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空英豪-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云,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有专心致志按照仪表的指示保持飞机状态。耳机里不时传来其他飞行员报告飞机位置的声音和指挥员回答的声音:
“XXX,一转弯。”
“明白。”
“XXX,通过导航台。”
“明白。”
“XXX,进入着陆航向。”
“明白。”
“851,一转弯。”张志宏飞够了穿云上升的时间,报告指挥员,并开始转向导航台。
飞行高度5000米,仍然在云中,云层真的很厚。向导航台飞行的阶段,主要是保持好高度、速度,保持无线电罗盘的指针指零。有时,无线电罗盘的指针会突然指向另外的方向,季大队长会马上提醒:
“不要动,这是静电干扰。”
虽然飞行区域内云中的情况是稳定的,但难免在飞行区域外会有雷电现象,当有雷电发生时,产生的无线电波就会干扰无线电罗盘的指示。此时,飞行员就要会判断,不要盲目的去修正。
几分钟以后,无线电罗盘的指针出现了不规则的摆动,有时甚至无力的转一圈,这种现象张志宏在飞假设“穿云图”时就遇到过遇到,这是飞机进入导航台的盲区了,很快就要到达导航台上空。
无线电罗盘的指针很快的由仪表盘的上方倒向下方,飞机通过导航台了,张志宏立即按下秒表,记下时间,同时操纵飞机转向背台航向。
背台飞行并不复杂,但是长时间在云中飞行,张志宏总感到飞机有坡度,总是不自觉的去修正,结果却使飞机真正有了坡度,改变了背台的航向。
“不要带坡度,注意航向。”季大队长又一次提醒。
张志宏用尽全力保持飞机状态,但总感到不舒服,身体也向一边歪斜,这时他想起了理论课上所讲的关于云中错觉的现象,莫非出现了错觉?
飞行员在云中或夜航飞行中,由于机舱外各个方面的光线不一致,反映在人的大脑里,就会产生错误的感觉,这就是错觉。在人的大脑里,亮的一面就是天空,暗的一面就是大地,这种印象带在飞行中,如果机舱左面的光线亮,在飞机平飞的情况下,会觉得带右坡度,就会不自觉的向左扳驾驶杆,反之则相反。
错觉有好几种,有倾斜错觉,有俯仰错觉,最严重的还有倒飞错觉。遇到严重的错觉,飞行员会感到很难受。
张志宏遇到的错觉并不太严重,他活动了一下身体,放松了握驾驶杆的手,两眼再不敢离开仪表板。并且不断提醒自己,飞机没有带坡度。过了一会儿,才恢复了正常,觉得舒服了很多。
飞机开始穿云下降了,如果不是看到地平仪指示下降,升降速度表指示下降率,根本不知道飞机是上升、平飞还是下降。张志宏只是感到座舱里的光线越来越暗,飞机就像向无底的深洞里钻去,使人觉得深不可测,不免产生一丝的恐惧感。飞机的高度越来越低,不知道飞机会从那里钻出来。但是此时飞行员别无选择,就是万丈深渊,也得硬着头皮往下钻。
突然,就像久居暗室的人,被别人拉开了窗帘,眼前豁然开朗,往前看,飞机对得很正,跑道就在前面,紧张的心情顿时冰消瓦解。由于云底比较高,云下的能见度比较好,出云后的着陆就比较简单了。
到了远距导航台上空,警示的铃声响起,警示灯闪亮,扳近距、对航向、收油门、放襟翼、下降、对近距、报告,七个动作,一、两秒的时间,一气哈成。这些动作都是为低气象做准备的,在到远距导航台还看不到跑道的情况下,如果不做好这几个动作,就很难落下来,这是复杂气象飞行的过硬功夫。
初学时,为了能记牢并快速做出这些动作,老同志都编了顺口溜:“灯亮、铃响、指针倒,扳、转、收、放、下、对、报”。
飞机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一次复杂气象的飞行结束了。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七十四章 百尺高竿(八)
           随着季节的转换,复杂气象的天气逐渐多了起来,为了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打歼灭战,C团的复杂气象训练是有天必飞,就连星期天也处于待命状态。也就是星期天先安排复杂气象飞行,如果早晨起来,不是复杂气象天气,再休息。这样就苦了在部队有家的中队以上干部,星期六都捞不到回家,因为飞行员凡是第二天飞行,头天晚上必须在集体宿舍住。
张志宏家已经发来了三封电报,都是“奶奶病危,速回”,而且后两封都是加急电报,为了不影响张志宏的飞行,三封电报都扣押在祝政委那里,一直没有告诉张志宏。现在看来,情况确实很紧急,是否告诉本人,大队和团里的领导作了反复的研究。
按照目前的状况,是不宜回家,如果回去,整个复杂气象的训练就跟不上了,如果不回去,万一发生了不测,张志宏就会埋怨领导,也不好做工作。最后决定,还是告诉本人,再做做工作。这个工作由祝政委亲自做。
甘肃南部有一个几千户人家的村镇,一座四方的土城,一条公路穿城而过。公路旁有一座农家小院,院内有几间低矮的土坯房,这就是张志宏的家。奶奶一动不动的躺在土炕上,脸上毫无血色,眼窝深陷,两个颧骨高高的鼓起,整个人就剩了皮包骨。
全家人都守护在周围,奶奶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嘴里不停的念叨着一句话,声音微弱,母亲把耳朵贴近,才勉强能听清;
“宏儿,我的大娃,怎么不来看我。”
