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错穿三国(完结)-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益州形势一片良好,诸葛亮将杨洪招来,把刘备的急件给他看,问道:“季林(杨洪的字),你素来急智,如何看待这事?”
  杨洪飞快的看完之后,已然明白了上司的想法,拱手说道:“汉中是益州的咽喉所在。如果得不到汉中,那么永远都会被曹贼掐住脖子。请将军放心,属下一定能守好益州。”
  “很好。”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心。诸葛亮满意的颔首,“等秋收秋耕之后,我将和文长(魏延的字)一起领兵出征,益州之事、前方的粮草补给就全权托付给阁下了。”
  “喏。”杨洪领命,自去为他准备粮草事宜去了。
  七月,曹操收到前方快信,得知诸葛亮也要出征汉中,恐夏侯渊等人不能敌,连忙亲自点兵,带上司马懿一同开赴汉中。
  司马懿自然是吩咐阿绿要守好门户。其实有管家坐镇,他根本就用不着担心。不过家里还圈养着一个出身世家的“疯妾”,他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放心。生怕伏家乘他不在生什么妖蛾子,而阿绿素来心软,难免着伏家的道。
  不想,还只到他肋下的长子司马师挺着小胸膛很有气势的说道:“爹,你尽管放心去打仗,孩儿会好好保护娘和弟弟妹妹们的。伏家也休想打我们家的主意。”
  这个儿子从来都是笑眯眯的、不声不响的跟在父母屁股后的,接触过他的所有人几乎都会给他打上“乖巧听话,性情温良”的乖字号标签。没想到他小小年纪便能看懂疯妾背后的猫腻。果然史官们诚不欺人也。司马懿心头一振,头次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哈哈大笑,拍着司马师的肩膀连连说道:“好好好,有师儿在,为父就放心了。”
  司马昭和司马晶两兄妹也急急的表态:“还有我,还有我。”
  司马懿一一夸奖了他们。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他把司马师带进了书房后面的暗室,正式将管家的另一重身份介绍给了小家伙。
  “拜见少主。”管家带着十大暗线头子很正式的给他行了叩拜礼。
  这小子果然有阴谋家的潜质,居然神色不变,象司马懿一样挺立着接受了管家们的行礼。
  司马懿很满意,从腰间取出一枚黑色的玉质令牌:“这便是黑玉令,从此,暗线尽归你管。管家是组织中的老人了,师儿,你要多多向他请教、学习。”
  “喏。”司马师双手接过令牌,这才很正式的向管家等人长揖行礼,“师儿年幼鲁莽,还请各位叔伯多多指教。”
  管家等人见状,慌了手脚,连忙扑的跪倒在地,手足无措的还礼:“少主,折煞属下了。”
  不亏是我的种。搁在现代,这年纪小学都还没毕业呢。司马懿满腹欢喜,但想着长子日后竟因为成为了工作狂而没能长寿,心里不由涌起阵阵悲意。
  离开暗室后,司马懿再三叮嘱司马师凡事都要注重身体量力而为,不可过于操劳。
  司马师自然听不明白,以为父亲只是关心自己而已,乖巧的答道:“爹放心好了,孩儿的身体好着呢。”
  九月,曹操的大军赶到了汉中。他居然比诸葛亮还先一步到达汉中。和夏侯渊等人胜利会师后,曹操便召集将领,开了一个前线军事工作会议。
  夏侯渊连连打了好几场胜仗,中气十足的跟曹操汇报了汉中的战况。
  “嗯,不错。”曹操捋着大胡子,连连点头,当即论功行赏,命令杀猪宰羊犒劳三军。
  第二天,夏侯渊进主帐向曹操请战,欲一鼓作气攻下阳平关。
  说起阳平关,那还真是曹操的一块心病。当初汉中还在张鲁手里的时候,曹操就在阳平关下吃尽了苦头。如果不是那个大福王夏侯谆半夜误打误撞破了敌人的帅营,他险些就要粮草耗尽,落得个无功而返。
  亲热的将夏侯渊拉到自己身边坐下,曹操笑道:“妙才,你急什么?年初,我刚刚出兵平定了匈奴,他们已经向我称臣。解决了这个大麻烦,我的北面就太平了。现在,天下就只有刘备和孙权与我为敌。两竖子也,不足为忧。刘备被你打得无计可施,他地少人稀,这样大规模的出征作战,你且静下心来,看他能撑到何时!”
