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莺啭-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铣颔首,轻叹一声,正容看着他:“顾氏立身,乃在戎事。列代先人,每逢国难,必殊死以赴,方得今日。”说罢,他笑了笑:“甫辰可知,此番叔父遣你,到底是藏了私心。”
  顾昀浅浅莞尔,没有说话。
  顾铣饮下一口水,将水盏放下:“甫辰可知我为何与你说这些?”
  顾昀道:“叔父此言,乃为告诫昀勿忘家训。”
  顾铣笑了起来,忽然咳嗽几声。
  顾昀见状一惊,便要上前。
  “无事。”顾铣将他的手推开,却正容看着他,目光犀利:“甫辰,你启程之后,朝中精锐之师便被你带去半数。这些,不光叔父知晓,大长公主与陛下也都知晓,你可明白?”
  ……
  大长公主么?顾铣望着案旁的烛火,思量起那时顾昀的神色。
  顾昀面容沉静,颔首应下,未多言语。
  起身离开的时候,面上却浮起些犹豫。他看看手中的铁甲,目光移向顾铣,低声道:“我父亲制此甲时,就是他走那年,可对?”
  顾铣看着他,唇边露出一丝苦意。
  他微微颔首,片刻,却道:“你父亲抱负比叔父要大,叔父从来比不得他。”
  想到这些,胸口突地一紧。
  顾铣低头猛烈地咳嗽起来,手臂紧紧支在案沿。
  声音惊动了侍从,急忙过来给他扶背。
  顾铣咳了好久,方才缓过劲来,待重新坐稳,已面色苍白。
  侍从扶着他,忧心忡忡:“主公自从出征,咳嗽愈剧,如此下去怎得了?”
  顾铣唇边含笑,摇摇头,却伸手从书册堆中抽出那信函,扔到火盆之中。
  炭火正红,没多久,函上的薄板就冒起了轻烟。火苗从底部舔上来,木函面上,“大司马亲启”几个秀致而有力的字迹渐渐被吞噬,没在浓黑的烟火之中。
  皇帝醒来的时候,只觉浑身无力。
  眼前的烛光已不甚明亮,他却仍觉得刺目,不由地眼睛微微眯起。
  他觉得榻旁有人,稍稍侧头,一个身影在淡淡的烛火光中清晰入目。姚馥之伏在案上,露着半边睡颜,内侍石青色的衣袍在她身上显得有些宽大。
  头仍有些发沉,皇帝收回目光,片刻,支撑着起身。
  “陛下!”一名宫人正好端着药碗进来,见皇帝清醒,面露喜色。
  馥之被声音吵醒,睁眼抬头,与皇帝的目光正正相遇。
  不等她起身查看,外面的徐成已闻声赶来,见皇帝坐起,欣喜不已,激动地与众人上前叩拜:“陛下洪福!”
  皇帝看看他,却问:“丞相何在?”声音出来,犹带着虚弱的沙哑。
  徐成忙道:“丞相与御史大夫等人正在前殿。”
  “传。”皇帝靠在宫人叠好的软垫上,简短地说。
  徐成一怔,正想说些什么,看到皇帝苍白而阴沉的神色,不敢违抗,应声下去。
  皇帝闭起眼睛,靠在软垫上一动不动,任由宫人为他加上衣物。
  馥之立在一旁,看着宫人们忙碌,只觉进退不是。
  正尴尬间,忽然,她的袍角被人在后面扯了扯。
  馥之回头,却见是个少年内侍。
  那内侍不动声色,朝殿外一指。
  馥之会意,随他在鱼贯进出的宫人们遮掩下,无声地走了出去。
  殿外,徐成正在等候,与他站在一处的还有一名六旬老者,从衣饰上看,当时个的身份不低的医官。
  “此乃袁医正。”徐成对馥之道。
  太医署的一些名字,馥之并不陌生。这位袁医正,据说是太医署最德高望重之人。
  “袁医正。”馥之向袁医正一礼。
  袁医正看着她,手收在袖子里,面无表情。
  自皇帝昨日清醒,就听说了皇帝摒退太医,只让一名内侍看护的事。当时他就觉得荒谬不已,堂堂太医署的上百号医官,在皇帝眼竟不如一介内侍信得?
