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理人并没有发挥顾问、教练,及领导者的功能。

  假若施乐能缩小控制权,我将会非常高兴,因为我的老板就不会只是一个高高在上、掌握全盘控制权的人,希望他不会以为我在放马后跑,但我只是需要一个榜样、一位导师、一分依靠,我希望有个人能告诉我:“法兰克,你的情况变糟了,让我来帮助你改善情况。”

  多年以来,施乐的每个销售特区,都必须由地区管理团队来进行年度或一年两度的评估、测试,但是这种评估的价值低得可怜,地区主管会坐下来,将所有的营业报告看过一次,然后指出你的缺点。这可能是个充满火爆场面的面谈,但是哪个人会笨到需要别人来告诉他,事情已经很糟了?我们都看到同样的数字,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个不景气的一年或一季。而现在,在重视品质的观念下,这种过程的生产力终于大大提升。评估变成是一个指导或咨询顾问的时间,目的在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主管会说:“告诉我你处理的程序,让我们一起找出症结所在。”或说:“你运用什么品质管理的工具来修正这个情况?你是否学习迈阿密地区?他们将这个情形处理得非常好!”

  假如你想要在公司发起品质运动,千万不要贸然行动,除非你和其他经理都已经愿意,把那些提到所谓“好管理理论”的教科书丢开,开始实际行动的指导及担任顾问。“九一一经理人”,别问我这个名词来源为何,在施乐,我们用来描述教条式、保守型、独断型的经理,他们永远无法和品质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假若他们不想听部属有什么话要说,便永远不会想听顾客有什么话要说。

  请给我一个数字!

  虽然我想正面结束对品质的赞赏,但是我还有两个负面的说法:第一,品质的各类术语可能有点难懂,甚至可说有点愚蠢。一开始我以为这些品质术语会是另一个像每月特餐的课程,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不要让它误导你,原则是不变的;第二,品质必须依赖统计测量,而这个事实在一开始就让我想逃避,因为我不是数学天才。然而,我愈努力尝试去了解统计数字,便发现所有的结果都变得有理可循。现在,我持续使用统计工具,并发现他们绝对是必要的。当你要搜集统计资料或其他形式的资料时(但别只是搜集,要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像一名狂热分子,因为那是唯一可靠,可以用来指认客户需求的方法。我想向所有令人赞赏的管理硕士说:统计愈多愈好。对自豪有灵敏直觉的管理硕士候选人,我还有一项忠告:灵敏直觉加上良好的统计会更好。

  下一章开始,我会展示一份我们所做的顾客需求调查,我认为它可以证明统计学家所谓的“量化测量”的价值。但是,这章最后我想要确定,读者并没有错过让品质有效用的几个关键。

  现在,请你想象一列老式的货运火车(那种燃煤产生动力的蒸汽火车头对我而言已经太古老了,虽然我曾看过照片),它有一个引擎,后面拉着一辆运煤车,然后跟着是一列货车,最后面是一节车务员专用车。就某些方面而言,车务员专用车被安排在最后这一节,就像品质运动之前的美国企业,总将工作人员安排在最后,几乎可说最不被重视;然而,品质运动将这节车务员专用车和火车头直接连在一起,取代了运煤车,员工就变成推动公司引擎的主要动力。

  我想说的是:顾客满意度以及员工满意度是铁道的两条铁轨。长久以来,施乐客户的满意度都是列在公司最优先处理的项目中,而员工满意度则是列在后几项。但最后,终于有人明了,这两者必须共同存在,不可独重。

  本章最开头我提到:对于品质,我个人的定义是要让客户满意。在70及80 年代,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点,施乐的营运才会出问题。没让公司员工满意,就绝不可能使客户满意。

  有很多经理人会觉得这些话很难听,咽不下这些话。美国有一项传统,那就是有人爱不自量力地帮闲忙。就让他帮吧,我想这大概是由英国传来的。

  我们有一句嘲讽性的话说:“假如你够聪明,为什么你会为我工作?”可为这种态度做一个总结。

  我重视品质,因为它有效、能使我们成功;因为成功了,所以我对施乐很满意。如果你也希望对你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同感,就是你开始重视品质,并以它为工具的时候到了!