  夏侯渊嘿嘿笑道:“主公,我这不是想着打铁趁热吗?刘备确实不堪一击,我只用一万人马就能杀到成都去,不值得主公在他身上费这些力气。”
  曹操眼神一凛,拍了拍他的肩膀,正色道:“老弟啊,这些年,你连破西凉、汉中,战果不凡。但是,别被胜利冲昏了头。我们弟兄几个,你是最骁勇善战的,也是心气最浮躁的。为止,我不止一次告诉过你,为将者最忌骄傲轻敌。妙才,骄兵必败的道理你不忘得了吗?”
  这情形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曹操手把手的教他们弟兄几个兵法的岁月。
  夏侯渊象个孩子一样羞红了脸,低头认错。
  曹操抚掌哈哈大笑:“你这老小子,多大了还跟当年一个样!挨了批评就摆出这副熊样来哄我,想蒙混过关啊。”
  夏侯渊摸着后脑勺憨笑道:“再老,您也是渊最敬重的大哥。”
  曹操两眼一翻,突然唬下脸指着帐外:“去,老规矩。抄三遍《孙子兵法》,没抄完,不许出门。”
  “喏。”夏侯渊得令,真的象当年一样飞也似的跑回自己的营帐抄兵法。
  曹操看着他不再年轻的背影,眼神柔和的能挤出水来。年岁不饶人啊。一屈指几十年,跟着自己出生入死、南征北战的兄弟们须发皆白,都老了。
  曹操大军的到来,令刘备压力倍增。
  法正呈上一道军报安慰他:“主公不必烦恼,诸葛大人的援军已经进入汉中进界了。”
  刘备飞快的浏览完毕,不满的说道:“他动作怎么这么慢?”
  法正黯然:“主公,我们不比曹操人多地广,一时间抽走五万壮丁,辛苦种了半年的谷物就会烂在田里,无人收割了。收成不好,明年就会闹饥荒。反正这汉中一时半会也难以拿下,诸葛大人带着新兵搞完秋收秋耕后再过来,正也以为是明智之举。”
  刘备无语,遥望对面的曹操军营唯有一声叹息。
  张郃向曹操进言,说诸葛亮的援军即至,当乘敌军尚未会师之时,兵分两路各个击破他们。
  “唔,不妥。诸葛亮这人用兵奸猾,肯定已经想到了这一招。说不定他是故意姗姗来迟,以五万新兵为饵,正等我们上钩呢。”曹操连连摆手。与诸葛亮打了几个回合,他总结出了一点,对于诸葛亮一定要小心再小心,稳而又稳。不能让他钻到半点空子。长坂坡上的小孔阵,赤壁旁的怪灯笼,至今想来都觉得后背发寒。
  司马懿知道曹操是被诸葛亮弄怕了。他混在众将堆里,表明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乐开了花,暗想:要是这老鬼知道当年赤壁上空的“空军”有自己不可磨灭的功劳,不知道他该作何想?
  他曾经托黄硕送过一板玉印给诸葛亮,想和他联手共得天下,可是却迟迟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回应。后来仔细一想,也对。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不是一个出色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立场和政治信仰。自己的这种邀请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对他人格的一种污辱。所以,诸葛亮是根本就不可能跟自己暗通往来、互相勾结的。
  不过,自从知道曹操对诸葛亮也很忌惮之后,司马懿心里便有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悄悄的不断的散布各种心理暗示,从而强化诸葛亮在曹营的形象,加深曹操和众人的这种忌惮心理。
  这样一来,以后,在与诸葛亮的交锋当中,他只要能稍稍的占点小便宜,立马就会形象大涨。
  直到所有人都认为,只有他才能对付强大的诸葛亮。嘿嘿,“司马懿不死,曹魏不灭”,他最终就是要让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认识,就这样利用诸葛亮,一点儿一点儿的蚕食曹操的势力。而偶偶占占诸葛亮的便宜,对于他这个熟知三国历史的人来说,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司马懿看着讨论得正热闹的众人,暗笑:他借助和强化诸葛亮在曹营的影响而慢慢的吞掉曹家的势力,那么,他和诸葛亮之间是不是就是植物界里的共生现象呢?

