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术天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一会儿,陈太妃带着瑯琊王,李太妃带着乐安公主也都来了,大家说说笑笑的倒也热闹。乐安公主看到我很高兴,拉着我到一旁说话。
  太后看着我们,笑着说:“这宫里也没有和乐安年纪相仿的女孩子,因此和水音倒合得来。”
  乐安公主拉着我走到太后面前:“太后娘娘,以后儿臣就把水音表姐接到儿臣宫里住吧,儿臣和她老在一处。”
  太后笑着说:“将来你大婚了,也带着水音?”说得大家都笑了,乐安公主有些不好意思只是低头卷着手绢。
  等下了早朝之后,皇上也来了。皇上给太后请过安,又和陈太妃、李太妃说了几句话。乐安公主就拉着皇上的袖子:“皇兄,北海那边准备好了没有?”
  李太妃赶忙说:“乐安这孩子,一天到晚就想着玩。”
  太后笑着说:“乐安就是一个孩子,别总拘束她。”太后又转头问冯成:“北海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
  冯诚忙躬身答道:“回太后娘娘话,龙舟都已经准备好了。”
  太后笑着站起身,“大家看龙舟去。”说完,就扶着皇上走了出去,众人也忙跟随着太后。
  瑯琊王不知什么时候落在了后面,他从领口掏出一个荷包,我一看正是那天我送给他的那一个。我有些不知说什么好,瑯琊王却已经转身走了。
  乐安公主过来拉着我的手,“表姐,你没看过宫里龙舟比赛吧?”
  我摇了摇头,“回公主的话,臣女没见过。”
  乐安公主显得很兴奋,“每年端午,宫里都举行龙舟比赛,可热闹了。”我只能点头附和。
  到了北海,就看见水面上停着青、红、黑、白、黄五只龙舟,每只龙舟依自己的颜色,插满了旗子。这龙舟比民间的略小,可做工却精致了很多。而且宫里的龙舟比赛和民间没什么不一样,每只龙舟上有十一人,一人站在船头擂鼓,其余十人划船,谁先到就算谁赢。岸上站满了看热闹的宫女太监,一片笑语欢声,宫里倒是难得如此热闹。
  太后早就带着众人到了北海边的一只画舫上,等我和乐安公主上去的时候,众人早已坐好。太后、陈太妃、李太妃坐在上面一席,皇上和皇后陪坐,妃嫔们坐在左边一席,右边一席空着,却没看见瑯琊王。这画舫专为看龙舟比赛而造,画舫上极其开阔,正好可以看见龙舟划过。
  太后见我们进来,吩咐我们:“乐安和水音坐在右边吧。”又问:“宏儿哪里去了?”
  我忙要推辞,皇上也说:“表妹不必多礼,坐下就是了。”我这才告了坐。
  有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跪下行礼:“吉时已到,请万岁爷开锣。”皇上站起身,在画舫前方悬着的铜锣上敲了一下。
  五只龙舟就如离弦之箭一样,向前划去。我们一边喝酒谈笑,一边看龙舟竞渡。
  太后突然说:“黑色龙舟上击鼓的那个是不是宏儿?”
