约和,生死不明。今天有人说太尉降贼,信当以死明之。今衣装为贼所掠,少有所济,我当力保太尉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