  
第215章 人心
  曹操的大军刚刚扎下营寨,不久,诸葛亮和魏延率领五万益州新兵也与刘备会师于阳平关下。
  曹操和诸将一齐登上营寨门楼眺首远望,抱着初具规模的啤酒肚笑曰:“好极,人都来齐了。正好一锅端了,倒是省了孤不少手脚。”
  诸将皆哄的仰头大笑。
  夏侯渊站在曹操的身边,听他这样说,又要请缨,想了想,最后还是甩着酸痛的手腕把话吞进了肚子里。呜呜呜,三遍《孙子兵法》啊,他可是抄到昨天才刑满释放滴。
  诸葛亮带来的都是从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刘备信不过他们的作战能力,根本就不敢轻易去招惹曹军。他让黄忠和魏延加强练兵。
  而诸葛亮却利用操练的空隙领着他们在阳平关下开荒种地起来。这五万益州新兵打仗是新手,可大多数都出自农家,却是种地的老手。不出半个月,阳平关内新开垦的荒地就悄悄的连成了片。
  足兵足食是诸葛亮从新野的时候就带出来的老传统。荆州的将士们不用招呼,很自觉的加入了进来。
  既是同袍,又一同劳作,不知不觉中,益州的新兵们和荆州的老兵们之间共同语言多了起来。老兵们向新兵们传授战斗经验,而新兵们就教老兵们种菜。
  当第一茬青菜长成的时候,士兵们如果不开口说话的话,已经很难分出谁是新兵,谁是老兵了。
  “足食足兵。”法正看出了些门道,对刘备叹道,“诸葛大人心思之巧妙,正不能及也。”
  刘备没有吭声。当年在新野的时候,关羽和张飞也是从开荒种地开始对诸葛亮有好感滴。
  可是对面曹营的将士们就看不懂了。
  当初这批援兵赶到的时候,一开练,探子们就回报说,这些兵手法生疏,看着象新兵。
  可是曹操却说很有可能是诸葛亮的奸计,这丫鬼着呢。本着敌不动我不动的原则,他命令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后来,阳平关下的庄稼越长越好,关内的兵也越来越象模象样。曹操明知自己是小心过了头,错过了一举歼灭刘备的最好时机,心痛之余,还死鸭子嘴硬的自我安慰道:“原来他们是缺粮草啊。”
  于是,这就成了曹军对这事的官方解释。
  既然已经错过了,曹操索性决定再拖上个一年半载的。因为他刚刚收到消息,益州现在严重缺乏男力,种地之类的活全由老弱妇孺们扛着呢。他料定刘备的储备粮不够,只要误了明年的春耕,一年后,益州必闹饥荒而自乱。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他彻底收拾刘备的大好时机。
  就这样,双方拥重兵对峙于汉中。转眼就到了来年的正月。曹操没有等来益州的内乱,却收到了荆州宛城叛乱的消息。据报,宛城有位叫侯音的狂徒带了几千人造反,攻下宛城抓了太守。
  前些年,司马懿暗访回来后,曾向他汇报荆州刺史胡修粗暴无德,难抚荆州二郡的民心。可是曹操没有放在心上。现在,他颇有些悔之晚矣。
  好在驻守荆州的征南将军曹仁反应超快,第一时间率兵镇压了这场叛乱。得知侯音还和关羽暗中有勾结,曹仁被气坏了,斩了侯音并公然屠城。顷刻间,宛城化作了修罗场。而曹仁挥挥衣袖,大摇大摆的带着部下回到了樊城。
  事后,曹操力挺曹仁,表扬他镇压有功,屠城有理,重赏。一时间,荆州民众哗然。
  消息传到汉中,诸葛亮向刘备进言:“主公,此时不出击,还待何时?”