  陈太妃忙说:“宏儿这孩子也太胡闹了。”
  我忙仔细看时,果然是瑯琊王,只见他精赤着上身,站在船头,用力擂着鼓。与一般皇族子弟的纤弱不同,瑯琊王看起来很结实,鼓槌一下一下有力的击打着鼓面。
  乐安公主高兴得站了起来,走到画舫前面,大声喊:“二哥,快一些。”
  李太妃忙喝道:“乐安,不得无礼,好好坐下。”
  乐安公主扁扁嘴,走回来坐在我身旁。我看着那只黑色的龙舟一路遥遥领先,一会儿就到了终点。终点那边欢声雷动,惹得乐安公主不住地翘首张望。
  过了一会儿,就见瑯琊王走上了画舫,他早已穿上了外衣,面无表情地走了进来。
  太后笑着说:“宏儿倒是很威风,像个大将军。”
  瑯琊王忙拱手行礼,“谢母后夸奖。”
  太后说:“快坐下吧,喝一杯酒解解乏。”瑯琊王告了坐,就坐在了我身边。
  我有些不太自在,瑯琊王突然低声说:“今天搽的胭脂很漂亮。”我更加不好意思起来,我今天搽的就是庙会那天他给我买的胭脂。
  恰好有小太监送上来一壶热酒,皇上站起身接过壶来,众人都忙站起身来。皇上亲自斟了一杯酒,奉给太后:“儿臣祝母后玉体安康。”太后笑着接过来,喝了一口。
  皇上又给陈太妃、李太妃斟了酒,二人都忙站起身。乐安公主举着自己的杯子,突然说:“皇兄还有我呢。”
  李太妃忙说:“乐安不准无礼。”
  太后笑着说:“乐安这孩子就是调皮。”
  皇上竟真的走了过来,给乐安公主斟了一杯酒,乐安公主高兴地接了过来。
  皇上看着我,“表妹也喝一杯吧。”说完,就给我斟了一杯酒,我一时连话也说不出来。皇上早已转身走了,贾皇后和妃嫔们都是皇上让太监给斟的酒。我只是有些发呆,皇上地位尊贵,在这宫里就有时给太后斟一下酒,连李贵妃她们都很少有这种待遇,皇上今天这是怎么了?
  又喝了一会儿酒,乐安公主就要拉着我出来走走,我也觉得在画舫上太无趣,也就随着乐安公主走了出来。我们绕着北海慢慢走着,一路上乐安公主给我讲往年宫中端午的盛况。走了一会儿,乐安公主一个人跑到揽月桥上,扶在桥栏不知在看些什么。
  我站在桥边,看着乐安公主。宫里的端午虽然热闹,可却不如民间的自在随意。我不禁想起往年和母亲在家里过端午的情景,心中不禁有些思念母亲。突然有人在我耳边说道:“发什么呆呢?”
    正文 第33章 移宫危机(上)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58 本章字数:2253
  我扭头一看,原来是琅琊王,忙要行礼。乐安公主恰好这时走了过来,笑着对琅琊王说:“二哥今天好威风。”乐安公主对琅琊似乎很拘谨,不像对皇上那样随便。
  琅琊王依旧面无表情,只是点了点头。我不愿与琅琊王说话,因此一直陪在乐安公主身边。琅琊王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只是点了一下头,就走了。
  琅琊王走后,乐安公主笑着对我说:“表姐,是不是二哥把你吓到了?”
  我忙说:“哪里,王爷殿下自有王者的威仪,故臣女仰望风采而已。”
  乐安公主笑着摇着头,“表姐,你不用骗我,你一见二哥就很紧张。可你也不用怕二哥,二哥虽然从来不笑,可二哥也从来不发火。”我忙笑了笑。
  恰好小吉祥来找我们回去,我们随小吉祥回画舫饮酒听曲。太后今天似乎兴致很好,宴席至晚才散。
  端午过后,朝中、宫里倒也没什么大事。可我一直有些思念母亲,不知道母亲过得如何,马氏有没有刁难母亲。
  唯一算得上大事的就是二姐几天前嫁入了成王府,据说大婚时热闹非凡,迎亲的仪仗足有半里长。我心里有一丝庆幸,马氏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这些天她一定忙于准备二姐的婚事,想必没有时间为难母亲吧。昨天二姐和陈留王进宫来谢恩,二姐似乎很高兴,陈留王长得很英俊,加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想必成王府对二姐会极其礼遇吧。不过二姐对我倒是更加趾高气昂了,她以为我一定羡慕她,但我只是淡淡地,令二姐恼火不已。
  我正坐在桌边胡思乱想,就见小吉祥慌慌张张地跑来,“三小姐,太后娘娘让您快些过去。”我忙随着小吉祥到太后的卧房来。
  太后正坐在桌前看一本奏折,见我进来,就把奏折递给我说,“这是吕公公抄下来命人送过来的,你看看。”吕公公在宫内的势力果然不一般,看来御书房里一定有他的人,而且职位很高,否则大臣的奏折他也不可能抄下来给太后送来。
  我接过奏折,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着:
  臣礼部侍郎史文英谨呈吾皇陛下御览:
  百行孝为先,是故圣人以孝为安身立命之本。陛下万民之父,孝事皇太后,诚为天下之表率。然今皇太后居于深宫之中,陛下虽奉养优渥,太后居于深宫,未免孤苦。臣冒死启奏陛下,皇太后春秋渐高,无以娱晚年。臣请建园于皇宫之西,以娱皇太后晚景。臣冒死上奏,望陛下明臣忠直之心。
  我看完后,抬头看太后,太后看着我,“水音,你怎么看这本奏折。”
  我沉思了一会儿,“太后娘娘,这就是所谓的调虎离山之计。这必是贾云光见太后娘娘与成王殿下联手,为了不让太后娘娘再干预政事而想出来的计策。美其名曰建院子给太后娘娘养老,实际上就是要把太后娘娘调离这宫闱。”
  太后沉吟着不再说话,我还要说话。突然小吉祥进来启奏:“启禀太后娘娘,成王殿下求见。”
  太后忙说:“快请成王进来。”
  成王进来见过了礼,寒暄了几句,就问:“太后娘娘看到史文英的奏折了吗?”
