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山寻亿-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宛兰还是摇摇头,自己来蒋府的意义何在,或者说,穿越来这个时代的意义又何在,现在也是越来越不清晰了,连最初要逃离蒋府这样的坚定也变得模糊。
  自己想要的到底什么?
  自己存在的意义又是何在?
  宛兰拼命的让自己清醒,“我怎么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越想越乱!”
  “素儿,这么晚了还不睡吗?”
  宛兰回头看去,正碰到二夫人从房间出来。
  二夫人给宛兰披了件衣服,“多亏了素儿,不然堂儿一定还在那边遭罪呢。”
  宛兰赶忙答道:“这怎么敢当呢。明明都是我的错,是我出的馊主意,不然也不会接下这个赌约,也不会想到……想到卖盐的法子。”
  二夫人笑道:“不过,你还是注意点比较好,还有,你跟闻人那公子相处得不错。”
  “我跟他只是普通朋友,他帮了我很多忙。”宛兰急忙辩解道,但又疑惑的问道:“娘,你是怎么知道这个事情的?”
  宛兰在吃饭的时候,压根就没提和闻人宏谦在一起,只是说他家帮了很多忙,二夫人是从何得知的。
  二夫人愣了下,眼睛瞥下一边说道:“我……我听大姐说的,总之你已为人妇,还是注意点言行。”
  二夫人走后,宛兰在心里打下了更深的疑虑,大夫人怎么会说这种事情?况且她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三娘在吃饭的时候说的?
  宛兰摇头叹道:“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第四十六章 家有喜事
更新时间2013…11…9 0:10:41  字数:6335

 秦人以十月为年,农历十月初一称之为“秦岁首”,是为秦朝之时,秦国的百姓不论家贫家富都要吃一种用黍米与豆类合烹的热羹,配合肥羊炖和荠菜疙瘩汤。后世有诗为证:“十月朝时秦岁首,麻羹豆饭熟尝。”
  这不,越是临近岁首,就越是忙碌。整个山城,陷入了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早扫除了那即将来临的寒冷气息。听说,这一整个冬天,节日不断,热闹不断,大家都要开开心心的过一个年。
  由于蒋家在仁化也是颇有地位的——好歹爷爷是之前的县长,所以整个小城的活动都要操办。可谓是大家里套着一个小家。
  这一次,爷爷十分高兴,要鼓动全家人乃至全城人一起参与到这个庆典当中来,因而这准备活动可是非常的繁重的。
  不过说到忙,那就是女人的专属了。也难怪,各个夫人小姐颇有怨言,男人都去晒太阳,女人都在家忙翻天了。
  宛兰的任务就是——洗糯米,洗豆子。面对几大盆的农作物,白的黄的,她看得直发昏。只好捋起袖子,好好的大干一场。
  宛兰跟二夫人还有大夫人几个,端着盆子,将手放进水里不停的搓洗糯米和豆子。她也没有想到,两位身份高贵的夫人也来参与——这是该多缺人啊!