  法正献计还是从曹操的粮草运输线下手。
  于是,刘备依法正之计,亲自领军从阳平关出发,疾行军南渡冯水,沿着阳平山迂回到了侧面的定军山,率先抢占到了有利地势。
  这一线是曹军的咽喉要道。夏侯渊不放心交给别人,亲自驻守。
  他兵分两路,一路由张郃率领,去保护东围。他自己刚领着另一队轻骑兵保护南围。
  法正摸透了夏侯渊的套路,建议刘备先强攻张郃。
  张郃不敌,节节败退,眼看东围要失守。他急忙向夏侯渊和曹操同时求援。
  夏侯渊发现自己押错了宝,立马分了一半人马给张郃。同时为了扭转劣势,他决定亲自领着剩下的那一半人马抢占定军山。谁知,正好落入了法正事先为他扎好的大口袋里。黄忠所部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了。
  突然间战鼓响起,黝黑的山顶亮出无数亮晃晃的火把,照亮了半天边。
  夏侯渊自知中了埋伏,连忙下令部队分散躲藏。
  乘着夜色,黄忠和他的将士们居高临下,把事先准备好的滚木和巨石尽数推向山底。
  转眼之间,曹军损兵折将,挂了一大半。
  夏侯渊被一块巨石刮伤了左臂,血流如注,躲在山边的一块巨石下,心中泛起道道悲意:他戎马一生,如今怕是大限将至。
  滚木、巨石用尽之后,黄忠身先士卒,冲向山底,斩杀残敌。
  夜幕下的定军山顿时杀声震天。
  夏侯渊早已报了必死之心,岂甘束手就擒!他撕下战袍的一角粗粗包扎好胳膊,大喝一声,召集残部拼死抵抗。
  黄忠一眼就看到了满身血污的夏侯渊,提刀迎上。
  这两位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同是军中强者。要是换在平时,半斤八两,两强相遇必然有得一拼。然而,此刻的夏侯渊在气势上已经不敌黄忠,又有伤在身,竟然不出十来个回合就落了下风,破绽乍现。
  “去。”黄忠抓住时机,手里的长刀用力一挑,“当”的一声,下了夏侯渊的兵器。
  “夏侯渊,纳命来。”他双眼圆瞪,“呀”的大喝,长刀象一道银色的闪电一样落在了夏侯渊的身上。
  扑,血溅了他一身。夏侯渊的眼睛尤为不甘的瞪得浑圆,头颅应声而落,滚入了一旁的乱草丛里。
  黄忠用刀尖挑起他的头颅示众:“夏侯渊的头颅在此。”
  曹军将士们听见了,无心应战,纷纷弃械而逃。
  黄忠率众乘胜追击。战果进一步扩大,又获汉中刺史赵禹之头。
  夏侯渊殒落的消息传来,张郃等亦无心应战。
  刘备带领诸将加紧了攻击。
  东围失守已经成为了定局。眼见着就要全军覆灭,张郃被将士们推选为临时主帅。
  他果断的收拢部队,撤至阳平关之东面。
  夏侯渊所部惨败。曹操一夜之间既失了粮草要道,又失原汉中守军的主帅和汉中的最高行政长官,可谓连连失利,双重打击。军中士气急转直下,就象连续三个跌停一般,不少军士甚至谈刘备色变,悄悄开起了小差。
  连夏侯渊的尸首都被张飞之妻夏侯氏收敛走了,曹操痛彻心扉,追谥他为慰侯。
  五月,曹操带着大部队饮恨撤出了汉中,顺带着掳走了汉中十余万民众。
  在主战场获得突破性的胜利后,刘备命令孟达率领侧翼部队从秭归出发攻打房陵。
  诸葛亮连忙对刘备说:“房陵太守是亮的姻亲,亮愿意写信说服他投降。”
  刘备闻言喜出望外,当即飞书给孟达,说蒯家原是荆州世族,和诸葛亮还是姻亲。现在诸葛亮愿意写信劝降,命令孟达不得轻举妄动。
  很快,孟达就收到了这封急信。他拿着信琢磨了许久,总觉得刘备的信是话里有话。于是,他便召来幕僚们共同研读。
  结果,大家商讨的结果是:杀。理由如下:一,诸葛亮身后的荆州派本来势力就很强大。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