  袁医正将馥之上下打量,只见此人相貌甚为秀美,体态可怜。再看徐成对他行礼的恭敬,袁医正心中即刻想到了原因。
  “陛下欲召见丞相,请袁医正入殿内勘察陛下病情。”徐成对袁医正恭声道。
  袁医正颔首,目光却仍留在馥之身上。
  “哼。”片刻,他瞪了馥之一眼,拂袖而去。
  馥之站在原地,啼笑皆非。
  徐成却似无所觉,转向馥之:“陛下如今醒转,可还须服药?”
  馥之点头,道:“还有一服,过后便可换下。”
  徐成莞尔:“有劳夫人。”说罢一礼,便要转身往殿外走去。
  “常侍且留步。”馥之出声道。
  徐成回头。
  馥之面带忧色,犹豫片刻,向他问道:“不知鲜卑现下如何?”
  徐成稍稍环视周遭,低声答道:“鲜卑来势甚猛,陛下晕厥前,已遣骑郎将顾峻领京畿戍卫连夜赶往三百里外雉芒关御敌。”

  断缰

  一堆堆篝火在野地里熊熊燃起,成千上万地铺摊开去,似乎能把黑夜也映作白天。
  军士们围坐在篝火旁,造饭歇息,无人喧闹。
  “三日缩作两日,这般赶路,说话也懒了。”曹让在各处营地转了转,颇有感慨地对一旁的谢臻笑道。
  谢臻闻言莞尔。话虽如此,他这几日跟随着,所见所闻,顾氏治军严明之名果真名不虚传。他望向远方,黑夜里,什么也看不清,心里却知晓再走不到百里,就能看到京城了。
  “待打过这次,爷爷定要睡他个三天两夜!”这时,余庆走过来,压下一个哈欠,赌咒般道。
  曹让转头看到他,讶然:“你不在将军帐中,来此作甚?”
  余庆没好气,哼哼道:“被支走了。”
  谢臻眉梢微扬,望向不远处一个小小的营帐,只见两名卫士立在门口,一个布衣打扮中年人正掀开帐门入内。
  “那是……”曹让觉得那身影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来。
  余庆却看看谢臻,笑笑:“谁知道。”
  帐中灯火微动,映在来人面容谦恭的脸上,更显昏黄。
  “见过公子。”他面色和顺,向端坐案前的顾昀长揖一礼。
  顾昀看着他,面色沉静,没有接话。
  何万不以为忤,开门见山道:“公主得知公子回京,欣喜万分,命小人迎候在此。”
  顾昀唇边浮起一抹冷笑,淡淡道:“母亲可有话?”
  何万微笑:“公主言,公子救得京城乃无上之功,特遣小人前来相贺。”
  顾昀闻言,无所表示。
  何万道:“公主还命小人将此物交与公子。”说着,递上一只木盒,打开,置于顾昀面前。
  顾昀视去,盒中,一截镶着宝石金扣的皮带映入眼中,似乎已多年呢无人动过,皮质有些霉迹,饰物也已经暗哑无光。
  一股莫名的预感悠然而发,顾昀看向何万。
  何万正容,缓缓道:“此乃十年前,先公出事时所用的缰绳。”
  顾昀心中一惊。
  何万面色平和,道:“此带乃先公返朝时,先帝所赐,少府打制,精美绝伦。先公那日驰骋,坐骑突然癫狂,缰绳断裂,先公是以摔下。”
  顾昀盯着那缰绳,片刻,缓缓拿起。
  只见断口正是两缰的交叉处,固定的金饰已经扭曲,却仍能看清铆接处平整的切口。
  何万道:“公子亦知晓,少府所造之物,以工艺精绝闻名,这般断口,非人工不可为。当年先公出事之后,先帝以渎职之罪将在场从人全数处死,却只字不提缰绳之事,若非公主暗中打通关节,此物亦已被焚毁。”
  顾昀目光深沉纠杂,好一会,把缰绳放回木盒,移开视线。
  “母亲要我如何?”他深吸口气,道。
  何万微笑:“公子回师京城时,并无陛下诏令,虽救国立功,岂知陛下心中无所芥蒂?古来功高盖世者,或为鱼肉,或为枭雄;而如今棋局尽在公子手中,怎么走,全凭公子决断。公主还要小人告知公子一句话,”他声音清晰:“先帝与先公,当年亦有君臣同榻的情义呢。”