  忙活了一整天,也没干完多少,几位夫人都抬不起腰了,话都没说上几句,就回屋歇着。
  宛兰回到屋里,直奔**上,但居然看到蒋权怡然自得的看着书卷,真是既无奈又气愤,也懒得跟他理论了。不过蒋权也识相,赶紧放下书卷,轻柔的给宛兰搓肩揉背,一副居家好男人的样子。
  “现在你觉得累,得到节日那天,你就可以享受啦!”蒋堂一边锤肩,一边说道。
  “享受个啥啊,我都遭罪了。那你说说,那天有啥节目?”宛兰没好气的说道,又指示他揉揉腿。
  “据我所知,首先是祈福祭天,然后晚上大家聚集在一起吃饭喝酒;之后便是几天对歌比赛;或者是其他各种有趣的活动,比如展示各家的团子。总之不是一下就能枚举的。”蒋堂不停的描绘,让宛兰一下来了兴趣。
  蒋堂又神秘兮兮的说:“到大家吃饭的那天,我还有一个特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不过现在不能透露给你哦。”
  “你个小坏蛋,纯心玩我是不是啊。”宛兰又故伎重演,挠蒋堂的咯吱窝。蒋堂笑得东倒西歪,就是不肯投降。
  洗了五六天的糯米和豆子,终于集大家的努力搞好了,剩下的就是煮熟做吃的。还好宛兰是一窍不通,这伙计都给三娘,红灵这等能工巧匠完成了。
  宛兰从厨房走出院子,到处都能看到下人忙进忙出的。她就不妨碍这些下人做事,还是选择溜出去,看看这热闹的场面。
  一出大门,俯首看下山去,这真是姹紫嫣红啊——红的是红布红灯笼高高挂屋前,黄的是五谷杂粮晒屋前,黑的是人群攒动的人头……这到处都是喜气,把这即将到来的冬日赶走,小小的山城除了本来的绿色,都被其他颜色给抢占了。
  宛兰沿着小路下山,人们要么忙着准备各种吃的,要么就是挂红灯笼换木符。宛兰左看右看,忽然有一阵的鼻酸,都说新年是家人一起团聚的日子,她穿越到这里前不着地后不着跟的,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就十分怀念那还在未来的家人,不知情况怎么样了。她有种不好的预感,可能未来的她从楼上跳下来成了植物人,神识穿越多久,她就昏迷多久,永远活在这个南越,那未来的她就永远醒不过来。
  还没有想清楚就感到被石头绊住了,还好反应快,不然又滚下山坡就不好了。“我怎么老是想一些毫无边际的问题啊!”
  穿行在这大街小巷中,到处都是人来人往,有贵族,有贫民,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交流。常说节日就是一种“反结构”的社会模式,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这一年来的疲劳和压力,而且还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阶层的和谐。
  这热闹非凡的场面真是不多见,不一会儿,前面就拥挤了很多人。宛兰冲过去看,使劲垫脚尖,才从这重重叠叠的人头中看出,是在写木符啊——常言道“常把新桃换旧符”,多是祝福来年吉利的话语。
  这还没看够呢,人群又一窝蜂的冲到另一处,宛兰为了看新鲜,趁机冲到前头,原来是有人在对歌,这摆擂台的是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对上了就能迎娶过门,惹得各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要跃跃欲试。显然这姑娘是个麦霸,唱得舌下生花,几句歌词就把对方唱得想不出词来了。歌声宛然动听,让宛兰回想起她结婚的时候,也是对歌的形式,只可惜还是败了,居然还是被蒋权闯过关的。
  过了几十分钟了,仍没哪个帅哥对出歌来。宛兰觉得索然无味,钻出人群——反正她对美女嫁于何处也没有太多兴趣。
  这左逛右看的,就是图个新奇。宛兰在一个小饰品店停下,此时她一眼看中一个铜钱制成的小玩意,上面还写着字,问了老板,原来写着千秋万岁;翻过背面,则活灵活现的雕刻两条小鱼。老板看宛兰翻来覆去的欣赏着,欣喜的介绍道这叫压胜钱,佩戴之人一定如这雕刻的字一样长命百岁。看着讨喜,宛兰干脆买了两个,让老板用红麻线分别编制一下。
  在天黑之前,宛兰回到府上。拿着两个铜钱玩意儿把玩了一番,惹得蒋堂挺好奇的,宛兰好心,干脆送一个给他。
  蒋堂掂量掂量,笑嘻嘻的说:“你说一对铜钱是不是象征着我们两人啊?而且还是天才地久哦!”