声音断断续续,话语反反复复。肚子的一阵阵疼痛又使奶奶昏了过去,没有喊叫,只能从奶奶歪向一边的嘴上可以看出。奶奶的肚子里长了一个肉包,由于医疗条件差,也没有认真去检查,只是在犯病时,到医院开点药吃,现在在肚子外面都能摸到肉包了。
一阵疼痛过后,奶奶又清醒了过来,嘴不停的蠕动,似乎在说什么,母亲又把耳朵贴了上去:
“我——想——大娃,我——想——看——看。”
全家人没有办法,只好拿来了张志宏在部队邮来的照片,奶奶睁开混浊的双眼,费力的看着。照片上的张志宏穿着军装,戴着军帽,威武精神,比离家时壮实多了。奶奶看着看着,眼里流出了几滴清泪。看得出,奶奶想在临终前把大孙子的容貌深深的记在脑子里。
“他爸,这可怎么办呢?”看到奶奶的表情,母亲无奈的说。
“有什么办法呢,电报都发了三封了,就是没有消息。看来这次是熬不过去了。”父亲也毫无办法。
C团,祝政委的办公室里,张志宏和祝政委面对面的坐在那里。大政委亲自找飞行员谈话,张志宏感到一定有什么大事情。
“小张,今天找你来,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祝政委首先做了开场白,虽然话语简单平淡,但在张志宏听来,却并不简单,什么事情要大政委来告诉,一般的事情,中队长告诉就行了,中队长不行,还有大队政委,要知道团政委可是团的最高首长了。张志宏不想猜测,只想尽快知道下文。
“最近,你家里发生了一点事情,我们领导研究,还是得告诉你,你听了一定要正确对待。”
张志宏的心立刻提了起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祝政委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了三封电报交给了张志宏。张志宏接过一看,眼泪顿时流了出来。
“你知道,现在是复杂气象训练的关键时刻,如果安排你回家,你的飞行进度就会掉下来,就会影响到下一步转团改装新机种。”
祝政委开始发挥做政治工作的特长,动用了三寸不烂之舌,转动着狡黠的眼睛,做起思想工作来,讲了很多的大道理,最后说:
“探望亲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是******员,******员就要随时为革命事业而献身,难道就不能牺牲个人利益吗?何况,是你奶奶有病,还有你父母亲照顾,你回去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你要正确处理。”
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政委话中的意思,张志宏已经听明白了。在政委滔滔不绝的讲述时,张志宏也在作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真想回去看往奶奶,但是却要耽误复杂气象的训练,这可是关键。思来想去,还是按照领导的意思,暂时不回去,等飞完复杂气象后再说。唯一的希望,就是奶奶的病能尽快好起来。
在张志宏的思想中,奶奶还不是很老,根本不会想到奶奶会离他而去,其不知,奶奶这次已经是病入膏肓,已无药可救了。
“小张,你有什么想法?”政委终于说完了,征求张志宏的意见。
“政委,你放心,我是一名******员,一定以革命利益为重,处理好个人问题。我向领导表态,继续完成复杂气象训练,暂不回家。”
张志宏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领导的要求,才能让自己参加飞行,不然,让领导看出有思想包袱,是不让参加飞行的。在政治工作的术语中,叫“不带思想问题上天”。
“好,这才像个******员,像个人民的飞行员。”
看来,祝政委对于做通了张志宏的思想工作很满意。
政委谈话以后,在飞行中,张志宏要表现出应有的坚强,可是在不飞行的闲暇时,不免还是时时想起奶奶,不知道情况如何。为了排除头脑中的忧伤,向来反对陈大壮抽烟的他也买来一包烟,晚上和陈大壮一起吞云吐雾。陈大壮也看了他家的电报,也知道他的心情,有时也安慰几句,但此时的任何安慰都是那样的苍白。
家里,奶奶在绝望中离开了人间,一声声呼唤,没有唤回远方的孙子,临终前,老人手里还紧紧握着孙子的照片,睁着无光的眼睛。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奶奶去世的消息,家里始终瞒着张志宏,每次写信都说病好了,很好。
张志宏的心里有了些许的安慰。
 16K  电脑访问:http://wwW。。Cn
第七十五章 百尺高竿(九)
           冬天到了,这是张志宏他们到东北后的第一个冬天。在学校上学时,看《林海雪原》的小说,就知道东北的冬天很冷,冰天雪地。现在到了冬天,才知道果不其然。
1971年的元旦刚过,一天下午,乌云沉重地压向地面,笼盖了苍茫的田野、道路和村庄。使原本明朗的大地立刻暗淡下来。
开始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的飘扬,继而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像漫天飞舞的白蝴蝶,顷刻间天地一色,风雪弥漫了整个原野。
大雪不停的下着,地上的雪层越积越厚,就像遍地铺晒的棉花。
半夜,起风了。凛冽的寒风打着尖利的呼啸,把雪原上平展展的积雪,吹成一条条巨龙,贴着雪地滚动,搬到低洼的沟豁处。