  第十章 齐头并进——调查客户与员工满意度品质改善的拥护者宣称,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公司根本没有时间犯错。第一次行动时,就必须做对;等到你必须停下来做某些修正时,公司的成本自然就会增加。

  在阅读上一章时,针对员工与客户满意,你是否已发誓要彻底执行?我再给你一次最后机会,举起你的右手,跟我一起念:“我会创立一套可以辨识客户需求的反应装置。”手还暂且不要放下来:“而且我也会设立一套可以测量及观察员工满意度的反应装置。”誓言结束。

  在前一章我曾用铁路为暗喻,提醒我自己,经营企业就像开火车一样,必须注意每一段火车铁道都有两条轨道,我们所有的人也都遵循那样的轨道来经营企业,一条是客户满意度,而另一条就是员工满意度。假若两条轨道中有一条不见了,或严重受损,你将逃不出翻车的结果。

  用同样的原理想象,一位经理人的工作,就是要遵循着轨道走,并且扮演修铁路工人的角色,负责顺着铁轨巡视,随时将松开的枕木重新拧紧,让火车能够依循轨道前进。必须有人做这一项工作——经理就像修铁路工人,而且每天都要做,否则,这两条平行的直线将会开始扭曲变形。

  我对火车铁轨的认知有限,所以只能猜测,修铁路工人一定会用某件全能的工具,让铁轨永远保持平行。我希望这是个事实,否则“这就‘看’你的了!”将会被赋与一个全新的意义。

  但是在商场上,你不可能每天光靠两只眼睛盯着这两条轨道,看它们是否平行。你需要的是一个测量的标准。在施乐,我们用意见调查测量客户及公司员工满意度。事实上,因为需要回收问卷,所以我们每天都会缠着客户要问卷。有一些客户会抱怨这种情况,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在意,甚而将这个满意度调查,当做是施乐为了全力达成百分之百客户满意的承诺。这即是目的之所在——达成百分之百客户满意。假设我们稍微降低一点,95%满意,看起来也像是可以接受,不是吗?假如真是这样,在每一百万名客户中,便有五万名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换个方式想一想,这意味着在美国的每一州都有一千个人在批评你的产品!

  谢了,我敬谢不敏!全面性的满意,百分之百,才是唯一可以接受的目标;在施乐,经理奖金多寡的关键在客户满意程度;统计人员会调查搜集资料,并用统计程式跑出一个平均分布的覆钟形曲线,就像念大学时遇到统计考试的结果一样;假若克利夫兰客户满意程度的调查结果明显低于标准,我的年终奖金就飞了!相反地,假若地区客户满意度超过标准,奖金则随之上扬。

  这进一步证实了我的主张:没有责任及后果去推动,就绝无成功机会。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若只是为了资讯搜集,是既浪费时间又花钱。假若客户打电话进公司要求服务,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再假设没有人会追究“责任及后果”时,我可能就会满不在乎、耸耸肩地说:“真是不幸啊!

  不过那不关我的事,你应该找客户服务部门。”相反地,如果我银行账户内的数字会因此受影响,那么客户的事就绝对是我的事了!

  在施乐,每个地区都有一项“合伙人”的制度,将地区分公司的三位最高层经理:业务、服务及行政的“工作命运”连接在一起。只要其中一个人出状况,其他两个也会跟着遭殃,而结果就是:合伙人如果够聪明,就该紧密合作。一位对行政支援及技术服务非常不满意的客户,会将整体客户满意度的分数往下拉,即使他非常满意业务人员对产品方面的知识及了解。

  “不关我的事”,是你绝不会由施乐合伙人口中听到的话。全面价值品质运动中一个关键原则就是:客户不只是购买产品而已,他们也在买一次经验:“经验”有时真的很难定义。这听起来或许有些笨拙:“请给我那一条四十号的旗条花纹‘经验’,拉练在旁边,长裤不要折裤脚。”最近,我个人就有一次购买“经验”:我去买一套西装,那位销售人员非常仔细地为我量身,并告诉我三天之后可以来取回衣服。三天后我去取回这套西装,但是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当场试穿。当我到家试穿时,才发现衣服根本不合身,我打电话到店里,告诉他们我会把西装再带回店里请他们修改;那位销售人员非常不安,立刻安排时间直接到我家里来拿回修改的衣服,并在几小时后就将衣服送回来给我。你猜我会不会再向他买西装?肯定会!

  他想要做我的生意,而且卖给我一次非常难得的经验——我得到一套西装、服务,而且受到尊敬。原来我可以开车送西装回去,然后再等几天,才有一套新西装;但是这位业务人员以他的态度及服务,提供了无形的“价值”。

  这就是我在上一章所谈到的“全面价值”。有时候,全面价值中的某些部分并非实质有形的,但是对整个价值却有重要的影响。假如购买新影印机附赠的操作手册非常难懂,就减低了产品的全面性价值;假如随机附赠的纸匣非常破旧、办公室和新机器操作示范室非常凌乱,全面价值也会大打折扣。身为一名作者,我非常希望我的读者成为全面性价值的狂热拥护者。想成为一名全面性价值狂热者,刚开始时,你必须要求自己及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漂亮完成,力求完美。