  “去你的天才地久。”宛兰想抢回那铜钱,蒋堂急忙塞进被子里,死活都不给,还嬉皮笑脸的说道:“既然送出去了,何必这么着急再要回来呢。”
  秦岁首终于到了。
  整个山城的人民都十分虔诚的看着山头,因为县长将会带领大家举行十分重要的祭祀仪式。
  这祭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沟通生者和亡者的通道,人们在这一年当中有太多的诉求想告知死去的家人乃至祖先,通过心理安慰的方式,祈福来年的顺利和丰收。而秋季的祭祀又是一年祭祀的重中之重,因为秋季是丰收之年,这既是祖先的厚爱,也是祈福来年丰收的好时机。
  爷爷德高望重,自然被选为这次祭祀的扛旗的人。这扛旗的,就相当于活动的主办者,负责整个祭祀的运行。
  爷爷站在高台上,瑟瑟秋风不停的翻飞着他的长袍,可却一点都没有遮盖住一丝一毫的威严。宛兰在台下,高高的仰望着爷爷,一股气场从顶自下,顿时有种高不可攀的感受。
  这高台背后便是梯田,便是山城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爷爷一番发言后,带领大家一起向这养活世世代代的土地跪拜。二叔带领几个亲戚,包括宛兰,向备好的祭台摆上祭品。宛兰端着酒,一步步的给每个小杯斟满酒。
  爷爷点上香,高唱道: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彼作矣,上天康之。
  彼徂(cú)矣,越有夷之行。
  子孙保之,万世享之。
  底下的山城百姓也跟着唱着。这近千人的唱喊声,果然不可与小家碧玉相比,前者则更具极强的穿透力,让人无法不屈服。或许是这种穿透力吧,让地底长眠的祖先醒来,好好的厚爱他们的后代。
  很快,一阵喧嚣的敲锣打鼓传了过来,大家一下欢腾起来。爷爷扛着旗帜,从台上下来,人们立即从中间开了一个道。等爷爷这些扛旗的人走到前头,人们也跟着排在后面,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游行。
  宛兰跟在其中,看着大伙手舞足蹈的样子,也开心的蹦蹦跳跳起来。这长长的游行走街串巷,传行过市,使得这沉静已久的山城终于热闹开来了。
  一直游行到下午,大家才累了回去休息。不过这休息可不是回去睡大觉,而是准备晚上的饭。听爷爷说,傍晚时刻,便是百家宴的好时候啦。
  到了傍晚,天色即黑,但漆黑的苍穹之下,便是万千灯火闪烁。在这灯火里,人们来来往往,开始端上一盘盘自己做的菜,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了。
  宛兰跟着老爷他们下了山,坐在百家宴最前头的位置。在油光的照耀下,前面明明是一盘盘的菜肴啊!鸡鸭鱼肉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了,那些颇具地方特色的,或者创新的菜肴瞬间挤满了人。大家都夹着筷子,但没人敢夹一口,也许是爷爷没有下吃饭的命令,更主要的是怕吃饱了,就不能吃下一道更好吃的菜了。
  宛兰早垂涎欲滴了,看着前面的菜,望着更远桌子的菜,想着还没煮好的菜——脑子,眼睛,手脚,统统不够用了。宛兰几次拿了筷子,又几次放下筷子,心里咒骂那些讪讪来迟的人。
  终于不知何时,山里的人民都来齐了,爷爷清清口音,又说了一堆开场白,在场的人恐怕是没心情了吧。接下来,爷爷吩咐几人在边上竖上一长长的杆子,这叫做天杆,又在天杆上摆上三盏灯,挂上黄旗,上书“消灾降福”。
  仪式终于做好了,人们终于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就等一声令下了。爷爷故意又说一番长长的祈祷祝福的词,在人们颇为失望的时候,迟来的一声得令。
  几个眼疾手快的人立马抢下几块肉到自己的碗中,宛兰也赶忙夹了几块鱼肉到碗中,扭头看到蒋堂眼巴巴的样子,颇为无奈的又抢下一些残留的鸡肉。
  很快,场面渐渐红火起来,借着吃饭,大家好好的相互交流,或者解除一年来的种种误会。
  宛兰一边吃着,一边跟爷爷埋怨起来:“爷爷,你刚才说了那么多的话,不觉得肚子饿吗?我听得都肚子打鼓咯。”
  旁边也笑着附和着。爷爷狡猾的说道:“是吗?我说的很长吗?我怎么感觉才说了一小会儿啊!还有你们不是也聚精会神的听我祝愿吗?我就越讲越起劲了……”
  “行了爷爷,别再说了,好菜都别人碗里了。”宛兰夹起一青菜,塞到爷爷的碗中,免得他又唠叨开了。
  老爷从别的桌子上与几位老友碰完了酒,回来笑呵呵的说道:“借着这个吃饭的时候,我说一个喜事,你们猜猜是什么?”