  太后笑着说:“史文英?那个礼部侍郎史文英?哀家自从将御宝交还给皇上后,就没有再看过群臣的奏折了,奏折上说了些什么?”我明白太后是故意如此说,所谓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人必须学会保守秘密,不该说的绝不要多说。一来擅自看群臣上给皇上的奏折,可是大罪。二来如果太后说看过奏则,倘或成王别有用心,追究泄密之人,岂不是要牵连到吕公公,太后岂不是要失去吕公公这个同党。
  成王说:“今日早朝,史文英上奏折,奏请皇上为太后娘娘在御花园之西建园以娱晚年。”
  太后笑着说:“这个史文英倒是很替哀家着想。”太后这正是所谓的抛砖引玉,想先看看成王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成王也知道太后的意思,但他也清楚此时不是装糊涂的时候,如果他装糊涂,太后就会对他有戒心,因此成王故作迟疑,“只怕这个史文英没有这么好心吧?”
  太后笑着问:“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成王说:“这一定是贾云光害怕太后娘娘阻止他专权而想出的计策,这个史文英就是贾云光一党的人。一定是贾云光指使史文英上书,美其名曰是建园子,给太后娘娘颐养晚年。实际上是要将太后娘娘调离宫闱,他好弄权,还望太后娘娘明鉴。”
  太后笑着说:“哀家如今年纪也大了,也不愿意过问朝政了。”
  成王忙跪下,“太后娘娘千万不可被奸人蒙蔽了,如果太后娘娘远离宫闱,将来只能任人摆布。而且贾云光专权的话,江山社稷危矣。”说到后来,成王的声音有些激动,好像真的很为江山社稷着急一样。这些大臣,明明是相互之间争权夺势,却动辄拿江山社稷说事儿。仿佛如果他成王掌了权,江山社稷就稳如泰山了。
  而帝王也愿意让群臣这样争斗,如果大臣们团结一致的话,那么对皇权倒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历史上无数的篡位密谋就是权臣联起手来,将皇帝推翻的。曹操就是大权在握,朝中没有不是他的人的,汉献帝只能处处受制于曹操。所以帝王有时故意在朝臣之间制造矛盾,以牵制群臣。
  太后看着成王:“那王爷说哀家应该如何是好呢?”
  成王说:“太后娘娘应该让万岁爷下旨,痛斥史文英,使奸人有所收敛。”
  太后微微点了点头,“王爷殿下言之有理,容哀家仔细思之。”成王见太后如此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又说了几句家常话,成王就告退了。
  太后只是看着成王的背影,久久的不说话。突然太后转过头来看着我:“水音,这件事你怎么看?”
  我心思电转,早已想好如何作答,“臣女认为成王殿下说得也对也不对。”
  太后似乎很好奇,问我:“那你说说,怎么个对,又怎么个不对?”