大风把大片的雪团拍打在房屋窗户的玻璃上,发出糁人的啪啪声。
暴风雪的来临,给空军部队的指战员带来了新的任务。按照上级的要求,机场要保持24小时的良好状态,大雪会使机场封闭,所以什么时候雪停了,就要立即去清理跑道上的积雪,恢复跑道的良好。
大家和衣而卧,时刻准备出发。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厚雪。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看近处,低矮的树丛全被埋在厚厚的积雪中,只露出几根细细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晃。
早饭后,C团全体到机场去扫雪。
从营区到机场,有三公里的路程,平时坐车只需十多分钟的时间。但现在半米多深的积雪已将道路封闭,汽车根本无法通行,大家只好步行去机场。
飞行员们都全副武装,身着棉飞行服,脚穿长筒的棉飞行靴,头戴绵帽,在没膝深的积雪中艰难跋涉。
冰雪的世界,白茫茫的一片,已经分不清那是路,那是田地,只能根据两行有规律的树木来判断。有一个小村庄,几间民房建在河道旁,由于地势比较低,暴风雪过后,积雪已将房子埋住了一多半,只露出少半个窗户,屋里的人正在往外挖通道,深深的通道就像战场上的战壕。
罕见的大雪,使“十八棵青松”大开了眼界,特别是从广西来的林超和四川来的陈大壮连雪都很少见过,更不要说这么大的雪了。一路上,两人打打闹闹,你把雪放进我的脖子,我把雪放进你的脖子,会儿两人抱在一起,在洁白的雪地上打滚,简直是乐不可支。
张志宏虽然生在北方,家乡的冬天也常下雪,但常常只是薄薄的一层,有时连地上的黄土都盖不住,也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他想起******说过的话,“经风雨,见世面”,要不是出来当兵,那能看到沙漠的大风,东北的大雪,真是开了眼界,见了世面。
大家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进,靴筒里灌进了白雪,身上冒出了热汗,三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机场。
入冬以来,也扫过几次雪,但那只是薄薄的一层,用推雪板往跑道两边一推,再用竹扫帚扫一遍就行了。但是这一次,这些工具根本派不上用场。推雪板是用木板和木条钉成的“口”字形的工具,下面是一块30公分宽、一米多长的木板,两头钉有两根木条,顶端再横一根木条,木板的两端有两条绳子。推雪时,一人双手扶在顶端的横木上,将推雪板摆成30度左右角度,两人在前面拉绳子,一推一拉,就能把雪清出跑道。
现在推雪板插进雪中,就一被深深的埋在里面,根本拉不动,大家只好用铁锹一锹一锹的往外端。虽然蓬松的雪粉不是很重,但是铁锹的面积有限,一次只能端出一小点,再加上雪深,路不好走,几十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上午的时间,也只铲出了十几平方米的一小块。照这样的进度,几万平方米的跑道,何时才能清扫出来。
更要命的是,风还在不停的刮,刚清扫出的地方,一会儿功夫,就被狂风带来的别的地方的雪掩埋了,大家算是白干了。
没有别的办法,为了战备,只好向人民群众求援。
当地政府得知子弟兵有困难,立即伸出了援助的手。第二天,浩浩荡荡的援助大军开进了机场。当地政府动员了近万名的扫雪队伍,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带来了各种可以利用的工具,牛车、马车、手推车,大筐、小篓、铁锹,一场扫雪的人民战争打响了。
机场跑道上人山人海,驴欢马叫。挑担的,抬筐的,推车的,赶车的,人来人往。大家把跑道上的积雪一趟一趟的搬到外面,堆积在远处的田地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放下了自家门前的清雪工作,来援助亲人解放军。清理出的地方,被大风刮来的雪埋住了,继续往外清,直到清理干净为止。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不屈不铙精神,百折不回的意志,显示了军民团结的力量。
经过近一星期的清扫,跑道上的积雪才总算清理干净,长长的跑道露出了本来面目。两侧的积雪像两道墙,把跑道夹在中间。为了不使飞机在起飞着陆中因方向不好而刮到雪墙,部队有用拖拉机的履带进行了碾压。
大雪过后,天地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部队的训练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复杂气象的训练,由于抓得紧,不放过一个可飞的天气,按照计划已接近尾声。单机穿云图的飞行的带飞和单飞已经全部结束,每个新飞行员只剩下几架次的双机穿云飞行了。
因为C团是部队的训练团,编队穿云不是训练的重点,只是让大家感受一下编队穿云的特点就可以了,所以对天气的要求,是越简单越好。只要有一块云,能完成云下分开,云上集合,到穿云下降点,双机解散着陆就算完成了一次。
雪后,在太阳的照射下,积雪慢慢溶化,空气的湿度相对比较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