  顾昀看着他,风从大帐外吹来,烛火在他脸上投下一片摇曳的阴翳。
  曹让走到帐前时,看见顾昀站在帐外,背对着这边,似乎正望着远方的夜色出神。
  “将军。”他走上前去,一礼。
  顾昀转过头来。
  “拔营时辰已到。”曹让说。
  顾昀却没有答话,双眸深黝,火光中,似有什么在那目中泛起。
  “将军?”曹让微讶。
  顾昀转开眼睛,颔首:“鸣角吧。”说罢,转身朝帐内走去。
  号角声在夜空中低低响起,将官大声催促,军士忙将篝火熄灭,收拾行囊准别列队。
  “上马上马!“余庆吆喝着,飞身跳上马背。
  谢臻亦从地上起来,拂拂身上的草叶,就着路旁的大势上马。
  军士们很快收拾妥当,在号角的催促下,点起火把,列队重新上路。夜里寒气重,离了篝火,人人不禁跺脚,伍长们不断鼓劲,让他们走快些好驱寒。
  步伐声急急,伴着火把的光照在原野中铺开去。路旁村庄的几户人家被惊动,打开窗来查看,见到密密麻麻的军士走过,吓得赶紧阖起。
  顾昀双目直视前方,马背颠簸,身上铁甲的鳞片细细撞动。
  旁边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身影,顾昀转头,却见谢臻稍稍落后,正与他并进。
  “我说过将军此番甚险。”谢臻望着前面,淡淡道,声音不远不近,正好传入顾昀耳中。
  顾昀看着他,片刻,唇边浮起一丝冷笑:“既如此,使君跟来做甚?”
  谢臻看他一眼,神色澹然,片刻,亦笑笑。
  “你若护不得她,我来。”他低声道,说罢,轻叱一声,纵马朝前方奔去。
  太阳出来,渐渐升高。空中漂浮的薄雾渐渐被光照冲淡,多日的阴霾之后,竟又是一个晴天。
  京城之中,却没了往日晨早的热闹。大街上,人影萧索,平日里赶早忙碌贩夫走卒仿佛全不见了;即便是正值圩日,东市里亦一片冷清。
  马蹄声从大街上传来,时而可见到成队的戍卫军士持着兵器走过。
  皇帝刚恢复朝会,鲜卑突袭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一夜间传遍京城的大街小巷。虽然京兆府连番出榜安民,可街上时而匆匆奔走而过的军士和戒严的城门却又教人放心不得。
  据说夜里,有人曾登上京城中最高的樟山向北眺望,看到了雉芒关上的燃起的烽火。
  乐安宫中,宫人们或侍立,或给堂上的端坐的妃嫔们奉上茶点,无一例外地揣着小心,走路也不敢大声。
  上首,太后正襟危坐,缓缓抿下一口茶汤。
  她的视线在众人之中微微扫过。妃嫔们端坐着,却目光闪烁,一个个闭口不语。相比起来,皇后窦氏却淡定得多,眼眸微垂,一贯面色无波。
  太后将茶盏放在案上,抬眼,面容之间不掩疲惫。
  “陛下今晨可安好?”她缓缓开口道。
  皇后抬眼,在座上欠身,答道:“妾今晨往紫微宫中时,陛下已早起,气色较昨日已大有改善。”
  “哦?”太后看她一眼,片刻,问:“如今专司紫微宫的太医是何人?”
  皇后道:“是太医署袁医正。”
  太后颔首,收回目光。
  “陛下身体方愈,又为国事操劳。后宫之中,皇后更当尽心,勿使陛下添忧。”她说。
  窦皇后一礼:“敬诺。”
  太后转向一旁的内侍,吩咐道:“袁医正医术精进,服侍天子功不可没。从我库中赐他彩帛三十匹并黄金十斤。”
  内侍闻言,忙一礼:“敬诺。”
  “尔等回去吧。“太后揉揉太阳穴,对嫔妃们淡淡道。
  众人面面相觑,各有惊疑不安。
  小窦夫人忍不住,正要开口,袖上却被一扯。抬眼,窦皇后目光斜来,面上的神色却是平静。
  “妾等遵命。”只见窦皇后向太后一礼,声音温和。
  “姊姊。”才出宫门,小窦夫人脚步匆匆地跟上窦皇后,看着她,语带埋怨:“姊姊方才怎不出声?”
