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专利、技术等方面的合作来换取低廉的供货价格,有些则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只答应与大秦集团签订一个合作意向,具体的合作方式还要再观察一段再说。
  在整个推销过程中,萧东平等人都能够明显地感觉到欧洲企业对于中国企业的优越感,如果不是他们手里攥着全球独一份的石墨烯产品,这些欧洲企业恐怕根本就不会给他们什么好脸色。对于这种情况,萧东平和王晓东倒还能保持着淡定,于勇就有些愤愤然了。
  “这些欧洲鬼子,牛气什么呀?再牛气,石墨烯不也是我们最早搞出来的吗?”从一家企业里出来之后,于勇忍不住吐槽起来。
  “人家一贯技术比咱们先进,有点傲气也是正常的嘛。”王晓东拍拍于勇的肩膀,用老大哥的口吻教育道。
  “再先进,他们能造石墨烯吗?”于勇说道,这话说出来的时候,他自己也有些底气不足。他是聂森的学生,太清楚石墨烯的发现是怎么回事了。聂森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助手和学生说起过,如果没有秦海高瞻远瞩地选择这个方向,又未卜先知地提出了若干研究思路,自己是完全没有可能发现石墨烯的。如今,大秦集团在石墨烯方面拥有一些先发优势,其实都是源于秦海的金手指。
  这种建立在一个杰出人物基础上的优势,的确是无法与欧洲几百年的技术积淀相提并论的。大秦集团只是在少数一些产品上能够领先,大多数方面,都还是远远落后于欧洲企业的。
  萧东平劝道:“于勇。你要知足才行,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还是有一些产品能够让欧洲企业感兴趣了,你知道当年我们给浦桑汽车做配套的时候,和国外的差距有多大吗?”
  有关这些事情,于勇已经听萧东平讲过很多次了。他也因此而能够理解为什么萧东平不会像他那样激愤。对于萧东平这代人来说。欧美国家的技术属于遥不可及的一种高度,在十几年前,他们丝毫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够与欧美企业平起平坐。到今天,虽然平起平坐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但至少在与对方谈判的时候,自己已经拥有了一些砝码,这种状态在萧东平看来已经是很难得了,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反正我就是看不惯他们这副嘴脸。”于勇嘟哝道,“想让他们转让一些专利技术。看他们那副拽样,恨不得让咱们给他们磕头才行。”
  王晓东笑道:“最后他们不也都答应了吗?”
  “这就是咱们手里有石墨烯,他们才不得不答应啊。”于勇道,“我现在对秦总越来越佩服了,别的老板只知道挣钱,咱们秦总却花了那么多钱搞了安河材料学院。现在看来,搞科研才是最有前途的事情,有了自己的技术。欧洲鬼子也得向咱们低头了。”
  “你才知道秦总的厉害啊!”王晓东道,“我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知道了。那时候他……哼,说了你也不懂。”
  萧东平在一旁呵呵笑开了,于勇不知道王晓东当年的劣迹,萧东平却是清楚的。王晓东读高中的时候,成天只知道逃课玩游戏,动辄伸手向姐姐王晓晨要钱。基本就是一个问题少年的典型。秦海知道此事后,带着宁默把王晓东揍了一顿,又用高压迫使他努力学习,使王晓东最后考上了一个中专,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王晓东对于秦海当年的暴力一点都不记恨。相反还十分服气。在前后进公司的一帮年轻人中间,王晓东对于秦海的崇拜是最强烈的,用脑残粉来形容也绝不为过。
  有时候,萧东平自己也会扪心自问一句,自己对秦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当年,秦海还是一个刚进厂的青工时,萧东平就已经是厂里的销售科副科长了,在秦海面前是一个长辈。这些年过来,他亲眼看着秦海白手起家建起了大秦集团,自己也从秦海的领导变成了秦海的属下。他感觉,自己对秦海丝毫没有老辈人对年轻人的那种不屑,而是充满了欣赏和佩服。
  萧东平当年的搭档项纪勇、冷玉明等人现在也都是公司里的高管,分管着一些重要的部分,萧东平与他们私下闲聊的时候,发现他们对秦海的看法与自己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对这个年轻人心悦诚服。
  “小秦的眼界,是我们这些老头子都比不上的。”萧东平感慨地对王晓东和于勇说道,“你们跟着他,以后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有小秦这样的人,外国人在咱们面前趾高气扬的日子就不会太多了,我相信,总有一天小秦会让这些外国人对咱们低头的。”
  于勇道:“我早就相信这一点了,不说远的,就这次石墨烯的事情,秦总肯定会让日本人吃个大亏的。”
  “你是说新冢化工?”王晓东问道。
  “嘻嘻,王哥,这个可不能说,天机不可泄漏。”于勇笑着打起了马虎眼。在他想来,挖坑陷害新冢化工这件事,是秦海专门交代给他的,他不能随便说出去。
  萧东平等人在欧洲推销石墨烯,肯定是瞒不过新冢化工的。新冢化工目前最大的项目就是石墨烯,对于大秦集团的去向岂能不关心。
  在吉田源的努力下,利用有机合成法量产石墨烯的工艺很快就被开发出来了,经过小试,得到的结果令人满意。花谷三郎马上下令对现有的一套碳素材料生产装置进行改造,用于量产石墨烯,务必要抢在大秦集团扩大生产规模之前,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