  铁腕排除众议客户满意调查所测量的,就是全面性价值。我规定每名员工都必须看满意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会公布在布告栏,发表时也会透过荧幕简报告知每个人,同时几乎在每一次会议都会提到调查结果。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的薪水都靠这份报告结果了!不要让自己认为客户满意是艰深难悟的禅机,它只是让我们可以多卖出影印机,增加收入,可以放心地将双脚高高架在桌上的工具。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重视它。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要看到公司每一位员工(不只是经理级主管)的奖金都直接与顾客满意有关。我很少在会议中提高音量大声说话,不过在几年前的一次会议中,我却破天荒地对所有小组经理人发火。那次,我的合伙人行政经理汤姆·比尔,正准备发表一份经过细心规划、新的奖金计算公式给全公司员工。这套公式会将客户满意的责任分配到各个经理身上,我希望所有的团队领导人都同意,奖金的一小部分是根据顾客满意度而发放的。我坐在那里,听着汤姆所收到的回应——大家提出一百万个理由,纷纷声称这是个坏主意。

  通常,我鼓励反对的声音。事实上,我不只是鼓励,还会煽起对立意见的火,来确认重要的议题已经过全面的探讨!我要听到每一个人的意见,无论好坏。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三位克利夫兰合伙人,法兰克·派斯特、汤姆·比尔,及汤姆·海伍德,他们认为奖金计算应和客户满意度有关的观念,却被下一阶的经理人不断挑剔,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

  最后,我站起来,走到会议台前。汤姆比我高也比我壮,但我气得手一挥就把投影片全部扫到地上,“到此为止了!”我说:“我们不要再讨论这件事,我们已经决定实行了!”可怜的汤姆还在试着把投影片重新排回原来的顺序,然后继续他理性的发表。“我已经很厌倦听到他们无病呻吟,”我公开表示:“到此为止,就是这样子实施!我们不再讨论这个主题了。”

  我并不是在表演,而是真的生气。但是我的发作达到了目的,让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了解我有多重视客户满意,那绝不是一时的情绪反应而已。

  采取行动假如一名主管对客户满意只是嘴巴说说,那他将会为此后悔。我知道他一定会,因为事实上,我就曾经后悔过。在本书中,我一再强调需要设立一套抱怨处理程序,但是在1990 年,我突然发觉,我们并没有一定的程序来处理客户满意。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我将时间都花在改善与顾客的关系上。但这些动作只是事后的补救而已,我们没有一个事前的处理程序。

  1990 年,顾客满意度是83%,但到1991 年,情况更糟,每月客户满意度直落到70%。

  哪里出问题了?问得好!但不幸的是,我们并没有答案。接下来我即将要告诉各位的道理或许明显易懂,但是当问题出现时,你就必须找出答案,别无其他选择。

  或者,你还有一个选择,而这也是大部分人的选择,而只处理问题发生的征兆,而不是解决问题根本。客户不满意不是问题根本,它只是一个征兆;曾经有二到三年,我一直只试着处理征兆,只急着治标,直到我接受了汤姆·海伍德,一位狂热拥护客户满意观念者的观念后,事情才改观。海伍德这个人可真是“客户满意”的信徒,他会一直掐着我和汤姆·比尔的脖子,直到我们两个人同意放下一切事情,全力寻求问题发生的根源为止。

  这就是客户满意的第一课:投入时间、辨明问题。之前我曾警告过你,任意认定、假设的结果,现在我再警告你一次:“不要假设将问题归咎于某项产品或某群人身上,就可以解释、解决问题。”要特别注意未经深思就提出的解决之道。因为快刀斩乱麻反而是致祸之道,我知道经理人最痛恨的是要花下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根治一个棘手问题。但是请相信我,这是值得的。

  我们三个合伙人一起打电话给25 名的大客户,并以不带业务口气的方式询问这些客户,施乐要如何做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结果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光这样做,我们的顾客满意指数马上往上跳了几个百分比。没有经过刻意的设计,我们居然就发明了控制良好的客户调查。在我们三个人听完了25 家大客户的意见,并与他们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克利夫兰其他人与其他公司的往来情况还是照旧。客户满意依然没有任何进展。

  搜集抱怨,解除抱怒接下来我要说的,将会和自己前面说过的话有冲突,或者看起来像有冲突。要了解发生什么问题,你毋需是个研究火箭的科学家,病因就在客户和公司运作之间有了断层。答案很简单,对不对?只要极力拍客户马屁,每件事都容易解决。

  别得意得太快!拍马屁是不会有用的。想要持续地与客户双向沟通,需要一套方法!销售对施乐而言并不是问题,我们的销售情形还不错,但却总是得等到客户有了怨言,我们才知道他们的想法及发生什么问题。当问题还小的时候,我们都听不到,得等到问题大到无法沉默了,抱怨才会爆发出来,我们才会警觉。过去在倾听及与客户联络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我们需要在小问题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大悲剧之前,就先将小问题解决。施乐搜集每位客户的抱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