  窦皇后看看她,面容仍镇定。“出声?”她由侍婢搀着,一边缓行一边悠悠道:“太后昨日苦劝陛下整整一日无果,我等今日若来太后跟前哭上一场,岂不惹她恼怒?”
  小窦夫人语塞。
  鲜卑攻雉芒关,犹如一声惊雷炸在京城头顶。据闻雉芒关下,来袭的胡人聚得密密麻麻,足有二三十万。事急如火烧眉毛,昨日的朝会上,丞相领百官向皇帝奏议离京避险。皇帝却不肯,以“天子守国门”驳回。
  太后闻讯大惊,即刻赶往紫微宫中,与丞相一起相劝。
  皇帝执意不改,只说会将太后与皇嗣送离,自己却要留在京城。太后又急又怒,几乎晕厥。
  事情传开,在后宫的女人们之中说起,更是风声鹤唳。
  小窦夫人绝望地望着窦皇后,面色灰败,手紧紧地抓着她的手腕,指尖冰凉:“陛下……陛下难道要我等留在宫中等死?”
  “胡说什么!”窦皇后闻言,忙瞪她一眼,低斥道。
  王宓走入紫微宫中时,皇帝已经从宣政殿回来了。
  寝殿之中,宫人们进进出出,忙碌而有条不紊。皇帝已经宽下朝服,闭眼靠在软榻上,旁边几只铜盆里,炭火正红。
  “皇兄。”王宓从宫人手中接过一碗补羹,朝皇帝走过去。“起来用羹吧。”王宓在榻旁坐下,轻声道。
  皇帝却无所动静,片刻,抬抬手。
  王宓依他,将羹碗放在面前案上。
  只听一声长长的呼吸从胸腔中传出,过了会,皇帝睁开眼睛。
  “什么时辰了?”他问一旁的徐成。
  徐成笑笑:“陛下午时下朝,现下才过了一刻。”
  皇帝颔首。
  听着她们说话,王宓抬眼朝殿内瞅去,却只见都是些平常服侍的宫人。
  “教闲人出去,朕清静清静。”皇帝调整一下卧姿,吩咐道。
  徐成应了声,正要去传命,忽闻皇帝又道:“这些火盆也撤走。”徐成一愣,忙道:“陛下身体新愈,如今天寒,若着了凉……”
  “朕没那么娇贵。”皇帝淡淡道,闭上眼睛:“撤走。”
  徐成只得应下一声,为皇帝再添上一层锦衾,让宫人将火盆移开。
  四周的空气骤然冷了下来。
  王宓看看退出殿外的众人,又看看闭目养神的皇帝,片刻,小声道:“武威侯夫人可还在宫中?”
  皇帝答了声:“嗯。”
  果不其然。
  “皇兄该早放她回去。”王宓道:“毕竟是臣妇,被人知晓总不好。”
  皇帝睁开眼睛,睨向她,冷笑道:“哦?阿宓也知她是臣妇,当初将她带来的是朕么?”
  王宓红了脸,嗫嚅道:“我那时也是想救皇兄……”
  皇帝轻哼一声,转回头去。
  “武威侯夫人去的是甘棠殿,何人敢多言。”只听他道。
  王宓怔了怔,倏而了然。她自知说不过皇帝,看着他的脸色,闭口不语。
  “阿宓来看朕,就为问武威侯夫人?”沉默了一会,忽然闻得皇帝又道。
  王宓讪然,自己心里想什么,总躲不过他。
  “不知雉芒关如何了?”她问皇帝。
  皇帝看看她,面带揶揄:“怎么?信不过朕的骑郎将?”
  “不是。”王宓看着他,却再无玩笑心思。她面上带着些不自在,片刻,低低道:“皇兄身系天下万世,若各郡救兵不及赶来可如何是好?不若退一步,也是至善之举。”
  皇帝闻言,笑意凝在唇边:“母后教你说的?”
  王宓忙摇头:“是阿宓自己想的。”她望着皇帝,目光恳切:“皇兄,丈夫能屈能伸,何苦固执一时?”
  “固执?”皇帝笑了起来。
  他长长地呼吸一口气,枕着软褥,望着上方:“阿宓可知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