  对于自己开发出来的这套工艺,吉田源是不太满意的。这套工艺的要点是用与石墨烯有相似结构的苯基有机超分子合成聚苯树脂,然后再通过环化脱氢的方法来生成石墨烯分子。这种方法能够生产出石墨烯,但成本以及石墨烯成品的纯度还不够令人满意。
  如果能够给吉田源更多的时间,他可以找到更为理想的一些高分子试剂,用来替代目前使用的这种苯基材料。新的试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还能够提高成品的纯度,并且方便对石墨烯进行改性处理。
  可是,这种愿望目前还无法实现,因为大秦集团向市场投放产品的速度太快了,容不得新冢化工再慢吞吞地改进工艺。花谷三郎要求在三个月之内就实现石墨烯的量产,这是完全超出吉田源能力的。他能够做的,只是在原有的碳素产品生产工艺上进行一些修补,用于生产石墨烯,至于成本和质量等问题,暂时就考虑不了这么多了。
  “最大的一个反应釜的改造已经完成了,最多在下个星期,我们就可以试生产石墨烯了。初期的产量大约是一天20公斤,如果试生产顺利,那么后续将可以达到每天200公斤以上的产能。”吉田源向花谷三郎报告道。
  “速度还要继续加快。”花谷三郎皱着眉头道,“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这已经是我们速度的极限了。”吉田源带着些情绪回答道,这三个月里,他和他的属下几乎是废寝忘食,先是开发工艺,然后是改造设备。这也就是日本人才有这样的精神,换成养尊处优的德国人,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工作要求的。
  花谷三郎当然也知道吉田源的努力,他笑了笑,对吉田源道:“吉田君,你们付出的艰辛,公司是看在眼里的。咱们的石墨烯能够量产,你们是最大的功臣,公司不会亏待你们的。不过,现在我们面临的压力的确是非常大,你知道吗,中国人派出了一个销售团队,由大秦集团的销售部长亲自带队,正在欧洲大肆推销他们的石墨烯。咱们每耽误一天,就会有一个老客户被他们抢走了。”
  “就以他们每天5公斤的产量,他们怎么大肆推销?”吉田源不屑地问道。
  “吉田君,你这个消息恐怕有些过时了。”花谷三郎道,“据森冈嘉纪向一些客户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向他们承诺每天能够供应20公斤以上的石墨烯。”
  “总共?”吉田源问道。
  “不,是每家企业。”花谷三郎说道,“据森冈他们统计,大秦集团承诺的每日供货超过了200公斤,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没有向我们透露相关细节的企业。”
  “这怎么可能?”吉田源惊讶道,“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花谷三郎道:“我估计中国人也已经醒悟过来了,认识到了石墨烯市场的规模,所以扩大了产能。不过,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只是他们的销售意向,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不能让他们的愿望得逞。”
  “可是……”吉田源的脸变得有点黑,“如果他们有意扩大产能,那就意味着他们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幅度降低,我们将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不对等的价格战

  “他们采用的气相沉积法工艺,在成本上具有优势。如果他们的生产装置能够达到每天200公斤的生产能力,那么他们的成本将会低于每克8美元,如果考虑到中国人的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偏低,他们甚至有可能以每克6美元的价格生产出来。”吉田源向花谷三郎报告道。
  作为一名资深的碳素化工专家,估计一种生产工艺的成本对于吉田源来说是没什么难度的。如果秦海在这里听到这些话,他首先会惊讶于吉田源判断的准确,其次则是会为大秦集团达不到这样的成本控制能力而感到惭愧。由于生产设备不够先进、流程组织经验欠缺,大秦集团按每天200公斤的产能进行生产时,成本根本就无法控制在每克8美元之内,而是达到10美元的水平。
  大秦集团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这是吉田源没有料到的。他从王晓晨那里听到的说法是大秦集团只有日产5公斤的生产能力,于勇向他透露的一些资料,也印证了这个说法。如果按照日产5公斤来计算,那么大秦集团生产石墨烯的成本将会达到10至15美元,从而给新冢化工留出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
  新冢化工采用的有机合成法工艺,在成本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但如果装置的生产规模更大,仍然有可能把成本控制在8美元以下,这样就有了与大秦集团一较高低的条件。现在从各方面搜集到的情报显示大秦集团居然拥有日产200公斤以上的能力,那么对其成本的评估就需要重新计算了。
  “如果中国人的生产成本是每克6美元,森冈君,你估计他们会以什么样的价格进行销售呢?”花谷三郎喊来了销售部长森冈嘉纪,让吉田源把有关产能和成本的判断说了一遍,然后向森冈嘉纪求证道。