  “该不会是哪里赌钱赢了吧?”大夫人说道。
  “哎呀我的夫人哎,你借我胆子我都不敢去咧。”老爷沮丧的说道,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见半天没人说得准,老爷才神秘兮兮的说道:“你们知道我们这次卖盐卖了多少吗?”
  二叔笑眯眯的说:“之前见你老是发愁,现在喜笑颜开,定然是赚大发了。”
  “托你吉言,确实赚了很多。只是——”老爷欲扬先抑,“只是我没有想过赚那么多啊!我是核实了三遍,才敢相信账面上的数字。”
  “到底是多少啊!”于夫人抱着她的小儿子,追问道:“快说啊,急死人了。”
  “你们相信吗?”老爷张大眼睛,急切的说道:“我都不相信了。这次卖盐,长沙国,夜郎国的盐全卖掉了,句町勿敛还留有一小部分。不过相信明年就会卖完了。而销往国内的盐卖去了一半,也解决了囤积的问题。”
  蒋堂和宛兰相视而笑,上次的努力是没有白费了。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急需解决——
  宛兰清清嗓子,对大夫人笑道:“大娘,这次的盐卖得不错嘛,也不枉费你对我们的细心‘照顾’和‘栽培’。不过大娘还记得一个月前的赌约吗?这次看来,好像是我们卖掉的比较多哎,获得了胜利。那大娘是不是有所表示,比如履行下当初的承诺呢?”
  大夫人猛的抬头,皱着眉头,上下打量着二人,弄得他们浑身不自在的。大夫人舒展眉毛,笑着说道:“那可要恭喜啊!既然是承诺于你们,作为长辈,那自然是不好推脱的。那便答应你们便是了。”
  听到大夫人这番“肯定”,宛兰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这去长沙国卖盐的种种遭遇,终于都随着这份“肯定”,而变得有所价值——蒋堂的愿望算是达成了。
  “素儿,其实还有一件喜事要说出来。“蒋堂故作神秘的说。
  “堂儿,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有喜事,何必只告诉素儿呢。”二夫人故作责怪道。
  在众人一再要求下,蒋堂神秘的眨巴眼睛,笑了笑,然后转身看下紫贝。紫贝立马明白了,过来搀扶起蒋堂。
  大家也疑惑万分,纷纷看下宛兰。可是宛兰哪里知道这两人又搞什么鬼名堂。
  “少爷,你可要小心点哦。”紫贝叮嘱道。
  在一片惊呼中,紫贝慢慢放开蒋堂,但居然——蒋堂不是腿脚不便吗,怎么会不需要人搀扶呢。
  二夫人大惊失色,急忙跑过去。蒋堂立马摆手示意,大声说道:“别过来,都别过来!我一定能行的。”
  二夫人再三踌躇,还是听蒋堂的话,没有过去。
  蒋堂豆大的汗滴出来——明明只是秋天,居然热成这样。不对,不对,一定是他想要克服什么。只见蒋堂拼命的咬紧牙关,努力的使自己没有摔倒。然后深深的闭上眼睛,努力的,十分努力的,慢慢抬起脚来。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这蒋堂,莫非已经……
  刚才的喧嚣一下寂静了,大家的眼光权聚焦到蒋堂一人身上。
  蒋堂使劲的握紧拳头,似乎用了很大的力气在与什么在抗争着。他慢慢的抬起腿来,努力的保持平衡,然后慢慢的朝前放下。
  在场的人一阵惊呼,开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蒋堂,他居然,再不用别人搀扶的情况下,自己迈出了一步。谁能想到,一个卧病在**的人,居然能——居然能走路了。天啊!这该是多大的毅力了!
  在大家雷鸣般的掌声中,蒋堂又接二连三的走了三四步。很显然,走路对于常人来说是多么轻松的事情,但是他却要花好几倍的努力,流了多少的汗水才能达成这样的结果啊!
  差不多走到第五、六步的时候,蒋堂猛地一阵身形不稳,歪歪咧咧的像旁边倒去。二夫人大叫一声,急忙冲上去扶住他。蒋堂却推脱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