    正文 第34章 移宫危机(下)
     更新时间:2008…12…12 23:21:59 本章字数:2573
  我压低声音:“成王殿下说得对,史文英一定是受贾云光指使才上这道奏折的,贾云光一定是针对太后娘娘整肃宫闱,使得贾皇后无法操控后宫。加上太后娘娘如果住在宫里,朝中的大小事情一定都会知道,这样的话,贾云光想操控朝政,就要顾忌到太后娘娘。所以贾云光假借着要修园子给太后,想将太后调离宫闱。”太后微微点了点头。
  我见太后神色流露出一丝赞许的意思,又接着说:“如果按照成王殿下的意思,太后娘娘让皇上下旨训斥史文英,那么只会增加皇上对太后娘娘的猜忌之心,皇上会以为太后娘娘想操纵朝政,因此不愿搬走。”
  太后看着我:“那你说怎么办最好。”
  我说:“太后娘娘现在不如装作不知道有这本奏折,想必皇上一定会来和太后娘娘商议此事,到时太后娘娘反要称赞史文英的忠心。”
  太后只是看着我,我忙说:“臣女还记得太后娘娘在倚云楼和臣女说的话,皇上注定要站在太后娘娘这边。皇上天纵英明,一定能识破贾云光的居心。现在皇上一定是要想方设法制止贾云光的擅权,所以皇上不会轻易让太后娘娘搬走的。”整肃宫闱的事情,想必皇上也知道,而皇上对此事没有表态,就说明皇上现在还是站在太后这一边的。
  我笑着在太后耳边低语了几句,太后笑着看着我:“鬼丫头,亏你想得到。”
  我突然觉得这是个机会,就说:“太后娘娘,臣女觉得倒是要小心成王。”
  太后疑惑的看着我:“仔细说来听听。”
  我低声说:“太后娘娘,成王现在虽然是站在太后娘娘这边,但以臣女看来,成王处处唆使太后娘娘与贾云光为敌,成王一定是想让太后娘娘和贾云光斗得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人之利。太后娘娘,对成王不可不防,免得将来扳道一个贾云光,又来一个贾云光。”太后久久沉思,没有说话。
  只听有太监喊道:“皇上驾到。”
  过了一会儿,就见皇上走了进来。皇上给太后请了安之后,就坐在太后身边。
  太后仔细端详着皇上:“皇上似乎又瘦了一些,国事固然重要,可皇上还是要好好保重龙体为是。”说完,太后又扭头对我说:“水音,去调一碗赤箭朱给皇上吃。”我忙答应去了。
  我将赤箭朱调好后,给皇上端来。皇上接过后,笑着说:“有劳表妹了。”
  太后看着皇上:“这赤箭朱用牛乳调和后,是最滋补人的。明天开始皇上就让吴贵每天调给皇上吃。”吴贵是皇上的心腹太监,皇上笑着答应了。
  皇上和太后闲话着家常,我知道皇上今天来绝不是找太后说家常话的。果然,皇上说:“母后,今日早朝礼部侍郎史文英上奏,想要给母后在御花园之西建造一座园子颐养晚年,儿臣想问问母后的意思。”
  太后笑着说:“倒真是难为这个史文英了,处处替哀家着想,皇上很该下旨称赞一下这个史文英。”
  皇上说:“母后说的是,儿臣明日就下旨。只是如果母后住得远了,儿臣就不能朝夕听母后教诲了。”果然不出我所料,皇上现在还是要和太后联手,对付贾云光。
  太后笑着说:“哀家让皇上下旨嘉奖这个史文英,并非要建什么园子。一来,我朝历代太后都居住在这长乐宫,哀家如果搬出这长乐宫,到外面的园子去住,岂不是有违祖制?二来,建新园子劳民伤财,如今天下黎庶粗粗温饱,就要敛财于民以供一己之乐,恐天下悠悠之口,尽皆结怨于哀家。加上北朝虎视眈眈,当今应以边防军备为要,岂能为了哀家一人置军国大事于不顾。昔日汉文帝为惜百金而不肯建一露台,哀家安肯为己一人,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太后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哀家之所以要皇上下旨嘉奖这个史文英,是因为这个史文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