  “这个要取决于中国人的销售策略。”森冈嘉纪道。“如果他们急于占领市场,那么估计会以每克10美元左右的价格进行销售,以便阻击我们以及沃伦公司这样的后来者。如果他们急于收回投资,则有可能会把价格定在20美元甚至更高,利用其他厂商尚未形成生产能力之前的这段空白期,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
  “这一点我非常清楚。”花谷三郎没好气地说道。“我问的是你自己的判断,你认为中国人会采取什么策略。”
  森冈嘉纪道:“据我们了解,他们目前向外的官方报价是每克100美元。”
  “100美元,这绝对不可能!”吉田源忍不住插话道,这个价格明显不合常理,傻瓜也不可能这样报价的。
  “的确是不可能……”森冈嘉纪郁闷道,他当然知道大秦集团最终的报价不是这么回事,他这样说只是为了做个铺垫,谁知道吉田源会如此缺乏耐心。
  “我说的是他们的官方报价。”森冈嘉纪强调道。“他们在这个报价基础上确定了几种不同的折扣策略,具体是这样的……”
  接着,他便把有关金牌会员、钻石会员之类的规定向花谷三郎和吉田源都介绍了一遍,但有关战略合作伙伴之类的优惠政策,他却没能说出来,因为他的情报系统还没有深入到这个层次。
  这就是新冢化工的那些传统客户给他们下的套了。比如马蒙公司已经与大秦集团谈妥了每克5美元的“战略合作价”,但这个情况尼科尔并没有向森冈嘉纪通报,只是说本公司因为订货量较大。所以拿到了一个不错的折扣价,比钻石会员的价格还要略好一些。尼科尔隐瞒这层信息的目的。是怕这个超低的价格让新冢化工望而却步,从此退出石墨烯这个市场。如果没有新冢化工等企业对大秦集团形成竞争压力,马蒙公司又如何能够拿到这种逆天的优惠价呢?
  “也就是说,马蒙公司拿到的价格是不高于每克25美元?”花谷三郎听明白了森冈嘉纪的介绍,在脑子里算出了这样的价格。
  森冈嘉纪点点头:“是的,我估计因为他们的订货量大。最终拿到20美元左右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一点马蒙公司方面向我做出了暗示。”
  “我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即使是这个价格,中国人也有一倍以上的利润,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也就是6美元到8美元的样子,而石墨烯的运输成本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吉田源说道。
  花谷三郎道:“森冈君。你觉得马蒙公司透露出来的这个价格,会不会偏高了呢?比如说,中国人有没有可能答应了他们更低的价格,而他们却向我们作出了隐瞒?”
  森冈嘉纪坚决地摇了摇头,说道:“绝不可能。如果中国人给出的价格更低,马蒙公司一定会向我们明说的,因为这样可以迫使我们降价。从来没有用户故意说高价格的情况,他们只会故意说低价格,以便获得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倒也是。”花谷三郎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以18美元或者16美元的价格向他们销售,他们应当是会有兴趣的。”
  “目前他们流露出了这样的意思。”森冈嘉纪道,“但是我还没有办法和他们签约,因为我们的产品还没有投产,对方表示要看过我们的样品之后,才能确定具体的合作事宜。”
  “16美元……”吉田源嘴唇动了动,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
  “吉田君,你有什么想法吗?”花谷三郎问道。
  吉田源低头道:“董事长,按我们目前的生产工艺,每克石墨烯的生产成本差不多要达到14美元。如果按16美元销售,我们几乎是无利可图。要把成本降下来,需要对工艺进行改进,还有就是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而这需要时间……还有资金。”
  “我们没时间等待。”花谷三郎说道,“现在必须遏制住大秦集团的发展势头,让他们在石墨烯的问题上陷入僵局。森冈君,我现在授权你,最低可以按14美元的价格与欧洲客户进行谈判。吉田君,你还得继续辛苦,用三到五个月的时间,对现有工艺进行优化,务求把成本降到8美元以下,对大秦集团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嗨!”森冈嘉纪和吉田源同时挺直身体,异口同声地答应道。
  和竞争对手打价格战这种事情,对于新冢化工来说并不新鲜了。只有把竞争对手打倒,自己才能维持住高额的利润,这一点花谷三郎以及森冈嘉纪他们都是非常清楚的。在此之前,还没有一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能够让新冢化工放下身段去进行价格竞争,在这方面,大秦集团也算是开了先河了。
  花谷三郎清楚,大秦集团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这家企业能够抢在新冢化工之前攻克石墨烯的难关,而且还隐忍不发,瞒下发现石墨烯的重大新闻,愣是等到掌握了两种最好的制备工艺,这才向外界发布,可见这家企业既有研发上的实力,也不缺乏经营头脑。这样的企业如果任其发展起来,未来将会是新冢化工的劲敌。
  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花谷三郎宁可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